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社会秩序构建的三个着力点

2017-01-25李红松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权威党的领导现代化

李红松

(河南工程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河南 郑州 451191)

权威、规则(制度)、价值是社会秩序的关键和基本要素,在构成社会秩序的要素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决定性影响力[1]。当代中国社会秩序的构建也必须牢牢把握权威、制度、价值这三个关键要素,从这三个关键要素入手,综合施策。

一、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

1.坚定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这个核心,这一点是已经被历史和现实所证明了的。“从根本上说,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2]。在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过渡的社会里,政治权威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社会转型时期则更加需要权威,东西方社会都不例外。尤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在现代化建设攻坚克难的历史节点,对于一个具有绵延五千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外源性现代化大国而言,政治权威的作用更加凸显。没有权威只能导致社会如一盘散沙,“一方面是一定的权威,不管它是怎样形成的,另一方面是一定的服从,这两者都是我们所必需的,而不管社会组织以及生产和产品流通赖以进行的物质条件是怎样的”[3]。必须先有权威,然后才能对它加以限制。在当代中国,政治权威主要是指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权威,党的这种权威的形成是基于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但是,党现在拥有权威,不等于永远拥有权威,要想使党永远拥有权威,就必须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体现在方方面面,覆盖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体现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党协调各方的作用主要是指,党要处理好与人大、政协、司法机关、政府、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关系,使各方面都能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协同配合。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正确处理好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提升依法执政的水平。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治进程才能有序推进;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只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才能更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使党能够更好地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3.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全面从严治党。“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4]。治党不仅覆盖党的思想、组织、纪律、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等各个方面,而且标准必须更加严格,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全面从严治党,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特别是政治纪律建设。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要严明党的纪律,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高压线”。全面从严治党,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相结合。全面从严治党,要加强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通过组织建设,切实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通过作风建设,切实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通过反腐倡廉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保持党的肌体强健和充满活力。全面从严治党,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相结合。制度治党是从严治党的根本之道,要通过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真正编密扎紧制度的“笼子”。思想建党是制度建党的基础,只有加强思想建党,坚定理想信念,才能确保制度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必须通过思想建党,加强党性和道德教育,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

4.牢固树立核心意识。在当前条件下,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还必须牢固树立核心意识。所谓核心意识,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听从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威信。一方面,全体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坚决服从党中央的决定和部署,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另一方面,全体党员干部要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这个核心。邓小平同志曾反复强调,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果,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了新的阶段,这一切,都取决于我们有一个好的党中央,有一个好的党的领导核心。因此,全体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始终成为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成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

二、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1.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质。现代化不仅是工业的现代化,而是整个社会的现代化,是社会的整体转型。社会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基本领域在内的各个领域所构成的社会结构体系,社会现代化也就相应地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和方面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这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6]。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实质上就是要让国家治理体系能够适应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现代化的要求,促进社会各个领域现代化,从而保障和确认社会各个领域的改革发展成果。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和方面的现代化,而且要实现国家制度体系的现代化,也只有逐步实现了国家制度体系的现代化,社会各个领域的现代化才能获得更加强劲的动力和保障。从社会主体角度来讲,社会各个领域现代化的最终目的,是要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并改善他们的生活状态,这同样也需要国家制度体系现代化作为支撑,只有国家制度体系的现代化才能更好地促进人的现代化。

2.社会稳定的需要。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角度研究国家治理体系,社会发展和现代化,需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而如果从社会秩序构建的角度来讨论国家治理体系,实质上,也只有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才能够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稳定不是静止或停止,社会稳定和良好社会秩序的生成,是动态的。只有是动态中的社会稳定,才能够实现社会发展;也只有是动态中保持稳定,才能够真正实现稳定。转型社会中新的规则、体制机制的建立尚需过程,会使社会处于“序间状态”,处理不好就很容易出现社会失序,甚至社会震荡。

3.社会发展的需要。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以及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意味着发展,意味着变动。在经济领域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发挥更好作用;政治领域里,社会成员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以及合理合法权益的维护,需要不断拓宽合法有序的政治参与渠道,需要更加有效地维护社会成员的合法权益;文化领域里,各种社会思潮的涌现以及文化产品的供给不足,要求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处理好一元主导与多样共存的关系,也要求不断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更加有效地增加文化产品供给,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社会领域里,上学难、看病难、买房难等问题,也需要通过相关体制机制的改革加以解决;在生态领域里,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现状,要求必须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的改革,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社会各个领域的动态演变,需要我们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根据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演进趋势,变革以前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科学地确立新的体制机制,使国家治理体系更加适合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不断发展,才能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进而在动态中维护社会稳定。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在稳定的前提下促进社会各个领域的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促进发展,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而更加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

