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荐祢衡表》的艺术特色

2017-01-27宋莹莹

淄博师专论丛 2017年3期
关键词:祢衡孔融

宋莹莹

(云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荐祢衡表》的艺术特色

宋莹莹

(云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汉代举荐文章十分具有时代特色,作为建安七子之首的孔融亦受到时代的影响。孔融《荐祢衡表》行文结构严谨,语言文辞华美,而且大量使用典故和对偶,形成了一种气扬采飞之势。《荐祢衡表》代表了汉代“表”体文的高度艺术成就。

孔融;《荐祢衡表》;艺术特色

Abstract:In the Han Dynasty, recommendation articles hav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at time,which also affected Kong Rong,the head of the seven great litterateur of Jianan Time.Kong Rong's“An Article to Recommend Mi Heng” has formed a uninhibited and brilliant style with rigorous structure,gorgeous language,and tremendous quotations and antithesis,which therefore represents the high artistic achievement of this kind of articles.

Key words:Kong Rong;“An Article to Recommend Mi Heng”;artistic features

《后汉书·文苑列传》记载孔融与祢衡之关系十分密切,“祢衡字正平……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脩……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上疏荐之曰:‘臣闻洪水横流,帝思俾义……’”[1](P1722)由此可以知晓这篇《荐祢衡表》的创作背景。对《荐祢衡表》的文体艺术进行探析,不仅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表”这一文体的丰富内涵,还能在此基础上充分感受孔融文章的高超艺术及其独特的人格魅力。

“表”这一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阐释:一是文字学上的定义;二是文体学上的含义。从文字学意义上说,最初的定义应该为许慎《说文解字·衣部》中的解释:“表 ,上衣也。段注:上衣者,衣之在外者也……引伸为凡外箸之称。”[2](P393)东汉刘熙的《释名·释书契》对“表”亦有如下解释:“下言于上曰表。思之于内,表施于外也。又曰‘上’,示之于上也。又曰‘言’,言其意也。”[3](P335)而《广雅· 释诂四》云:“奏、笺、表、诏、策、条、记、敕、标、谏、檄,书也。”下注曰:“奏者,《独断》云:‘凡群臣上书于天子者,有四名: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驳议。’”[4](P131)从文体学意义上说,作为一种文体正式被记载并阐释的是刘勰的《文心雕龙》。其《章表》篇提到:“敷奏以言,则章表之义也……汉定礼仪,则有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议。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5](P199)《荐祢衡表》题下李善注曰:“表者,明也,标也,如物之标表。言标著事序,使之明白,以晓主上,得尽其忠曰表。”[6](P515)总之,“表”这一概念包含丰富的意义,从“上衣”到“上书”,文字学上的意义随着社会和人类语言的发展发生了引申和变化。作为一种政令文体,定有自己的特征和风格。《文心雕龙·章表》说到:“表体多包,情伪屡迁,必雅义以扇其风,清文以驰其丽。然恳恻者辞为心使,浮侈者情为文屈。必使繁约得正,华实相胜,唇吻不滞,则中律矣。”[5](P204-205)而《荐祢衡表》充分体现了上述文体特征,无论是语言描写还是结构安排、运用修辞等,孔融的《荐祢衡表》都充分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文辞华美,气扬采飞

《文心雕龙·章表》评论孔融的《荐祢衡表》说:“至于文举之荐祢衡,气扬采飞;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虽华实异旨,并表之英也。”[5](P201-202)孔融的《荐祢衡表》与诸葛亮的《出师表》同为表体的典范之作,但在语言运用上一个较为华美,一个更为平实,因此形成了完全不同的艺术风格。

首先,孔融通过较为华美的语言来描述祢衡的才华:“淑质贞亮,英才卓跞”,接着介绍他的美好品质:“志怀霜雪,忠果正直”,再次用“鸷鸟累百,不如一鹗”来写祢衡的非凡气度。《汉书·邹阳传》中颜师古注引如淳曰:“鸷鸟比诸侯,鹗比天子”[7](P2341)。在这里孔融用“鹗”来比喻祢衡,用普通的百鸷鸟来衬托祢衡超然于众人之上。再用“龙跃天衢,振翼云汉。扬声紫微,垂光虹霓”等词语来彰显祢衡的与众不同,用龙凤比喻祢衡,用天衢、云汉、紫微比作朝廷,用虹霓比喻祢衡的才华。“激楚阳阿,至妙之容,掌技者之所贪;飞兔騕褭,绝足奔放,良乐之所急也”。用“激楚、阳阿”之舞曲以及千里马来暗喻祢衡的才华,又用“掌技者”和王良、伯乐比作掌权者,以此突出祢衡这种人才不可多得,朝廷应该予以重视。最后孔融以“陛下笃慎取士,必须效试。乞令衡以褐衣召见,无可观采,臣等受面欺之罪”为结语,感情十分强烈,虽然是在向皇帝请求,却是以性命相抵押,呈现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相比之下,蔡邕的《荐皇甫规表》以“唯陛下当留神省察”结尾,则较为冷静庄重。二者虽然都是举荐人才之文,但《荐祢衡表》更能体现孔融的独特个性。总之,孔融用其丰沛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祢衡,让人在他的文章里充分感受祢衡的才华和能力。后世之人尚能感受到孔融的赤诚和衷心,更何况当时的阅览者。如果这个建议不被当时的统治者所接纳,必定令人心生惋惜之情。

