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改革路径思辨
——从中国模式演化路线认识误区谈起
2017-01-25李国栋
李国栋,曹 华,梁 平
(1.重庆邮电大学,重庆 400065;2.重庆大学,重庆 400044)
2004年乔舒亚·库珀·雷默发表了“北京共识”的研究报告,中国模式作为一个学术话题日益引起关注,应该说中国模式演化路线实质上是改革方法论的选择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剖析了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1]。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均是我国在改革中探索的路线与方法,前者注重前瞻性,后者注重实践性。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如何能够在改革进入深水区阶段破解各种矛盾与难题,特别是社会上对于如何推进改革还存在不少方法论误区的情况下,改革的方法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中国模式演化路线认识存在的误区
1.误区一:中国模式是渐进的改革,其方式只能是逐步探索,重点推进。有些学者认为中国模式的轨迹只能是渐进式的改革,这种看法是对于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改革进程这种螺旋式前进路径的一种外在曲解。客观来看,中国近些年的改革在方式方面过多采用了逐步探索和重点推进的方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模式中缺少了顶层设计这一元素,从科学发展观到四个全面战略思想,都体现了我们的改革进程中的全方位宏观设计这一理念,可以说,不管是探索还是重点推进,来自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方面的构建必不可少,任何改革缺少了理性的指导,其方向性和效果都会打折扣。渐进性改革的负面效应在于,由于必须要处理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客观上导致改革探索的道路上迈出的步伐不够大,甚至在遇到良好机遇的情况下,过于追求重点推进而失去纵深方面的机遇。当前改革最大的难题在于对旧有利益格局的打破,在这个过程中,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均会受到影响,这种只认可中国模式渐进性改革的观点,对于改革的彻底性和改革攻坚的决心准备不足,甚至仅仅满足于现有改革成果,对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利益诉求关注不够,改革中弥漫过于求稳的思想和认识,维稳成为延缓甚至放弃改革的挡箭牌。
2.误区二:中国模式的整体推动应从上至下,探索实践应从下至上。有些学者单纯认为中国模式的推动力主要就是中央政府的强力推动,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动力选择上,其出发点往往依赖于中央的政策推动,这种中央政府主导的发展道路其“优越性”在于减少失误,但是其改革的效率往往低下,改革的信号往往是被动延迟的,实践中甚至出现了一些“样板工程”,一旦出现问题其负面影响是巨大的。现实中,有些人片面的将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两种方法割裂起来,认为中央政府重在统筹规划,设计改革路径,全部承担顶层设计的职责,而基层政府不用考虑政策规划系列问题,由着性子摸着石头过河[2]。当前我们改革面临的矛盾都是相对复杂,既需要勇于实践,也需要优化设计,大胆实践并不意味着盲目实践,同样也有个全局性问题;宏观方面的优化设计并不意味着不去探索未知问题,同样也有个积极实践问题。从上至下,无论是中央还是基层,都有顶层设计的客观需求,也都有摸着石头过河的动力。深化改革走到今天这个攻坚期,面临包括经济发展的供给侧改革压力、环境治理与改善压力、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困境等诸多难题,需要党中央站在更高更长远的高度去统筹考虑,同时也需要党中央在一定范围内探索与尝试。同时大胆实践并不意味着盲目实践,地方和基层作为改革落地的关键一环,同样也有个全局性问题,也需要进行总体性设计。
3.误区三:中国模式注重创新范式,历史空间因素应淡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3]。中国模式是富有中国特色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实践探索,这是和历史空间不能分割的,也是中国改革历史的清晰写照,摸着石头过河是植根于中国国情的,面临中国式困境,解决中国式问题。有人认为,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对如何改革有着较为模糊的认识,没有现成模式和体系学习借鉴,不怕错、大胆试,摸着石头过河这种方法确实行之有效。今天的改革处于攻坚克难阶段,牵涉的利益群体复杂,应减少甚至避免主动探索,不然遭遇到的阻力和困难太多。特别是在当今,有些学者更多关注改革的范式,特别是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下行期,怀疑和不自信的声音纷起,对富有中国历史特色的摸着石头过河方法轻易放弃,甚至认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就是在于顶层设计,任何试点或者改革要有科学理论作为支撑,摸着石头过河已经不再适用。其实,这种观点是极其荒谬的。摸着石头过河绝不意味着瞎摸索,也不意味着排斥理论的先导作用,从根本上说,这种探索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背景下的有益尝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完善和优化。
二、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思辨
1.要素方面。复旦大学竺乾威教授指出:“顶层设计一般指的是从最高层次上去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这里的顶层设计与总体规划是在同一个意义上说的,总体规划当然是由顶层来做的,需要宏观思考。”[4]顶层设计是战略思维和宏观设计,其主体要素是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的统一,也就是指以系统论思维去考量我们的改革路径,注重制度政策的落地,整体上塑造改革体系,坚决避免改革过程中的“本本主义”和“地方主义”。中国模式经验中最值得关注的一点是保持了经济充分竞争性、政治内生稳定性以及社会规则秩序性的高度统一,可以说评价顶层设计的政策体系是否科学,根本在于能否处理好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维护安定团结发展局面以及满足人民群众动态的利益需求,三者之间不能失衡。摸着石头过河是一种渐进的改革,其主要要素是实践性、探索性和历史性的统一。实践性是指在改革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实践的积累,不简单追求模式化,因地制宜地选择改革策略;探索性是包含着改革的勇气和自信,不畏惧风险;历史性是对中国固有现状的尊重,特别注重对发展阶段差异性的清醒认识和判断,既不能“左”,也不能右。摸着石头过河本质上是社会主义道路的逐步探索,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又时刻将解决中国自身问题放在首位,以中国模式自我形成的过程为例,由点到面的改革半径、由易到难的改革策略以及由浅到深的改革进程都是在不断实践中融合而成的,一方面是对西方社会意识形态挑战的回应,另一方面是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否定。
