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发展的浙江经验
2017-01-25何建华
□ 何建华
共享发展的浙江经验
□ 何建华
共享发展是浙江发展模式的基本经验和特色,也是浙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坚持经济增长与社会公正相统一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以共建促共享,以共享促发展。一方面,积极保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努力维护起点公正和过程公正,积极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激发和保持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不断“把蛋糕做大”,为共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大力加强社会建设,积极协调利益关系,化解利益矛盾,切实关心和帮助困难群体,使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从而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发展;共享;共建共享;浙江经验;社会公平;经济增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的矛盾日渐凸现。如何从公正的视角让更多的人分享到经济改革和发展所带来的成果,探索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的动态平衡,对于我们解决改革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至关重要。浙江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市场经济制度体系也相对完善,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浙江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发展成果的共建共享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公正相统一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以共建促共享,以共享促发展,从而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一方面积极保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另一方面又注重先富带后富,努力实现充分就业,积极探索促进居民财产增值保值方式,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切实改善低收入群众生活,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实现共同富裕。浙江的成功,首先在于依靠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建立社会保障、化解社会矛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浙江在解决收入分配问题、促进社会公正方面的成绩也非常显著,社会收入差距和城乡差距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共享发展是浙江发展模式的基本经验和特色,是浙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正是因为浙江人民坚持共建共享,让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全省人民,从而切实增强了全省人民的发展自豪感、生活幸福感和社会认同感。
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浙江共享发展的基础
浙江共享发展的基础是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改革开放近40年来,浙江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在短短的40年时间里,浙江通过率先推进并不断深化的市场化改革,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扬“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使社会生产力不断得到解放和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得到极大增强,城乡面貌发生极其深刻的巨大变化,跨越式成功地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在同一经济发展阶段需要上百年乃至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浙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活力最强的省份之一。快速发展的经济为浙江实现共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大胆探索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创业机制,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一是调动千百万人的积极性,培育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市场主体,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促进了生产力的持续快速发展。二是运用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浙江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求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行“两头在外”和“零资源”发展,促进生产要素的大流动、大重组,引导企业通过市场关系发展协作,闯出了一条中小企业、专业市场和特色产业紧密结合、互为依托、具有整体竞争优势的工业化道路。三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推进城市化,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促进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推动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并在质的提高中实现量的新扩张。通过大力发展效益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主动进行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不失时机推进城市化,强化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积极促进产品打出去、企业走出去、要素引进来,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参与西部大开发,拓展发展新空间;全面实施科教兴省战略,突破高教瓶颈,“克隆”科研院所,广揽天下人才。通过改革和发展,逐步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适应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竞争力。
从1978年至2015年,浙江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331元增加到77644元,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省区中人均 GDP增长最快的省份之一。从1978年到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32元增加到4723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65元增加到22866元;浙江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已连续20多年保持全国各省区第1位。2016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46485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9224 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4009亿元,服务业增加值达24001亿元,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达62 9%,连续6年增速高于生产总值增幅,农业增加值持续增长,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显著提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到29571和21971亿元,①数据来源:浙江统计信息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日益增强,经济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业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新型城市化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深化,逐步形成了改革创新驱动、三次产业联动、城乡一体推动的发展格局。
