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辰翁評點王安石詩歌輯録
2017-01-26焦印亭
李壁注《王荆文公詩》是與施(元之、宿)、顧(禧)的《注東坡先生詩》和任淵集注黄(庭堅)、陳(師道)詩齊名的宋詩宋注,爲歷代學者所推重。然由於多種原因,李壁注《王荆文公詩》在南宋印數不多流傳也不廣。李壁注《王荆文公詩》能得以傳世並逐漸盛行,劉辰翁功不可没。
南宋末年,劉辰翁爲教授門生子弟,曾取此書進行評點,認爲李壁注太繁,對其做了删節,於元大德五年(1301)由其門人王常刊刻行世。劉辰翁其子劉將孫作序,序曰:“李箋比注家異者,間及詩意,不能盡脱窠臼者,尚襲常眩博,没句字附會,膚引常言常語,亦跋涉經史。先君子須溪先生於詩喜荆公,嘗點評李注本,删其繁,以付門生兒子。安成王士吉往以少俊及門,有聞,日以書來定請,曰刻荆公詩,以評點附句下,以雁湖注與事確者類篇次,願序之。於是荆公詩燦然行世矣。”[注]《王荆文公詩李雁湖箋注》,南京圖書館藏民國十一年(1922)海鹽張氏清綺齋本。王常題記亦云:“僕頃聞詩於須溪先生,及半山則恨李注本極少,於是先生出示善本,並得望指點。兹不敢私,命刻之梓,期與四方學者共之。”[注]《王荆文公詩李壁注》卷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元大德十年(1306),毋逢辰得到了王常的刻本,翻刻重印。此後劉辰翁的删節本得以傳世並傳入朝鮮半島。
劉辰翁的評語或置於句下,或置於篇末,或混雜於注中,涉及內容十分廣泛,大多是對詩句或全篇總體上的藝術感受和把握。但亦有對王安石詩歌和李壁注的批評之語。劉辰翁對李壁之注的評點涉及面頗廣,指其有失注者,有不必注者,不當注者,有注繁瑣者,更多的是對李壁之注的不以爲然。
收有劉辰翁批語、李壁箋注的王荆文公詩在元代有兩種刻本:一爲大德五年王常刊刻的《王荆文公詩箋注》五十卷,一爲大德十年毋逢辰重刻的《王荆文公詩》五十卷。“這以後出現的李注刻本,都是經劉辰翁删節評點之本”。[注]王嵐:《宋人文集編刻流傳叢考》,江蘇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67頁。
劉辰翁對王安石詩歌的批點,是在李壁箋注王荆文公詩的基礎上進行的。在篇目和條數上僅次於杜詩,篇目近三百一十篇,批語近三百六十條。今以復旦大學王水照先生引介回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影印出版的朝鮮活字本《王荆文公詩李壁注》爲次序,並參考他本,輯録劉辰翁的全部評點。
卷 一
《元豐行示德逢》篇末:田翁鄰並得雨歡呼,人情自不能不爾,第歸之帝利。引用湖陰,政似避險。
《後元豐行》“雖非社日長聞鼓”句下:上句自好,又著兩句分疏。
《夜夢與和甫别如赴北京時和甫作詩覺而有作因寄純甫》“鼎茵暮年悲”句下:只是古人語寫入老少,無限淒緊。“詩言道路寒,乃似北征時”句下:十字婉轉都盡。
《純甫出僧惠崇畫要予作詩》首句下:起得突兀。“往時所歷今在眼”句下:增入鄉思藹然。“灑落生綃變寒暑”句下:“從旱云六月”至此,收拾變化,楚楚有情。“粉墨空多真慢與”句下:兩句似羨,政是過度處。“曾見桃花静初吐”句下:題畫亦是衆意,此獨寫到同時,不惟蕭散襟度,又不可及,比杜老、韓幹又高,真宰相用人意也。故結語極佳,有風有歎。
《題徐熙花》篇末:語含譏而未達。
