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山”思想引领中国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2017-01-25郭占恒

治理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银山安吉金山

□ 郭占恒

“两山”思想引领中国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 郭占恒

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思想。浙江地方政府以此为指引,先后实施“十大重点工程”、811环境整治行动和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针对粗放型经济亟待转型的现实,提出“五水共治”、“四换三名”、“三改一拆”等综合治理方案,打造“美丽浙江”。以安吉县试点,以标准化方案指导建设“美丽乡村”,形成《美丽乡村建设规范》省级地方标准,进而成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习近平同志“两山”思想提出十余年来,以辩证发展观、生态系统观、敬畏自然观、民生福祉观、综合治理观、科学考核观六个方面综合引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形成了科学完整的生态文明发展观,成为中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指南和行动纲领。

两山思想;生态文明;浙江实践;美丽乡村

2005年8月,习近平同志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大思想。十余年来,“两山”思想深得人心,日臻完善,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中国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和发展未来,引领中国迈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

一、“两山”思想开启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体系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安吉天荒坪镇余村考察。在座谈会上,村干部介绍了关停污染环境的矿山,然后靠发展生态旅游借景发财,实现了“景美、户富、人和”。习近平同志听了高兴地说:“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9天后,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发表《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评论,鲜明提出,如果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①习近平:《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53页。

习近平同志的“两山”思想是在安吉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的,有着深邃的思考和实践基础。早在2000年,习近平同志任福建省省长时就提出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构想。2002年10月主政浙江工作以后,立即组织开展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工作。可以说,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主抓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建设生态省。在其所著《之江新语》232篇短论中,有19篇专门讲“两山”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其中有12篇是在余村调研前发表的,如在《环境保护要靠自觉行为》中,明确批评了“只要金山银山,不管绿水青山”的错误认识和做法。其他还有《要看GDP,但不能唯GDP》、《既要GDP,又要绿色GDP》等。2006年7月29日,习近平同志到丽水调研时进一步要求:“欠发达地区的最大资源就是生态资源,一定要守住这个‘金饭碗’,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你们发展的指导思想。”

十年后的2015年3月24日,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正式把“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进中央文件,成为指导中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十余年来,习近平同志无论主政浙江工作,还是主政中央工作,无论到全国各地考察,还是到国外出访,无论负责党的十八大报告起草,还是在一系列有关会议上,多次论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思想体系。可以说,“两山”思想是习近平同志生态文明思想的源头活水,并由此发展形成关于生态文明的一系列重要观点和思想体系。

第一,“两山”思想的辩证发展观。发展是硬道理,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但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问题是不同的,这就需要科学认识、把握和解决不同发展阶段中的问题。2006年3月8日,习近平同志应邀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演讲中,深刻论述了“两山”思想的辩证关系。他说:“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一种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阶段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以上这三个阶段,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是发展观念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人和自然关系不断调整、趋向和谐的过程。”当然,这三个阶段不是僵化的,有的地方如生态环境优势区、敏感区、脆弱区,从一开始就应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06年7月29日,习近平同志到丽水调研,他在称赞丽水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谆谆告诫当地干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丽水“守住了这方净土,就守住了金饭碗”。在一些国际场合,习近平同志也抓住机会生动讲述这“两山”思想的辩证关系。如2013年9月7日,他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回答学生们提出的环境保护问题时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30页。

第二,“两山”思想的生态系统观。生态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有机系统,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一定时期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人类只有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和睦相处,才能生存和发展。如同古人所云:“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2013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时,深刻揭示了这种“天人合一”的生态关系,他说:“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②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新华网2013年11月15日,http://news.xinhuanet.com/2013-11/15/c_118164294.htm。2013年4月2日,习近平同志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不可想象,没有森林,地球和人类会是什么样子。”由此使我们认识到,山、水、林、田、湖作为生态要素,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存在极为密切的共生关系,可谓“相生相克”,共同组成了一个有机、有序的“生命共同体”,其中任何一个生态要素受到破坏,人类都难以生存和发展。

第三,“两山”思想的敬畏自然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对自然要常怀敬畏之心,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①《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新华网2013年5月25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525/c1024-21610299.html。在另一次重要会议上,他进一步指出:“如果破坏了山、砍光了林,也就破坏了水,山就变成了秃山,水就变成了洪水,泥沙俱下,地就变成了没有养分的不毛之地,水土流失、沟壑纵横”②《习近平心中的绿水青山是什么样子》,新华网,2015年12月28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28/c_128638678.htm。。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对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饱含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和发展理念。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片面强调人对自然的主体作用,什么“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什么“战天斗地”,什么毁田造房,毁林造厂,填海造地等,须知对每一次这样的陶醉,最后大自然都报复了我们。其实,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生存须臾离不开自然环境。保护好自然,就是保护好人类自身。

