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略探
2017-01-25吴灿新
吴灿新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部,广东广州510050)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略探
吴灿新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部,广东广州510050)
广义的“党内政治文化”主要由党内政治制度文化和党内政治精神文化构成。狭义的“党内政治文化”专指党内政治精神文化,重点是指“党内政治思想文化”。当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迫切要求,必须把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摆上议事日程,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建设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一是在弘扬革命优良传统文化基础上不断创新,二是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三是坚定不移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四是坚持不懈地抵制和批判党内消极政治文化。
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政治生态;政治生活
随着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入,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问题日益凸出。那么,什么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党内政治文化为何如此急迫?怎样才能建设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
一、当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急迫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这一重要思想,抓住了党内政治生活最深层、最本质的东西,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为了更好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思想,我们在探讨当前为何要高度重视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之前,有必要首先探讨一下什么是党内政治文化。
(一)党内政治文化概念探析
要探知何为党内政治文化,就要从什么是文化说起。至今为止,关于“文化”的概念,不下二三百种,真可谓众说纷纭。本文仅从两个视角来分析。第一个视角是“层面视角”,即从“文化”概念的外延来看,文化概念的外延越大,其所处层面则越高。我们通常涉及到的“文化”,主要有三个基本层面:第一层面的“文化”,可称之为“大文化”。这种“文化”是与“自然”相对应的。即是说,“自然”的,则不是“文化”;反之,“文化”的,则不是“自然”。也就是说,凡是人类创造的或打上人类烙印的事物都是“文化”,因此,“文化”就是“人化”。这种“文化”是广义上的。人们为了认识方便,又把这种“大文化”进一步细化,于是,产生了第二层面的“文化”: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物质产品的总称;制度文化是人类创造的制度成果与制度形态的总称;精神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精神成果与精神产品的总称。我们要建设文化强国的“文化”,就是第二层面的“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内容也十分丰富,为了深化认识,产生了第三层面的“文化”:心理文化、艺术文化、思想文化、科学文化。其中思想文化是精神文化的核心。
第二个视角是“领域视角”,即从不同的领域所产生的文化现象来认知。于是,就有了诸如经济文化、生态文化、政治文化等种种“文化”。政治文化作为一种“领域文化”,就是指人类在政治领域活动中所创造的政治成果和政治现象。政治领域是一种社会上层建筑,因此,政治文化虽然由经济基础所决定,但它本身不包含物质文化要素,而只包含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要素。也就是说,政治文化是由特定经济基础决定的政治制度文化和政治精神文化所构成。
从以上两个视角分析我们就可以了解什么是“党内政治文化”。所谓“党内政治文化”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在自身长期的内部政治活动中,所创造形成的特定政党制度成果和政治精神成果的总和。因此,广义的“党内政治文化”主要由党内政治制度文化和党内政治精神文化构成。党内政治制度文化是“外壳”,党内政治精神文化是“内核”;所以,狭义的“党内政治文化”专指党内政治精神文化。它包含“党内政治心理文化”“党内政治艺术文化”“党内政治思想文化”“党内政治科学文化”四个方面,但核心是“党内政治思想文化”。因而,在许多时候和场合,“党内政治文化”就是特指“党内政治思想文化”。本文所使用的“党内政治文化”,就是狭义的“党内政治文化”,重点是指“党内政治思想文化”。
(二)急需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原因探析
党内政治文化存在已久,为什么当前急需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呢?
