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初探*

2017-01-27喻小莉

法制博览 2017年27期
关键词:理论课民办高校思政

喻小莉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415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初探*

喻小莉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415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职责。在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冲击之下,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既面临和公立高校类似的困境,同时也有其特殊之处。本文通过分析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现状,以及造成该现状的可能原因,以期给中国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改革

改革开放至今,在市场化和全球化的浪潮中,高等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与挑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下面简称思政课)是对中国青年学生提供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政治理论教育的前沿阵地。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人多次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灵魂。中宣部、教育部早在2005年就曾两次联合发文,制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改革新方案[1],也进一步体现了了国家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的高度重视。

民办高校是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起步较晚,但作为社会主义高校,同样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基本职责。然而随着高校持续扩招以来,各种高校教育问题和矛盾日益凸显,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呼声也越发高涨。思政教学改革正渐渐步入深水区。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民办高校思政教学的问题是基于大形势的前提下的。面对众多高校(包括公立高校)备受困扰的思政教学难题,民办高校并不能独善其身。甚至在某些方面,由于民办高校的特殊性,其问题更加尖锐。

(一)缺乏时效性和实效性

1.缺乏时效性:当下,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国,日新月异的生活环境和庞杂的信息使得社会更加追求多元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传统的思政课过度追求普及思想政治理论,脱离学生生活的实际环境,成了学生眼中的政治色彩浓厚的“洗脑课程”。课程中宣扬的某些理论和观点,不仅学生们不认同,连老师都牵强附会,难以说服学生。这就给思政课打上了“过时”标签。

2.缺乏实效性:思政课的教授内容,往往偏重理论,不能贴近学生生活,“学了没用”是学生们普遍反映的对思政课的印象。当下的大学中,正蔓延着一种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思潮。学生为了获得高分,赢得奖学金、保研资格,一切以考试高分为目标,考前突击成了常态,只要取得高分,考什么学到什么,并不重要。教师的评价指标也很难反应出课堂的真实效果,教师的职称、待遇和研究课题、项目基金以及发表文章息息相关。教师们学者们埋头做“学问”。课上的怎么样,没有什么用,也没人去关心。所以思政课缺乏实效性对于学生、教师都是如此,学生觉得学得没用,老师觉得教得没用。

(二)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

多媒体教学已经普及多年,大学课堂已经早已摆脱了当年的“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一支教鞭”的模样。依靠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授课,可以克服许多传统板书教学的弊端,比如可以满足几百人同时上课。但是多媒体教学同样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过分依赖课件,缺少互动和课堂创新。多媒体教学成了另一种形式的照本宣科。许多教师一份课件用几年都不换。有的甚至一个人做一份PPT,几个老师轮流使用,仅仅只是改一下标题和时间。网络资源丰富的今天,老师们也不在兢兢业业地备课。许多教学资源,上网一搜轻轻松松就能down下来。另一方面,思政课的课时一再被压缩,教师疲于完成教学任务,没有过多的时间精力用于互动和创新。从教学源头开始,教师教学就失去了创新的热情和氛围。多媒体技术、大班授课以及课时压缩束缚了教师课堂的创新模式,束缚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也缺少了传道授业的本真味道。

(三)新媒体时代,学生自主意识更强,多信息渠道的影响加深

新媒体时代,各种社交平台和网络媒体,使得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选择的余地大大增加。这给思政课堂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力。微博、QQ、微信、社区、论坛、贴吧,以及大量的自媒体,巨大的信息体量和惊人的传播速度使得学生们更容易被庞杂的信息所影响,对思政课堂所倡导的理论理念,更难得接受和认同。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独立的价值观,对良莠不齐的信息缺乏甄别能力,容易被误导和诱惑。学生表达自我主张和自我价值的意识,也越发强烈。这也给“宣教式”的思政教学带来不小的挑战。

二、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突出问题及成因

民办高校由于起步晚,投入不足,缺少政府财政支持,近些年仍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民办高校在办学性质、教师队伍、管理层组成、学生来源及素质等个个方面都与公立高校存在明显差异,因而民办高校思政教育也有许多不同于公立高校的突出问题。下面重点分析主要的几个方面。

