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道德教育在开放视角下的多元融合

2017-01-27王小乐

运动 2017年10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意识院校

王小乐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简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道德教育在开放视角下的多元融合

王小乐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在当前教育中,体育教学的目标、教育过程、教育特点等都能够与道德教育相互融通。而体育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相互渗透和多元融合,一方面能够促进体育教育的改革,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体育精神,培养其兴趣爱好;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道德教育水平的提高,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需要在明确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上,从转变教学观念、加强教师示范作用、改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考核指标等方面入手,真正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水平。

体育教育;道德教育;融合

2006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若干意见》中提出,高职教育需要深化道德教育的作用,以德育人。而道德教育,主要是以社会中基本的道德思想和道德规范为内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影响其后期的社会行为。体育教学作为高职教育的基本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与道德教育的相互融合,有助于深化学生对体育教育精神的认识,增强学生自身的纪律性,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1 体育教学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从整体教育结构来看,体育教学与道德教育相互依存,共同作用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在体育课的常规教学中,利用各项规范化的教学制度,能够帮助学生明确遵守纪律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规则的认识;在教学内容和教育目标确定过程中,应挖掘学生的基本体育知识、运动技能、体育品格等教学内容与道德教育的结合点,并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结构及实际教育条件,进行针对性教学,以加强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及体育精神的理解;另外,通过选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如组织学生进行团队性锻炼、强化学生的相互保护意识等,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团队意识。总之,体育教育与道德教育具有共同的教育特性,而体育教育强调团体精神、竞争意识的教育特点也使得有助于道德教育的全面展开。

2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道德教育的体现

2.1 教学目标

高职教育中开展体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形成知识内容学习及奠定社会实践的基础。道德教育的教育目的是通过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从教育目标层面来说,道德教育和体育教育最终都是为学生后期的社会实践奠定思想和身体基础,进而促进学生体育能力和德育水平的全面提高。在这一背景下,将道德教育与体育教育相互融合,能够为两者提供基本的教育保障。

2.2 教育过程

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过程中,利用竞技类体育项目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竞技能力,培养其良好的竞技精神。利用接力赛等体育项目的锻炼,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事实上,在一般的体育教育中,由于对道德教育不够重视,很多学生可能过分关注体育竞技结果,忽视比赛的精神及体育项目展开的真正意义。将道德教育融合于体育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中各类体育项目及体育教学规章制度的认识,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促进体育教育作用的有效发挥。

2.3 教育特点

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教育更注重实践教学的内容,其强调学生通过体育锻炼,不断提高身体各部分技能的素质。与体育教学内容相类似,道德教育同样需要学生利用社会实践过程体会各项教育内容的本质,进而形成对道德教育观点的正确认识。将体育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突出两者实践性较强的特征,一定程度上能够深化教育的价值。例如,通过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其投入到体育锻炼当中并实现体育锻炼的目标,培养其自信心和坚韧的品质;通过篮球、足球等团队协作性要求较高的体育活动,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体会团队合作的意义,增强其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另外,还可以在教育过程中进行团队合作精神的延伸,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提高其对社会各项分工的认识,进而培养其集体荣誉感和爱国精神等。

3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与道德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3.1 促进体育教育改革

在当前社会中,道德缺失引发一系列道德失范事件,如老人倒在马路上没有人帮扶;遇到不慎落水的人,大部分围观拍照却无人下水营救等,不仅显示出人们对他人、对社会的冷漠,而且造成严重的负面效应,阻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步伐,更不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因此,道德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高职教育的体育教学需要结合自身教育特点,融合道德教育的精神,转换传统的教育形式,将学生的体育技能训练与学生遵守纪律、在体育锻炼中互相监督和保护等意识的培养相互结合,激发学生的社会道德情感,进而带动学生总体道德素质的提升。

3.2 培养学生体育精神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道德教育的相互融合,能够帮助促进学生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的提升。在当前社会中,经济的发展及社会总体生产结构的优化促进各行业竞争及国际之间竞争的加剧。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各企业要想获得成功,首先需要依靠团队力量,增强企业内部团队协作意识。鉴于此,学校的道德教育必须强调集体荣誉和团结协作精神,高职院校在体育教育中融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自身与集体关系的认识,促进团队和个人的良好发展。另外,在集体化的体育教育中,进行道德教育,能够有效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帮助其培养良性竞争意识,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升整体素质。

