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视域下党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2017-01-25刘桂兰
刘桂兰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图书馆,太原 030006)
供给侧视域下党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刘桂兰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图书馆,太原 030006)
党校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肩负着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提供理论资源和文化养分的重任,但是当前党校图书馆供给服务普遍存在跟进速度缓慢、主动适应不足、服务手段单一等问题,与服务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失衡。从供给侧视域创新党校图书馆服务,需做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学科馆员服务水平、实现阅读平台供给的多样化、加强图书馆共建共享与交流合作。
党校图书馆;供给侧改革;供需失衡;用户需求;服务创新
发端于经济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本意是指通过进行结构调整,优化要素配置,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作为重要公共文化设施、肩负着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提供理论资源和文化养分的各级党校图书馆,面对科技进步背景下方兴未艾的阅读革命挑战,同样存在着供给不足问题,需要从自身供给侧发力,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和供给模式,为各级干部在党校的学习和培训提供有力的帮助和支持。
一、党校图书馆供给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囿于传统模式,跟进速度缓慢
21世纪计算机应用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及移动硬件设备的快速发展,导致传统纸质资料的功能性与实用性明显降低,这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作为各级党校图书馆基本服务对象的各级党员干部或从事理论政策教学研究工作的党校工作者,日渐青睐“读屏”“下载”等新的平台,倾向于通过网络进行知识学习、检索查询、归类汇总等工作。不能很好地适应服务对象的这种需求变化而及时进行变革与调整,是当前多数党校图书馆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是党校图书馆传统阅读量明显下降的重要原因。笔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近年来图书馆纸质阅读量走低趋势日渐加剧,读者接待量也相应减少。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能提供便利电子阅览条件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量与读者接待量却在明显增加。显然,如果党校图书馆不能顺应时代的进步和读者阅读方式的变化,在强化传统纸质资料服务的同时为读者提供更为便捷的电子阅览服务,势必因供给滞后而陷入服务窘境,即一方面大量的馆藏纸质图书资料因少人问津而被束之高阁,另一方面因电子阅览设备落后、电子文献内容缺乏导致吸引力降低。长此以往,党校图书馆的存在价值势必大打折扣。
(二)供给偏离需求,主动适应不足
近年来党和国家理论创新成果丰硕,体现新思想新理念新见解的各类读物如井喷般涌流,党校学员和教学科研人员依托各类理论书籍、信息资料强化理论武装、深化政策研究、创新思维方式的意识空前活跃,对图书情报信息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当前党校图书馆在适应变化方面普遍跟进迟缓。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受限于运作理念的滞后,供给偏离需求,一些报刊书籍资料的购买随意性较大,满足读者需要的报刊书籍资料相对匮乏;另一方面,一些作为镇馆之宝的书籍资料价值难以发挥,本就数量相对不足的馆藏书籍未能得到充分合理运用,使得借阅率持续走低。相关调研数据表明,党校图书馆的书籍借阅率普遍徘徊在15%左右甚至更低,多数党校图书馆不同程度地存在资源浪费与利用效率低下共存的问题。笔者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在图书的实际利用过程中,导致党校图书馆馆藏书籍利用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一些书籍尚未借阅便已经被新书顶替,一旦下架尘封,其命运如同毫无任何利用价值的废纸。二是多数党校图书馆供给不足,年均购买率不到馆藏的1%。供给远远低于或偏离需求的不合理状况,是党校图书馆日渐淡出读者关注视线的主要原因。
(三)供给方式陈旧,服务手段单一
大多数党校图书馆为读者们提供的阅读形式过于单一,未能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对已有图书资源进行有效开发。调研结果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市县党校图书馆的工作目前仍停留于简单的借还,既没有采用自动化管理手段,也没有融入信息化服务,读者群无缘接触多样丰富的阅读平台,难于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与收获。由此可见,许多党校图书馆之所以缺乏吸引力,供给方式陈旧、服务手段单一也是重要原因。应当看到,在当今科技信息条件下,众多“低头族”对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终端设备的依赖程度日渐加深,既然这些工具携带灵活、使用便利、内容海量,随时随地能帮助人们展开阅读思考,党校图书馆就应借助科技创新的“快车”,下大力气对已有的馆藏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搭建新型服务平台,创新多种“推送通道”,在实现华丽转身中获得重生。目前,党校图书馆在这方面还有待改进。
二、党校图书馆供给服务与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失衡
(一)读者需求的变化带来了党校图书馆服务的供需结构性失衡
一是读者阅读需求的多样化。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及网络资源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不颠覆着传统读者的阅读心理与阅读需求。在网络时代之前,人们接受知识的条件极其有限,知识储备量更是少之又少,时间、空间、技术手段、存储载体等基本因素都限制着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和对知识的探求。随着技术的变革,读者的阅读行为已经悄然发生改变,网络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的阅读需求也变得越来越挑剔和苛刻。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纸质阅读,而更热衷于寻求更加便利、内容更加丰富的电子阅读与存储加工,谁掌握了新技术新手段,谁能提供更为宽广便捷的服务平台,谁就能拥有客户、赢得青睐。而这恰恰是党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的短板。
二是读者阅读需求的个性化。不同类型的读者具有不同类型的阅读需求。党校图书馆的阅读对象群可以划分为多个类型,工作性质、阅读需求、兴趣爱好、阅读习惯都可能带来需求差异。党校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暂离工作环境进行学习、阅读、思考的场所,受训学员大多较为年轻且自身素质较高,这就要求党校图书馆更多地发挥一般社会图书馆所不具有的独特精神引导作用,为这些特定群体提供了解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文化积淀、活跃思维等方面的报刊书籍资料,以满足其学习提高和补充理论养分的需要。同时,党校又是教学科研人员研究大政方针、进行学术解读、提供理论产品的场所,这一群体需要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在广阔的阅读空间中深化学术思考。读者群的多样化必然要求党校图书馆提供差异化阅读服务,有针对性地为读者们提供更具特质的图书报刊资料。而在此方面,党校图书馆还存在很多不足,消解了其自身应有的价值。