《題燕侍郎山水圖》首句下:造意如畫。“蒼梧之野煙漠漠”句下:恍惚入玄。“不意畫中能更睹”句下:收拾不易,它人六句三折則促矣,此獨有餘。篇末:忽盡黯然,亦是起語已絶,付之瀟灑,少不爲乏。
《己未耿天騭著作自烏江來予逆沈氏妹於白鷺洲遇雪作此詩寄天騭》篇末:無一句可點,而情景皓然;無一字剩,故不俗。
《招約之職方並示正甫書記》“鬼營誅荒梗”下:鬼營似謂古塚耳。“耕鋤聊效顰”下:“效顰”字收拾一篇。
《同王浚賢良賦龜得昇字》“盛溲除聾豈必驗”下:自“支床”至此,疊用出處對字,頗嫩。
《示元度》篇末:轉入無情,收結恨短。
《張明甫至宿明日遂行》“得子如得公,交懷我欣戚”下:每語出一“公”字,肯款至盡,自不爲厭。
《杏花》首句下:楚楚有來歷。篇末:初看身影甚樸,末意風情殊别,殆是絶唱。
卷 二
《聞望之解舟》篇末:以爲解舟之贈,甚非佳語。
《法雲》“扶輿渡焰水”下:度陽焰猶可,焰水卻未喻,亦未見其工耳。末句下:只如此最好。
《彎碕》“培芳衛岑寂”下:卻似三謝。末句下:似贅。
《步月二首》其一篇末:癡欲更絶。
《兩山間》“便是眼中山”下:甚達。
《題晏使君望雲亭》末句下:嫂韻可備笑談。
《新花》篇末:短絶可誦。
《四皓二首》其二篇末:真世外之言。當其來時,不知將易太子也。使其爲太子故,豈不自量非力所及,又豈足以動老人之心哉?語短味長如此。
《真人》篇末:採集爲詩,欲時時誦之耳。
《夢黄吉甫》篇末:皆情鍾之語。
《游土山示蔡天啟秘校》“妄言屐齒折”下:折自是折,不以喜故入內,而亟爲欲誰語?
卷 三
《用前韻戲贈葉致遠直講》“諱輸寧斷頭,悔悟乃批頰”下:十字頗得情態。
《白鶴吟示覺海元公》“汝謂松死吾無依邪,吾方舍陰而坐露”下,無味。
卷 四
《題半山寺壁二首》其二篇末:甚善甚善。
《擬寒山拾得》其四篇末:妙。
《擬寒山拾得》其七篇末:《華嚴經》云:不由他悟。
《擬寒山拾得》其十“若除此惡習,佛法無多子”下:説得有悟處。
《擬寒山拾得》其十一篇末:切近《樂府雜録》傀儡起漢平城之圍。
《擬寒山拾得》其十六末句下:快。
《吾心》篇末:輾轉發明,甚有警,發他人不到。
《病起》篇末:此等語不厭舉似。
《獨歸》末句下:知慚知足語。
《獨卧有懷》末句下:看似容易。
《跋黄魯直畫》篇末:不作復何久?
卷 五
《秋熱》“老衰奄奄氣易奪”下:語則則無一字閑闕。末句下:比之“桃笙”“葵扇”之句更是深遠,真書生白髮之見也。
《望鐘山》篇末:其詩每欲爲蕭然者,更勝思索。
《謝公墩》末句下:不多不淺,造詞名言。
《和耿天騭同游定林寺》篇末:近陶。
《雜詠八首》其五篇末:自次篇至此,耿耿如有恨事。
《張良》篇末:能評能誚,一語已多。
《司馬遷》篇末:欺以自私爲隱情,惜己也。語意甚厚。
《諸葛武侯》篇末:只杜子美數詩後,豈復可着手?此獨以節度勝,亦如八陣,首尾情勢俱極,有傳有贊,無一字欠剩,包括衆作。
卷 六
《幽谷引》篇末:意者爲滁人作也,非醉翁莫能稱。諄至往復,此《羅池》詞更暢,與“攘旨否,聽妓樂”同意。
《明妃曲二首》其一“淚濕春風鬢角垂”下:太嫩。“當時枉殺毛延壽”下:此“歸來”二字,轉换迎送不覺,已極老手。其下一句一折,無限哀愁,有長篇所不能叙。又極風致,如“意態由來畫不成”是也。“人生失意無南北”下:一樣。“君不見”,樂府常語耳,此獨從家人寄聲得之。讀者墮淚,但見藹然,無嫌南北。
