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攻性现实主义语境下中国实现和平崛起的思维探析

2017-01-25孔伟光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米尔斯邻国霸权

孔伟光

进攻性现实主义语境下中国实现和平崛起的思维探析

孔伟光

在进攻性现实主义语境下,约翰·米尔斯海默认为中国实力会不断增加会招致他国的不安。为减少中国未来冲突或战争的可能性和强度,确保中国和平崛起,应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努力减少他国的不安,即应在“命运共同体”框架下实现自身发展与他国发展的共享;另一方面,积极应对冲突或战争,即应坚持“底线”思维,预防和应对一切可能威胁国家核心安全利益的挑衅行为。

进攻性现实主义;和平崛起;命运共同体;底线思维

美国国际关系理论家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J.Mearsheimer)是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的开创者,他的关于中国的许多论点在国际上颇有市场。在《大国政治的悲剧》中,米尔斯海默认为中国不会和平崛起,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推理。本文首先分析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的论点,探讨他是如何推导出中国在实力增强后会遇到他国不安从而可能引发战争。随后,转而分析面对这种客观事实,中国能够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作为将客观事实所会造成的负面效果降到最低,并为自身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进攻性现实主义对中国实力增长与战争的判断

米尔斯海默认为中国会因实力不断增长而可能会引发战争的论断主要包括两点:

(一)中国会不断增强自身实力

在无政府世界中,国家是最关键的行为体,没有更高的权威可以为国家在遭遇困难时提供帮助。所以,国家为了自身的安全,所能做的只能是使自己变得更强大。这一点表明,除非遇到其他不可抗的阻力,中国会不断增强自身的实力。但米尔斯海默在书中认为“大国的最终目的都是尽可能攫取世界权力,最终支配国际体系”,[1]“最强大的力量是最大的安全保障,”[2]而且“中国经济如果继续增长,就会像美国支配西半球一样支配亚洲。”[3]这种观点明显有些狭隘。

事实上,中国会不断增强自身实力主要出于三重动机:第一,为了自身的安全。“中国会希望自己特别强大,使得亚洲没有一国有条件威胁自己。”[4]在无政府状态下,每个国家都在寻求发展自身实力,这一点无可厚非。但米尔斯海默还认为中国还会寻求与一直在家门口捣乱的美国的实力相持平甚至是超越之,“中国很可能打造本国版本的门罗主义。”[5]第二,为了解决领土争端问题。傅泰林(Taylor Fravel)指出,1949年以来中国23桩边界冲突,已经靠愿意作重大让步而和平解决了17桩之多。[6]但剩下的6桩很难再通过和平方式进行解决。例如,中国和日本之间围绕钓鱼岛的争夺。第三,崛起的中国需要保护自身海外利益。随着中国的发展,其越来越需要依靠全球的战略资源来维持已有的发展并提供自己现有的发展,这将不可避免地在全球与其他国家展开竞争。例如,中国现在十分依赖海湾地区的油气,日后大概更远甚于此。这就需要中国加强自身实力来保护自己在海外的利益。例如,中国国内广泛支持建立蓝水海军,好让中国能把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控制本国主要海上交通线。[7]

(二)实力增强的中国引起部分邻国及美国的不安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要生存必然要使自己强大,除非出现某些特殊情况阻碍了中国的发展。既然如此,米尔斯海默就指出,处于对自身生存的担忧,周边邻国和美国会对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感到不安。

首先,中国的周边邻国会感到不安。一方面,这种不安是地理因素所导致。邻国顾名思义就是距离不远,或者直接与中国接壤,或者在中国轻易发动打击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这种不安来源于一个国家的意图和未来发展具有很大不确定性,而且难以把握。中国周边的邻国不确定中国发展强大后会有何种意图,也不确定中国强大后在某些外交议题上会对它们采取何种行动,“不管中国怎样释放善意,其他国家也不可能确定中国真正的意图现在是什么,更不用说未来,”[8]这种不确定性因未来领导人的变更而更加扑朔迷离。但是,中国的周边邻国惟一确切知道的是中国不会主动放弃增加自身的实力,而且不排除用武力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尤其是与中国有领土争端的邻国,它们对这种武力冲突的可能性担忧更甚。与此同时,中国周边邻国的这种不安还因“安全困境”而变得更加严重。例如,“中国改善其军事能力的几乎所有举措在中国看起来都是防御性的,但日本、越南和美国却会认为是进攻性的。”[9]在这种假定之下,中国的周边邻国就会在中国还不是很强大的时候,利用与中国的争端立即对中国发起挑战,以减少自身的不安。