首先,这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长达28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极其优良的党内政治文化,使党成为中国革命最坚强最先进的领导核心,成为中国人民信任、拥护和爱戴的一个政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努力继承和弘扬党内革命传统政治文化,也创新着党内政治文化,带领中国人民不断胜利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过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于是十分严重的问题,但都得到了相应的处理和不同程度上的解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之后,在客观上就发生了一种危险:广大党员干部变成了“管理者”,而广大人民群众则成为了“被管理者”;这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一旦固化,官僚主义就会滋生蔓延,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就会发生异化,发展到极端,就会造成政党变质、国家变色。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党对此有着高度警惕:绝不允许中国共产党重蹈李自成的覆辙。因此,官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然而,随着我国全面改革开放的深化,我们在引进、学习、吸收外国特别是西方先进文明成果的同时,大量落后、腐朽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流入国门,并日益严重地影响着广大群众和党员干部;西方反共反华势力也趁机加大推进其对我西化、分化的力度,给我们党提出了严峻的“改革开放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市场经济固然是我国富民强国的必由之路,然而它却有着巨大的双重效应。就其正效应来说,它不仅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迅速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其负效应却给我们带来了极其严峻的冲击: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流行,给我们党带来了严峻的“市场经济考验”。面对时代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主动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才能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才能保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经受住这一系列严峻的考验。
其次,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迫切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其中,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的根本政治保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全面从严治党要突出一个“严”字,落脚于一个“文”字。“严”字当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的一个鲜明特点,也是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做到“严”字当头,重点是把握好全面从严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六个从严”,即抓思想从严、抓管党从严、抓执纪从严、抓治吏从严、抓作风从严、抓反腐从严。贯彻好全面从严的要求,关键是要做到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而“文”字落脚,则是全面从严治党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着眼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以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为重要抓手部署全面从严治党,就必然高度重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所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提出,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正如刘云山同志2016年11月14日在中央党校2016年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所指出的: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思想,抓住了党内政治生活最深层、最本质的东西,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因为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党内政治生活主要是指党内的各种政治活动;党内政治生态是指党内政治活动的现状以及它与党内政治关系和政治发展环境之间的有机关联状态;党内政治文化则是指党内形成的政治制度成果和政治精神成果的总和,重点是党内政治思想道德文化。在这三者关系中,党内政治生活是实践基础,它对党内政治文化的形成发展起关键性影响;党内政治生活的样态也导致了党内政治生态的状态。然而,党内政治文化又对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政治生态起着重大的作用: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政治生活的灵魂,对党内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态。
最后,这是解决党内不良文化滋生蔓延的急迫需求。新形势下,我们党不仅担负着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而且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等四大考验。在这些严峻考验面前,由于我们过去一度忽视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致使一些党员干部信仰动摇,理想信念破灭,政治道德堕落,政治价值观扭曲,经不起诱惑和考验,并滋生了大量的消极政治文化现象,诸如圈子文化、官僚文化、庸俗文化、拜金文化、享乐文化、双面文化、厚黑文化等。进而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等,从而严重污染了党内的政治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了党的政治道德形象,严重危害到党的政治生命。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从根本上来说,我们要使广大党员干部能够经受起四大考验,最关键的就是锤炼好自己的抵抗力。这种抵抗力就是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这一点,无数的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人物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都给予了充分的诠释。
二、当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急迫性,还体现在当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圈子文化。我国有着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历史,封建社会的突出特征是宗法制度下的家国同构与家族主义盛行。家国同构的封建文化残余表现为等级森严与人身依附;而家族主义的封建文化残余表现为家族利益至上,家族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它“一荣皆荣,一损皆损”。这种家族利益共同体,在社会生活中,沿着亲朋好友、沾亲带故的路子划分成大小不一的圈子。随着改革开放后私有经济的迅猛发展,家国同构与家族主义的封建文化残余死灰复燃,圈子文化在党内也流行起来。圈子文化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造圈共利。在许多地方和组织中,如果不进某个小圈子,往往就难以有所发展进步。因此,一些党员干部在党内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培植个人势力、结成利益集团,有的狼狈为奸。只要你不是圈子里的人,就会遭到种种排斥打击;只要你是圈子里的人,就会被千方百计提任施利。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曾十分严厉批评道:“干部都是党的干部,不是哪个人的家臣。”强调不能把党组织等同于领导干部个人,对党尽忠不是对领导干部个人尽忠,党内不能搞人身依附关系。要净化政治生态、清正官场风气,就必须破除“圈子文化”的消极影响。
