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征

2017-01-25黄相怀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特色发展

□ 黄相怀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征

□ 黄相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延续的基础上又呈现出新的特点,它更加注重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更加开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路径,更加注重解决好“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更加注重推动中国制度“更加成熟定型”,更加注重承载新的责任使命,更加注重系统回答新的时代新课题,更加注重展现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更加注重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更加注重强化自觉自信,更加注重对实现中国梦进行新的擘画。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新时代 时代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一、 更加注重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从历史比较的角度看,当年邓小平同志领导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没有历史先例的情况下开辟一条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新路,而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领导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主要是在以往的基础上向着更高层次提升。也就是说,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需要更好地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地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从所处的世界大背景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起步阶段的任务,主要是抓住和用好世界给中国带来的战略机遇,重点是克服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融入世界;今天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任务则是中国如何在纵横捭阖中为自己创造和延长战略机遇,重点是与世界各国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不但需要从中国的视角经略中国,更加需要从全球的角度经略中国。

从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看,起始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集中起来讲,就是解决“发展问题”,重在通过解放思想破除头脑僵化,除旧布新、破旧立新、以新易旧;今天的改革开放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既有“发展的问题”,又有“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既有过去改革积累下来的问题的羁绊和牵扯,又有面向未来的探索和创新。

从解决问题的方式上看,40年前开始进行改革开放之时,重在渐进和渗透,重在敢冒敢闯的劲头和灵感,强调发展速度;今天既需要渐进和渗透,同时又要高质推进和疾风暴雨,重在智慧和勇气,强调发展高度。这就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着重解决“发展的问题”的1.0版本升级到了着重解决“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的2.0版本。

从审视观察的视角看,以前,当“落后”成为中国人对中国最大感受时,改革开放必然要以解决“发展落差”为主要任务,这是符合当时的实际的。今天,当“特色”“优势”成为中国人对中国最大期待时,中国既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发展落差”问题,同时必须把解决中国自身发展的合理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优越性问题即“制度优势”问题,作为重心所在。其大背景在于,在新时代条件下,发达国家不再是中国唯一的参照体系,中国开始以整个世界的发展态势作为整体参照系并积极参与其中,而中国自身也已经成为这个整体参照系中最重要的一个被参照的对象。过去我们的视角比较注重从中国看世界,今天我们的视角应当更加注重从世界看中国。

二、更加注重开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路径

40年前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主要是在思想陷入僵化的状态下启动的,因而主要的特征表现为“杀出血路”。1979年,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对特区的领导者们下达了颇有军人气势的命令:“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走过了40年改革开放历程的中国,在继续前进的道路上,面临着内生动力不足、积极性和热情有所丧失等问题。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越往纵深发展,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后的问题、一般矛盾和深层次矛盾、有待完成的任务和新提出的任务越交织叠加、错综复杂”,“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方法解决”。对于这些问题,习近平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愿景激励人们,用强化作风建设来约束党员干部行为,用大力加强反腐败斗争来震荡高层,用理想信念唤起人们的奋斗激情,用危机意识增强大家的责任心和担当精神,用深化开放进一步推动改革深化,用各种制度机制来固定改革开放的成果,等等。通过这些办法,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凤凰涅槃”,开辟一条新路出来。基于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伟大成就的总结,习近平自豪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断前进的改革开放,从而,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改弦易张,不是对其他国家的简单模仿,更不是想怎么改就怎么改。这是一件极其需要智慧、极其考验智慧的事情。其目标,就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路径,既在于把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又在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就要“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三、更加注重解决好“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

改革开放之初所启动的改革,先从容易改的地方改起,可谓“标本兼治、重在治标”,主要是“治标性”改革。然而,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发展进入了关键期,社会矛盾进入了凸显期,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前所未有,改革已经成为“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治本性”改革;40年前的改革开放主要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而我国发展起来以后的全面深化改革,则主要解决在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如何更好促进公平正义和增进人民福祉的问题;40年前的改革开放是从激发个人的积极性要动力,而在我国发展起来以后的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从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和利益固化藩篱获得动力;40年前的改革虽有设计,但更多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我国发展起来以后的全面深化改革,还要继续摸着石头过河,但主要是在顶层设计的框架下摸着石头过河,顶层设计的要求更加突出了。

正是因为步入了重在解决“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的阶段,因此当前中国共产党人面临三种烦恼:世界老二的烦恼——老二不好当,上边踹,下边拽;王朝兴衰的烦恼——中国古代王朝总是在第四、五代“领导人”前后面临兴衰成败的关键抉择;大党老党的烦恼——世界范围内的一些大党老党总是在接近百年生日的时候发生一些不可测的变化。也正因为改革开放之难之险之苦,才更显习近平的政治勇气和智慧。

