APP下载

肩扛责任为爱前行
——记第五届兵团道德模范三十三团教师董英

2017-01-27□李

兵团工运 2017年1期
关键词:小叔子侄儿堂弟

□李 莎

肩扛责任为爱前行
——记第五届兵团道德模范三十三团教师董英

□李 莎

“十几年的岁月里,悲伤过、痛苦过、也欢笑过,能一直陪伴家人彼此终老,就是幸福……”董英的一言一行,对家庭责任的担当,对亲人不离不弃的爱,感动了邻居、同事和团场的每一个人。2016年9月,她获得了第五届兵团孝老爱亲道德模范称号。

无微不至,伺候重病婆婆

2003年,董英的公公因病去世。随后,董英就把多年患有严重糖尿病的婆婆和最小的侄儿接回家中照顾。虽然此后家庭的负担变重了,可董英的内心是坦然的,“血浓于水”的亲情是她感恩父母,为父母尽孝尽责的原动力。

从2004年开始,董英婆婆的病情持续恶化,包括心脏、肾脏、视神经等多个器官严重病变,心肌梗塞、胸腔积水、肾积水、脚肢端末梢溃烂等,抢救、住院,住院、抢救……难熬的日子如此循环往复。2005年底,董英婆婆的病情终于出现了好转,两个月后,终于可以出院了。“可是即便回到家中还是离不开挂点滴。有一次,婆婆深夜发病,幸亏丈夫及时请来了医生。从此以后,我就决定要学习自己扎针,练习的过程中,我就在丈夫的手上扎,练很多次都扎不准,最多的一次在他手上扎了7针才准确扎进血管里。一次次扎出血来,我又心疼又愧疚。”董英讲到这里不禁泪湿了眼角。白天董英去学校上班,丈夫先去安排好地里的农活,再赶回家中照顾老人,每隔两个小时就向董英电话告知老人的状况。董英下班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回家给老人配药、量血压、测血糖。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董英始终不忘初心,一如既往地悉心照料着病重的老人。2007年,婆婆的病情突然加重,心脏血管再次出现堵塞,董英东拼西凑地又借了6万元,本想尽快给老人做心脏搭桥手术,可检查结果显示,由于常年罹患重度糖尿病,心脏已无法承受搭桥手术。这样的结果让她揪心,夜里常常半梦半醒,老人的每一次翻身、每一声咳嗽都细心听着。在她倾尽全力地精心照顾下,老人又延续了一年的生命。于2008年底溘然长逝。

抛开世俗,照顾病危小叔

尽管老人的离去让董英倍感伤痛,但是她还是很快擦干眼泪,依照老人临终前的嘱托,将同样患有严重糖尿病的小叔子接来家中照顾,并继续抚养着小侄儿。2011年,董英的小叔子因糖尿病并发症几次报病危,高额的治疗费用对于这个原本已欠下不少外债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刚接到家不久,小叔子又一次病危,需要马上进行手术,但手术费用要将近8万元,这可愁坏了董英,她不惜给别人下跪才借到了“救命钱”。由于抢救及时手术很成功,她才松了一口气,总算是把她小叔子从死亡线上再次拽回来了。2014年7月,董英的小叔子中风发作,导致偏瘫,董英再次把他接回家中照顾。每天给他洗澡擦身、按摩几近坏死的下肢。然而他的身体终是不堪重负,几次心梗脑梗,几次抢救苏醒。

2011年至2014年的4年时间里,从二师库尔勒医院到巴州医院,辗转再到乌鲁木齐人民医院,一次次的抢救和治疗,几乎花光了她所有的积蓄。董英的丈夫罗斌说,那几年他拼命地挣钱,就是为了能让他的弟弟多活几年。

为爱坚守,绝不离弃家人

2014年底,董英的小叔子还是走了,彻底扔下了他的儿子。邻居们都说:“小侄儿就是董英的第二个儿子”,这话一点儿也不假。

自她的婆婆领着3岁的小侄儿来到董英家,小侄儿已在她家生活了13个年头,小侄儿心里也早已把大妈家当成了自己家,今年已经上初三了。多年来,董英无微不至地照顾小侄儿的生活和学习,和孩子的父亲在世时一样,一年四季按时给他添置衣物、照顾起居、负责辅导孩子的学习。这些年,董英夫妻二人相互理解、相濡以沫,义无反顾地扛起了家庭的重担,照顾了一家三代人。

每次我们见到董英,她都是微笑着的。在微笑里我们能够感受到她对家庭的担当,对亲情的挚爱,对生活的态度,对社会的责任。

心怀感恩,为孩子树榜样

家里发生的许多事,董英的儿子其实都是看在眼里的,父母的言行与态度表明了方向,他比一般的孩子显得更加懂事,能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

当年,董英婆婆带着小侄子来到了原本狭小的家,她毫不犹豫地把向阳的卧室留给了婆婆,自己带着孩子挤在背阴的那间。后来,她家搬了新居,多病的小叔子也住到了她家,可她们一家依然挤在背阴的那间。她儿子很懂事,从不计较。董英儿子对待堂弟很宽容,从不无理取闹,时常辅导堂弟的学习,有了好吃的,也不忘给堂弟留一份。

心怀感恩,为爱前行。董英的一言一行给孩子树立了榜样,也教会了孩子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爱,是最长情的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栏目责编:碧溪

猜你喜欢

小叔子侄儿堂弟
紧箍咒
德国学校不鼓励学生“见义勇为”
如何与纵容家人的丈夫沟通
方言趣事
小小机灵鬼
如母长嫂
我的聋哑堂弟
可爱的小弟弟
互动
赶不走的侄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