《明妃曲二首》其二“傳與琵琶心自知”下:淺淺處亦有情。“彈看飛鴻勸胡酒”下:七字俯仰何堪。“人生樂在相知心”下:正言似反,與《小弁》之怨同情,更千古孤臣出歸,有口不能自道者。乃從舉聲一動出之。謂爲背君父,是不知怨者也。三復可傷,能令腸斷。“可憐青塚已蕪没,尚有哀弦留至今”下:卻如此結,神情俱斂,深得樂府之體。惟張籍、唐賢間或知此。
《桃源行》“望夷宫中鹿爲馬”下:稱二世死處曰望夷,猶稱楚細腰、吴館娃,何必鹿馬之地。“秦人半死長城下”下:正在不分時代莽莽,形容世界之所以不可處者。兩語慨然。“避世不獨商山翁”下:題外題,事外事。“採花食實枝爲薪”下:七字盡自足之趣。“雖有父子無君臣”下:閑處着褒貶,用古語,得新意。“山中豈料今爲晉”下:兩語互换,且喜且悲。末句下:此雖世外語,卻屬議論,書生之極致也。
《食黍行》篇末:本無富貴,亦失情愛,語甚選甚悲。
《歎息行》末句下:語深厚,有俯仰。
《送春》篇末:信非公詩,有得有失。
《兼併》“兼併乃奸回”下:説未有敝,因其行事,遂疑其説之都非儒者之反覆也。使他人賦此,爲有志,爲名言。
《和吴禦史汴渠詩》“機巧到莛芒”下:“莛芒”似是錞於所用之法,兩字方得和。篇末:其自負經濟可見,甚言汴河之利也。
卷 七
《虎圖》首句下:此句最難起。“熟視稍稍摩其須”下:它説虎處不過兩三句,卻有許多雍容調度。末句下:自然知是畫虎。
《和冲卿雪並示持國》篇末:豈以前韻爲未足展驥,廣之使暢,因亦曰和邪?
《送石賡歸寧》篇末:亦不多少。
《送張拱微出都》篇末:悠然不自得之意,非强點綴林下風景者。
《白溝行》篇末:謂通國以和好爲久可待,不復越白溝一步也。
《河間》“乃知陰自修,彼不爲傾商”下:十字不特未盡,更自有病。末句下:老人語。
《陳橋》“紛紛塞路堪追惜,失卻新年一半春”下:爲它來處自然,輕輕便足。
《澶州》“去都二百五十里”下:以見當日危甚亡具。末句下:語如不着褒貶,熟味最高。
卷 八
《送李屯田守桂陽二首》其一末句下:首尾語。
《即事六首》其一篇末:古意。
《即事六首》其二李壁注“與荆公詩意類”下:甚相遠也。篇末:如此寫景,復勝古詩十九首,以其意不在景也。
《别謝師宰》“雞鳴黄塵波浪其”下:句自好。
《驊騮》篇末:來處平凡,甚不可測。
《送程公辟之豫章》篇末:只如此結合,何用商量。
《鳳凰山二首》其一篇末:賴其能言,尚可想見。
《鳳凰山二首》其二篇末:怨達。
卷 九
《和微之登高齋》篇末:三詩牽强,皆未精。又時時多一韻,如第二篇“才”字,第三篇“該”字。
《書任村馬鋪》篇末:俯仰情景如見,極人事所不能言。
《葛藴作巫山高愛其飄逸因亦作兩篇》其一“下有出没瀺灂之蛟龍”下:三語便不可羈。篇末:直是脱灑。
《葛藴作巫山高愛其飄逸因亦作兩篇》其二篇末:怪愈怪,奇愈奇,而正大切實,隱然破千古之惑。其飄然天地間意,陋視能賦。
《久雨》篇末:謂世道必至重思舜時。
卷 十
《和吴冲卿鴉樹石屏》“造始乃與元氣並”下:三反五折,如出不窮。“畫工粉墨非不好”下:看他收。末句下:如此結甚佳,不是鼠尾。
《送裴如晦宰吴江》“洚水何由寧”下:不可解,疑是八州水未盡如太湖,故云。與後《送洺倅》説引漳,可見素志。
《送裴如晦即席分題三首》其二“風作鱗之而”下:牽强,不足貴。
《韓持國從富並州辟》“勢若朽易拉”下:謂薦賢如拉朽,似不切。“説將尚不納”下:此語卻如有憾。“意願多所合”下:一轉至此,殊抱耿耿。
《思王逢原》篇末:沉着慷慨,真肝膈之悲也。
《登景德塔》“貴氣即難攀”下:乃有低視一世,下侣漁樵之意。第語不自遂而止。
《思古》篇末:只一“羞”字映前,注得明暢。
《寄孫正之》篇末:皆非兒女間意。
卷一一
《晨興望南山》篇末:此井亦是實境,第言在嚴凝中尚自如玉,有以自見。
