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体育外交视野下举办奥运赛事对中国的影响

2017-01-27李定坤

运动 2017年12期
关键词:外交北京体育

李定坤

(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 100089)

基于体育外交视野下举办奥运赛事对中国的影响

李定坤

(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 100089)

体育外交作为公共外交的一种形式,能够达到传统外交形式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一方面可以遏制对手,另一方面可以缓和国际局势。举办奥运会是体育外交的一种方式,举办国可以借举办之机实施本国外交战略。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就是一次成功的体育外交,它为中国在21世纪前10年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15年中国成功申办2022年第24届冬奥会,在未来5年的筹备过程中,要借此机会使得中国国际地位更加上升,促进中国经济改革,以及改善中国的气候与环境。

体育外交;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影响

1 体育外交概述

1.1 体育外交的概念

前中国外长钱其琛在其所著的《世界外交大辞典》中将体育外交定义为:“对一国体育部门或体育界旨在促进国家间关系所进行的对外体育交往和交流的一种提法。”体育外交以维护国家主权与国家利益为最终目的,以调和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境地为主要目标,以贯彻主权国家公关外交政策为愿景,通过与非本国外的主权国家及国际体育组织互动的方式,是主权国家体育主管部门或其他部门外事机构所从事的体育互动活动。

1.2 体育与外交的关系

体育外交是公共外交的一种形式。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随着冷战的结束及国际行为主体多样化,参与外交决策的部门愈来愈多,传统的外交方式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体育外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丰富。体育与外交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一方面体育可以成为遏制对手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体育也是缓解国际局势的有效手段。

1.2.1 体育是遏制对手的手段 在国际

上有诸多矛盾与冲突都会通过与体育相关的方式体现出来。以俄罗斯奥运代表团兴奋剂事件为例,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中,禁止涉嫌使用兴奋剂的116名俄罗斯运动员参加比赛,随后的里约残奥会更是全面禁止俄罗斯参加比赛。俄罗斯代表团被大规模禁止参加比赛固然与其自身有关,但在此次事件中有强大的国际政治因素在其中起作用。乌克兰危机爆发、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之后,俄罗斯与美国及欧洲国家的关系日趋紧张,双方虽长期进行谈判,但紧张的局势并未得到有效的改善。美国与欧洲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3方面对俄罗斯施压。不仅如此,此次事件还涉及了间谍战、信息战等形式。此次事件源于前俄罗斯田径运动员斯捷潘诺娃因涉嫌兴奋剂被禁赛之后,向世界反兴奋剂机构披露俄罗斯运动员大规模服用兴奋剂。随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此进一步将事态扩大,直至里约奥运会大规模禁止俄罗斯运动员参赛。在这一过程中,西方国家利用国际体育组织和国际仲裁法向俄罗斯施压,并指示主流媒体炒作此次事件,使得俄罗斯在国际上处于风口浪尖的位置。这使得本就因乌克兰事件在国际上备受孤立的俄罗斯的处境更加艰难。如今,以体育为手段使一国在国际社会处于孤立局面的案例不胜枚举。

1.2.2 体育可以缓解紧张的国际局势

通过体育外交能够为冲突国家提供一个温和的平台,在体育互动过程中双方可以搁置争议,缓解双方情绪,为解决问题创造更好的氛围。以2000年悉尼奥运会为例,在本届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朝鲜与韩国运动员在一面朝鲜半岛旗的指引下,携手共同走进奥运赛场。当时的韩国正值金大中当政期间,其所提出的阳光政策在当时一定程度缓解了朝鲜半岛紧张的局势。这一案例为缓解时下紧张的朝鲜半岛局势提供了一种改善途径。2011年3月,印度总理辛格邀请巴基斯坦总理基拉尼在印度的莫哈里观看了巴印两国板球世界杯半决赛。《印度快报》称此次外交为板球外交。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如美国为了缓和与朝鲜和伊朗的关系,分别于2007年与2008年邀请朝鲜跆拳道队与伊朗乒乓球、篮球队访美。在当下剑拔弩张的国际局势下,传统外交途径通常无法有效缓解冲突,但体育可以通过其特有的作用来缓和局势,为谈判创造条件。