其次会感到不安的就是美国。这要从美国自身取得霸权的道路说起。作为一个已经取得地区霸权的国家,美国深知自己能够取得霸权地位并不是误打误撞,而是自己有意追求美洲霸权的结果。自1783年独立以后,美国通过兼并、购买、战争等手段逐步建立起地区霸权,并利用“门罗主义”排除其他列强在美洲的一切干涉,巩固了霸权。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巩固霸权的结束,“它必须确保没有其他大国效仿自己,在其相应区域称霸。”[10]在20世纪,美国在防止其他大国获得地区霸权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当美国看到今天实力不断增长的中国,加上一回想自身发展的道路,会不自觉地把今天的中国当做昨天的自己,然后浮现出一幅联想的画卷:中国不断增强自身的力量,是为了逐渐扩大与周边国家的实力差距,获得亚洲的霸权,而且会提出自己的“门罗主义”,并把自己赶出亚太地区,美国还会担心中国“有理由干涉美洲政治,好扰乱美国后院,让美军在全球运动不那么自由”。[11]基于这些想当然的假设,美国当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遏制中国实力的增长。

(三)美国与中国的邻国联合制衡中国

面对中国不断增长的实力,美国和中国的部分周边国家出于自身本能考虑都感到不安。对中国实力增长感到不安的邻国会选择借助美国制衡中国,只不过存在制衡强弱的问题,因为“中国与美国相比对亚洲大多数国家威胁更大,国家一定是制衡自己最危险的敌人,而不会投靠之。”[12]美国相对来说对中国邻国的威胁就小多了,这主要是因为要征服这些地区,美国离得太远。因此,美国和对中国崛起感到不安的周边邻国会选择一起制衡中国。

二、中国塑造和平发展环境的思维

部分国家对中国实力增长感到不安的原因就是认为中国增长的实力可能威胁到自身的发展。处理和应对美国及中国部分邻国对中国实力增长的不安,是中国塑造自身和平发展环境的重要着力点。一方面,我们要降低部分国家对我们发展的疑虑。另一方面,我们又要防范尚存的疑虑可能导致的威胁行为。

(一)秉持“命运共同体”思维

一个国家实力的增长必然会让其他国家感到不安,这主要是因为无法准确判断实力增加后的国家会做出何种行为。因此,作为一个实力不断增长的国家,中国要在其他国家心中树立自己实力的增长将有利于其他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尽量消除他国心中的不安,这就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树立“共赢意识”。

为了顺应这种要求,2012年11月,“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13]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出访俄罗斯,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首次在国外阐释“命运共同体”的概念。[14]“命运共同体”理念为解决当今世界部分国家担忧中国之发展的问题提供了“中国方略”。该理念强调,既要注重本国的利益和谋求本国的生存发展,还需要注意兼顾他国的利益,和世界其他国家共谋发展之道,构建和谐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也就是说要实现共同的发展。[15]

面对来自邻国对中国实力增强的忧虑,中国在“命运共同体”框架下提出“亚洲命运共同体”,让中国的发展成为亚洲各邻国的发展动力而不是生存的威胁。中国的发展需要亚洲国家的支持,因此中国坚持践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努力向亚洲国家学习,推动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同样,亚洲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的快速发展。当然,放眼全球,中国的“命运共同体”理念也强调与世界所有国家的合作共赢。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的发展不能独善其身,更不能是你赢我输的“零和博弈”。2013年6月,习近平接受采访时提到:“我们不仅致力于中国自身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不是动荡;是机遇,不是威胁。”[16]

让其他国家切身感受到中国的发展是对自身发展的机遇而不是威胁是减轻他国对中国实力增长不安的方略之一,这样做会增进他们与中国的交往、减少与中国进行对抗的几率。

(二)坚持“底线思维”方略

实现自身发展与其他国家发展的互利双赢是我国主观表达自身善意的重要举措,但投出去的好意并不是所有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会认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国际局势始终处于深刻的变化中,并不以一国思维之改变而改变。因此,我们除了要尽自己最大之努力消除他国对中国发展之忧虑外,还应“要看到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牢牢把握主动权”,[17]这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底线思维”。