(一)市场化倾向严重,对思政教育缺乏重视

民办高校是指公民个人或各种企事业团体、社会组织依照国家和本市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高等学校的设置标准,不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自行筹措教育经费,为社会公众提供高等学历教育的学校或实施高等非学历教育(如职业技能培训)的教育机构。[2]因而民办高校是由社会人士,多数是企业家或私人团体出资开办,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学生交钱上课,学校提供服务,自负盈亏。学校的运转依靠的是企业投资,民间捐助以及学生学费,如果没有学生来源,学校就难以为继。教育不再是一种责任,而是一种商业服务。学校的领导层主要由出资建校的商人、企业家担任,因而市场化倾向严重,有利于就业的职业培训类“速成”专业备受学校领导和学生追捧。思政教育由于不能立刻给学生带来工作和就业上的实际效益,并不被学校领导层重视。甚至有的民办高校领导公开提出“思政教学无用论”或者“民办高校没有开设思政课的条件”这样的论调。

(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心理问题多样

民办大学多为一些以提供专业技能培训为主的高职大专院校,普遍录取门槛很低。由于中国教育以高考分数作为大学录取的唯一标准,大多数来这里上学的学生都是由于高考分数偏低,为了能上大学,学一门技术,才读的民办大学;曾有报道,中国贫富差距在进一步加大,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正在进一步恶化。重点大学里的城乡学生比例已经逐年升高。寒门学子由于起点低,接受的教育资源匮乏,很难考上公立重点大学。这一部分学生承受着较重的心理负担,迫切的渴望成功,又容易产生各种消极负面情绪。民办大学的学生来源广泛,文化水平偏低,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心理问题多样等一系列问题,给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难题。

(三)社会舆论负面影响偏多,学生心理压力大

近些年来,各种民办高校学生的负面新闻屡见报端。仅2006年10至2007年6月,江西高校共发生学生群体事件近60起,其中民办高校占了相当一部分。近年来,某些民办高校因学籍、学历、收费等问题而导致的学生群体事件相继发生,且在事件性质、聚集规模、激烈程度和反复性方面,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一现象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3]对于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学生素质,社会舆论批评、质疑之声不断。这些学校的学生承受了较重的社会舆论压力,整体上心理自卑,容易自暴自弃。同时就业压力和社会的不认可所造成的挫败感,也容易使得学生们只追求眼前快乐,缺少理想抱负,缺少正向积极引导,更容易发生负面事件,由此产生恶性循环。

(四)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流动性大

相较于公立高校,来源更多元化、流动性更大、整体师资力量更薄弱等,是民办高校的思政教育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普遍特点。当前,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是不少民办高校的普遍问题,专职教师人才稀缺,甚至部分高校并未配备专职教师。这种不稳定的师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了民办高校思政教师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工作心态,制约了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4]另一方面,民办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投入比公立学校相对更少。而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就无法全职聘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因此,通过兼职雇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成为许多民办高校常常不得不采取的方式。这使得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论课教师存在着聘用时间较短、聘用工资较低、职业发展不明确、无归属感等一系列问题。一方面,这种模式导致思政教师对于所授课程缺乏重视,甚至部分老师缺乏责任感,对学生的思想引导的重视程度不够。低质量的教学内容,教师敷衍应付的工作心态,也促使学生对于思政课更加的漠视。

(五)缺少校园文化建设,人文精神缺失

校园文化包括娱乐健身、科学文化、意识形态、人文环境等诸多方面,可陶冶情操,凝聚人心,激励斗志,培养良好的品格和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健康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建设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和手段。相对于思政课堂而言,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传播力更强,更加生动。[5]

然而,相比于公立高校,民办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十分薄弱,尤其是在培育人文精神、文化底蕴、学习氛围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缺失。主要原因有二:1.客观上,民办高校一般建校时间短,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底蕴不够浓厚,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2.主观上,民办高校领导意识不够,对校园精神文明街建设缺少投入。前文已经提到,民办高校的群体性事件发生数量已经明显高于公立大学,不仅如此,民办高校学生的各种负面新闻(如打架斗殴、堕胎、自杀等等)近年来屡见报端。由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缺失,学生自我控制力薄弱,学校疏于管理和引导,学生家庭教育激励不足,学生心理压力大,实用利己主义倾向严重等一系列原因,民办高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加强民办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给学生提供积极健康的校园人文氛围,更显得迫在眉睫。

[1]汪兆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9(02):41-43+48.

[2]孟桂荣.省属高校信息资源社会共享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黑龙江省高等院校为例[J].中国科技信息,2007(18):190-191.

[3]陈美红.新时期民办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防范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

[4]许晓丽.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164-166.

[5]晁博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思政教育工作[J].课程教育研究,2015(20):81.

*武汉市市属高校教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4214)。

G641

:A

:2095-4379-(2017)27-0023-02

喻小莉(1981-),女,硕士,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理论课民办高校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