二、行文严谨,条理首尾

《文心雕龙·章表》:“敷表绛阙,献替黼扆。言必贞明,义则宏伟。肃恭节文,条理首尾。”[5](P206)也就是说陈述章表于宫阙,是为了向皇帝劝善规过。因此,言辞必须正确明白,意义应该宏大深远。态度严肃恭敬,文辞合乎礼节,从头到尾都有条理。《荐祢衡表》在行文结构上则明确体现了以上刘勰所说的表体特征。

文章从尧帝、汉武帝招揽人才开始说起:“臣闻洪水横流,帝思俾义,旁求四方,以招贤俊。昔世宗继统,将弘祖业,畴咨熙载,群士响臻”到当今“陛下睿圣,纂承基绪”,各个朝代的统治者都是招贤纳士以巩固自己的朝廷,当今陛下又“遭遇厄运,劳谦日仄”,所以招揽有用的人士为国效力是当下非常急迫的事情。以上的举例演说都是为了引出孔融想要推荐的“异人”祢衡。孔融没有直接说祢衡这个人是多么有才华,而是建立在当下朝廷需要人才的背景下顺其自然地向皇帝举荐人才,足见孔融之思维缜密。其次,孔融简单介绍祢衡的基本情况包括籍贯、年龄、教育背景以及个人的才华能力等。孔融先总体上夸赞他“淑质贞亮,英才卓跞”;接着分论其品行和才能如何出众:“初涉文艺,升堂睹奥。目所一见,辄诵于口;耳所暂闻,不忘于心。性与道合,思若有神”,然后再说如果重用祢衡,那么朝廷必定如虎添翼:“如得龙跃天衢,振翼云汉,扬声紫薇,垂光虹霓,足以昭近署之多士,增四门之穆穆”;最后不惜以自己的性命担保:“乞令衡以褐衣召见,无可观采,臣等受面欺之罪”,只为达到祢衡能被汉献帝召见并得到重用的目的。文章开头“臣闻洪水,帝思俾义”,文中“陛下睿圣,纂承基绪”,文末“臣等区区,敢不以闻。陛下笃慎取士,必须效试”等则表现出身份、等级、地位之分,孔融的恭敬态度始终贯穿全文。正体现刘勰所说的态度严肃,文辞合乎礼节等特点。全文思路清晰,行文严谨,从头至尾都有一定的章法结构,言辞之间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三、用典繁复,对偶灵活

除了上述艺术特色,《荐祢衡表》这篇文章更具艺术表现力的则是纷繁的用典和灵活的对偶。

“为了一定的修辞目的,在自己的言语作品中明引或暗引古代故事或有来历的现成话,这种修辞手法就是用典。”[8](P2)《文心雕龙·事类》:“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5](P338)“事类”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用典”,根据典故的作用可以将《荐祢衡表》中的用典分为三大类:

一是语义典故:文中说祢衡“初涉艺文,升堂睹奥”,这里指祢衡的学问由浅入深,渐入佳境。《论语·先进》中“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9](P130这里是孔子评论子由的鼓瑟技艺还未到最高境界。“奥”这个字在《尔雅·释宫》中的解释为:“西南隅谓之奥。”郭璞注曰:“室中隐奥之处。”邢昺疏曰:“云奥者,孙炎云:‘室中隐奥之处也。古者为室,户不当中而近东,则西南隅最为深隐,故谓之奥。而祭祀及尊者常处焉。’”[10](P229)孔融用升堂入室这个典故来赞赏祢衡的学识修养,非常贴切。

二是人物典故:如文中提到“弘羊潜计,安世默识”,《史记·平淮书》:“桑弘羊以计算用事,侍中……弘羊,洛阳贾人之子,以心计,年十三侍中。”[11](P1428)而《汉书·食货志》第四下:“弘羊,洛阳贾人之子,以心计,年十三侍中。”[7](P1164)两本史书记载的都是桑弘羊以“心计”这种异才受到皇帝重用。安世乃是酷吏张汤之子,《汉书·张汤传》:“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为郎。用善书给事尚书,精力于职,休沐未尝出。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上奇其材,擢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7](P2647)也是说张安世因超强的记忆能力被皇帝褒奖并重用。孔融引用桑弘羊与张安世的典故就是为了表达“以衡准之,诚不足怪”,祢衡与之相比,毫不逊色。

