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中华武德文化

2017-01-27本刊编辑部

孙子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兵学武德强军

新年寄语/ New Year Message

弘扬中华武德文化

本刊自2015年创刊号起,至今已整整两年时间,在迎来第三个年度——2017年之际,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发挥优势、克服不足,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以更好地“传承孙子兵学,弘扬武德文化,服务国家安全,崇尚世界和平”。

武德,即崇军尚武之德性。武德文化,说到底是弘扬和塑造伟大民族精神的阳刚文化,其宗旨是通过培育国家、军队、百姓的道德素养来达到全民族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的目的。民间有“兵法难以教人”的说法。如果能把兵学、军事学融入“德治”“德性”成为“武德”,不仅军人会把“武德”视为“职业道德”,公民也会把“武德”视为“社会公德”。“兵学文化”与“武德文化”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社会和老百姓的认可度却大不一样。武德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半边天”,理应成为“以德治国”“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武德文化承载着民族基因和中国精神,理应成为治国安邦、“文化化人”的历史积淀;面对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和社会尚武精神缺失,应在国民道德建设中立起武德文化的旗帜;面对全球化时代、信息化战场,国人更应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自觉,创造性地传承中华武德文化。

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由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因素,影响了中华尚武精神和武德文化的传承发展,直至造成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泱泱大国”被日本“蕞尔小国”打败且割地赔款的惨痛后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家、军队和百姓经历了革命战争与和平时期巩固国防的磨砺,不仅传承了中华兵学文化和孙子兵法,而且打造出红色文化、强军文化、军民融合文化等新的军事文化,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武德文化。孙子兵学是中华武德文化之“根”。我国至今坚持孙子“德胜”战略思想,在处理与大国关系、发展中国家关系、周边关系,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处置东海南海争端等,在巩固国防、军事战略、国家交往、军事外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传承孙子兵学的武德基因,对国家是长治久安之策,对民族是功德无量之举。红色文化是中华武德文化之“魂”。红色文化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它贯穿着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本质特色,凝聚着民族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追求,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了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没有红色文化的支撑和引领,中华武德文化就会魂无定所、行无所依。强军文化是中华武德文化之“本”。 强军文化是集中华优秀传统武德文化和人民军队红色文化之大成的文化。“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的目标,规定了强军文化的根本属性;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的要求,构成了强军文化的鲜明特质。强军文化的根基是尚武,底色是红色,本质是强军。军民融合文化是中华武德文化之“要”。重视和发展军民融合文化,是提升“生产力”和“战斗力”、适应“市场”和“战场”之求;是摆正经济建设“棋局”与军事斗争准备“战局”关系,使之共同服从于中国梦、强军梦和民族复兴“大局”之需。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是传承、弘扬和重塑中华武德文化的重头戏。

弘扬武德文化,并非人人“知武”“懂武”,更不要求人人扛枪打仗。它所倡导的是所有的社会人,都要以高尚的道德品行对待战争、国防、军队和军人。这种“武德”的社会普及率越高、积淀底蕴越厚实,就越能承载起国家安全之“物”,确保整个国家大厦的牢固和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宁。新的一年,我们将坚持以德为本,努力做好由少数人研究兵学文化转化为由多数人接受传承武德文化的工作;坚持“上下同欲”,努力抓好从法律、行政措施上强化国防观念与用武德文化化人的有机结合;坚持厚德载物,努力让武德文化在创造物质、精神财富和美好生活中传承发展。

(本刊编辑部)

Carry forward the Chinese Martial Virtue Culture

猜你喜欢

兵学武德强军
兵学商用人物
——刘家文
兵学商用人物
——徐小林
临沂市银雀山兵学文化公园开园
武德文化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研究
武术课堂核心素养之武德教学探讨
强军路上
论散打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有效渗透
强军 强军
走在强军路上
《魂牵深蓝》:强军路上的奉献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