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新生对高校生活适应性问题的思考

2017-01-25李洪侠

知与行 2017年7期
关键词:新生学会大学

李洪侠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山东 青岛 266100)

·大学生群体问题研究专题·

大学新生对高校生活适应性问题的思考

李洪侠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山东 青岛 266100)

从繁重的学业和高考的压力中解放出来的大学新生,初入大学,面对全然陌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不少人陷入迷茫和彷徨中,不知如何应对,失去了前进的目标和动力。因此,如何快速地适应大学生活,对大学新生来说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这是走好大学生活之路的第一步。而要快速地适应大学生活,大学新生首先要认识大学、了解大学,把握大学的内涵、精神和实质,明确上大学的目的是追求真理、完善人格,从而树立清晰的人生目标和方向。在此基础上,大学新生还要积极地培养融入大学的各种能力,包括平和心态、面对现实的能力,面对大学生活中出现的各种不如意,无牢骚、不抱怨,用积极的心态面对。还要学会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生活中遇到任何挫折和磨难,都能努力尝试自己解决,不再过分地依赖父母和老师。同时,还要培养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的能力,正视缺点,善于发现自身的优势和长处,并发挥所长,找到自信。当然,大学新生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规划好三年的大学生活,学会享受学习,找到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此外,还要培养重塑新型人际关系的能力,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学会与同学、老师友好相处,为自己的大学生活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和氛围。只有这样,大学新生才能快速地融入到大学生活中,才能把握住美好的大学时光,让大学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有意义并学有所成,更好地成长与成才,服务于国家与社会。

大学新生;大学生活;适应性

从繁重的学业和高考的压力中解放出来的大学新生,因为失去了中学老师的严格管制和家长的全面监督,面对相对自由和轻松的大学生活,不少大学新生陷入了无限的迷茫和不知所措之中,他们不知道怎样料理自己的生活、管理自己的财政,不知道如何学习,也不知道怎样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甚至失去了前进的目标和动力,每天浑浑噩噩,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诸如睡觉、玩手机、看影视剧、打游戏、逛街游玩等消耗青春和生命的无聊事情当中去,不能自拔,甚至形成恶性循环,完全忘却了上大学的初衷。所以,如何帮助大学新生快速地适应大学生活迫在眉睫,这是决定大学新生能否适应好大学生活的关键一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应当积极引导和帮助大学新生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大学生活、融入大学,尽快地实现大学新生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避免他们误入歧途。而要快速地适应大学生活,首先,应该帮助大学新生正确的认识大学、了解大学,包括大学的内涵、精神和实质,让大学新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为什么要上大学,明确上大学的目的和意义,从而树立清晰的人生目标和方向。其次,还要帮助大学新生培养融入大学的各种能力,包括平和心态、面对现实的能力、独立生活的能力、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有重塑新型人际关系的能力,这样才能够充实地度过大学的美好时光,学有所成,更好地成长与成才,服务于国家与社会。

一、认识大学

有不少大学新生在进入大学之前由于对大学充满无限地憧憬和向往,再加上部分高中老师和家长的误导,他们对大学的认识产生了严重的误区。他们认为,只要考上大学就解放了、自由了、再也不用学习了、可以随便玩,以至于把大学当成了娱乐场、休闲厅,带着混张文凭的心态恣意地挥霍大学时光,最终一事无成,悔恨不已。所以,大学新生要快速地适应大学生活,首先应该对大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解读,特别是应该正确的把握大学的内涵、精神和实质。

(一)大学的内涵

关于什么是大学,曾有不少经典的诠释和解读。如著名的教育家、曾经担任过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教授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1]另一位著名的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曾担任过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先生在《北大月刊》发刊词中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2]还有著名的教育家、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说:“所谓大学者,非校舍之大之谓,非学生年龄之大之谓,亦非教员薪水之大之谓,系道德高尚,学问渊深之谓也。”[3]这些经典大家的经典解读向我们完美地诠释了大学的内涵。首先, 大学之大,因有 “大家”“大师”而谓之大。这些大家和大师知识渊博、文化底蕴深厚、品德高尚,他们能够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和创新,并用他们无形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重塑学生的人品和修养,使得他们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益的、合格的人才。其次,大学之大,还在于大学生对知识探究的高深与博大而谓之大。学生在中小学时期学习的是基本的基础知识,而进入大学后,首先要进行广泛的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正像现代著名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作词的浙江大学校歌里唱的:“大不自多,海纳江河;唯学无际,际于天地。”即大学的大,在于不自满学问的积累,就像大海一样能容纳下千万条河流,学问的道路无边无际,无穷无尽,可以一直延伸到整个宇宙。其次,大学的学习还要术业有专攻,向知识的纵深处探究,在某一领域做出创新和发展,不应再满足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和传承。

