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推进与科研先行
——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并志《高考改革研究丛书》出版
2017-01-26胡向东
胡向东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 430079)
高考改革推进与科研先行
——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并志《高考改革研究丛书》出版
胡向东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 430079)
40年前恢复高考,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教育与社会。40年来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既为高考赢得了社会信任,又为进一步改革赢得了空间。积极评价恢复高考,具有重要意义;但认识高考存在的问题和思考探索改革办法,系统开展理论研究并用理论指导改革实践,加快高考改革的推进,比坐而称颂它的重要地位和功能,更为重要。《高考改革研究丛书》的出版,展现了高考改革中科研先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它也将以其权威性、全面性、理论性受到关注,并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带来诸多启示。
恢复高考;高考;高考改革;考试研究
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的今天,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刘海峰教授主编的《高考改革研究丛书》的适时出版,则从学术研究的角度为这种意义加上了深沉的底色。
1 恢复高考改变社会,影响国运
从考试历史的角度看,2017年是恢复高考制度40周年,废除科举制度112年,再往前溯,还是隋炀帝设立科举进士科1 412年,汉文帝建立成文法规考试制度——“贤良方正”策试2 182年……在中国这个考试文化如此悠久的国度,考试立了废,废了立,再改再废,改废并行……上演了无数活剧。但是,如何利用考试选才,怎样确立考试在人和社会发展中的位置和作用,考试又怎样做到公平公正,却一直还是举国关注的热门话题。
应该冷静地承认,考试是以竞争为主要机制的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演进机制。从国家和社会治理角度看,人才的识别、选拔与使用,是古今中外执政者始终力求解决的事关国家兴亡的重大问题。从人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角度看,高考由于自身担任着筛选人才、诏示人才标准、引导社会人员发展方向等功能,兼具教育和社会双重选拔功能,既体现着国家意志和社会价值取向,又贯彻社会公平和教育平等原则,“既受制于人类认识及社会发展的水平,又强烈影响人的智能发展和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的进程。”[1]可以说,我国高考制度的恢复,标志着对人才重要性的发现,也标志着对人的认识的一种觉醒。它伴随着共和国一同从“文化大革命”的噩梦中醒来,也为共和国的重新崛起立下不可遗忘的功勋。
在40年的时间里,高考已然成为我国教育的核心制度乃至社会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为高等教育选拔了大量合格生源。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考的参考人数由最低时的164万(1984年)增长到最高时的1 060万(2008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录取人数从最初的27万(1977年)攀升至740万人(2016年),大学录取率从恢复高考后的4.8%(1977年)飙升到如今的近80%。2015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 64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0%[2]。作为我国各级各类考试中最重要、影响最大的考试,高考自身的科学化发展进程也在不断加快。考试内容改革不断推进,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贯穿到各科考试中,并对高中教育加大正向影响;考试管理科学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国建成了数十万个安全规范、信息联通、电子监控的标准化考场,全部考试均在标准化考场中进行,实现了网上评卷和网上录取;招生计划分配机制不断改进,区域差异、弱势群体与其他群体差异较大的问题正在得到较好解决,“两个差异”正在快速缩小。这些改革举措为高考赢得了社会信任,也为进一步改革赢得了空间。正是从这个角度来看,怎样评价恢复高考的重要意义都不为过。
2 高考需要系统研究
高考不仅关系到国家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社会公平的完善与维护,因而它事关教育全局,不仅是重大的民生议题,而且是教育领域最复杂、最敏感的问题。虽然仍断续有人提出废除高考,但高考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已十分稳固——它既为民众所接受和信仰,也为政府社会治理所不可或缺。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恢复高考40年来,高考制度日渐严密,其重要性虽然日益加强,但它也显示出一些为社会关注和批评的问题:如,它被赋予的功能过于强大和集中,聚合了社会选拔的主要途径,使社会分层路径过于窄化;它与其他教育制度的融合接榫显出某种不恰切,对中小学各阶段教育都产生了过强的应试导向,弱化了高考这种评价方式本身应有的考核与指导教学的功能;又如,它40年来多以文化知识为主要考核内容,以纸笔测试为主要考查方式,难以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难以适应人的智能结构多元化发展之需求;再如,高考这一“强场”在功能发挥过程中强化竞争,也往往使腐败、作弊等教育与社会问题“趋利而来”。至于它自身系统的问题,如考试权的统一与分散,考试录取的公平与效率,试题和录取方式的科学公平,考查文化与考查品行的矛盾,如何选拔专才,等等,更是显著的存在。客观地说,对于高考这些问题的存在,政府不仅高度重视,也一直在推进改革。可以说,恢复高考40年的历史,也是高考改革40年的历史。
