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强村”提升“堡垒”凝聚力
2017-01-26□莘组
□ 莘 组
“产业强村”提升“堡垒”凝聚力
□ 莘 组
近年来,莘县县委按照“强组织、建项目、抓产业、富群众”的目标,把村级产业覆盖提升壮大村集体经济增收作为县委书记基层党建创新课题,按照“试点带动、重点突破,积极稳妥、全面推进”的总体思路,依托产业优势,通过强力帮扶、考核激励、示范带动等措施,不断增强农村自身“造血”功能,壮大村集体经济,取得良好成效。目前,全县24个镇街中有18个镇街有了自己的特色产业,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以上的村增加了20%,群众收入也有了较大幅度增加。
示范带动,强力帮扶,形成推动产业覆盖的工作合力。一是强化指导。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组织部长任副组长,县扶贫办、县发改局、县农业局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分步推进”的原则,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推进这项工作稳步开展。二是试点先行。为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在产业基础较好的河店镇、大王寨镇开展了“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过3万元”试点工作,探索可复制、易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全县产业发展及村集体经济增收“树标杆”。河店镇依托瓜菜产量大的优势,指导村党组织牵头创办领办合作社,对种苗、化肥、农产品等统购统销。目前,全镇35个村都有了农业专业合作社,既促进了村集体增收,又实现了群众致富。三是多方帮扶。在省市选派31名第一书记的基础上,从县直部门抽调26名素质高、熟悉基层的人员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对63个空壳村,选派后进村整顿工作组进行帮扶,实行全覆盖。村级产业建不起来、集体经济收入达不到3万元,单位不脱钩,工作组不撤回。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吃住在村,发挥资源、信息、技术优势,帮助村班子制定“产业兴村”规划,确保每个村都有1-2个主导产业。县政府办公室驻徐楼村工作组,帮助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流转土地443亩,发展洋葱、辣椒种植,目前徐楼村已成为古城镇露地菜种植示范村。
广开渠道,配强班子,奠定产业覆盖的坚实基础。一是强化激励考核。制定了《2016年度全县村(居)党组织书记考核奖惩办法》和《关于推选评定优秀村(居)党组织书记按副科级干部工资标准提高补贴报酬的实施办法》,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村级班子任期目标考核和年度目标考核的主要指标,与村干部补贴报酬、评先选优挂钩,让村级组织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集体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上来。县财政列支2000万元作为专项奖励资金,2016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万元的,按增收比例,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提高村“两委”成员补贴报酬。拿出村支部书记绩效补贴总额的40%,作为激励资金,专项用于奖励村党支部书记产业提升及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每年评选出100名优秀村(居)党组织书记,专门召开全县村(居)党组织书记大会,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奖励。对特别优秀的,经过严格考核,按副科级干部标准落实补贴报酬。对工作长期打不开局面,村级经济发展乏力的村支部书记进行调整。二是开展合作社带头人和村支部书记“双向培养”。一方面,采取“干部访、群众荐”的方式,将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合作社带头人纳入选拔视野,为其成长搭建平台;另一方面,积极引导村支部书记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为其提供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目前,全县有214名村支部书记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从合作社带头人中发展党员后备干部197名。三是加强教育培训。针对村产业特点,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课堂学习与现场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一系列培训活动。去年以来,已组织11批共计371名优秀村支部书记到苏州、潍坊、濮阳等地参观学习。组织了170名有养殖基础的村支部书记到临清、东昌府区等地学习养殖,看项目、看产业。先后三次邀请全国知名村支部书记为全县1116名村支部书记传经送宝。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形成产业覆盖的制度保障。坚持用制度管人、管钱、管物的原则,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依章行事,保证集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一是加强村级财务监管,督促各镇街落实村账村财“双代管”,全县1116个村全部开设公用账户,督促及时、足额将集体经济收入存入公户,并制定了一系列财经管理制度,确保村集体资产不缩水、不流失。二是开展强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作为聊城市唯一的县,率先实施村级审计建立村级工作督查制度试点工作。组建专职队伍,逐村开展审计活动,目前,已完成318个行政村的审计工作,并进一步规范完善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