2 举办奥运赛事与国际关系的关系

2.1 奥运会可以为推动世界和平提供契机

随着冷战后全球化趋势的不可逆转,各个主权国家与非政府组织都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国际上交流与合作的程度也在持续加深。强调求同存异、精诚合作的奥林匹克运动也就成为了各个国际行为主体重要的互动平台。具有大众性特点的奥林匹克赛事加深了国际合作与国际交流的程度,更对缓和国际局势起到了重要作用。1993年10月25日,联合国举行第48届大会第36次全体会议,全体代表一致通过了由国际奥委会倡议,奥林匹克运动全体成员签署的奥林匹克休战提案,即在奥运会期间和奥运会前后各一周,像古希腊人一样,各成员国放下武器,停止战争行动,让全世界人民处于和平的气氛中。此项决议的目的在于力图通过体育竞技来预防和缓和冲突。

2.2 奥运赛事充满政治因素

随着国际局势逐渐复杂多变,奥林匹克所牵涉的国际政治事物越来越多,会被国际事物所影响,现今的奥林匹克总是不可避免的与政治联系在一起。冷战期间,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被西方国家抵制,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被苏联为首的东欧国家所抵制,都是典型的案例。这些都只是一小部分,几乎每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召开都避免不了被当时的国际政治局势所左右,甚至发生流血事件。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召开期间,恐怖分子杀害了11名以色列运动员;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召开期间,叙利亚内战并没有因为奥运会的召开而停止反而愈演愈烈。进入21世纪之后,奥运会中的政治事件的数量有增无减,这是未来国际奥委会与各个主权国家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2.3 承办奥运赛事能够使主办国发展迅速

承办奥运会作为体育外交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1964年东京夏季奥运会的召开,使日本战败国的形象得到了有效改善,向全世界人民展现了日本战后恢复良好的风貌。此次奥运会之后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直至今日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韩国被认为是一个不民主、国际地位低,且国际形象较差的国家。1988年汉城夏季奥运会的召开给韩国提供了一个向全世界展现自己的机会,此次奥运会之后,韩国逐渐改善了自己在世界上受到孤立的局面,改善了政治、外交、经济上被动的状态。汉城奥运会的主题曲《HandInHand》至今仍被广泛传唱。由此可见,在很大程度上奥运外交可以为一国在国际社会提高影响力,改善形象,增强其国家实力。

3 中国举办奥运赛事对中国与国际体系互动的影响

3.1 中国申办奥运赛事历史

中国北京第一次申办夏季奥运会是1991年提出申请举办第27届奥运会,但因为一些国际政治因素及自身的欠缺,以2票之差惜败澳大利亚首都悉尼。中国北京第2次申办夏季奥运会是1998年提出申请举办第29届奥运会,并于2001年成功获选。2009年中国南京提出申请第2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并于2010年获选。2013年中国北京与张家口提出共同申办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并于2015年成功获选。

3.2 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的影响

3.2.1 国际地位与日俱增 从2001年中国北京成功申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开始,中国的国际地位就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这首先源于中国经济实力的高速增长,这是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中国经济的自身发展带动了全世界经济的发展。其次,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自身独有的方式使中国走向正确的发展轨道,给世界众多发展中国家做出了榜样,使得中国在国际上备受瞩目。此外,从中国成功申办奥林匹克赛事的事实来看,中国的形象已经得到世界上多数国家的认可。

3.2.2 经济飞速增长 自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奥运养奥运理念的出现,使得奥运会变成一项可以拉动主办国经济的重要因子,北京奥运会也不例外。(1)由于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使得中国在从本世纪初期开始吸引外商投资规模逐渐扩大,消费需求也得到了大幅程度的增长。外商投资领域包括体育场馆、通讯设施、交通设施及城市基础建设等多方面。包括建筑、交通、通讯、旅游、饮食、住宿等行业的消费需求也日益增大,对于拉动中国产业升级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奥运会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随着奥运会的召开中国的投资规模与消费需求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与之相对应的是这些产业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支持其发展。据专家估算,北京奥运会召开期间给北京创造了约200万个就业岗位。(3)北京奥运会拉动了如基础设施与房地产行业、旅游业、体育产业、环保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多种产业的发展,促进了这些产业与国际接轨。