(二)大学的精神

从大学的内涵我们可以进一步延伸解读出现代大学的精神和实质:追求真理、完善人格,或者换句话说就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很多国内外知名大学的校训就向我们诠释了大学的精神和实质,如剑桥大学的校训: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哈佛大学的校训:让真理与你为友;北京大学的校训: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等。我们山东外贸职业学院的校训更是简单明了:德能并举,知行合一。这些大学的校训告诉我们大学的精神之一就是学习知识,追求真理。大学不是玩的地方,不是挥霍青春的娱乐场,大学生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学习知识,大学所承载的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把大学生培养成能够为国家与社会服务的、优秀的专业人才。大学的精神之二在于造就人,养成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形成高尚的品德和修养,即使不能为社会做出大的贡献,但至少他不会做出有损国家利益,危害他人的事情。正像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五经中《大学》篇的开首语所说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4]即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也就是说,大学不仅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地方,它的使命更在于造就人,养成健全的人格,实际就是科学精神与道德境界的完美结合。只有真正理解和把握大学的这种精神和实质,大学新生才能明确上大学的目的和意义,从而树立清晰的人生目标,不至于相对轻松和悠闲的大学生活中迷失自己。

二、融入大学

在认识大学内涵,把握大学的精神和实质的基础上,大学新生要快速的适应大学生活,还要积极培养融入大学的各种能力,包括面对不如意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如何平和心态,面对现实;远离了父母的怀抱,怎样学会独立生活;面对高手如云的大学同学,如何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享受学习。此外,还要学会构建和谐的人际环境,培养重塑新型人际关系的能力。

(一)平和心态,面对现实的能力

很多大学新生进入大学前,因对大学想象得太过于美好,来到大学后,面对现实的大学生活,不免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原来大学还要早起跑早操,原来大学每天的课还是排得很满,原来大学还要上晚自习,原来大学上课老师还要管纪律、留作业,等等,总之,心中充满各种牢骚、不满和失落,对上大学失去热情和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面对这种情况,大学新生要想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必须学会平和心态,面对现实。其实,任何一所现实的大学和理想的大学都是有差距的,牢骚和抱怨不会带来任何改变,它只会让大学新生的心情越来越糟糕,越来越失落,失去上大学的热情。所以在环境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大学新生唯一能做的就是平和心态,面对现实,尽可能地去适应新的大学生活,积极面对大学生活中出现的各种不如意。正像著名印度诗人泰戈尔说的:“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5]如果确实不满意自己就读的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如专升本或考研的方式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因为环境是客观的,人是主观的,当环境无法改变的时候,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如果一味地抱怨对现实的不满,我们就会失去提升自己的机会。

(二)独立生活的能力

现在不少大学新生在家时俨然就是一个“小皇帝”,父母包办一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小没吃过苦,没受过罪,也未经历过任何挫折和磨难,抗压能力比较差。来到大学后,远离父母的庇护,遇到事情不知所措,不会处理,包括业余时间不知怎么安排,钱不知道怎么合理消费,生病了、和同学闹矛盾了不知如何处理,甚至还有同学不会洗衣服、不会购物。面对这种情况,大学新生要学会自我管理,遇到问题要靠自己调整、解决,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不要事事依赖父母和老师。毕竟大多数大学新生都已年满十八周岁,已经是成年人了,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所以面对大学新的生活环境,大学新生必须积极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要学会合理的安排课余时间,适度、合理消费,学会财政管理,生活料理,积极寻找科学的方法应对挫折和困难,尽快“二次断奶”,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三)认识自我与悦纳自我的能力

有不少大学新生在进入大学前在小县城、小地方,在原来的班级可能相对突出和优秀,比较有优越感。可是来到大学之后,以前的比较优势不存在了,产生了自卑感和失落感,严重影响了自己融入大学生活的速度和质量。比如,有些大学新生出身农村家庭,家境贫寒,面对出身城市家庭,条件优越的大学生,心里极度不平衡;还有的学生因为颜值比较低,不会打扮,很受冷落;还有学生因为没有什么优势和特长,看到别的同学能歌善舞,极度自卑,等等。面对这种情况,大学新生一定要积极培养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的能力,要全面客观的认识自己,发现自身的优势,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并通过正当努力,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从而找到自信,快速融入新的环境中来。