四、更加注重推动中国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因而从一开始就该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原则性。然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又是在传统的社会主义道路走不下去而外部世界蓬勃发展的情况下进行的,因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追赶西方、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发展落差”是主要任务。但是,时至今日,中国发展的整体水平已经超过了世界发展的平均水平,中国的经济体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因此,在继续念好“发展经”、“改革经”的同时,也必须更加注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

邓小平同志1992年在视察南方谈话中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其时间节点,恰好在2020年前后——这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交卷”时刻,又是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后——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无疑具有深刻的政治影响和重大的政治意义。40年后的今天,当“特色”、“优势”成为中国人对中国最大期待时,今天的改革开放,既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发展落差”问题,同时必须把解决中国自身发展的合理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优越性问题即建设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作为重心所在。

与解决“发展落差”问题相比,解决“制度成熟定型”问题具有更高要求。40年前的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方向目标比较明确,核心的调控方向是“踩油门”,即推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快速发展;今天的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已经上升到了在“未经勘察的水域”负重前行的层次,这就需要一方面“踩油门”,另一方面“点刹车”,同时还要牢牢把握好改革开放的“方向盘”,推动经济社会各方面全面协同均衡有序发展。而改革开放的宏观目标,也从过去的缝缝补补、拆拆洗洗,到了必须要为自己量身定制一套合身的、质地优良的套装上来,就是说要打造和形成一套适合中国发展的现代制度体系和道路模式,这套体制机制应当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持久性。所以,习近平要求,全党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按照新要求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五、更加注重承载新的责任使命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事实雄辩地证明,要发展中国、稳定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同时,当前我们党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需要应对的风险、挑战和考验非常多。如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确实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放眼当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面临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面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必须要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的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生机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变了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原有轨迹,展现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光明前景,影响了当今世界发展演变的宏观图景。我们所要坚持、发展和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不断获得新的历史意义、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当此之际,习近平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特征仍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一系列迫切需要解答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涌现。这要求我们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把对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集中体现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探索和把握。

六、 更加注重系统回答新的时代新课题

致力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无须说,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显著的、毋庸置疑的;与原社会主义国家相比,中国在保持发展的自主性、独立性、连续性和有效性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显著的、毋庸置疑的;与其他“金砖国家”相比,中国在经济发展结构、工业生产体系、人民文化素质、公共行政效能和政党权威性等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优势。即便与发达国家相比,在中国这样一个超级复杂的、超大规模的社会中实现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和政治调控等各种变量相对的均衡与优化,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成绩也是值得赞叹的。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从制度基础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根本政治制度,实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等基本政治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共同发展。从指导思想上看,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度重视宏观调控,强调发挥计划与市场两个手段的长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这5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催生了历史性的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都给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在对这个问题的探索和回答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站在长期奋斗的伟大成就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开始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和发展。我们现在最为接近民族复兴这个伟大目标,我们最有能力最有信心实现民族复兴这个伟大目标。

七、更加注重展现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

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由此也就有了中国的社会主义运动。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落后条件下搞社会主义建设,一无成熟理论为指导,二无成功经验可借鉴,必然要付出种种代价,出现种种失误与挫折。但是这也启迪后来者,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要走出一条充满探索和开创精神的新路,找准社会主义与中国实际的恰当结合点,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相互贯通,把“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命题落实为“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命题。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以大无畏的政治勇气和理论智慧,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党全国人民的长期持续努力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社会主义中国焕发出勃勃生机,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这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正确抉择、必然选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势所必至、理所当然。

中国道路是从中国革命实践中开创出来的一条道路——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使得中国拥有了以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以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为基础、独立自主地向着实现强国富民目标奋进的一整套制度体系和路线方针。中国道路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探索的一条道路——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使得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不动摇的同时,对于如何在中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具备了高度的反思能力。中国道路更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发展出来的一条道路——改革开放使得中国大踏步赶上了世界发展水平,并在这一追赶过程中牢牢坚持了正确的方向、原则和要求。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中孕育和成长的中国道路,使得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上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和优势的做法,比如,在经济建设上,既注重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又注重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在政治建设上,既汲取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成果,又注重保持“底线思维”和“战略定力”,避免出现“颠覆性错误”;在文化建设上,既对世界各国文化保持开放的交流态度,又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注重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社会建设上,既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又注重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同时也注重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保持较高的社会整合和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等等。

