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2017-10-11

淄博师专论丛 2017年3期
关键词:景物语文课程教学内容

陈 玉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人文系,江苏 南通 22600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陈 玉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人文系,江苏 南通 226006)

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据了近五分之四的课时。可是我们花费如此多的时间进行的阅读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出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有语文课程意识,变“教课文”为“教语文”,保证教学内容的少而精,以便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效率才会大大提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内容

Abstract:In China's primary language teaching, reading teach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accounting for nearly four fifths class hours.Although we spend so much time on it,the effect is not satisfied.The main reason lies in the choice of teaching content.Primary language teachers should have a language curriculum awareness,change“teaching text”into“teaching language”,and ensure the smaller quantity,better quality of the teaching content,so that students have sufficient time for language learning practice.Only in this way,the teaching efficiency of our primary reading class will be greatly improved.

Key words:primary language;reading teaching;teaching content

阅读教学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形成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母语教学的主要载体。可以说,阅读教学比重大、用时多,任务重,其教学效率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可是令人遗憾的是,我们花费如此多的时间进行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前的教学效果却不甚理想。

几年前,某个小语教研室对小学语文阅读课的“课堂教学效率”作了专题调查。他们到不同学校随机选择三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让他们在规定课文的教学之前和教学之后完成同一份检测试卷。任课老师不知道试卷的内容,完全按照常态进行该课的教学。

调查的结果是:

表一:三年级正确率统计

表二:五年级正确率统计[1]

表中的数据让我们异常清晰地看到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低下。我们的语文老师也满腹疑问,自己每天辛辛苦苦地备课,认认真真地上课,全身心地投入付出,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结果?阅读教学效率的低下,究竟是何原因?

要想上好一堂课,无非要思考三个问题:教什么、怎么教,以及教得怎样。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我认为教学内容(即教什么)更为重要。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那么不管这位老师教得如何精彩,这堂语文课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一、课堂要有“语文味”

要想上好一堂语文课,教师首先就得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语文意识。语文教师上课时没有语文意识,乍一听有点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然而现实中有些语文课,虽然在课堂中很忙活,师生对话也很频繁,讨论气氛也相当热烈,但稍一考察,就会发现这堂课缺少“语文味”。

教学课例一:

某老师教学《月光启蒙》,她的第二课时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抓住课文的重点——歌谣、童谣展开教学(15分钟)。然后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延伸凸显母爱(25分钟)。

在这一环节中,任课教师找了许多歌唱母爱的歌曲,先让学生听,接着又让学生跟着唱,最后让孩子选择一首唱出心中对母亲的爱。整堂课下来,真正让学生通过文本来体会语言文字如何表达运用的时间非常少。

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可以整合音乐、美术、戏剧等学科的内容,让学生能更轻松愉悦地学习语文。同时也能增强课堂结构的综合性,让学生的视野变得开阔,更能体现大语文观。但是这种整合务必要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以语文学习为主轴。

2011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进行了界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与其它课的本质区别就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应锁定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上。但可惜的是,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我们的语文教师往往把握不准这一教学目标,缺乏语文意识,结果只能是使语文学科丢失本性,异化本质。

教学课例二:

某老师在教学《爱如茉莉》的第二课时时,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细节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深厚的爱,理解“爱如茉莉”的真谛。3.凭借课文的学习,力求让学生提升在生活中懂得爱,学会爱,表达爱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细节中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深厚的真爱,让学生提升在生活中懂得爱、学会爱、表达爱的能力。

很明显,这位教师在教学中把情感、审美、价值观教育这些本应是基础教育中各门课程共同承担的内容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教学内容。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努力穿插了朗读、词语教学、认识人物描写方法等语文知识,但这些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随意添加,而且它们最终的目标指向也是为了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深厚的真爱。整堂课过于强调人文性,给人一种身处思想品德课的错觉,缺少“语文味”。

因为语文课程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它具有综合性。文学作品往往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具有较大的教育作用。如果不能把握语文课程“运用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本质特征,就很容易把语文课变成思品课。

针对语文课堂缺少“语文味”的现象,笔者常常这样思考,语文课程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应该具有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特征,也就是说语文课教的内容是其他课教不了的,是无法代替的。语文教师应该牢牢抓住语文课程的性质,把课程目标和内容主要聚焦在学习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上。

二、变“教课文”为“教语文”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道:“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找,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竟有许多青年在学校学过好几年国文,而文章还写不通的。其原因也许就在学习未得要领。他们每日在教室里对着书或油印的文选,听老师讲故事,故事是记得了,而对于那表现故事的方法仍旧茫然。”[2](P5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精力不应该放在对课文内容的解读上,而应该聚焦语言文字本身,实现“教课文”向“教语文”的重心转移。

