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艺术歌曲《黄河怨》的艺术特点及其教学运用
2017-01-25孙冬冬黄小芳
孙冬冬 黄小芳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浅谈中国艺术歌曲《黄河怨》的艺术特点及其教学运用
孙冬冬 黄小芳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本文旨在对《黄河怨》进行音乐分析、演唱处理及特点阐释,并作音乐表演及形象塑造上设计。《黄河怨》展现出完美的音乐形象构思和艺术表现形式,在《黄河大合唱》这部名作中具有重要的戏曲意义和结构功能。《黄河怨》作为一首具有强烈悲剧性的歌曲,具有西方“悲剧”和中国悲剧的审美特征和文化意义,其音乐表演与形象塑造,需充分理解《黄河大合唱》的整体艺术构思和《黄河怨》的审美及文化意义,应表现出其悲剧性音乐的“崇高感”,将这个女性塑造成一个既类似、又超越于古代悲剧中“青衣”的文化形象。
中国艺术歌曲;《黄河怨》
一、《黄河怨》的创作背景及分析
《黄河怨》是一首由女高音来演唱的曲目,选自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黄河大合唱》的第六乐章。是诗人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于1939年3月完成。它是整部乐章中冲突最强的一段,讲述的是我国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个无助绝望的妇女的内心哭诉:她的儿子、丈夫被日本人杀害,在她受尽日寇凌辱之后,心中悲痛无助、羞愧无言,情感中最强调的是一个名字中的“怨”字,目的是想要激发人民心中的悲愤温暖。这里所表达的怨,不仅仅是这个妇女哭泣的怨,也不是某一个人的苦,而是所有被欺压的百姓,我们整个民族的仇与恨。《黄河怨》的旋律中含有哭腔的一些特点,整首旋律听起来凄婉悲凉,在作品表现方面,以悲惨缠绵的大小调交替出现,唱出了被压迫、被污辱的沦陷区妇女的痛苦哀怨,所以歌唱时越是表达得绝望痛苦,越是能激发人名群众的悲愤之情。
二、歌曲《黄河怨》的艺术特点
(一)音乐体裁
《黄河怨》在声乐作品中属于艺术歌曲类,是一种表现真实现实的音乐类型。该曲由冼星海先生创作,为了能把抗日战争时期那种真实的民族激愤、骨肉情长表现出来,根据诗人光未然的作品去编写的歌曲,因此《黄河怨》最重要的艺术表达就是音乐传达出的真实,让听者们能真实地感受到当时的那种苦痛生活,并且从中能体会到那种强烈的国家民族意识和责任感。
(二)曲式结构
该曲子共分为四个乐段:A+B+A’+C的曲式结构。前奏是1-15小节。第一部分A乐段(16-36小节)这一乐段是A大调。该乐段缓慢,都为长乐句大线条,节奏上采取了四三拍来描绘出这个妇女的内心的哀怨和苦痛。第二部分B乐段(37-48小节)这一乐段是#f小调。第三部分A’乐段(49-69小节)这一乐段重新回到A大调,但在节奏上改为四六拍,力度加重。第四部分C乐段(70-93小节)该乐段又回到#f小调上,节奏进入八六拍,音乐织体加密推向高潮,结束整曲。
(三)歌曲内涵
歌曲《黄河怨》描绘了在漆黑孤独的夜晚,在黄河的岸上站着一个妇女,一个失去了自己丈夫和孩子的妇人,惨遭日本人蹂躏的乡村妇女,无处哭诉只能对着上苍哭泣着自己的悲惨命运,直到最后投入奔腾的黄河中的悲泣场景。曲子刻画了一个具有悲剧美的,自己受尽凌辱,丈夫孩子被残忍杀害的乡村妇人的形象,仿佛只有黄河可以倾听,洗清她的万重哀怨,它才是苦难命运的乡村妇人所选择的灵魂归宿。
三、歌曲《黄河怨》的演唱技法处理
(一)呼吸
演唱时声音的强弱和婉转如泣的音色都与歌唱时气息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演唱时需要正确的呼吸方式,注重气息下方位置的支持。在歌唱时要注意使用气息来托住声音,并以情代声,特别是快要结尾处,“血债”中的债字将整首曲子推向了高潮处,这不仅仅是这首歌曲中的一个词,更重要的是它所表达出了人们对抗战时期的民族恨国家亡的一种呐喊,所以在此处气息一定要稳定声音,声音决不能发虚或者发紧,需要扎实的气息来作为支撑。为了能够使此处完整地演唱下来,在“血债”前面可以稍微调整一下呼吸,叹下气息,深吸一口气,最后释放全部的音量,将所有的情绪全部爆发出来。但要注意不能整首曲子都是强音来体现,有弱才能更好地突出强,因此弱唱尤为重要。
(二)力度与速度的处理
《黄河怨》一开始表达的是这个妇女内心难过的和无助,所以演唱者在开始“风”字应该弱进并慢慢地渐强,声音应该是徐缓的无助的,歌唱要具有流动性。歌词中有三个不同表达的“你不要”,就需要站在情感的角度理解其中的不同并在强度音量和速度中将三个“你不要”里隐藏的内容有层次地表达出来。并为第二段的哭诉歌唱做了一个引入。在进入“狂风啊”开始速度稍有加快,力度也稍有变重,再一次出现“你不要”,此处一定要与第一段处理作出对比,表达出妇女更为无助的内心也为最后高潮处作引入。从“今晚我要投入你的怀中”开始歌曲进去最后阶段,速度变为整曲最快,力度也最强,此时作者要利用力度与速度的不同来表达妇女最后的绝望,只能以死来守护自己的民族,最后一个“血债”推向高潮结束曲子。