(四)自主学习的能力

不少大学新生在进入大学前,学习被动,每天学什么内容,怎么学,老师和家长都给安排好了,无须自己思考有关学习的安排和计划,只需要按部就班的按照老师和家长的要求进行就可以了,彼时的学习缺乏主动性,没有任何乐趣可言,学生就是学习的奴隶。而进入大学之后,大学新生必须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因为在大学期间,除了课堂的学习内容老师会统一安排之外,其余的时间需要学生自由利用,自主安排。所以,大学新生在学习上要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享受学习,这样大学的学习才会充满乐趣,才会真正的学有所获,大学的业余时间才会充实起来,才能快速地融入大学。李开复老师在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大学四年应该这么度过》里也指出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进了大学后,老师只会充当引路人的角色,学生必须自主地学习、探索和实践。走上工作岗位后,自学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微软公司曾做过一个统计:在每一名微软员工所掌握的知识内容里,只有大约10%是员工在过去的学习和工作中积累得到的,其他知识都是在加入微软后重新学习的。这一数据充分表明,一个缺乏自学能力的人是难以在微软这样的现代企业中立足的。”[6]也就是说,大学新生只有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知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否则将在激烈的竞争中被社会淘汰。

大学新生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以最快的速度学会使用互联网和熟悉图书馆,充分利用它们培养独立学习和研究的本领。因为现代的学校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开放教育的时代,网络媒体上教育资源非常丰富,而且学习成本也比较低。任何一个大学生,只要愿意,可以向其他任何人学习我们想要学习的几乎任何东西。大学生要充分的利用国内外优秀的媒介平台去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如MOOCs平台、精品课程网站、TED演讲等在线学习资源。同时要快速熟悉大学的图书馆,比如,有哪些可以利用的电子资源,可以借阅哪些跟学习相关的书籍,自己的专业书库在什么位置,图书馆可以自学的场所在哪里,等等。其次,要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找一位成绩优异的学长当自己的楷模,培养自学意识。同时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跟专业教师做一次深入沟通,了解自己专业的就业方向、前景,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知识储备,如果想专升本或考研,可以报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参加什么培训班,等等。再次,要积极争取展示自己才华和能力的各种机会,如参加比赛、竞赛或社会实践活动等,尤其要充分利用课堂上任课老师给予我们参与锻炼的机会,不放过每次课堂发言和课堂展示的机遇,多历练自己。最后,还要树立明确的工作、学习目标,改变学习中的盲目性。明确自己毕业以后要从事什么工作,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活规划,知道自己在大学期间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比如需要考什么证书,需要从事哪些行业和领域的兼职和社会职务来更多地了解社会、提高动手能力、沟通能力等。

(五)重塑新型人际关系的能力

很多大学新生来到大学之后,因为远离以前的朋友和亲人,面对陌生的人际环境,难免产生孤独和寂寞的情绪,如果这种情绪得不到及时缓解会最终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自己融入大学生活的速度和质量。所以,大学新生要真正地融入大学,还要积极培养重塑新型人际关系的能力,为自己营造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和氛围。

大学新生要培养重塑新型人际关系的能力,首先要掌握和遵循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一要学会尊重他人、平等待人。平时与同学相处时,必须注意在态度上尊重同学,讲究语言文明,礼貌待人,不乱开玩笑,尊重同学的人格、感情、隐私。无论说话、做事都要正确估价自己,不要光看自己的优点而盛气凌人,也不要只见自身弱点而盲目自卑。二要真诚守信。同学之间要以心交心,当同学有困难时,要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要诚恳地指出同学的不足和缺陷;对人、对事实事求是,襟怀坦白;说真话,言必行,行必果,不轻易许诺,信口开河;做到有约按时到,借物按时还。三要学会宽容忍让。进入大学后,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生活习惯、习俗都不一样,性格差异也比较大。同学之间有了矛盾和争执时,要学会克制忍让,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学会换位思考,不要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相互辱骂,甚至大打出手,伤了感情,伤了和气,可能导致身体伤残或失去生命代价这样严重的后果,得不偿失。四要互帮互助。大学新生进入到一个新的环境之后,在学习和生活上难免会遇到麻烦和困难,彼此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学会与人为善,人和人就是在相互帮助的过程中增进感情,结交友谊的。