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浙江共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浙江社会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就业比较充分,社会安全稳定,全省人民的生活日益改善,生活品质持续提升。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的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是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2015年,全省城乡居民本外币存款余额34787亿元。城乡居民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增加到40 5和61 3平方米。城乡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率先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入学率均为99 99%,普通高考录取率为87 1%。全省有卫生机构3 1万个(含村卫生室),各类医院床位数23 8万张,卫生技术人员40 4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5 7万人,注册护士15 9万人,医院年诊疗24621万人次,城乡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全省共有公共图书馆100个,文化馆102个,博物馆223个,县级图书馆和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明显增强。①浙江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2015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浙江统计信息网。社会公共安全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就业更加充分,一个全省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难有所助”的共享发展、安居乐业的生活状态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二、维护社会公正:浙江共享发展的基本准则
维护社会公正是建设平安浙江、实现共享发展的基本准则和价值基础。共享发展关键是要实现人们在利益关系上的协调和平衡。浙江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十分重视公平正义问题,致力于对城乡二元结构、贫富结构、就业结构等的调整,消解社会二元结构,使社会结构日益走向合理和均衡,从而为浙江的共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发挥市场秩序的扩展作用,构建自由而公正的社会秩序
市场制度不仅具有繁荣经济的能力,也具有扩展自由秩序、促进社会公正的能力。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充分依靠市场机制来扩展自由秩序,努力实现起点公平、机会公平和过程公正,促进社会公正秩序建设。作为全国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浙江率先冲破僵化的体制和机制束缚,率先打破“唯成分论”,大胆突破单一公有制结构,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培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主体;率先改革流通体制,培育以专业市场为主体的市场体系;十分重视全省人民群众的自主创新精神,率先培育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主体和制度框架,从而为维护和实现市场经济所必须的权利公平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中,浙江各级政府和部门积极探索维护市场主体权利平等的制度安排,在保障人的基本权利如生存权、就业权、受教育权和社会保障权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制度创新,最大限度地消除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存在的许多不合理差别,努力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合理的平等的经济关系。在推进市场机制改革的进程中,浙江各级政府通过制订各种政策,努力打破各种体制性壁垒,向社会公众提供自由竞争各种职位和职务的平等机会,形成开放性的社会流动秩序。
(二)理顺分配关系,注重收入分配公平
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中,浙江着力调整社会利益关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一是完善各种经济法规,规范利益主体的经济行为。近40年来浙江在企业管理和市场制度建设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逐步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市场法规体系、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约束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严厉打击“黑色收入”的同时,大力保护合法收入。二是严格税收制度,为增强政府职能提供物质保证。浙江通过健全税制、税法,完善各类税收征收管理办法,确保政府财政收入的稳定,为政府整合各种利益关系提供坚强的物质保障。三是运用再分配手段,调节过高收入。如个人所得税的收缴和征管方面,通过各种途径,把启发教育、制度约束和对违规的惩处结合起来;对各类高消费,如高档餐饮、高档娱乐活动等课以重税,较好地起到调节过高收入的作用。
(三)加强社会建设,切实关注并改善民生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十分重视以全面推进积极就业政策、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改善社会管理等民生问题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一是促进教育公平。教育是最重要的人力投资,也是广大居民获取较高收入的基本保障。近几年来,浙江各级政府出台各种政策和措施,大力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合理调整农村学校布局,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的15年基础教育普及水平,分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村后备劳动力就业和参与社会建设的能力;大力发展农村社区教育,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千方百计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的问题,让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子女与城市孩子享有同样的受教育的权利。二是扩大就业,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自2001年开始,浙江实行城乡统筹就业试点,打破就业户籍门槛,破除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限制性政策,取消对农民工就业的所有政策性收费项目,克服统筹城乡就业的政策障碍,逐步建立起了城乡居民就业平等的政策框架,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农民就业和失业标准。2006年8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布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就业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打通城乡劳动力交流渠道,取消地域、户籍、行业等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限制性政策。按照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实现用人单位自主用工,劳动者公平竞争就业。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和就业促进政策。三是建立城乡统筹的医疗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平等的医疗救助。