第四,“两山”思想的民生福祉观。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因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③《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光明日报,2014年11月7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4-11/07/nw.D110000gmrb_20141107_5-01.htm。在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提出:“要让居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014年3月7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贵州团审议时强调:“现在一些城市空气质量不好,我们要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让人民群众呼吸新鲜的空气。”2015年3月6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可见,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第五,“两山”思想的综合治理观。生态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必须综合施政,综合治理。2013年11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说明时指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一定程度上与体制不健全有关,原因之一是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权人不到位,所有权人权益不落实。针对这一问题,全会决定提出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的要求。”④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新华网,2013年11月15日,http://news.xinhuanet.com/2013-11/15/c_118164294.htm。同时,习近平同志还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增进民生福祉和环境综合治理出发,制定出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组合拳”,包括修订实施史上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制定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从各个方面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把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系统化、常态化的轨道。

第六,“两山”思想的科学考核观。过去一个时期以来,各地普遍存在重发展轻环境,甚至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增长的错误倾向,这与错误的政绩观、错误的考核评价标准、错误的用人导向有必然联系。因此,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一定要彻底转变观念,再不以GDP增长率论英雄。如果生态环境指标很差,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表面成绩再好看也不行,不说一票否决,但这一票一定要占很大的权重。”“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主要对领导干部的责任追究。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真抓就要这样抓,否则就会流于形式。不能把一个地方环境搞得一塌糊涂,然后拍拍屁股走人,官还照当,不负任何责任。”①《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新华网,2013年5月24日,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13-05/24/c_124761554.htm。

上述由“两山”思想发展形成的六个方面观念六个观,构成习近平同志完整系统的生态文明思想,是引领中国迈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的理论指南和行动纲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

二、浙江积极践行“两山”思想的生动实践

习近平同志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是十年前首次在浙江安吉考察时提出的。十余年来,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道路不动摇,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为浙江大地的生动实践,努力使浙江水更绿,山更青,天更蓝,地更净,民更富,省更强。

第一,把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纳入“八八战略”并作为浙江发展的总纲。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发展一路高歌猛进,但随之也带来资源能源消耗日益增加、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等问题。浙江作为山海资源大省而陆域资源小省,作为经济大省而环境容量小省,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对这个问题,历届省委一直在思考。2002年6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绿色浙江”。2002年12月,主政浙江工作不久的习近平同志,在主持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时就明确提出,要“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建设‘绿色浙江’为目标,以建设生态省为主要载体,努力保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习近平同志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浙江于2003年1月成为全国第5个生态省建设试点省。在2003年7月召开的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习近平同志把“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作为“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并成为指导浙江发展的总纲。

第二,连续十年实施“811”环境整治行动和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抓生态省建设关键要动真格,出实招,持之以恒。在习近平同志的领导和推动下,浙江先后实施“十大重点工程”、811环境整治行动和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生态省建设“十大重点工程”包括:生态工业与清洁生产、生态农业与新农村环境建设、生态公益林建设、万里清水河道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生态城镇建设、下山脱贫与帮扶致富、碧海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科教支持与管理决策等。接着,2004年10月开始实施“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8”指的是浙江省八大水系;“11”是指全省11个设区市和污染特别突出的11个省级环保重点监管区,目标是分阶段推进,到2015年基本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环境质量与民生改善相适应,生态省建设继续保持全国领先,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再接着,2005年6月全面组织实施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这项系统工程包括9大重点领域、9个一批抓手和100个重点项目,既有产业、企业、园区、社区、产品、项目等硬件,又有技术、政策、法规、体系等软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经济工作链。为此,还制定循环经济的地方性法规、建立国民经济绿色核算制度、省财政每年建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等措施,目标是到2015年,全省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循环型产业形成较大规模,资源利用效率和再生资源利用水平显著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等。目前,这些目标已初步实现。

第三,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近年来,浙江针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度影响,针对经济发展阶段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深刻变化,针对“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已走到尽头的现实,针对老百姓对“天蓝、水清、山绿、地净”良好生态环境的渴望,率先打出了一套转型升级的“组合拳”。这包括“五水共治”、“四换三名”、“四边三化”、“三改一拆”、“一打三整治”、浙商回归、创新驱动、市场主体升级、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七大产业培育、对26个欠发达县摘帽和不再考核GDP①“浙江:26个‘欠发达’县不再考核GDP”,新华网:http://www.zj.xinhuanet.com/video/2015-02/28/c_1114464945.htm。、规划建设100个特色小镇等,进一步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落地,推动生态省建设深入发展,以实际行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第四,努力实现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两美浙江”。十余年来,浙江省委按照习近平同志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要求,围绕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的宏伟蓝图,不断浓墨重彩,添砖加瓦。2010年6月,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通过《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强调坚持生态省建设方略,以深化生态省建设为载体,打造“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努力把浙江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2012年12月,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通过《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扎实推进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建设的决定》,提出坚持走生态立省之路,深化生态省建设,加快建设美丽浙江。2014年5月,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通过《关于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决定》。指出要坚持生态省建设方略,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实现天蓝、水清、山绿、地净,建设“富饶秀美、和谐安康、人文昌盛、宜业宜居”的美丽浙江。