《結屋山澗曲》篇末:盡不相妨。
《朝日一曝背》“彈作南風歌,歌罷坐長歎”下:俯仰自足,而有憂世之心,非爲己饑己寒也。篇末:語不多而怨長。
《少狂喜文章》篇末:無論相業如何,此豈志富貴者,每誦慨然傷懷。
《少年見青春》“努力作春事”下:政是妙寄。“亦勿怪衰翁,衰强自然異”下:語不深,傷而悲,動左右。
《山田久欲坼》“側見星月吐”下:老成無所不見。
《散髮一扁舟》“迢迢藕花底”下:自是好語。
《秋日不可見》“栗栗澗底風,吹我衣與裳。娟娟空山月,照我冠上霜”下:隨分自然,不着一語。
《我欲往滄海》篇末:客是親見其言如此,無所奈何,直相與浮沉末流而已。
卷一二
《漢文帝》“喪短生者偷”下:死人衆非輕者,意也;生者偷生者,罪也。後人據此,非是。篇末:語少刻,第嚴重如史筆。
《田單》篇末:整整欲竭。
《相送行效張籍》篇末:雖爲惜别,語近婦人,極難言之悲。
《陰漫漫行》“更聽波濤圍野屋”下:情切語工。篇末:極是恨痛。
《一日歸行》篇末:此悼亡之作也,古無復悲於此者。
《汴流》“處處蟬聲令客愁”下:哀愁跌宕,俯焉欲俯。
《陰山畫虎圖》篇末:只如此,自有風刺,真得體。
卷一三
《杜甫畫像》“競莫見以何雕鎪”下:語少惷。
《送宋中道通判洺州》“功成人始思”下:東坡亦有孫莘老説湖州事,前輩用心略同。而可成與否,不能必也。
《孫長倩歸輝州》“奔逸不可航”下:來得怪。“溪澗之日短,江海之日長”下:兩語奇。
《雲山詩送正之》末句下:舊見“本雲”後有“不可”,似順。
卷一四
《示平甫弟》“豈無他憂能老我,付與天地從今始”下:有林回棄壁之氣。
《信都公家白兔》篇末:備數可爾,無甚得意。
《同昌叔賦雁奴》“頻驚莫我捕,顧謂奴不直”下:十字既盡曲折,下又言雁奴中語,所以沉着。
《老樹》李壁注“此詩托意甚深,當是更張後作”下:本無甚意,未必此時。篇末:三反四折,終是世故有情,非爲己之歎也。
《飛雁》篇末:藹然善怨,聞者猶不堪也。
卷一五
《彼狂》“上智閉匿不敢成”下:本説以文鳴之弊,卻推論至此,甚賤能言。
《寄題郢州白雪樓》篇末:謂每降愈下也。
《和王樂道烘虱》篇末:事猥陋,語精密。
《水車》末句下:極其主張,不及抱甕最是。
卷一六
《明州錢君倚衆樂亭》“一夫伐鼓靈鼉壯”下:百女自多,一夫恨少。
《和微之藥名勸酒》“獨醒至死誠可傷”下:至此不類藥名,但覺痛快。末句下:妙。
《客至當飲酒二首》其二篇末:豪落感激,參差跌絶。
《飲裴侯家》篇末:自譏自誑,殊有襟度。
卷一七
卷一七卷末:其詩猶有唐人餘意者,以其淺淺即止,讀之如晉人語,不在多而深情自見也。
卷一八
《自州追送朱氏女弟宿木瘤僧舍每日度長安嶺至皖口》“天低浮雲深,更覺所向高”下:如此十字亦難得。
《七星硯》篇末:從虚入實,矯矯亦不着相,故是此老高處。
《九鼎》篇末:語不少多,復不深辨,皆是。
《書會别亭》篇末:不特高古,纏綿之音,闊達之度,皆有可誦。
《題舒州山谷寺石牛洞泉穴》末句下:甚似晉語,晉人乃不能及。
卷一九
《垂虹亭》“中家不慮始”下:五字有味。篇末:亦自三折,浩有情事。
《三女崗十》“此恨亦難平”下:不問三女何説,直仿佛自足己意,最是。“音容若有作,無力傾人城”下:“有”,當作“可”。
《贈曾子固》篇末:頓挫竭盡。
卷二〇
《寄贈胡先生》“不復俾倪蔡與崔”下:它人用不到此。
《澶州》“豈獨譏當世”下:無謂。
卷二一
《寄慎伯筠》題下“或云王逢原作”下:是。
《三月十日韓子華招飲歸城》“暴謔一似漁陽撾”下:不似不似,知何人詩?