导致对中国实力增加而不安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某些国家抱有米尔斯海默所阐述的进攻现实主义思维。进攻性现实主义认为,“大国的最终目的都是尽可能攫取世界权力,最终支配国际体系。具体来说,就是最强大的国家总想称霸所在地区,并确保没有竞争性大国支配其他地区。”[18]以美国为例,其自身发展就是一个不断攫取权力的过程,其在西半球建立霸权后,仍通过均势和扮演离岸平衡手等手段阻止其他地区出现霸权国。所以,按照美国的思维,一个国家会为了自身生存而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并逐渐控制所在的地区,并极有可能在取得地区霸权后对美国的安全造成威胁,而这种思维很难改变。所以,美国会想方设法制衡中国,只不过会根据国际局势的变化而有强有弱。另外,虽然中美之间经济交往密切,但美国不会对中国放弃武力,因为有大量证据表明,“相互交战的国家也经常并不断绝经济关系。”[19]

因此,中国在与他国共享发展成果同时,应保持“底线”思维,时刻考虑到“坏处”,即事物向不好方面发展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制定好风险可能发生的对策,及时有效应对一切挑衅中国国家安全的行为。例如,中国在南海进行岛礁建设,应对可能针对我国南海主权的挑战就是运用“底线思维”的案例。这样做就增加某些国家企图遏制中国发展的成本,不仅可以打乱它们制衡的脚步,而且还可能会让一些承担不起遏制成本的国家退出遏制集团。

三、结 语

米尔斯海默在《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中向我们阐释了中国会不断增强自身实力,而实力增长所引起的他国的不安也正成为威胁到中国和平崛起的因素。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中国需要打一个太极:既要“拉”,又要“推”。“拉”的是一同发展的朋友,就是要在“命运共同体”的原则下把自身的发展成果与他国共享,减少它们对中国发展的不安,让它们成为发展道路上的好朋友。“推”的是阻碍发展的行为,就是要在“底线思维”的方略指引下防范因不实心实意共享发展的行为,对任何危害中国国家核心利益、危害地区和平与稳定、危害世界繁荣和发展的行为加以防范和应对,要将这些行为从和平发展的大局中推出去。因此,运用好这两组“组合拳”是确保中国能够和平崛起的有效方略之一。

[1][3][4][5][8][9][10][11][12][18][19]【美】约翰·米尔斯海默(王义桅,唐小松译).大国政治的悲剧[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392.391.396.396. 405.395.398.401.401.392.424.

[2]John Mearsheimer. 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 New York and London:W. W. Norton&Company. 2001. Preface, p.xi.

[6]M. Taylor Fravel. Regime Insecurity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Explaining China’s Compromisesin Territorial Dispute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30, No. 2 (Fall 2005): p. 59

[7]Robert S. Ross. China’s Naval Nationalism: Sources, Prospects, and the U. S. Response. International Security .No. 2(Fall 2009): pp. 46-81.

[13]新华社.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2-11-17). http://news.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7/ c_113711665.htm.

[14]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全文)[EB/OL].http://news.xinhuanet.com/ world/2013-03/24/c_124495576.htm.2013-03-24.

[15]周显信,罗馨.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逻辑结构与构建路径[J],理论与改革,2016(3):6.

[1 6]习近平接受拉美三国媒体联合书面采访[EB/OL].http://news.xinhuanet.com/ world/2013-05/31/c_115991361.htm.2013-05-31.

[17]钟君.国家治理的底线思维和战略定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体会之七十二[J].前线,2015(1):64.

(责任编辑 胡爱敏)

孔伟光,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邮政编码 250100)

D609.9

A

1672-6359(2017)02-0098-04

猜你喜欢

米尔斯邻国霸权
超越霸权中心主义——主权平等的第三世界历史经验
150万乌克兰难民涌入邻国
“量子霸权”之谜
中国及其邻国
《淘气二人组》(二)
淘气二人组
欧盟邻国政策的边防管理功能研究
5%的水下奇迹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
霸权的逻辑及其研究的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