二是官僚文化。中国传统社会,君臣关系、君民关系、官民关系实质上都是主仆关系。现代社会,虽然官本位的社会基础已经丧失了,但官本位封建文化残余的影响依然强大。而我们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干群关系往往极易异化为“主仆关系”和“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掌握权柄的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们也往往容易自觉不自觉地以“官老爷”自居,从而,官僚主义文化开始流行起来。邓小平同志早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它的主要表现和危害是: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好摆门面,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成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不守信用,公文旅行,互相推诿,以至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上瞒下,专横跋扈,徇私行贿,贪赃枉法,等等。这无论在我们的内部事务中,或是在国际交往中,都已达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1]327从改革开放以来直到党的十八大为止,可以说,党内官僚主义文化泛滥的程度决不可低估。
三是庸俗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情感高于一切,人们行为做事首先讲的是情,其次才是理和法。因此,往往是人情高于法纪,潜规则高于明规则。而这种情感主义文化与家族主义文化紧密联系,即使在现代社会,人们依然十分重视“关系”的巨大价值,一些党员干部喜欢拉关系,好讲“义气”,把党内同志关系庸俗化。庸俗文化在当前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主要表现,一是把江湖义气带入党内,义气高于党纪国法。二是在不少地方与组织,表扬与自我表扬几乎代替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上下级之间、同志之间盛行你吹我捧,特别是下级对上级吹吹拍拍、阿谀奉承。三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但求无过。四是主张无原则的和平,明知不对,也不作原则上的争论,任其下去,求得和平。五是不负责任的背后批评,不是积极地向组织建议;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心目中没有集体生活的原则,只有自由放任。六是不是为了团结进步和把事情弄好,向不正确的意见斗争和争论,而是个人攻击,闹意气,泄私愤,图报复。
四是拜金文化。市场经济的兴起,使金钱重新登上了“无所不能之神”的“崇高”地位,拜金主义疯狂流行起来,并渗透到党内,使党内的拜金文化也渐渐滋生蔓延开来。拜金文化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基本价值追求,就是“入党就是为了当官,当官就是为了发财”。一些党员干部,投机入党,或腐化堕落,他们把入党当干部视为谋取私利的手段。他们利用自己手中所掌握的公权力,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任人唯钱,认钱不认贤;因此,办事送钱、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现象屡禁不止,甚至于在一些单位和地方,办事和升官的价钱都是“明码标价”。拜金文化直接引发的腐败之风严重损害党内政治生态和党的形象,严重危及到党的政治生命,严重阻碍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
五是享乐文化。自从有了剥削阶级以来,纸醉金迷,醉生梦死,声色犬马等享乐主义文化就从没有间断过。随着资本主义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兴起,享乐主义有了更加坚实的经济基础和更加广阔的社会舞台。因为现代市场经济中,资本的逻辑就是无限度地追逐利益最大化,为此,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无限度地刺激、引导、开发人们的各种欲望,千方百计地鼓动人们走向享乐主义的“温柔之乡”。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享乐主义思潮不胫而走,风靡一时,并在党内也渐渐滋长起来。一些党员干部,思想空虚,精神萎靡,不思进取,贪图安逸,贪图享受;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 生活奢华;追求金表华服,珍馐佳酿,豪宅别墅,名车美人;挥霍公款,吃喝玩乐,骄奢淫逸,腐化堕落等。久而久之,这种享乐文化所造成的奢靡之风更是异化成一种“官场风气”,腐化干部队伍,更腐蚀了党的政治生命。
六是双面文化。在传统社会,“国家伦理”和“社会道德”只有道德义务而没有道德权利,因此,人们遵守“国家伦理”和“社会道德”很难做到“自觉自愿”。也从根本上导致了中国公民“法治”意识和“公德”意识薄弱,“私德”与“公德”分离。同时,传统社会长期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其突出特点是与宗法制度紧密结合和高度集权,由此造成了严密的人身控制;这也造就了“庶民”特别是各级官僚的生存之道:双重人格。这些都不同程度影响到党内政治生活。以往党内干部人事制度长期不完善导致了两大弊端:一是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二是领导直接选任干部制。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极易形成家长制作风。它除了使个人高度集权以外,还使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组织成为个人的工具,把上下级关系搞成“猫鼠“关系,甚至搞成旧社会那种君臣父子关系或帮派关系。领导直接选任干部制,使干部的选拔和任用,往往不仅以领导的亲疏远近关系,而且还以领导的兴趣喜好为转移,下级为了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往往不得不扭曲自己的人格,附和、迎合上级领导的需要,从而渐渐养成双重人格。这些现象反映到党内,就形成了党内的两面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就特别揭露了两面文化所造成的“两面人”现象:“党内有一些人在这方面问题很突出。有的修身不真修、信仰不真信,很会伪装,喜欢表演作秀,表里不一、欺上瞒下,说一套、做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手腕高得很;有的公开场合要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背地里自己不敬苍生敬鬼神,笃信风水、迷信‘大师’;有的口头上表态坚定不移反腐败,背地里对涉及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不追问、不报告;有的张口‘廉洁’、闭口‘清正’,私底下却疯狂敛财。”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这种口是心非的‘两面人’,对党和人民事业危害很大,必须及时把他们辨别出来、清除出去。”当然,要从根本解决问题,还必须彻底清除两面文化在党内的存在。
七是厚黑文化。“厚黑学政治文化”从李宗吾的“厚黑学”演化而来。李宗吾的厚黑学是对政治领域重点是官场厚黑现象的概括,它反映了封建官场文化的黑暗面。其核心是认为政治人物要获得成功,就必须“面厚心黑”。所谓“面厚心黑”,就是善于见风使舵,委曲求全;薄情寡义,心狠手辣。“面厚心黑”者,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有研究者曾将李宗吾的厚黑学提炼为求官做官之道的六字真言:“空、贡、冲、捧、恐、送”。“空”是放下所有事情,一心求官;“贡”是善于钻营;“冲”是吹牛拍马;“捧”是善于捧场;“恐”是善抓辫子暗击要害;“送”是请客送礼。求官成功之后,就是保住官位的做官,于是又有做官的六字真言:“空、恭、绷、凶、聋、弄”。“空”是空洞而活络,藏有可进可退之路;“恭”是对上司卑恭谄媚;“绷”是对下属和百姓板着脸孔、凛不可犯;“凶”是豪不顾忌他人的身家性命;“聋”是遇事装聋作哑;“弄”是千方百计弄钱,满足一己私利。这种厚黑学政治文化也渗透到党内,严重污染了党内的政治生态。故刘云山在2016年11月14日中央党校2016年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明确提出: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以良好的政治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三、建设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思路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从时代的要求、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还是党内政治文化存在的诸多问题来说,当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都具有急迫性,因此,我们必须把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上议事日程,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那么,我们又应当如何去建设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呢?