《勿去草》“或云是楊次公詩”下:是。
卷二二
《欣會亭》“晚食静適已”下:鄭重自陳。篇末:汝今自奇。
《定林院》“因脱水邊履,就敷床上衾”下:有輞川幽澹之趣。
《送張甥赴青州幕》“人情每期費”下:它用期費,别似謂屢約不來者。“少留班露草”下:下五字又悲。
《送張宣義之官越幕二首》其一篇末:着意似唐,稍涉變體。
《送贊善張君西歸》篇末:從上至此,語意甚悲,謂不再見也。
《送鄧監簿南歸》“水閲公三世”下:亦自苦語,第平易,不甚覺。
《秋夜二首》其二篇末:竟無一字放過。
《晝寢》“萬事總無如”下:造奇。
《雁》篇末:句意藹然。
《寄西庵禪師行詳》“歸漾晚雲間”下:别做就一種五字。
《懷吴賢道》篇末:時雜選語,故好。
《静照堂》“任公蹲會稽”下:任公語本不相涉,用得奇崛,使人想見其處。
《重遊草堂寺次韻三首》其一“鷹無變遁心”下:變化本事。
《自白門歸望定林有寄》“忽然芳歲殘”下:漸近自然。
《宿定林示寶覺》“天女穿林至”下:謂霜。
《草堂》“隱或寄公朝”下:解嘲語。
《懷古二首》其一篇末:此欲以淵明同社見己意,善哉!善哉!
卷二三
《與寶覺宿僧舍》“擾擾復翩翩”下:“翩”,豈音“翻”耶?
《游棲霞庵約平甫至因寄》篇末:即問舍求田,意最高而更婉美。
《春日》“室有賢人酒,門無長者車”下:正以無字勝。
卷二四
《次韻冲卿除日立春》“人從故得新”下:議論之自然者。
《題友人郊居水軒》“非無仕進媒”下:有味。篇末:别别。
《何處難忘酒二首》其一“巖谷死伊周”下:此生此死,無限恨意。
《送孫子高》“客路貧堪病”下:即如“可”字、“肯”字,謂不堪也。
《自白土村入北寺二首》其二篇末:此等僅可數首。
《還家》“閡目數重山”下:殊未佳,何也?
《答許秀才》“其辭多慨然”下:甚不惡。
《吴江》“天入五湖深”下:景語適稱。“柑橘無千里”下:承得渾。篇末:閑處着一語,便不可堪。其棄國載西子皆在焉,不獨自以其霸者之佐也。
《江》“贏縮旦相隨”下:第二句難下。“泥沙拆蚌蛤”下:不分細大,謂藏珠。
《賈生》篇末:謂今比誼時,更自不容,惟有蹈海不止,汝生流涕而止,注誤。
《世事》“宜見古人羞”下:語欲沉劇。
《招丁元珍》篇末:志意悽愴,每讀想見其難言,不獨詩好。
《遊杭州聖果寺》篇末:所謂妥帖力排奡,兩詩皆然。
卷二五
《孤桐》篇末:自狀太切,故是一病。
《冬至》“都城開博路”下:京俗如此,縱博無禁。
《次韻留題僧假山》篇末:甚自超。
《雙廟》“無地與騰驤”下:起便哀痛。“誰令國不亡”下:十字盡他千百語。“西日照窗涼”下:只作景語,最妙。
卷二六
《段約之園亭》篇末:本説家山樂,卻如此轉來。
《酴醿金沙二花合發》“人有朱鉛見即愁”下:意外意。
《輒次公辟韻書公戲語申之以祝助發一笑》篇末:間生,其戲也,謂不止此也,故祝云。
《次韻致遠木人洲二首》其二“有幹作身根作頭”下:又奇。
