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只缘“力”与“美”,致敬劳动与劳动者

2017-01-27文丨张世程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17年12期
关键词:辛勤劳动柳先生出力

文丨张世程


——只缘“力”与“美”,致敬劳动与劳动者

文丨张世程

■还记得最初学习语文的情境吗?字组合成词,词再连缀成句。每一个汉字是语文最基础的元素,一笔一画都是先人的智慧,音形义中蕴藏的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以字开篇,让你从头开始感受汉语的美妙与魅力。

看到“劳”字,我们很容易想到人在草野里出力劳作。“出力劳作”算是说对了,但上边其实不是“艹”。“劳”篆书写作“劳”,上边原本是两把“火”,而且和中间的秃宝盖构成偏旁,“莹”“萦”“莺”“营”“茔”也是这样。据《说文解字》所讲,这个部件是“荧省声”,即“荧”省去了“火”,所以这些字都是以“荧”为声旁的形声字。

那么“劳”呢?它是由“荧”和“力”会意而成。《说文解字》说:“从力,荧省。”又说:“荧,火烧冂,用力者劳。”这中间的秃宝盖是“冂”,读jiōng,指的是郊外、野外。那么,“劳”字就应当解释为火烧旷野而出力劳作。我们可以试着想象一下,那是刀耕火种的劳作啊,该有多么艰辛!

劳作何等艰辛,大概从诗歌产生开始,人类就在歌咏了。像《诗经》中那首著名的《伐檀》,一共三章,首章是:“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听到了吗?“坎坎——”,那沉重巨大的砍伐声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伐木劳作的现场。后面两章只是换了几个字,差不多的描绘,如此重章叠唱,再加上“不稼不穑”之人却“取禾三百廛”,不劳而获,再现和强调了伐木造车的艰辛。

劳作不乏诗意,把这唱到极致的当数五柳先生陶渊明。他深感“久在樊笼里”,“心为形役”,一旦辞官,便“载欣载奔”,归去田园。那种欣喜,那种欢乐,简直就是对做一个农人,以及劳作生活的热烈拥抱!他去离家较远的田间耕作,只觉一路上“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是享受,“植杖而耘耔”的劳作过程也是享受,“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更是享受,他享受的是过程是当下是劳动本身;至于“草盛豆苗稀”这样的结果,也就不那么在意了!于是,我们要说,归去田园之后,五柳先生顿觉生命舒展了通透了自由了,劳动也变得诗意化了,无比美好了,是人生大享受了!

如此看来,一个“劳”字,向我们呈现的是艰辛与美好,即“力”与“美”的矛盾集合。

在当下,劳作劳动首先是谋生的手段,而要普遍地成为人的“第一需要”,甚至成为“美”的人生享受,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不能急于求成,但至少,我们需懂得要劳动,需懂得尊重劳动者。“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老舍先生通过一篇小品文《养花》这样告诉我们。而且,如同老舍将花盆搬来搬去那样,适当地劳动,获得一点成就感,也不错嘛。“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这都不是说着玩的,我们应当一个字一个字地琢磨领会。要知道,我们吃的穿的用的,维系我们生命存在与发展的全部,无一例外都来自造化的赐予,以及广大民众的辛勤劳动。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章句上》)孟子说的话,我们一直误读了。他不是在歧视劳动,而是在讲区分社会工作的伦理问题。不管怎样,我们没有理由歧视某个职业,也没有理由不尊重带给我们美好的辛勤劳动的人们。

就在我们身边,许多的劳动者——比如建筑工人、环卫工人,无论严寒酷暑,他们都在建造或守护着我们的家园,哪怕他们只知出“力”而不觉其“美”,我们也当毫不迟疑地,向这样的劳动和劳动者致敬!

猜你喜欢

辛勤劳动柳先生出力
辛勤劳动 诚实劳动 创造性劳动
柳先生和小黑
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本质蕴涵探赜
柳先生的正骨膏
哲 理漫 画
大公鸡
捷先生的红宝石
“出力”就要做为人民“出彩”的事
基于实测数据的风电场出力特性研究
汽车内饰件用塑料挂钩安装力及脱出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