十余年来,浙江从“绿色浙江”到“生态省建设”,从“美丽浙江”到“两美浙江”,从“美丽乡村”到“美丽县城”,从实施“811”环境整治行动和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到实施转型升级“组合拳”,从湖州成为“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到杭州、湖州、丽水入选“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之路的高度重视和勇于担当,体现了广大干部群众对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之路的高度自觉和生动实践。

三、安吉率先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的中国样本

安吉历史悠久,有着1800多年的建县历史,汉灵帝取《诗经》中“安且吉兮”,赐名“安吉”。安吉区位优越,毗邻杭州,地处浙江西北部,长三角经济圈的几何中心。安吉环境优美,境内“七山一水二分田”,森林覆盖率71%,植被覆盖率75%,堪称气、水、土“三净”之地。安吉产业鲜明,拥有竹业、茶业、椅业三大特色产业,是中国竹业之乡、白茶之乡和转椅之乡。

安吉人民的生态意识觉醒的比较早。尤其是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到安吉考察,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后,安吉以此为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一个可学习、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

第一,最早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打造全国首个生态县。安吉走生态立县之路,经过一番痛定思痛的选择。上世纪80年代,为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安吉开始走“工业强县”之路。一心致富的安吉人,大兴工业,砍竹造纸,下河挖砂,开矿烧石灰。90年代末,安吉一跃成为小康县。但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清澈的河溪变成了酱油色,冒着浑浊的泡泡。尤其是西苕溪,被称为太湖流域的生命之源,因安吉的污染被国务院列为太湖水污染治理重点区域。痛定思痛。安吉人意识到,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牺牲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2000年,安吉明确提出了生态立县战略。2003年,顺应全省开展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安吉又进一步全面展开生态县建设,先后关闭了30多家污染企业,关停了有30年造纸历史、规模和税利列全县之首的孝丰纸厂。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2006年,安吉县力拔头筹,夺得“国家生态县”桂冠,迈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第一步。

第二,最早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美丽乡村中国样本。在生态县建设的基础上,2008年率先提出建设“中国美丽乡村”。围绕“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4个方面,开启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把全县作为一个大乡村、大景区来规划,同时注重与县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新农村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乡(镇)村发展规划等相对接,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韵”的要求,编制《安吉县新农村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等,实现“多规合一”。二是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政策推动、机制创新”的工作导向,加强部门协同,强化政策支持,注重财政引领,充分调动基层组织和基层群众创建热情,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三是坚持推动产业转型,围绕“一产接二连三”、“跨二进三”,大力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培育一批有较强区域特色、有竞争优势的专业特色村和特色产业,实现从卖产品到卖风景,再到卖环境的历史性转变。四是坚持城乡统筹,率先开展城乡一体化的交通道路、垃圾污水处理、文体设施、医疗卫生服务、社会保障等建设,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五是坚持改革创新,包括创新土地承包经营权及林权流转制度,创新农村建设投融资体系,创新农村社区长效管理机制等,提高美丽乡村建设和管理水平。

第三,最早实行美丽乡村标准化,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一村美不算美,村村美才算美,而要做到村村美,必须要有标准化的指导和支撑。安吉历来高度重视新农村标准化建设工作,早在2006年就按照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加强标准化工作,实施标准化战略”的要求,制定发布了省级地方标准《生态村建设规范》,指导新农村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2008年提出建设“中国美丽乡村”后,随即全面开展“一个中心、四个方面、三十六项指标”、近400项规范的标准化创建与考核工作。2010年,安吉被国家标准委列为“中国美丽乡村国家标准化示范县”,并制定出台《安吉美丽乡村标准化示范县创建实施方案》,确保标准化创建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落实到位。经过5年的实践,“标准改变了村民习惯,习惯被写进了标准”,2014年4月,浙江发布实施全国首个《美丽乡村建设规范》省级地方标准,使美丽乡村建有方向,评有标准,管有办法。在此基础上,2015年5月,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颁布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的国家标准,为全国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框架性、方向性技术指导,使美丽乡村建设有标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考。截至2013年,安吉已建成“美丽乡村”精品村164个,重点村12个,特色村3个,创建覆盖面积达到95 7%,15个乡镇中有12个乡镇实现全覆盖,实现了从“试点”到“示范”、由全省到全国的历史性跨越。

从2005年到2015年这十年,安吉按照习近平同志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走上了生态富民强县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全县生产总值由89 28亿元发展到307亿元,增长3 4倍;财政总收入由7 81亿元发展到55 68亿元,增长7 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7034元发展到23610元,增长3 4倍,从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当变为高出全省2000多元,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目标,创造了美丽乡村、美丽中国建设的安吉样本。□

(责任编辑:严国萍)

F205

A

1007-9092(2017)03-0020-006

2016-07-15

郭占恒,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浙商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研究(批准号:2015MZD027)”

猜你喜欢

银山安吉金山
既要GEP也要GDP 普洱的绿水青山正成为金山银山
国外是如何保护“金山银山”的
金山农民画
佐渡金山祭三
小丑拉绳
看到了什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抢险当金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安吉博物志最美不过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