回顾恢复高考40年的发展历程,关于加强高考系统研究的呼声一直存在,但是也一直呈现着新闻关注度高但理论研究少、一般议论多深入分析少、零星探讨多系统研究少的现象[3]。尤其是缺少对整个高考制度系统的研究,更缺少真正有分量的高考改革研究著作。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跟每年高考后社会议论的一个现象十分相像:高考后,议论语文特别是作文题的人很多,而议论数学、外语和其他理科内容的却很少。如果要比喻的话,高考这件事本身很像语文,因为是母语,人人都可以说上几句却说不深入;高考研究,则类似数学等科目,还是有一定的专业门槛,要从大局全局、从古今中外、从理论到实践等各个角度讨论高考改革和发展,深入研究确有一定的困难。
正是从这个角度,笔者认为,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认识它存在的问题和思考探索改革办法,系统开展理论研究并用理论指导改革实践,加快高考改革的推进,比坐而称颂它的重要地位和功能,更为重要。
3 改革攻坚需要科研先行
从2010年7月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至今,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已筹划和推行了7年。这个被称为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改革,已然走过了调研讨论、筹划布置的阶段,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也由此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期。
为什么说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改革?原因大约可归于如下三端:第一,过去40年的高考改革多是单项的,今年改命题管理模式而明年推行平行志愿,一项一项推进,而这轮改革却是系统的、复合型的,涉及考试模式、计划分配和录取机制等各个方面;第二,过去40年的高考改革一直是以笔试成绩作为主要录取依据,这轮改革是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触动的是国人心中的“统考”“多一分压死一排人”等分数崇拜,废外在规则易,破心中信仰难;第三,过去40年的高考改革大多是在考试系统内部进行的,这轮改革涉及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影响面和涉及面更为广泛。诚如刘海峰教授所言,许多西方国家的大学招生考试只是一种测量手段,没有太多的附加功能。而受传统和现实的制约,中国人却将高考变成了文化,变成了经济,变成了产业,变成了盛大的仪式,变成了一种社会广泛关注的社会活动,变成了一种惯例式的全面动员。它已不仅是一种考试,也不仅仅是教育,在一定意义上,高考还是一种文化、一种经济,有时甚至还会成为一种政治[4]。在如此国情条件下,实施这样的改革力度和深度,其难度可想而知,如果再缺少系统的、科学的理论指导,可以想象结果将会怎样。
厦门大学刘海峰教授是高考改革研究的先行者和坚持者。由他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考改革研究丛书》,以全套22本的皇皇巨著,全面展现了当今社会对高考改革研究的前沿学术成果,在高考改革推进至攻坚期和进入到深水区的今天,甫一问世,即以其理论的全面性、研究的深入性和对古今中外考试的深切关照而广受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有学者评价认为,该丛书是一套具有“时代高度、理论深度、历史厚度、视野广度”的著作,在高考恢复40周年这个节点推出,具有重要意义,将对我国现行高考制度的完善、高考改革的探索起到重要的理论借鉴与现实参考作用[5]。
笔者曾从事考试招生实践工作近30年,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宗旨,也曾进行过一些考试理论研究。对这套丛书,笔者一一进行了浏览,深感它力求对高考制度予以多视角、全方位的理论总结与实践探求,希望通过历史回望与中外比较,促使我国高考制度在继承与借鉴中创新发展。丛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打通历史与现实,又将域外与本土相观照,从现实问题出发,从中国实际出发,既具有理想主义精神,又植根于中国实际,是一套有追求的、务实的学术著作。
对高考改革来说,它有以下几个特色:
第一,权威性。这套丛书是刘海峰教授自2003年以来领衔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与实践研究”系列成果的集大成之作。该攻关项目联合高校有关科研力量,直接与教育部有关司局合作,并结合教育部有关高考改革的工作进行研究,同时还与部分省市招生考试机构合作开展试点试验,使理论研究与改革决策实现了良性互动。课题研究成果中提出的高考改革思路、目标,改革的原则与路径,具体的三套改革方案和政策建议等,应该说都在现行高考改革方案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例如,“高考实行分省命题还是全国命题”“保送生制度改革”等专题报告所提建议全部被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采纳;“高校自主招生改革”报告所提建议被部分采纳。作为“科研先行”主要成果的这套丛书,成为高考改革的理论资源,其对高考改革理论研究的深入,其在改革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得到的积极回响,使它作为理论作品具有了很高的权威性。
第二,全面性。该套丛书是我国第一套较全面、深入研究高考改革的丛书,对高考从理论、制度、政策、法治、内容、形式,到招生考试的区域公平、民族政策、效度和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超过1/3的内容是境外考试招生制度研究,对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进行了专题探讨,显示了宏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海纳百川的底气,虚怀若谷的胸襟,也显示出这个团队的实力。丛书既有对高考制度的理论剖析,也有对高考改革热点问题的专题论述。研究领域几乎探触到与高考相关的社会各个方面,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从国内到域外,对高考制度及其改革进行的研究全面而深入。