某老师教学《新型玻璃》时,是这样设计的:本文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它们分别有着怎样的特点、作用?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表格,然后充分地读课文,自主学习了解新型玻璃,把不同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填在表格里。学生们很快就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完成了表格的填写。通过全班交流,同学们也了解到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但是在授课中,关于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说明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老师却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感悟、理解、吸收、内化。

这位老师在进行教学时,仅仅让学生感知理解了这篇课文的内容,而忽略了课文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负载信息的。长此以往,学生通过语文阅读课学习获知的是文本中包含的思想、情感、道德、文化等信息。如教学《中国石拱桥》时,就讨论石拱桥的历史、外形、结构等;教学《月光曲》时,就讨论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教师的这种仅仅教课文的方式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并没有帮助。这或许就是现在的许多学生虽然学过好多年语文,但作文仍然不会写的原因。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教学《新型玻璃》一文中,是这样设计的。第一课时,只是带领学生认认真真地把课文熟读,并对学生不懂的地方略作点拨,没有进行任何繁琐的分析;第二课时,于老师没让学生回答“新型玻璃有哪几种,都有什么特点和用途”这些问题,而是把学生分成五组,分别给五种玻璃写“自述”,要求他们把各自的特点、作用写出来,还要有广告效应。这一做法十分高明。于老师的教学不是只停留在对文本的理解这一层面上,而是引导学生将理解的文本(新型玻璃的种类、特点和作用)作为语言文字运用的素材,然后重新组织语言,把自己的理解思考表达出来。可以说,于老师的这堂课真正实现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

三、教学内容应少而精

教学内容少而精,本来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但在小学语文课的教学中,一堂四十分钟的课通常涵盖了不下十几种的语文教学内容。如修辞、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词语表达效果、认识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的方法、理解段落结构方式,等等。当然,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想尽可能地把更多的知识教给学生,但结果是否真如老师们设想的那般美好呢?

事实上,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东碰一下西摸一把,看似什么都讲到了,实际上等于什么也没有教、什么也教不会。比如一个小小的比喻,从小学一年级讲到了高中毕业,甚至到了大学还有涉及,结果却是学生依然不太会使用。花了十多年的时间教不会一个比喻,这只能说明教学效率实在低下。其实,每次上课碰到比喻都会讲,但每次的课堂都还要包含其他的十几个语文内容,所以教师们只能蜻蜓点水地提一下。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进行合理取舍,且须有侧重点。

教学课例三:

先来看一位老师设计的《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1.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2.认识景物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过程:1.听写词语、理清脉络。2.学习“飞鸟归林”部分,体会古寺破败。3.学习“夜幕降临”部分,体会不怕吃苦。4.学习李时珍借着大好月色记录部分,体会“认真严谨”。5.学习“月到当空”部分,体会景物描写的好处。

值得肯定的是,这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已经具有了语文意识,能抓住小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中要掌握的方法。但本堂课教学的内容和环节还是显得过多,学生往往是被“教过”而不是“学会”。文中如表现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三年级就已教过,学生已较熟悉。且本文中这些描写也没有鲜明的特色,教学价值不大,可以删去。环境描写在本阶段是新的内容,课文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人物的品格,以景抒情,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应该是本课较有教学价值的内容,从中可以提炼出一项语文技能。

笔者以为,本文在教学中可以进行如下设计:

教学目标: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认识景物描写在表达情感和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体会表达效果。3.能根据具体的语境,恰当运用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1.回顾课文内容。2.画出景物描写的句子。3.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4.回顾总结。5.迁移运用。

语文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学内容多而散。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包含了许多语文知识点和技能训练点,如何从中选择、确定具有教学价值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要知道一篇课文仅用一课时或两课时教完,不可能解决很多的问题,能抓住一点或两点做足文章就已经很不错了。衡量一堂有效语文课的标准不在于教师教过了多少语文知识,而应是学生通过这节课掌握到了多少知识。同时,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所以,我们就应该在课堂中多多增加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机会。在第二个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让学生找到并画出景物描写的句子,通过这个步骤,让学生加深对“景物描写”的了解;接下来通过品读感悟,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然后老师设计了两个小练习(“根据情境加上恰当的景物描写”“自己创设一个情境并加上恰当的景物描写”),让学生尝试运用景物描写这个方法。如果授课教师仅仅带领学生一起赏析文中的景物描写,那么学生掌握到的只是抽象的理论。只有通过实践过程,学生们才能真正学会这个描写方法。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之所以不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把握不准教学内容。语文教师应该具有语文课程意识,变“教课文”为“教语文”,保证教学内容的少而精,以便让学生在课堂中能进行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效率才会得到大大的提高。

[1]吴忠豪,徐昕.关于语文阅读课教学效率的调查[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0,(9).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责任编辑:周静)

G623.2

A

(2017)03-0018-04

2017-04-10

陈玉(1984-),江苏南通人,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系讲师,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注: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语文教育”[PPZY2015C249]的阶段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景物语文课程教学内容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四时景物皆成趣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写写冬天的景物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