《次韻酬龔深甫二首》其一“東挽三楊仍有”下:“樛”字韻强,故對以憖耳。
《次韻酬龔深甫二首》其二篇末:杜詩,語拙。
《送許覺之奉使東川》“後會感期黄耇日”下:此語亦今人以爲諱者。
卷二七
《雨花臺》“北尋難忘草堂靈”下:自然。
《小姑》篇末:弄玉、飛瓊豪,四字無謂,惟實用了。
《招吕望之使君》篇末:甚怨。
《公辟枉道見過獲聞新詩因叙歎仰》篇末:事、句嚴密如此。
《全椒張公有詩在北山西僧者墁之悵然有感》“真俗相妨久絶弦”下:兩語宛轉淒斷。末句下:着“疑邂逅”,又好。
《嶺雲》“交遊涣散淵明喜”下:政是用事意。
《莫疑》“真心自放赤松煙”下:“煙”字欠考。
《讀眉山集次韻雪詩五首》總評:其讀坡集,喜而屢和,然節度嚴整未足當韓豪也。其五“豈能舴艋真尋我”下:去訪戴太遠,又用意之弊。
卷二八
《次韻元厚之平戎慶捷》“漢人煙火起湟中”下:好氣象,尤可想間胸中。
《謁曾魯公》篇末:終無佳話。
《駕自啟聖還內》“天子當懷霜露感”下:語樸厚。
《和禦制賞花釣魚詩二首》“朱蕊受風天下暖”李壁注下:注及“天下”,使人面赤。
卷二九
《和楊樂道韻六首》其一“尚憶當年應鵠頭”下:公用“鵠”字,只是白袍耳。
《和楊樂道韻六首》其二“静間金輿穿樹影,清含玉漏過牆聲”下:下句最好。
《崇政殿詳定幕次偶題》“宫花一段錦新翻”下:不成鍛煉。
《詳定試卷二首》其一“勳業安能保不磨”下:名言痛快。
《詳定試卷二首》其二“今日論才將相中”下:含味無窮。
《春風》末句下:最是愁意。
《永濟道中寄諸弟》“更絶荒陂人馬勞”下:寫得出。
《將次相州》首句下:起得便慷慨。“氣力回天到此休”下:語酣暢。
《次韻平甫喜唐公自契丹歸》篇末:乃用陸賈歸橐爲戲耳。
《尹村道中》“更覺黄雲是塞塵”下:過墓之詞。
《次韻酬府推仲通學士雪中見寄》“何如雲屋聽窗知”下:蕭然。
《送劉和甫奉使江南》“無人敢勸公榮酒”下:勸酒語,必有爲。
卷三〇
《即席次韻微之泛舟》“天着崗巒望易昏”下:俗子論詩,則此等皆足占平生矣,不然!不然!
《示長安君》“昏昏燈火話平生”下:自在濃至。
《思王逢原三首》其二“妙質不爲平世得,微言惟有故人知”下:上句可哀。
卷三一
《次韻徐仲元詠梅二首》其二“膚雪參差是太真”下:和韻兩太真。
《籌思亭》篇末:譏此亭有名無實也,果然。
《愁臺》末句下:是愁臺語。
《鄭子憲新起西齋》末句下:小兒語。
卷三二
《丁年》篇末:二詩如雜。
《送遜師歸舒州》“亦見桐鄉諸父老”下:多見“亦”字。
《寄平甫》“求田問舍轉悠悠”下:比挾策讀書語更勝。
卷三三
《酬慕容員外》李壁注下:“江尤”欠欠。
《華藏院此君亭》“自許高材勞更剛”下:語無含蓄風致,故當悔之。
《寄余温卿》李壁注下:只是封書泥,空引許多事。
《奉酬永叔見贈》李壁注下:謂吏部指謝朓,尤謬。
卷三四
《次韻平甫金山會宿寄親友》“遠有樓臺只見燈”下:是望中意。
《送何聖從龍圖》末句下:孫高如何?