再如文中说到“任座抗行,史鱼厉节”,二人在历史上都是特别有德行操守的人物。《吕氏春秋·不苟论·自知》中记载:“魏文侯宴饮,皆令诸大夫论己。或言君之智也。至于任座,任座曰:“君,不肖君也。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是以知君之不肖也。”[12](P648-649)关于大夫史鱼的故事,《韩诗外传》中说:“昔者卫大夫史鱼病且死,谓其子曰:‘我数言蘧伯玉之贤而不能进,弥子瑕不肖而不能退。为人臣生不能进贤而退不肖,死不当治丧正堂,殡我于室足矣。’卫君问其故,其子以父言闻。君造然召蘧伯玉而贵之,而退弥子瑕,徙殡于正堂,成礼而后去。生以身谏,死以尸谏,可谓直矣。”[13](P264-265)而祢衡与他们相比则“殆无以过也”,用任座与史鱼的品德来写祢衡的正直,具有烘云托月的作用。另外文中还提到王良与伯乐相马的典故,在这里孔融是为了写出祢衡具有如千里马那样的才能,上位者应该像王良、伯乐那样识才,将祢衡好好重用,毕竟这样的人才不可多得。也是一种正衬的笔法,写出了孔融急切将祢衡推荐给皇帝的心情。

三是事件典故:文中提到的“贾谊求试属国,诡係单于。终军欲以长缨,牵制劲越”,《汉书·贾谊传》中:“陛下何不试以臣为属国之官以主匈奴?行臣之计,请必係单于之颈而制其命,伏中行说而笞其背,举匈奴之众唯上之令。”[7](P2242)《汉书·终军传》中记载:“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7](P2821)都是为了说明他们在弱冠之年便有报国之志。同样正值大好青春的祢衡,更是满腔热血,想要有一番大作为来报效国家和朝廷。所以孔融才接着说:“近日路粹严象,亦用异才。擢拜台郎,衡宜与为比。”前人与今人都是因异才被重用,那么祢衡也应该被同等对待。

《文心雕龙·丽辞》:“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5](P315纵观《荐祢衡表》全文,其对偶形式灵活多变且自然无痕。

四字对:淑质贞亮——英才卓跞;弘羊潜计——安世默识;任座抗行——史鱼厉节。

四四对:目所一见,辄诵于口——耳所暂闻,不忘于心。

四六对:钧天广乐,必有奇丽之观——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

四四六对:激楚阳阿,至妙之容,掌技者之所贪——飞兔騕褭,绝足奔放,良乐之所急。

六四对:贾谊求试属国,诡係单于——终军欲以长缨,牵致劲越。

在文中自然灵活地使用对偶,使原本就华美的语言更添气势,也更能凸显孔融所举荐之人的魅力,朝廷只有重用这样的人才才能让人心悦诚服。大量用典以及灵活巧妙的对偶,使得孔融的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也形成了孔融独特的文风气质。正如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评论:“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以至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

总之,这篇《荐祢衡表》为后代“表体”文章的写作提供了模版,后世作品大体都不出这个格式。孔融写作的独特文风也是这篇文章得以收录在《文选》之中并被后世称颂的原因之一。他的文章所呈现出的艺术风貌也为后世尤其是南北朝骈文的发展产生了强有力的影响。

[1](南朝宋)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5.

[2](汉)许慎.说文解字注[M].(清)段玉裁(注).北京:中华书局,2013.

[3](汉)刘熙.释名汇校[M].任继昉(校订).济南:齐鲁书社,2006.

[4](清)王念孙.广雅疏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3.

[5]王运熙,周锋.文心雕龙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6](梁)萧统.文选[M].(唐)李善(注).北京:中华书局,1981.

[7](汉)班固.汉书[M].(唐)颜师古(注).北京:中华书局,1964.

[8]罗积勇.用典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9]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10](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11](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0.

[12]许维遹.吕氏春秋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9.

[13](汉)韩婴.韩诗外传集释[M].许维遹(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09.

(责任编辑:黄加成)

I207.6

A

(2017)03-0045-03

2017-03-25

宋莹莹(1989-),女,河南濮阳人,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5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祢衡孔融
孔融让梨
才华只在舌尖上
祢衡之死
祢衡之死
不懂就百度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行为艺术家
孔融让梨以后
孔融让梨
四岁让梨的孔融,为何被曹操杀了
祢衡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