(三)情感处理
情感是声乐艺术的精华所在,在演唱歌曲《黄河怨》时,一定不是从头到尾都是哭泣,而应是从无助苦痛、怨恨的情绪,最后演变到要把血债清算的反抗情感。这首歌曲的情绪、变化和对比是较为明显的;歌曲的开头唱到“风啊,你不要叫喊,云啊,你不要躲闪”,这两句表现的是妇女人苦痛无助的内心;“今晚,我在你面前,哭泣我的愁和怨”,描绘出由痛苦内心产生了哭泣的情绪:“命啊,这样苦!”到“宝贝啊,你死的这样惨!”这一段的感情一定要是从自己内心最深处去感受去表达出这种失去孩子的痛苦,最后是妇女在投河自尽之前最后的呼唤,要为自己的孩子报仇为自己的国家报仇,最痛苦的呐喊声时我们进去歌曲的最高点。并且这不仅仅是一个妇女的内心呼喊,也是数以万计个被侵占和殖民的人民要反抗的呐喊声。歌曲中情感的变化是随着你对歌词内容的理解、旋律的走向而变化的,所以想要演唱好歌曲一定要先读懂内容看好旋律,并真正地投入人物形象来去表达,将《黄河怨》典型的艺术形象及其思想内涵传达给听众们,并充分地体现出在历史上和艺术上所表达出的价值。
四、教学运用
歌曲《黄河怨》可以说是女高音的试金石, 无论是情感表达上的张力或是演唱技巧上的难度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在国内国际各类大型比赛中都是热门曲目或必唱曲目,所以在教学中歌曲《黄河怨》尤为重要。
(一) 演唱情感提升
演唱一首歌曲不仅是对歌唱作品的情景再现,更为重要的是二度创作,演唱者内心感受的表达。因此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对作品背景内容的理解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歌唱者体会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表现特点等。歌曲《黄河怨》是在当时中国受外部侵略,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苦不堪言的历史背景下创作,情感内容表达了妇女极度痛苦,走投无路的内心情绪,歌曲内心情绪丰满,张力极大。通过学习演唱《黄河怨》这首作品,使演唱者在歌曲情感表达上更加丰满、更加有戏剧张力。
(二)演唱能力及技巧
歌曲《黄河怨》对演唱者的能力与技巧有很高的要求。前奏部分用了较弱的力度和慢节奏进入,在前奏部分开始就应该进入歌唱状态,乐句多为大线条需要很足和平稳的气息支撑,在演唱“宝贝啊,你死得这样惨”时音高非常低,对于女高音来说要注意气息一定要沉下来演唱。进入歌曲高潮为高音的持续进行,为了音乐的完整性及突出戏剧张力的效果,在演唱技巧上,不能强调每一个音的力度不要突强,由弱渐强的,并且需要气息平稳而持续地支撑,最后达到歌曲情绪的最高点。能完整演唱歌曲黄河怨对于学习者来说有很高的挑战性,学习演唱《黄河怨》可以提高我们的演唱能力与技巧。
歌曲《黄河怨》是一首非常优秀的作品,因此在教学中歌曲《黄河怨》的学习与运用非常重要。
五、总结
《黄河怨》在整个《黄河大合唱》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描绘了中华民族的人民群众被殖民、被欺压甚至被残忍杀害的悲惨景象。艺术歌曲《黄河怨》是一首能将每个中国人都感动的歌曲,有着特定时期的历史意义和极高的演唱难度,并经久不衰传唱至今,是声乐教学方面和声乐演唱方面的必唱曲目,有着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学术研究价值。
[1]薛良.歌唱的方法[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3.
[2]林俊卿.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3]威廉文纳著,李维渤译.歌唱机理与技巧[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
[4]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5]黄叶绿.黄河大合唱横谈[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6]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J60
A
孙冬冬(1979-),女,毕业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音乐学院,声乐博士,教授,现任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声乐系副主任;黄小芳(1992-),女,汉,河南焦作,现在就读于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声乐系,在读硕士研究生,音乐表演专业美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