《始於韓玉汝相近居遂相與游今居復相近而兩家子唱和詩相屬因有此作》“當時豈意兩家子,此地更爲同社人”下:重用。
卷三五
《落星寺》“雁飛雲路聲低過不才羞作等閒來”下:後四句自不爲佳,聲過低,尤可笑。
《清風閣》“平看鷹隼去飛翔”下:平平有味。
《留題微之廨中清輝閣》“宣室應疑鬼神事”下:著得“疑”字好。
《酬微之梅暑新句》末句下:非佳語。
《玉晨大檜鶴廟古松最爲佳樹》“材大賢於人有用,節高仙輿世無情”下:句木。
《葛溪驛》篇末:情景句句字字合讀之,每不可堪讀。
卷三六
《寄曾子固》“鬥粟猶慚報禮輕戮力乘田豈爲名”下:四句重用。“更覺秋風白髮生”下:前偶成第一首,改寄南豐,如此首尾不似前作自在。
《寄王回深甫》“窗間暗淡月含霧,船底飄揺風送波”下:月霧暗淡,語最淒塞,惟船底二字,鄭重遂减。“一寸古心俱未試,相思中夜起悲歌”下:知己情懷語言,不待勉强,讀之如林谷風聲,悲憤滿聽,所謂天然。
卷三六卷末:嘗見引同時或後人詩注,意不知荆公嘗見如此等否?本不用看,亦不能忘言。
卷三七
《次韻王禹玉平戎慶捷》“天子坐籌星兩兩,將軍歸佩印累累”下:“兩兩”“累累”,佳對。
《和金陵懷古》“數帆和雨下歸舟”下:畫盡無涯之景。
《離北山寄平父》“日月沄沄與水爭,披襟照見發華驚。少年憂患傷豪氣,老去經綸誤半生。”下:四句不可讀。
《寄孫正之》“一簞五鼎不須論”下:皆除服後詩。
《清明輦下懷金陵》篇末:悽愴流麗俱極。
《同長安君鐘山望》“東歸與續棣華篇”下:與坡公“腳力盡時山更好”之句,可以並傳。
《松江》“五更縹緲千山月,萬里淒涼一笛風”下:上句無用。
卷三八
《江上》“春風似補林塘破,野水遥連草樹高”下:上句先得。
《寄石鼓陳伯庸》“時伴君心夜斗間”下:“伴君心”,不成語。
卷三九
《自金陵至丹陽道中有感》“空場老雉挾春驕”下:麗句而有悽愴之至,然猶屬有待,若山借揚州,則超遠不可及已。
《讀史》“自古功名亦辛苦”下:他來處便有説。“行藏終欲付何人”下:上句謂無易事,下句捨我其誰。注者安知作者之意?“區區豈盡高賢意,獨守千秋紙上塵”下:經事方知史之不足信,經事方知史之半爲言,吾常持此論,未見此詩,被公道盡。
《送江甯彭給事赴闕》“粉闈雞舌更須含”下:非佳語。
卷三九末評:公律詩甚嚴,得意亦少,其拙也,有書生詞賦之氣。
卷四〇
《聊行》篇末:其淡蕩自足,古人所未到,幾於道矣。
《染雲》篇末:初看鄭重,熟味自然。
《溝港》篇末;比望花隨柳,更極風流。
《霹靂溝》篇末:妙!此其暗用崔護,變化冷然。
《昭文齋》篇末:雖出米意,引莊語近戲,竟似淺淺。
《臺上示吴願》篇末:不惟弗意體制,往來好其頓挫恨惋,蕭然晚悟,十字奇絶。
《傳神自贊》篇末:是公透澈,豈比野狐哉?傳神自贊,第一句如此,妙。妙。妙。
《池上看金沙花數枝國酴醾架盛開》篇末:詩意如有所指,生此話柄。
《移松皆死》篇末:雖屬戲笑,使人别有所省。
《山中》篇末:朝暮如此,可見情事。
《被召作》篇末:北山,陟屺之恨也。
《再題南澗樓》“南澗水悠悠”下:墳墓之感,與前篇相屬,故曰“再題南澗”。
《南浦》篇末:渠興未盡在。
《秣陵道中口占二首》其一篇末:傾倒自然。
《代陳景初書於太一宫道院壁》篇末:殆借此道士雪屈。
《泊姚江》篇末:學韓沄沄。
《樓上》篇末:玉臺體不能言已。
《春晴》篇末:也極癡嫩。
《將母》篇末:二十字孤恨宛然。
《送望之赴臨江》篇末:送人作守,獨舉此細事,細事且然。
《送丁廓秀才歸汝陽》篇末:可謂不傷。
《梅花》篇末:句意高絶。
《春怨》篇末:一往有情。