科学社会主义由马克思、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到现在有170多年时间。在这170多年时间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挫折到复兴。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一代又一代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呈现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世界性、历史性成就,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伟大旗帜在世界上高高飘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和全新的前景深化了人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八、更加注重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世人展示了完全不同于西方设定的发展路径,从而展示了中国智慧。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总结和吸收了古代中国、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形成了一整套治国理政的经验体会,展示了中国智慧。这些智慧包括:一是独立自主。无论外部世界和舆论如何变化,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和解决国内国际事务,从来不依附于、屈从于任何外部势力,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自己的问题。二是实事求是。中国存在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优先解决什么问题;问题需要怎样解决,就采取什么方式解决,并且不断从发现和解决问题中探索规律性的认识。三是开放包容。一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始终以开放的胸怀、包容的心态看待新生事物和外部世界,有益的就提炼、升华、推广,有用的就拿来为我所用,不疑神疑鬼,不故步自封。四是反思审慎。对于未来发展愿景,采取坚定不移的态度,但对于自己走过的路,采取深刻反思反省的态度,对于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采取深思熟虑的态度,边走边看,边做边想。这些智慧中,既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智慧,也包括传统文化的东方智慧,还包括“吃一堑长一智”从经验教训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智慧。

事实证明,恰恰是与西方所推崇的发展模式相区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发展,中华民族以昂扬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的发展向世界昭示,每个国家都应当根据本国的具体国情来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给世界启示,社会主义制度、强有力的政府、混合经济、宏观调控,同样可以成为现代化的成功元素。

实现现代化是当代世界的潮流,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希望能够尽快进入现代化的行列。但是,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问题上,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和考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怎样实现现代化、怎样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探索、经验成果,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对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的发展往往伴随政治动荡,政治动荡又反制经济增长。这种“发展”与“稳定”难以兼容的局面,源于现代化所引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系统性变化对传统社会结构和观念形成的强大冲击。从发展中国家的实践来看,对外开放是一把双刃剑,开放的代价往往是丧失独立自主的发展权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下,与诸多发展中国家党派林立、相互攻讦不止,以及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纷繁芜杂相比,中国始终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一党执政多党参政的政治局面,使中国共产党既能广纳各党派、各群体的智慧,又能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中国强大的国有经济和宏观调控能力,能够有效防止发达国家控制本国经济命脉,从而保持政治经济发展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九、更加注重强化自觉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的崭新形态。尽管仍处于不断发展完善之中,但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发展取向、基本理论指导和基本制度架构已经趋于成型,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史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意味着,在缺乏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条件下开启的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已经有了初步定型化的结论;我们当前和今后进一步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有了基本的遵循。因此,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临的历史性任务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成熟定型,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因此,习近平上任伊始就郑重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自觉自信地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的赢得主动赢得未来的努力方向。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积累积淀的实践、理论和制度成果,适应了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客观要求,已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实现国家统一。今天的中国,同新中国成立以前、鸦片战争以后相比有天壤之别。同欧美一些国家受困于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相比,同一些发展中国家陷入发展陷阱相比,同西亚北非一些国家政治动荡、社会混乱相比,我国的发展进程可以说是风景这边独好。

习近平指出:“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为此,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规定出发,必将着眼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依据、五位一体总布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任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使之越来越成功、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成型,越来越成为一种较为完善的基本社会形态。在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

十、更加注重对实现中国梦进行新的擘画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党的十九大的召开,使得中国梦的实现之路获得了新的观照,增添了新的动力,得到了新的擘画,必将以其里程碑意义而被载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进入了加速圆梦新时期。实现中国梦的过程,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从近代以来逐步回升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后发展中国家逐步跻身世界各国发展前列的过程,是一个全球化时代中国与其他国家同发展共进步的过程,是一个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变革,标志着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一个加速圆梦新时期,也标志着我们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又跨出了巨大一步。以中国梦为视角,这5年的历史性巨变,使得历史与现实、中国与外国、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个人与国家、当前与未来、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关联更为强化。党的十九大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必将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加速圆梦增添新的动力。

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担负起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国梦要紧紧依靠人民。习近平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梦想的实现要紧紧依靠人民,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实现中国梦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展开,这需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认真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实事求是地设计梦想实现的路线和途径,解决实际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实现中国梦要进一步弘扬实干精神。“中国梦”是一种共同理想的实际运动,其根于现实又必须成为新的现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国梦,关键在于实干,在于付诸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这都需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深入总结党领导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从新的历史起点和新的时代条件出发,针对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战略全局高度对党和国家事业作出规划和部署,提出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不断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这一切,党的十九大都作出了新的擘画。

(责任编辑:杜洪梅)

作者:黄相怀,政治学博士,中央党校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党的建设、中国政治。邮编:100091

D61

A

1243(2017)06-0018-007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特色发展
特色种植促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