浙江抓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省的机遇,率先建立了以县为单位的大病统筹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同时,各地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加快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服务室建设;制定了《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办法》,建立了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从而使浙江农民在全国率先享受到了公共卫生服务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四是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针对城镇个体户、灵活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等多类群体的涌现,浙江把“打破身份界限、扩大覆盖面,实现城乡统筹”作为社会保障工作开拓的主线,积极探索和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省城乡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一个弱有所保、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幼有所学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从2017年1月1日开始,浙江正式实施统一的城乡统筹医疗保险政策,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率先并轨。
(四)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不断涌现,各种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也在日益加剧。面对这种情况,浙江各级政府通过制度安排,在各利益群体之间建立正常、规范的利益表达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使各阶层的愿望能够通过正常的渠道及时表达出来,通过对话、谈判、协商,求得各阶层之间的共识,从而及时、有效地解决各类利益冲突。一是建立健全利益表达机制。浙江各级政府十分注重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积极探索建立能够充分反映不同群体不同利益诉求的利益表达制度。通过建立并拓宽通畅的利益表达的渠道,建构法治化的利益表达制度体系,着力培育利益表达团体,规范政府社会管理阶层的利益表达,最大限度地倾听民声、疏通民意,切实维护各阶层的利益。二是建立利益均衡机制。在建设“平安浙江”进程中,浙江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建立和健全公平利益导向下的市场均衡机制,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利益平衡作用,根据效率原则开展公平竞争,追求各种利益的最大化,并据此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同时,政府根据公平原则对各种市场要素的组合配置进行积极的利益诱导,根据不同的要素组合,给予各种不同的利益补偿或加以调节,切实关心和帮助社会困难群体,切实关注区域利益平衡,从而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结合。三是建立利益调节机制。近几年来,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由征地和拆迁引起的上访数量明显增加。浙江各级政府本着执政为民、勤政为民的宗旨,大胆探索和创新,初步形成了一系列有效解决社会利益冲突、化解利益矛盾的经验。一是对群众利益要求作出正面回应。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社会流动和社会结构变迁中出现的阶层差距扩大、贫富差距扩大、劳资关系紧张、劳动就业困难等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特别是密切关注农村土地承包问题、被征地农民的生计问题、农民工问题等,依法及时合理地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二是建立和健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沟通机制,建立健全社会协商对话制度,通过人大和政协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浙江特别注重政协广泛联系和团结各界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特点,让各级政协进一步发挥上下沟通、左右协调的桥梁作用,并把它作为不同群体和个人利益诉求表达的一种基本形式,使政府的决策能够更好地体现大多数人的利益。
(五)优化社会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浙江各级政府在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其基本经验和做法有:一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主要抓了以下“六个推进”:推进城乡产业发展和产业布局一体化;推进城乡劳动就业与人口布局一体化;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与居民社会建设一体化;推进城乡社会事业与社会保障一体化;推进城乡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一体化;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一体化。二是构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平抑机制。多年来,浙江各级政府在农民收入增长的发展思路、制度创新、分配格局和政府职能转换上不断做出重大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加大对农业和农民收入的支持保护程度,减少对农民利益的剥夺,启动城乡居民收入调节机制,努力平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三是逐步实现城乡居民的权利平等。通过统一城乡税制、取消城乡户籍分割制度、给农民享受同等义务教育的权利、支持和帮助农民建立能代表自己利益的组织,提供他们平等的就业机会、教育权利、医疗救助和社会保障权利,逐步实现城乡居民的权利平等。
(六)切实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
浙江各级政府和部门在密切关注并切实解决弱势群体问题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特别在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在全省范围内建立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构建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逐步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管理社会化、保障法制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以医疗统筹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村“五保”对象、“低保”家庭和特困残疾人等困难群众,其合作医疗个人出资部分由政府解决;实施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建立健全教育救助制度,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等贫困家庭的子女提供免费教育,对其接受高中段教育免交学费、代管费;为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租金低廉的普通住房等等。
三、坚持共建共享的统一:浙江共享发展的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坚持经济增长与社会公正相统一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以共建促共享,以共享促发展,在激发和保持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不断“把蛋糕做大”的同时,切实关注弱势群体,大力加强社会建设,积极协调利益关系,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实践表明,坚持共建共享的统一是浙江共享发展的关键。
(一)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公正相统一的发展理念