三是读者阅读需求的精确化。信息资源如同广阔无垠的海洋,读者看中的并不是信息量的多少,而是信息的精确性与有用性。大数据时代涌现出了许多虚假、低级的无效信息,这些信息非但毫无利用价值,反而会干扰读者的判断,误导读者的思维。因此,根据特定需求对各类纷呈的信息资源进行二次加工而不是提供原生态信息,将图书馆无序散乱的信息资源建设成井井有条的“知识库”,加快书籍资源的分类建设,提高信息查询的精准度,便成为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提升服务水准的一个重要选择。党校图书馆也不例外,在此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二)工作人员的实践短板造成了党校图书馆服务的供需结构性失衡
一是管理机制的落后。党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是为读者提供服务的人员。只有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机制,规范各类工作人员的职责与岗位要求,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党校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由于工作能力、教育背景、科研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客观存在,使得党校图书馆有些工作人员缺乏前瞻性的远见卓识,不具备科学性的战略意识,导致图书馆实际工作中的一些痼疾长期得不到解决,服务水平自然低下。加之不少党校图书馆硬件设施落后,阅读环境不佳,影响了读者的阅读体验与感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党校图书馆的使用价值。
二是信息资源的分散。从党校图书馆的现状来看,多数省份党校图书馆尚未形成体系优势。不同市县党校图书馆具有不同的受众群体,同时这些图书馆的上级管理部门、主要资金来源、未来规划等因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加之缺乏良好的沟通交流与信息资源整合机制,缺乏完善的共建共享体系,造成党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的重复浪费及资源分散,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低下。
(三)现代科技的强烈冲击引发了党校图书馆服务的供需结构性失衡
科学技术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源泉,同样也是党校图书馆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传统意义上的党校图书馆如果持续徘徊于现代技术手段门外,其所提供的服务职能必然日益受到新兴科技手段的挤压。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大多数党校图书馆中,同时具备图书馆业务素质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工作人员比例偏低,使得一些未能进行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图书馆日益被人们遗忘。这一棘手而紧迫的问题是党校图书馆发展必须解决的难题。
三、供给侧视域下党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对党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通过培训提升各级领导干部治国理政的能力,强化党校理论研究、资政咨询水平,是各级党校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责无旁贷的政治责任,也是推进党校图书馆供给侧改革必须明确的定位与坐标。
(一)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如上所述,不同类型的读者具有不同的阅读偏好与兴趣,只有针对不同类型的读者需求为其提供定制化的个性服务,才能获得读者的青睐。党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充分学习借鉴商业领域个性化服务理念,积极推进和有效实施个性化建议、个性化规划、个性化推送。从具体措施来看,党校图书馆可以根据已有的图书报刊浏览量进行详细分析比对,辅之以用户问卷调查,再结合专家学者的意见,作出整体规划,为不同的受众群体提供分类分层服务。有了明确的服务内容,便可以有的放矢地为读者提供理想化、有针对性的阅读服务。这样既可以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还能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使党校图书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和价值。
(二)提高学科馆员服务水平
学科馆员服务是目前党校图书馆专业化知识化介入服务的有效途径。党校图书馆作用的发挥需要通过馆员的实际工作来落实,因此,要想提高党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必须从提高馆员的整体工作能力、综合素质与服务水平等方面着手整改。如可以通过对党校图书馆馆员进行系统化专职培训,提高其在报刊书籍信息借阅、信息资源推荐、文献信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能力。此外,还应进行管理机制创新,通过建立员工激励制度,将馆员的工作业绩与其个人绩效工资挂钩,从而提升党校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实现阅读平台供给的多样化
当今时代的阅读内容越来越丰富,阅读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阅读纸质报刊书籍。党校图书馆也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紧随科技潮流,积极加强电子阅览室建设。党校图书馆可以利用现有资源,结合现代科技设备,大力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强化数字图书馆建设。如通过增加电子图书的馆藏量,可以帮助人们打破时空条件限制,随时随地自由借阅、浏览报刊书籍。此外,党校图书馆还可以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开设党校图书馆网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账号等,常态化地为用户推送好书,使读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党校图书馆的馆藏信息,从而增强党校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四)加强图书馆共建共享与交流合作
党校图书馆之间只有加强联合,互相借鉴管理建设经验,互相丰富信息资源,才能降低成本、提升服务领导干部学员及服务教学科研的效能,迈向党校图书馆创新发展的新境界。目前,各省级党校图书馆与中央党校图书馆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各省级党校图书馆及大企业党校图书馆之间虽然定期举行工作会议,但联系较为松散,省级党校与市县级党校图书馆之间联系很少,更谈不上各馆之间进行交流学习了。笔者认为,现阶段可先从加强省级党校与市县级党校图书馆之间的联系入手,组建区域或学科联盟,通过共同认可和接受的同盟协议,实现馆际资源共建共享。同时,可以协同组织馆员进行专业培训,共同承担科研课题,共同举办阅读活动,进行广泛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1〕孙海琴.加强地市级党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5(5):119-122.
〔2〕刘怀兰.省级党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调查分析及思考〔J〕.图书馆研究,2014(1):39-42.
〔3〕赵树宜.我国专业图书馆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J〕.图书情报工作,2011(23):145-148.
〔4〕纪 辉,王 欣.论图书馆知识服务〔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5):128-132.
责任编辑 梁华林
G251
A
1009-1203(2017)06-0126-03
2017-10-08
刘桂兰(1964-),女,山西太原人,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图书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图书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