第三,理论性。该套丛书22本,768万字,每一本或着眼于宏观理论与政策,或专注于高考改革某一领域,其目标如刘海峰教授所言要“更全面、成气候”,大都在各自领域获得了一定的理论突破。整套丛书以研究领域的全覆盖而构成宏观理论逻辑,每本书则围绕论题构建自身内在逻辑。以丛书之一《高考改革的历史反思》(李木洲著)为例,题目乍看起来很大,让人难以把握。但在李木洲博士的潜心编织下,洋洋47万字,以历史为经、以制度为纬、以反思为旨,在全面梳理高考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剖析高考制度变迁的深层原因及复杂关系,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反思高考制度改革的成败得失,以严密的形式逻辑,揭示高考制度变迁的行为逻辑。李木洲在大量文献史料的梳理、挖掘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又以问题意识作为牵引,借助制度与制度变迁理论,分析高考制度的结构及其运行机制,从而细密编制自己的理论之塔。这样的反思,其理论性建立于深厚的历史分析基础之上,又紧密结合现实实践,理论之基坚实,实践情况了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也就很强,也自然显示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别样风采。
这套丛书的出版方——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从1988年出版国内第一本考试学专著——《考试学》(廖平胜著)开始,一直高度关注和支持考试科学的发展,30年来先后出版了近200本关于考试学和高考研究的理论著作,已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考试学学术出版重镇。这套《高考改革研究丛书》的出版,更彰显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以学术为本,以人才为本,用绵绵不绝的学术精品铺筑未来之路”的高水平自身定位与自信。笔者深感,在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之际,在高考改革密实推进之时,无论是刘海峰教授领衔的高考研究,还是在国内考试科学出版独领风骚的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都在从事着一项利国利民利学术的伟大事业,而这项伟大的事业,正处于美好的青春期。
[1]廖平胜.高考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或缺的机制——恢复高考20年的反思与前瞻[J].湖北招生考试,1998年(1).
[2]教育部发布: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7-07-13].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s180/moe_633/201607/t20160706_270976.html.
[3]刘海峰.高考存废与科举存废[M]/高考改革的理论与历史.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93-101.
[4]刘海峰.高考改革的理想图景与现实困境[N].光明日报,2012-04-11(14).
[5]华大在线.“高考改革研究丛书”出版暨纪念高考恢复四十周年座谈会在科学会堂举行[EB/OL].[2017-07-13].http://www.ccnu.com.cn/xin/zonghe/2017/0517/17621.html.
(责任编辑:陈睿)
The Leading Role of Research in the Gaokao Reform:Celebrating the 40th Anniversary of the Resumption of Gaokao and the Publication of the Studies in the Gaokao Reform Series
HU Xiangdong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40 years ago,the resumption of Gaokao greatly changed 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Four decades of continuous reform and development have not only won trust for Gaokao but also won space to further its reform.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ositively evaluate the resumption of Gaokao,but it is more important to recognize the problems of Gaokao and explore the reform methods,to carry out theoretical research so as to guide the reform practice,and ultimately to accelerate the reform.The publication of theStudies in the Gaokao Reform Seriesshows theimportanceandnecessityofscientificresearchintheGaokaoreform,anddeservesattentionforitsauthoritativeness,comprehensiveness and theoreticalness,and will bring great inspiration to the ongoing Gaokao reform.
Resumption of Gaokao;Gaokao;Gaokao Reform;Examination Research
G405
A
1005-8427(2017)09-0065-4
10.19360/j.cnki.11-3303/g4.2017.09.009
胡向东(1966—),男,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