浙江之所以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普遍提高,经济社会实现和谐协调发展,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公正相统一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一是坚持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相统一。浙江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百姓的收入也基本保持了同步增长。二是坚持藏富于民与强省发展相统一。藏富于民,是浙江发展的重要经验。浙江的富,主要是浙江农村的富和百姓的富,而富民是经济社会强省的根本基础。三是坚持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相统一。浙江非常重视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的统一,一方面通过积极的经济政策促进居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另一方面重视社会政策在改善居民生活状况、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把制定完善的社会政策和化解经济发展中的社会矛盾,作为提高党和政府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①杨建华等:《民生为重看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89-292页。
(二)以共建促共享
共建是共享发展的基础。在以共建促共享、以经济发展促社会公平方面,浙江的基本经验有:一是依托民营经济发展,扩大社会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指标。浙江通过发展民营经济来创造社会就业,开辟了一条“能人创业带动民众就业”即“以创业带就业”的具有浙江特色的经济社会发展新路子。二是依托市场机制优势,发展社会事业。浙江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色是通过健全市场机制来优化配置各种社会资源,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对社会政策和基本制度进行了重大创新,从而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城乡居民社会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三是依托经济增长,完善社会保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浙江在社会保障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许多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如:率先建立了城乡一体化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率先建立了包括农民工在内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率先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率先建立以县为单位的大病统筹合作医疗制度;实行了孤寡老人的集中供养制度等等。四是依托推进城市化,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据统计,在浙江农村劳动力中,1978年农业从业人员为1300万人,占全部农村劳动力的88 7%,之后逐渐下降,2007年从事农业的农村劳动力仅为三成,近七成的农村劳动力在第二、三产业就业。①王杰等:《数字变化看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03页。大量的城乡富余劳动力因此被释放,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后,在增加了农民收入、夯实农村经济实力的前提下,提升了农民的消费结构,增强了农民对医疗保健和教育的需求,推动了农村教育卫生事业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三)以共享促发展,以公平正义促共享发展
在建设“平安浙江”实践中,浙江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自我实现舞台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极大地促进了浙江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一是努力化解各类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这几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先后作出了《关于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决定》、《关于建设“法治浙江”的决定》,把建设“平安浙江”、“法治浙江”作为构建和谐浙江的重要载体。通过广泛深入开展平安建设、法治建设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妥善协调各方关系,正确处理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二是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和环境安全事件。按照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抓好源头治理工作,完善应急管理法规制度,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信息平台,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精干实用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提高群众的灾害防范意识和避灾自救能力。三是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协调发展。浙江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从关注民生和解决民生问题入手,从群众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事情做起,努力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使全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通过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落实就业扶持政策,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从而以公平正义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四)完善政府与市场关系模式,实现市场和政府“凸性组合”
市场与政府良性互动,是浙江构建繁荣而公正的和谐社会的实践机制。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坚持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有机结合,努力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一方面,大力推进市场化进程,积极培育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和保持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不断“把蛋糕做大”,为协调利益关系打好物质基础,同时发挥市场秩序扩展作用,促进社会自由、公正和信用秩序;另一方面,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管理的民主化、法治化,政府科学有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繁荣。
总之,坚持共建共享,努力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的统一,是浙江共享发展的成功经验。“在一个繁荣的社会中,个人选择余地大,更易有秩序,因而更可能成为一个公正的社会。反之,在一个公正的社会中,机会开放、报酬公正、个人安全有保障,人们有更强的动机生产和积累财富,因而促进着繁荣。”②[美]巴里·克拉克:《政治经济学——比较的视点》,王询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页。由于浙江走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前列,在建设平安浙江的过程中,浙江通过市场与政府互动,努力实现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分配结果公平,保证市场经济高效而有序的发展,坚持共建共享,促进经济繁荣与社会公平相统一的做法,无疑对我国其他地区乃至整个国家实现共享发展的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责任编辑:石洪斌)
F124.7
A
1007-9092(2017)03-0072-006
2017-02-20
何建华,女,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教授,浙江省重点研究基地“科学发展观与浙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伦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