2.内涵方面。诺斯认为,“制度将过去、现在与未来连接在一起,从而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渐进的制度演化过程”[5]。从制度经济学视角来看,中国模式的成功在于形成竞争性的市场机制、清晰的产权制度、持续性的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顶层设计是新时期“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新思考,历史经验的总结特别是改革过程中“中国元素”的梳理对于改革路径的探索有着重要的意义,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观不是简单的个人和局部地区经验积累,是在充分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基础上,从更为开阔的视野去统筹改革路径,这种统筹主要是指从宏观到微观制度的建设、调整以及运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的主体能动性总是受制于社会历史性,但是这也倒逼着改革者敢于直面具体问题,不拘泥于既有的理论和经验,大胆创新、因地制宜地推进各项改革实践,同时通过这个实践过程修正完善社会主义改革理论。摸着石头过河是自下而上地开展改革探索,是中国语境下的“知”与“行”的统一,强调基层的作用,其核心要义在于“问题导向”,解决问题体现了中国模式中的务实思维,特别是注意改革方法和进程的策略性调整,确保时间和空间上适应变化的社会,进而将改革的风险降到最低。
3.路径方面。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个深层次的改革都是“伤筋动骨”,涉及的地区和领域都会具有相对复杂的情况,牵涉的利益博弈难以想象,必须从更高一个层次去协调,着力去解决瓶颈问题。布思林研究认为,“官僚系统的晋升规则对经济发展的效率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主要原因在于对公共政策的执行力得不到保障,同时经济决策权过度集中于中下层,地方投资冲动趋势明显,财政赤字现象将会严重加剧,地方经济体的恶性竞赛将极大削弱国家的控制力”。因此,克服这些改革中的秩序紊乱的问题,理性的把控显得尤为重要。顶层设计从路径看属于主导型改革,通过设计的过程将创新成果予以推广,特别是强调改革理论的指导,更开阔的范围内去克服实践探索过程中盲目性、不确定性和随意性的顽症。恩格斯指出,“要明确地懂得理论,最好的道路是从本身的错误中,从痛苦的经验中学习”[6],中国近40年的改革之路充分反映了这一点。摸着石头过河本质上而言属于试错式改革,试错应该是开放式的试错,一是敢于尝试并选取合理的选项和做法,二是敢于纠正错误的政策。中国模式的改革与探索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个过程中必须考虑政策运行的成本问题,改革理论的构建可以在一个局部的范围内不断检验,通过以点带面的路径不断尝试“对”与“错”,将风险与失败控制在一个可以承受范围内,避免在未形成成熟体系前进行大规模推广造成损失[7]。
三、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1.整体性与重点性的统一。摸着石头过河是边干边总结,通过试错摸索规律、寻找路径的改革方法[8],这一方法在改革开放初期起到了较好的效果,而且近40年改革取得的成绩充分证明这一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并且在新的时期赋予了新的内涵,人民利益为基点、发展与稳定结合为原则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方向,成为现今改革方法的基调。当今改革进入深水区,我们也应该清晰地认识到,摸着石头过河这一改革方法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改革路径单一、改革对象固化、改革效率较为低下等一系列问题,总体上影响了改革的进程。客观上如果不加强整体的改革谋划,改革推进将趋于困难,同时突出顶层设计并不意味着放弃或者否定摸着石头过河。改革面临的矛盾很多,需要分清主次,如果不分重点地推进改革,就无法找到突破点。改革不可能面面俱到,更不可能平均用力立即解决所有问题。中国改革任务复杂而艰难,不可能仅仅依靠理论去谋划,更不能去空想,关键是要通过实践去突破,毕竟中国社会有着自己独特的国情,既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动力,又面临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加强顶层设计实际上就是更加科学合理地遵循社会运行规律,整体谋划、重点突破,这也是中国模式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2.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那就是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我们始终都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9]顶层设计主体来自中国共产党,源于人民群众,理论设计的过程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下的创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在社会治理、生态文明、民主政治以及经济转型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并形成了系统性的理论创新,理论创新不断推动制度创新,进而指导改革实践。摸着石头过河意味着改革需要有实践探索,作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目标的改革,是一条独特的改革之路。这种实践探索主要是指两方面的创新:一是对于未知领域的大胆实践,中国模式形成的过程中最有特色的一点就在于试错式改革,既尊重中国国情,又不拘泥于既有理论和经验,从点到面,逐步推进,例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先富带动后富等;二是对于已有模式的自我否定,改革本身就是走一条从没有走过的路,意味着不确定性和盲目性会加大,因此敢于反思改革路径就显得尤其重要,自我否定也是一种探索,更是经验总结和自我完善的重要路径,近些年来,关于收入分配体系的调整、农村社会保障、互联网政治民主等方面的改进,都是社会主义改革路径调整的反映。