首先,建设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应当在弘扬革命优良传统文化和以往一切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中国共产党是由先进文化孕育而生的,并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通过思想建党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纠正与抵制了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创造了优秀的党内政治文化。这是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大力继承与弘扬,让其成为党内政治文化的优秀遗传基因。邓小平曾强调指出:“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我们在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导下,从分析实际情况出发,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搞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大大发扬这些精神。”[1]367-368无疑,先进文化和优秀文化,不仅包括革命优良传统文化,还包括以往一切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当代党内政治文化,应当大力继承与弘扬一切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们党内政治文化的根脉和底色,坚决不能丢,丢了党内政治文化就失去了根和魂。当然,我们还要在此基础上,根据时代的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建设优良的党内政治文化。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只有不断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推进而不断创新,才能真正成为我们党不断走向胜利之魂。
其次,建设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应当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依法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结合,在加强制度文化建设的同时,强化思想文化建设。我们党建党以来95年的历史反复证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如果没有思想建党领航,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就会走邪路;然而,没有制度治党,思想建党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就没有坚强的制度保证,就会流于形式甚至变质。思想建党重在“德治”,制度治党重在“法治”,只有将依法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结合,方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当前,随着我们党已基本形成一整套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党的建设制度,要更好发挥党的建设制度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推动作用,就必须更加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发挥文化对制度的支撑作用。因为在一定意义上说,任何良好的制度都只能在良好的文化基础上建立起来,也只有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建立起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才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和长治久安之本。
再次,建设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应当坚定不移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一个政党的先进,始于党内文化的先进。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作为指导思想。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激荡和利益关系的调整,特别是随着国外尤其是西方反共反华势力疯狂地进行西化、分化的活动,导致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发生了异化,特别是在共产主义信念、马克思主义信仰上发生了动摇,这一点务必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我们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内政治文化必然有别于其他政党,这就是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去建设党内政治文化。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长征路上,依然充满着艰难险阻,我们党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大力培育与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一系列优良价值观和优良作风,让这些优良价值观与优良作风成为融入党员干部血脉的精神标识,成为每一个党员干部的精神追求。
最后,建设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应当坚持不懈地抵制和批判党内消极政治文化,让其在党内没有立足之地。以往,我们党在一段时期里,相对忽视了党的自身建设,特别是相对忽视了党的思想建设和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使党内一些党员干部中,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思想混乱,产生了不少的消极腐朽思想文化,使党内政治文化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这种“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党内政治生态。“这些问题,严重侵蚀党的思想道德基础,严重破坏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严重损害党内政治生态和党的形象,严重影响党和人民事业发展。”[2]2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说明中也明确指出:“要解决党内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就必须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无疑,清除这种“污染”才能使政治生态正本清源、固本培元。而要清除这种“污染”,我们在重在建设的同时,应当坚持不懈地抵制和批判党内消极政治文化。对于“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优良传统长期遭到破坏的情况,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大力弘扬和落在实处。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抵制和批判党内消极政治文化,让它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才能使其在党内没有立足之地,也才能为建设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开拓出更加宽广的道路。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 赵 春】
On Political Culture Building in the Party
WU Canxin
(College of Philosophy, Party School of the CPC Guangdong Committe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50)
"Intra-Party political culture" in a broad sense, consists of cultures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political spirit in the Party, while in a narrow sense, it refers specifically to the latter, focusing on the political ideology and culture. Strengthening political cultural building in the Party is out of the urgent need of the times, and also the urgent call of the Party for strict self-governance in every respect, therefore, should be put on the agenda and be given great importance. To foster a sound political culture in the Party, it is imperative to bear in mind the following four points: First, innovate constantly on the basis of promoting fine revolutionary traditions and cultures; Second, incorporate ideological building with institutional building within the Party; Third, adhere to Marxism as its guidance and core socialist values as its orientation; Fourth, resist and refute negative political culture in the Party.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political culture; political ecosystem; political life
2016-11-26
吴灿新,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部二级教授。
D261
A
号】1674—0351(2017)01—00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