《離昇州作》篇末:五字自别。
《題西太一宫壁兩首》其一篇末:語調自然,清絶,愁絶。
《題西太一宫壁兩首》其二篇末:“持”字自是,不須着一字,自是好,是謂六言。
卷四〇卷末評:五言絶難得十首好者,荆公短語長事,妙冠古今。
卷四一
《歌元豐五首》其四篇末:《元豐行》兩首又益以此,卻似着跡。
《棋》“切可隨緣道我贏”下:雖是噫笑,人我未忘。
《春郊》篇末:寫得輕冷。
《九日》篇末:語極蕭然。
《東皋》篇末:雖用白語,動盪不同。
《一陂》篇末:野意,宜《竹枝》《欸乃》。
《老嫌》“百歲用癡能幾許”下:翻得親切。
《南浦》篇末:若無如許句法,匿名何用?看它流麗,如景外景。
《竹里》篇末:衆人語。
《秋雲》首聯下:兩句皆不爲佳。
《木末》篇末:如畫兩疊。
《初夏即事》篇末:别是幽勝,令人識宰物氣象。
《千蹊》篇末:語亦活動。
卷四二
《北陂杏花》篇末:静態自可。
《北山道人栽松》篇末:超然一至於此。
《蔣山手種松》“聞道近來高數尺,此身蒲柳故應衰”下:此等即似晉人語言。
卷四三
《悟真院》篇末:妙意。
《金陵郡齋》篇末:語有恨意。
《送黄吉父三首》其三:甚達,可誦。
卷四四
《金陵即事三首》其二篇末:無奇。《金陵即事三首》其三“背人相唤百般鳴”下:無名不爲雅。
《九日賜宴瓊林苑作》“飽食太官還惜日”下:此豈志富貴者?
《道傍大松人取爲明》篇末:語真意厚。
《見鸚鵡戲作》“直須强學人間語,舉世無人解鳥言”下:翻一句更佳。
《邵平》“獨傍青門手種瓜”下:好。
《神物》篇末:能言自異。
《春雨》篇末:解不通。
卷四五
《題張司業詩》末句下:第張詩乃不儘然。
《書汜水關寺壁》篇末:似有似無,説盡里許,詩之所以能言。
《和崔公度家風琴八首》其八篇末:此風琴似風馬耳,若挂琴風中,其妙非此可比。詩固未知。
卷四六
《訪隱者》篇末:不類公詩,以其韻短。
《雜詠六首》其六篇末:非閒居詩也。
《山前》篇末:隱者詞。
《張良》“漢業存亡俯仰中”下:此所謂不倡之妙也。
《曹參》篇末:妙。
《韓信》篇末:也説得别。
《范曾二首》其一篇末:特見。
《讀〈後漢書〉》篇末:傷之甚。
《讀蜀志》篇末:愈讀愈恨。
《讀開成事》篇末:後來類此,可歎。
卷四七
《泊姚江》篇末:好。
《漢武》篇末:形容武帝不須多。
卷四八
《次韻張仲通水軒》篇末:如此引賀詩似戲,非前人比。
《宰嚭》篇末:偏宕可憐。
《魚兒》篇末:可風曲學。
《天童山溪上》篇末:妙處自然,不入思索。
《别鄞女》篇末:慘絶。
《詠月》篇末:以最高層爲讖,則此句當如何?小人多忌,漫寄一笑。
《金山》篇末:即是前《金山寺》第一首,疑改本,然不及。
《對棋呈道原》篇末:造詞古意,可傳。
《子貢》篇末:信大於國,身重於天下。
卷四九
《神宗皇帝挽詞二首》其一“聰明初四達,隽乂盡旁求”下:十字盡當日倚任意,第初字不滿,在今人則以爲謗。諸老風流篤厚,未嘗及此。
《神宗皇帝挽詞二首》其二篇末:此老佛心腸,無甚情事。
《太皇太后挽詞二首》其一“《關雎》求窈窕,《卷耳》念勤勞”下:十字欲不可動。
《韓忠獻挽詞二首》其二篇末:語意甚悲,爲有憾,非也。
《故相吴正憲公挽詞》篇末:乃極不滿耳。
卷五〇
《孫威敏公挽詞》“興廢豈人謀”下:起得慨歎。
《崇禧給事馬兄挽詞二首》其一“甘留所憩棠”下:句好。
《陳動之秘丞挽詞二首》其一“論今我未平”下:甚頓挫抑揚,何也?
《陳動之秘丞挽詞二首》其二“似欲來爲瑞”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