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决胜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战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太原召开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精神的一点体会

2017-01-26潘锋大理

红土地 2017年9期
关键词:老区贫困人口贫困地区

潘锋大理

决胜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战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太原召开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精神的一点体会

潘锋大理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前往山西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调研,并在太原召开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集中研究破解深度贫困之策。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在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传达贯彻时指出,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进一步抓好脱贫攻坚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进一步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扶贫脱困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内打响了脱贫攻坚战。通过4年的努力,福建省农村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130.5万降至2016年的20.44万。但目前全省精准识别农村贫困人口还有69.6万人,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扶贫对象分布点多面广,因病因灾返贫致贫现象突出,脱贫难度大等难题。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绝不能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革命老区、一个地区掉队,要让13亿中国人民共享全面小康的成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国共产党人作出的郑重承诺。时不我待,势必奋力一搏,方能获得全胜。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省委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务必充分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落实精准脱贫要求,持续提升精准脱贫实效,确保如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决胜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战,最关键的是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决策上来。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同志强调,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所以必须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民心所向,党心所在。从梁家河、宁德一路走来,从《摆脱贫困》的早期论著,到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论述,习近平同志心系人民,心系老区和贫困地区群众。他走遍了全国革命老区、连片特困地区,采取了一系列坚强有力的举措,身体力行地动员全党扶贫攻坚。“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完成的任务,全党同志务必共同努力。”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充分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最深的牵挂、最大的担当,充分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决心和超凡能力。习总书记在太原会议上,从深度贫困地区实际出发,明确重点,做出部署,提出合理确定脱贫目标、加大投入支持力度等8条要求,强调“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强化支撑体系,加大政策倾斜,聚焦精准发力,攻克坚中之坚”。我们必须把思想统一到太原会议的决策上来,树立必胜信念,听从号令,全力攻坚;从福建实际出发,细化落实8条要求。我省虽然不属深度贫困地区,但脱贫致富任务依然很重,特别是老区贫困人口占比大,脱贫难度大、成本高,必须以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精神,来攻克全省69.6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这块硬骨头。近年来,福建省相继出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加快推进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的实施方案》《关于推进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以及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贫困退出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我们就是要按照中央决策和省委部署,统一思想,坚定信念,扑下身子,抓好落实。

决胜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战,最核心的就是要在政策举措上更多的扶持。2013年,习近平同志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从为所有贫困人口逐村逐户建档立卡,到每个贫困村都派驻扶贫工作队,再到提出“五个一批”脱贫方法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思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战略指引和根本遵循。这次在吕梁地区考察,习总书记说,现在党中央对农村农民的政策都是“给予”,就是要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进一步明确,各级和各部门新增的扶贫攻坚资金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地区,扶贫攻坚项目主要布局于深度贫困地区;要加大东部地区和中央单位对深度贫困地区的帮扶支持;对“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地区,实行易地搬迁,挪穷窝,拔穷根。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力大增,经济基础雄厚,已经具备了解决贫困问题的经济基础,关键在于各级如何在政策上倾斜,如何采取更有力的举措。“十二五”以来,全省各级财政共筹集扶贫资金60多亿元;2016年开始,福建省每年按上年度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2‰筹集资金,去年筹集了5.08亿元专项用于精准扶贫,全年共下达省级以上财政各类扶贫资金96.2亿元。4年多来,我省整村搬迁造福工程累计搬迁157万人,7000多个自然村,搬迁群众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明显高于当地平均水平,成为脱贫攻坚的“标志性工程”。因此,深度贫困并不可怕,只要高度重视、思路对头、措施得力、工作扎实,深度贫困是完全可以战胜的。

决胜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战,最重要的就是要精准脱贫。扶贫开发,贵在精准。多年来,我省先后涌现出龙岩市“九措到户”、三明市“348”、宁德市“664”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屏南县小额信贷扶贫到户等诸多好经验好做法,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踏踏实实走上脱贫之路。精准扶贫,要“精准”到因地因人制宜,一人一策。摸清弄准每家每户的致贫原因,一户一人一策,是精准扶贫的关键。一定要扎扎实实做好基础性工作,依靠基层组织和广大群众,在实践中找到突破口,不断夯实扶贫的基础。特别是各级政府和基层组织,千万不能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要少设计一些报表材料,多办些精准实事。精准扶贫,要“精准”到因时因势创新,特别要创新理念和思路。例如,长汀县运用“互联网+”扶贫,成为阿里巴巴村淘宝项目在福建设立的第二个试点县,获评福建唯一“全国农村淘宝最具潜力示范县”。福建山海差异大,更蕴含了山海协作、协调发展的理念。近几年全省引导山区和沿海发挥各自优势,互设共建产业园目前已建成22个。省里还定期组织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挂钩帮扶的省直部门、沿海发达县(市、区)进行“面对面”会商、“点对点”对接,都是在实践中的创新。精准扶贫,还要“精准”到补短板、可持续。特别是在一些革命老区,要在治理水土流失、发展绿色产业、红色旅游等方面下功夫,把老区的劣势化为优势,让老区精神在脱贫攻坚战中重现辉煌。

自强不息,继续努力。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上下凝心聚力,砥砺前行,攻坚克难,打赢脱贫攻坚这一仗,实现到2018年,全省国标扶贫对象全部脱贫、到2020年,省定扶贫对象全部脱贫的目标。

猜你喜欢

老区贫困人口贫困地区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延安,老区的希望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革命老区迈上幸福路
老区在努力奔跑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隐形贫困人口
坚决打赢打好老区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