3.政府回应与基层参与的统一。摸着石头过河这一改革方法其局限性也是显然的,改革创新主体的基层化、动力的不足、理论的匮乏等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加之中国政府官员晋升博弈的规则,地方政府在改革路径的选择方面往往是选择性回应或者应激性回应,例如重视GDP增长、群体性事件处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仅仅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还不够,仅仅依靠基层群众的探索会遇到各种瓶颈,没有一个宏观性和战略性的总体设计,改革的路径选择会非常匮乏,特别是对打破部门间、行业间以及地区间固有利益的平衡难度是极大的。政府回应根本目的是为了形成社会协同治理机制,当今社会公民诉求趋于多元化,关注的焦点从环境保护、医疗卫生以及农村农业各个方面,涉及的问题破解难度加大,如果说不断提高政府回应能力是中国模式改革中的政治互动的策略,那么强化基层参与是改革进程中的必由之路。从注重单项的改革进入全面综合的改革,既需要“点上的突破”,又需要“面上的推动”,两种改革路径是缺一不可的。
4.破解和构建的统一。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孕育着破解和构建的统一,破解是对旧有模式的打破,构建是对新的制度、机制以及组织的构建,无论是哪种方式方法,均是对改革的最终追求。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淘汰了落后的生产关系,不断丰富生产要素,经济总量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从比较落后的贫穷国家到今天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如果不去破解、不去构建那是难以实现的。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这两种方法论最大的特点在于实事求是,不管是自上而下的推动,还是局部的探索推进,都是对新生力量的追求。当今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解,“变”的一面和“稳”的一面均应该考虑,简单来说,改革并非对制度体系的否定,而是对不适宜的现有生产关系的理性反映,纠正经济、政治等方面体制运行中的弊端。要吸纳当今社会的新元素,展现出新的气象;改革要有定力,是要植根于人民群众当中,并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是某些利益团体的折中;改革不能乱套,是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同步,既不能步子迈得过大,又不能举步不前;改革不能瞎改,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5.创新性和继承性的统一。中国模式的突破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实践,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更加突出包容性发展,这种深层次的转变一方面来源于与时俱进与不断创新,另一方面也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模式自我探索的继承和尊重。两种改革方法论都需要创新,真理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这是中国模式的理论起点,善于吸收各种发展模式的成果,注重尊重中国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不回避矛盾、不逃避问题,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公共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如何深层次地化解制度运行当中的悖论,如何更科学地平衡阶层间、群体间的利益,既需要破冰的改革勇气,又需要清醒的政治智慧。恩格斯指出,“不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10]。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两种改革路径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的自我探索,既是尊重实践、立足国情是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也是统筹性的规划与前沿性的探索相结合,同时应该指出这种创新不是简单的复制西方的舶来品,而是在坚持中国自信基础上的多元融合。
总之,中国模式演化路线在本质上是中国语境下社会道路的探索,加强顶层设计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坚持摸着石头过河是在趋于复杂治理背景下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两者既不能割裂,又不能任意夸大某种改革策略的作用而否定其他。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4.
[2]陈曙光.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方法论误区辨正[N].光明日报,2015-11-25(13).
[3]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1/19/c_123967017_3.html,2012-11-18/2017-06-10.
[4]竺乾威.辩证看待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N].北京日报,2013-01-07(17).
[5][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杭行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162.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575.
[7]陈红娟.降低风险与道路内生——试错式改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J].社会主义研究,2014,(3).
[8]范清宇.浅谈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J].中国行政管理,2014,(9).
[9]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 讲 话[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105/c70731-20099981.html,2013-01-05/2017-06-10.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