其次,大学新生要培养重塑新型人际关系的能力,还要掌握必要的人际交往的技巧。一要学会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第一次见面给对方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它具有先入为主的特性,第一印象好,要想进一步交往很容易,第一印象不好,要想深入交往就很难。大学新生和同学初次交往时要注意仪态仪表,衣着要整洁、大方、得体,尽量少穿奇装异服;言行举止要讲文明礼貌,对人态度要诚恳,实事求是;待人接物不卑不亢。二要学会熟记姓名。记住并记准别人的名字这是对别人的礼貌和尊重,因为自己的姓名是这个世界上听起来最亲切最重要的声音。美国人际关系大师戴尔·卡耐基曾经说过:“一种既简单但又最重要的获得好感的方法,就是牢记别人的姓名。”[7]三要学会经常保持微笑。因为微笑是一种令人愉悦的表情,它表达的是一种热情而积极的处世态度,会让人觉得你和蔼可亲,容易接近,可以迅速拉近你和新同学之间的距离。四要学会倾听。与同学沟通交流的时候,不要抢话说,抢话说很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相反认真地听别人说话,就是在表达你对对方的尊重和重视,这样能提高对方的自尊心,使他得到一种自我表现的心理满足。五要学会欣赏别人,多给予别人鼓励和赞美。人人都渴求别人的赏识,赏识朋友会让友情的纽带更为牢靠。同时,要多给予同学真诚的鼓励与赞扬,因为任何一个人都不喜欢别人讽刺和挖苦自己,鼓励和赞美可以让对方摆脱自卑,树立自信,对朋友充满感激,增进双方的感情。最后要学会感恩。无论是那个同学帮助了你,哪怕是一件小事,比如借一支笔,打一瓶水,我们必须及时而适当地向他们表达谢意,这样下次遇到困难时,同学还是会热情的帮助我们,因为感恩是建立人际网络的基石,也是做人应有的礼貌,它会帮助大学新生赢得更长久的友谊。

总之,大学生活,对大学新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面对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大学新生一定要认识大学、了解大学,把握大学的内涵、精神和实质,知道自己读大学的重要使命是学习渊博的知识,培养健全的人格,明确自己读大学的目的和意义。同时,积极培养融入大学的各种能力,面对大学的各种不如意,学会调整心态,平和面对。要学会独立生活,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知道怎样学习,如何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跟同学和老师和谐相处,学会构建新型人际关系。只有这样,大学新生才能走好大学生活第一步,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大学生活中来,才能把握住美好的大学时光,让大学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有意义、学有所成,更好地成长成才,服务于国家与社会。

[1] 李新,孙思白,朱信泉,赵利栋,严如平,宗志文,熊尚厚,娄献阁.中华民国史人物传(第四卷)[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 廖盖隆,孙连成,陈有进,等.马克思主义百科要览(下卷)[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

[3] 谢兴圣.何谓大学?[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e668b30102v0o5.html.

[4] 李修生,朱安群,查洪德.四书五经辞典[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

[5] 胡小瑜.做夜空中最亮的星上海市行政管理学校办学实探[J].上海教育,2015,(07):58.

[6] 夜郎散人.李开复写给中国大学生的第四封信——大学四年应该这样度过[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70eb4d0100s1u8.html.

[7] 李玲玲.点燃爱的教育——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J].学周刊,2015,(15):126.

〔责任编辑:徐雪野 李彬琳〕

从语汇语句角度对《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再审视

张振龙在《学术交流》2017年第6期撰文指出,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古诗十九首》和建安诗歌作为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和代表作品,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对于《古诗十九首》的产生年代、作者以及和建安诗歌、建安诗人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从南朝以来就是研究《古诗十九首》和建安诗歌的重点、难点和热点。进入新世纪后,学界学人又对此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其代表就是木斋先生重倡的《古诗十九首》“建安说”,认为十九首和苏李诗,至少其中的部分作品是曹植所作。从语汇语句这一内证视角,通过对《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的重新审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两者存在有相同的语汇语句是一种普遍现象,三曹七子中曹植的诗歌与《古诗十九首》所用相同语汇语句的相对值是偏低的,得不出《古诗十九首》中的部分作品为曹植所作的结论。第二,以作品之间是否有相同、相似的语句和相同、相似语句的多寡为依据,来判定其著作权的归属,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与建安诗歌的作者不是同一创作群体。第三,《古诗十九首》产生的时间早于建安三曹七子的诗歌,是建安三曹七子在创作中引用了《古诗十九首》中的语汇语句。所以,木斋先生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屈海燕 摘)

2017-03-18

李洪侠(1978-),女, 山东青岛人,讲师,法学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40-012.9

A

1000-8284(2017)07-0107-05

社会热点论坛 李洪侠.大学新生对高校生活适应性问题的思考[J].知与行,2017,(7):107-111.

猜你喜欢

新生学会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重获新生 庇佑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学会分享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新生娃萌萌哒
学会分享
新生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