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意象在唐代诗歌中的运用赏析

2017-01-27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杨柳牡丹菊花

刘 静

(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大同 037039)

唐朝的诗歌中,出现了近两百种的植物意象,几乎涵盖了唐代的人文生活中所能触及到的全部植物。虽然这些意象中的部分是源于各种典故,并非诗人们日常所见,但还是有些使用频率极高的植物,如梅、竹、菊等。诗人不仅不惜笔墨地对各类植物意象进行歌颂,更会在其之后发出感慨。这些花卉草木,在唐朝诗人眼里是极富有精神内涵和文化蕴意的,透过诗人笔下的植物,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揭开唐代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下面进行具体分析[1]。

一、牡丹寄寓的愁绪

在诗歌发展昌盛的唐朝,牡丹是一个不得不提的意象。牡丹本就美丽华贵,更因最顶层人物的喜好,一度见证过唐朝的繁荣和衰落[2]。雍容华贵的牡丹,从宫廷走进寻常百姓家,整个社会掀起了一股牡丹热,从官员到文人,再到普通百姓,家家户户种着牡丹,欣赏牡丹成了一种潮流,为此很多文人墨客感到担忧,甚至是批判这样的社会风气,如“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白居易的《买花》)。白居易对如此奢靡腐化的社会风气是心怀忧患的,用深色花指代牡丹,并没有用笔墨描写牡丹的华丽高贵,但平淡朴实的语句却深刻地揭露出了剥削与被剥削的矛盾。当然有批判的声音有,也有喜爱的声音,如“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王维的《红牡丹》)。这句中,诗人把牡丹拟人化了,说花儿似乎也有情感,实则是以牡丹做意象来说明自己对时光易逝的忧愁,怀才不遇的无奈。

二、竹的高洁品质

竹子一直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诗人们尤爱咏竹,它挺拔修长,四季常青,竹最能代表诗人高洁脱俗,坚贞刚直的人格理想。不同的诗人眼中,看到的竹是不一样的,既有借竹来抒发自己的立志高远的,也有借竹来表达自己超凡脱俗的入世之心。一样的竹,不一样的诗句,表达出了不一样的理想。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诗中“幽篁”和“深林”都是说的竹林,一个“幽”字,一个“深”字,写出了竹林茂密的景象。还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倾泻而下的月光比作知己好友,老友陪伴在一旁,所以并不寂寞。全诗用竹这个意向进行刻画出一幅月夜幽林之景,一位清雅居士独处其中,悠然自得,可见诗人独到的想象力和宁静,淡泊的心性。而李贺的“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假若让竹子自由生长,一夜之间能长一千尺,表达自己想要建功立业的迫切心情,不愿意埋没在此。可是现实往往不遂人愿,诗人只有将满腔愤慨写在诗中,将怀才不遇寄情于竹。

三、梅花折射的闺怨

关于梅花的意象文学,在大唐盛世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咏梅诗不断出现,诗人不惜笔墨地歌颂梅花,以求梅花能在众多花卉中大放异彩。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孤芳自傲等特征的生动描绘,体现其内在的高尚意义,从而使人格情操在梅花意象中得到了极为有意蕴内涵的表现。梅花是春季之花,诗人常常通过对梅花意象的运用,将春情与闺怨寄托在诗句之中。如刘方平的《梅花落》:“新岁芳梅树,繁花四面同。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诗中将梅花这一意象拟人化,用来写妇人闺怨。又如白居易的《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白白头。”也是将梅花拟人化,赋予了梅花忧愁的情绪。

四、松柏象征的德行

松树也经常出现在唐朝的诗歌中,并被赞颂。松柏常青,是当时道观中的常见植物。文人墨客饱读诗书,所图的不仅是入朝为官获得功名利禄,还有精神层面的满足和升华。李白诗中多有写到松柏,挺拔苍劲、饱经风霜仍然富有生机的松柏,被他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如《送长沙陈太守二首李白》中的“长沙陈太守,逸气凌青松。”将松比做人,来形容人的德行和操守。再如《赠韦侍御黄裳二首》中的“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将松与桃树李树相比,劝慰韦侍御黄裳做一棵高大的松树,不惧风雨,不畏严寒,不要若桃树李树一般任人攀摘,而是应该遭受再大的困难和挫折也不要动摇决心。

五、菊花饱含的情绪

在大唐,已经出现了嫁接的紫色和白色品种的菊花,不仅有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还可入药,菊花甚至被视为作为长寿、吉祥的象征。它虽不如唐朝盛极一时的牡丹那般高贵华丽,却也被人们赋予坚贞高洁的意蕴。元稹的《菊花》的“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在赞美菊花之后,表达诗人历经贬谪却仍然心志坚定的情怀[3]。杜甫尤爱写菊,在他的作品中,出现过各式各样的品种的菊花。当时社会局势动荡,唐朝已呈衰落之势,诗人的仕途也是历尽坎坷,面对民不聊生的现状,诗人忧心忡忡,曾在《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陪诸公宴》中写到:“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地偏初衣夹,山拥更登危。万国皆戎马,酣酒泪欲垂。”在这赏菊的日子里,诗人还是放不下忧国忧民的心,为唐朝的衰落痛心不已。菊花这一意象在诗中融合了诗人的家国之悲的情感,这种深厚的感情仿佛深藏在菊花层层花蕊之中。

六、杨柳的情操

晚唐时期,杨柳频繁出现在诗人的作品中,甚而出现了一批以刘禹锡和白居易为首的咏柳名家和咏柳大家的诞生。杨柳在植物中相对特别,不同于花中四君子之称的梅、兰、竹、菊常以积极向上的意向出现在诗人的作品中,杨柳体态婀娜多姿,又常栽种在河道岸边,遂有了离别之意。随风而动的杨柳常常在褒贬之间徘徊。韩琼的《杨柳枝三首其二》中将年年生长茂盛的杨柳和一日比一日颓废荒淫沉迷于享乐中无法自拔的君王相比较,借着带有讽刺意味的犀利诗文表达自己的愤慨和无奈。李商隐在《谑柳》中也写道:“已带黄金缕,仍飞白玉花。长时须拂马,密处少藏鸦,眉细从他敛,腰轻莫自斜。”诗人在诗中借柳树各个时期的形态,将各行各业的不同人戏谑了一个遍,这也是后来引起各家争议的代表作。

植物作为唐代文学体系中的广泛题材之一,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文人在不同环境和不同时期之中的学士内涵和态度。通过探讨唐诗中的植物意象,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植物的意象内涵,更能对后来诗歌体系中相关的意象研究起到一定启发作用。

[1]石润宏.唐诗植物意象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2]吴丹鹃.论唐诗中的牡丹意象[D].泉州:华侨大学,2008.

[3]张蔚.唐代诗歌中的兰花,菊花意象[J].逻辑学研究, 2007,(6):15-17.

猜你喜欢

杨柳牡丹菊花
菊花赞
Try to Think Yourself into the Role
杨柳 书法作品
“三不够”牡丹节
赏牡丹
风儿吹过杨柳湾
我真的很擅长睡觉
雏菊花
赏菊花
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