3.2.3 北京城市环境大规模改善 良好的城市环境是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必要条件。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不仅对北京的城市环境改善有很大作用,而且对中国环境治理提供了一定经验。“绿色奥运”是北京奥组委提出的理念,就是要把环境保护作为奥运设施规划和建设的首要条件,制订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广泛采用现代环保技术和手段,大规模、全方位地推进环境治理、城乡美化绿化和环保产业的发展,努力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鼓励公众自觉选择绿色消费,积极参与各项改善生态坏境的活动。为了为奥运会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北京投入了约1 200亿人民币来治理环境。在北京奥运会召开的16天里,北京市的空气质量一级天数达到10天,这是彼时10年内的最高记录。此外,在筹备奥运会的7年间,北京包括以天然气代替煤炭、汽车尾气排放控制、城市绿化、搬迁污染企业、污水处理、垃圾循环处理等在内的多项环保工程得以进行。这些都对如今改善环境提供了大量经验。

4 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筹备时期中国体育外交实施建议

4.1 中国要借举办冬奥会的机会更加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

2017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造访国际奥委会总部表明了中国对于举办冬奥会的态度。习主席的讲话表明了在未来中国将以筹备冬奥会为契机,力争更快、更好地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加速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并为地区和平与稳定创造条件。在当今世界持续动荡,尤其是特朗普主政白宫后对全球治理态度冷漠及欧洲难民危机严重的态势下,举办第24届冬奥会是中国国际地位上升的一个重要机会,可以进一步加强中国的话语权,并且进一步提升中国形象。

4.2 在新一阶段的筹备时期要借举办冬奥会之机促使中国调整经济战略

在新一阶段奥运会的筹备期间,正值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虽然整体经济趋势向好,但结构性矛盾及体制等问题是阻碍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问题。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2022年冬奥会筹备期间,要更加重视供给侧改革。(1)促进奥运相关产业转型升级,以符合国际标准,要完成传统奥运产业向现代奥运产业的过度。(2)要矫正要素配置扭曲,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3)要改革经济管理体制,让奥运项目从政府管制向市场机制的转变。

4.3 中国筹备冬奥会期间对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应始终遵循《巴黎协定》的内容

后北京奥运会时期,中国的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问题更加严重。除了要按照中央政策执行以外,相关部门更要严格按照《巴黎协定》治理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在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之后,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更要以一个更积极的姿态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以此为冬奥会环境治理打下基础。进一步说,只有国家整体环境、乃至区域整体环境得以改善,才能为我们的主办地在短时间内优化环境提供条件。此外,在筹备期间中国有效治理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不仅能够为中国树立良好形象,更能为中国在日后谈判中增加话语权。

[ 1 ] 祝莉,唐沛.中国体育外交六十年:回顾与展望[ J ].体育文化导刊,2009(12):140-145.

[ 2 ] 李德芳.体育外交的作用及其运用——以北京奥运会为例[ J ].现代国际关系,2008(10):55-60.

[ 3 ] 温显娟.公共外交的有效途径:体育外交[ J ].理论与现代化,2015(1):67-71.

[ 4 ] 刘冠楠,陈钢.论公共外交视阈下中国体育外交的任务[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11):16-20.

[ 5 ] 朱立群,林民旺.奥运会与北京国际化:理解中国与国际体系的互动[ J ].外交学院学报,2010(1):24-36.

[ 6 ] 储江.论体育外交[ J ].体育文化导刊,2009(4):6-9.

G812.0

A

1674-151X(2017)12-005-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2.003

投稿日期:2017-04-05

李定坤(1993—),硕士。研究方向:国际政治。

猜你喜欢

外交北京体育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我们的“体育梦”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扁亲信为“外交案”出庭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