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核心价值观是制度之魂。核心价值观在诸多价值观当中抽象层次最高,处于统领地位,对其他价值观具有主导和支配作用。它是社会成员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价值共识,是全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和精神支撑,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最大价值公约数”,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软实力。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讲,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核心价值观也是制度之魂,是制度的内在精神和品格,它对于制度的创生以及制度的变迁、成熟、定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核心价值观是制度得以创生的先导,任何制度的产生和存在都必须以一定的核心价值观念为指引,合理的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必须体现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核心价值观的变革也必然带来制度或早或晚的变迁,业已建立的制度的创新、成熟、定型,必须以一定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为前提[7]。

2.核心价值观可以加强社会意识整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8]。核心价值观对于整合社会意识、维护社会秩序发挥着重要功能。在社会转型期,核心价值观的这种功能尤为受到重视。转型社会,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转型社会,由于体制机制的变革以及利益关系的深度调整,各种社会思潮往往会迅速扩展和蔓延,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会受到种种思潮的影响和冲击,此时,迫切需要通过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意识整合,否则就有可能导致思想文化领域的混乱,甚者可能导致社会失序。因此,处于转型期的当代中国,必须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的这种整合功能,从而更加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

3.核心价值观指引着民族前进的方向。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进一步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以这“三个倡导”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概括,是社会主义本质在价值层面的集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把握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吸收了人类社会的优秀成果、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华,而且还很好地面对了中国问题,回应了时代要求,指引着中华民族前进的历史方向。

4.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制度设计与政策制定之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制度设计与政策制定之中,进而通过制度的有力执行,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当代中国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需要社会成员自由流动,需要劳动、资金、技术、管理、信息等生产要素充分涌流,需要社会成员和市场主体能够平等地参与经济活动,需要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市场经济需要自由、平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人平等也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和本质要求。同时,市场经济也是诚信经济和法治经济。因此,在进行经济领域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时,就必须把自由、平等、诚信、法治等核心价值要素融入其中。政治、文化、民生、生态等领域也需要在相关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中有效融入适合各自领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素。同时,必须进一步采取措施,通过制度的有力执行,充分释放制度效能,才能使制度所融入和凝结的核心价值观更好地传播开来。

5.加强核心价值观的舆论宣传。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加强核心价值观的舆论宣传和教育引导。第一,澄清认识。加强核心价值观的舆论宣传,首要前提是必须坚决反对“宣传灌输无用论”。当前仍然有这样一种论调,认为人们不可能先验地构想出一个理想的价值观,然后将其推广到社会生活中去。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这与列宁当年所批判的观点没有两样。因为,现实状况是,对于一些工人、农民以及其他社会阶层成员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通过宣传灌输才能够逐步为其理解和认同。第二,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宣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领导干部要充分重视,亲自抓、带头抓;建立全社会范围内的大宣传格局,“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9];充分利用包括各种新兴媒体在内的传播媒介和载体,创新宣传方式,采取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进行宣传。第三,反对虚无主义和复古主义。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虚无主义和复古主义,牢牢抓住中华优秀文化之根,做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保证始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人民、引领社会风尚。

“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10]。社会主义中国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处于向现代社会迈进的关键历史节点。因此,必须牢牢把握权威、制度、价值这三个关键要素,坚决维护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当代中国社会秩序构建的三个关键着力点。

[1]高峰.社会秩序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视域下的秩序问题探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95.

[2]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66.[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37.

[4]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349.

[5][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90,91.

[7]李红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制度体系成熟、定型的关系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7,(1).

[8]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本工程[EB/OL].http://www.wenming.cn/specials/zxdj/hxjz-yw/201402/t2014 0205-1765530.shtml,2014-02-25/2017-08-06.

[9]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8/20/c_117021464_3.htm,2013-08-20/2017-08-06.

[10][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刘军宁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72.

猜你喜欢

权威党的领导现代化
坚持党的领导
学习百年党史 坚持党的领导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乡村振兴公式 党的领导+双层经营+“三位一体”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
权威的影子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