3.3 培养学生兴趣爱好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育过程中,通过体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体育锻炼的习惯。而道德教育的引入,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热爱,促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持续体会体育教育带来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

4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道德教育融合的路径

4.1 教师的道德示范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类体育动作的示范,帮助学生规范化各类体育动作,避免受伤。为促进体育教学与道德教育的相互融合,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首先,自觉规范自身言行,避免课上对学生漠不关心,或者对学生错误规范不及时引导等。从自身出发,增进与学生之间的联系,进而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为道德教育的进行打下基础。其次,抓住各类教育时机,引入某些道德模范。例如,体育教育中可以将一些体育运动员作为学生学习的道德模范和道德榜样,引入残奥会上运动明星的例子,向学生传达顽强的意志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

4.2 教学内容的改革

原有高职教育中以学生技能培养为主的教育,不利于道德教育的进行,并且无法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应从教学内容入手,改革现有教育内容,改善理论教育策略,同时开展主题类教学活动,丰富体育教育的形式,促进学生良好体育精神的培养。根据体育活动和学生职业发展的基本特点,体育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以身体的劳累换取健康体格的过程,进而引发其对自身职业发展的思考,培养其为提升生活品质拼搏奋斗的精神。另外,按照基本教育要求,结合定期的主题教学活动,利用体育锻炼过程模拟道德实践过程,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增强其纪律感等。例如,利用定时的体育训练内容,强化学生的时间观念,如若学生无法按时完成,则需要承担更多的体能训练负荷。

4.3 教学设计方式的优化

体育教学对实践性的要求为道德教育展开提供条件。体育教师需要结合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明确学生未来职业道德要求,进而优化教学设计方式,以创新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将职业道德理念与体育训练结合起来,进而有效促进其整体学习能力的提升。尤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利用集体性项目,促进学生与其他队友之间的磨合,同时帮助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的过程中,增进对他人的了解,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培养自身独立性和自信心等,有助于其总体道德素质的提升。

4.4 体育教学考核办法的创新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融合,同样体现在体育教学考核办法的创新上。一般的体育教育中,教师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因不作为主要学科出现,对学生的考勤、团队奉献精神等培养不足,因此导致学生在某种程度上的道德缺失。在教育融合理念下,进行教学考核办法的改革,可以从纪律观念和奉献精神的考核入手,提高学生对道德教育的认识,进而提升其道德水平。首先,有关纪律观念的考核,可以从学生的考勤、技能训练情况、对抗赛表现情况入手。体育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关注学生的迟到、早退情况,关注学生在日常体能训练中是否故意说笑、干扰他人等,进行学生纪律意识的考核,并将其作为学生成绩考核的一部分。其次,有关奉献精神的考核,主要表现在关注学生是否自觉领取器材,是否帮助训练过程中受伤的学生,引导学生形成维护团体利益的意识和能力。在集体性活动中通过学生的具体表现,以明确是否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在竞技性项目中是否具有良性竞争意识。道德教育的展开,能够从道德层面规范个人言行和社会行为,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提高社会总体道德素质。在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应促进道德教育与体育教学的相互融合,重视每一个体育教育环节中道德教育的渗透,在充分发挥体育教育作用,帮助学生强身健体的同时,丰富体育教育的内涵,深化学生对教育本身的认识,培养出更多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

[ 1 ] 沈克印,周学荣,周丽萍.体育科技与体育伦理理性整合的支点[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7).

[ 2 ] 申建勇.论大学生体育道德教育的困境及体育道德能力的培养[ 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 3 ] 杨亚阁.如何在体育教育中实施道德教育[ J ].考试周刊,2016(41).

[ 4 ] 马柏平,李晓春,李达.基于职业需要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探索[ J ].教育与职业,2010(12).

G807.4

A

1674-151X(2017)10-121-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0.064

投稿日期:2017-04-01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JY-1501“高职院校大学生公民主体意识养成研究”的理论研究内容。

王小乐(1982—),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意识院校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