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作用和贡献

2017-01-25陈郝杰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全国代表大会党章中国共产党

李 颖,陈郝杰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科研管理部,北京 海淀 100080)

试论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作用和贡献

李 颖,陈郝杰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科研管理部,北京 海淀 100080)

作为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在党的历史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部党的代表大会史,就是一部浓缩的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在不懈奋斗史方面,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促进党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在理论探索史方面,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作出重要贡献;在党的自身建设史方面,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成功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是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在中国共产党90余年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举旗定向、谋篇布局,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制定党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选举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部党的代表大会史,就是一部浓缩的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

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促进党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接力探索、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迅速投入到为民族谋独立、为人民谋解放、为国家谋富强、为人民谋幸福的伟大斗争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告诉我们,95年来,中国走过的历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1]5

在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最好的见证者,也是有力的推动者。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见证了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伟大复兴。1921年党的一大召开时,仅有代表13名,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党的一大是在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下秘密举行的,没有新闻报道,在社会上也没有引起多大注意。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时,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2268人,特邀代表57人,代表着全国8200多万党员。大会的召开举世瞩目,报名采访十八大的国内外记者达到创纪录的2700多名,其中还有1700余名境外记者,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历史上,记者人数首次超过代表人数。而今年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代表名额共2300名,全国共有党员8944.7万名,党的基层组织451.8万个。这些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统计数据直观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党的一大召开时,中国正处于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黑暗时期。从党的一大到1945年党的七大,中国共产党先后带领人民进行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战争、全民族抗日战争,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使全民族抗战胜利在望。七大结束后4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时,中国共产党已经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到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继续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而作为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史的有力推动者,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回顾总结过去工作的成绩和缺点、经验和教训,为顺利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毛泽东同志曾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善于总结经验,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优良传统和好的工作方法。每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党的领导人都会代表上一届中央委员会向会议作报告,深入总结两次会议之间党的工作。

现存最早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是陈独秀在1923年6月党的三大所作。陈独秀向大会报告了一年来党的各项工作,还就“最近一年的工作提出批评意见”。他指出党的工作存在一些不足,包括:忽略党员的教育工作,宣传工作进行得不够紧张,党内存在严重的个人主义倾向。同时,他还谈到中央委员会的错误,包括:没有组织、缺乏知识、经常改换中央所在地。难能可贵的是陈独秀还做了深刻的自我批评,表示自己由于对时局看法不清楚,再加上容易激动,犯了很多错误。对其他中央领导成员,陈独秀也提出了批评意见。[2]245-246党的三大召开时,中国共产党成立不到两年,党的领导人就能如此深入总结党的工作的成绩和缺点,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态度。

党的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极其重要的、也是最后一次代表大会。这次大会之所以作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史册,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党的七大召开前一天,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系统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毛泽东在七大对党的历史作了许多精辟的论述,他特别指出:“总结经验也可以说是算账……把过去历史问题托付给七中全会解决比较好,以便自己集中力量解决抗战建国的任务。”[3] 276正是因为七大正确总结了过去党的全部工作,才使得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改革开放以来,从党的十二大开始,每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第一部分均是对过去工作的回顾和总结。十二大报告总结了粉碎“四人帮”后6年工作取得的历史性胜利。十三大报告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9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十四大报告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4年的实践经验。十五大报告站在世纪之交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并总结过去5年工作。十六大报告在回顾过去5年工作的同时,还总结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13年的基本经验。十七大报告总结过去5年工作的同时,还回顾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十八大报告开篇就是过去5年的工作和10年的基本总结。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把回顾和总结过去工作放在第一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的客观礼敬,对工作的极端负责,对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深刻认识。

(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分析和判断世情国情党情,为顺利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提供现实依据

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制定方针、描绘蓝图都是建立在对形势的分析和判断之上的。

1922年7月党的二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和中国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着重指出:“各种事实证明,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或农人)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因此反对那两种势力的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是极有意义的:即因民主主义革命成功,便可得到独立和比较的自由。”[2]132正是基于对中国国情的正确分析,二大宣言初步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策略、任务和目标,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中国共产党成立仅一年的时间,就能对中国的革命形势作出正确的判断,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威力。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除五大外,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多数都能对世情国情党情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因而促进革命的发展。1928年在莫斯科召开的六大,面对党内出现“左”倾盲动错误的现象,认真地总结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对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存在严重争论的根本问题,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在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问题上,明确了革命处于低潮,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党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而是做艰苦的群众工作,积蓄力量。由此基本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对克服党内仍然存在的浓厚的“左”倾情绪,摆脱被动局面,实现工作的转变,对中国革命的复兴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先后召开了八大、九大、十大、十一大。八大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历史性盛会。大会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后我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历史性变化,认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八大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判断虽然由于“左”倾思想不断发展而未能坚持下去,但历史证明,这些论断是正确的,它为党在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准备。党的九大、十大由于受极左思潮的影响,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判断出现偏差,因而也未能承担起实现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历史重任。党的十一大在揭批“四人帮”和动员全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方面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限于历史条件,大会没能承担起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为实现历史转折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这一任务。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召开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根据实际对世情国情党情作出了科学判断。上世纪80年代中期,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4]104的判断。1987年党的十三大坚持这个正确判断,得出“当前国际形势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的正确结论。党的十三大还作出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重大判断。“总起来说,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贫穷、摆脱落后的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逐步变为非农产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的工业国的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阶段;是全面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5]12-13

党的十三大作出的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判断,为此后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分析和判断奠定了基础。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指出:“我们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6]12-13

(三)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制定和确立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为顺利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举旗定向、谋篇布局

作为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制定和确立今后一个时期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核心任务。在党的历史上,大部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能顺应时代和发展要求,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政策,从而有力推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

党的一大作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主要任务。二大通过了关于“工会运动与共产党”等9个决议案,对工人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作出部署。按照一大、二大制定的行动纲领,中国共产党迅速投入到实际斗争中,党先后领导了香港海员大罢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开滦五矿工人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迅速掀起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党的七大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7]303对新民主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纲领和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大会也作出全面具体的说明,特别强调要允许资本主义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得到比较大的发展。按照七大指引的正确方向,仅仅4年后,中国共产党就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党的十八大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全面部署。大会还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明确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沿着十八大描绘的蓝图和确立的纲领,走过了很不平凡的5年。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定不移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等各个方面取得突出成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四)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央领导集体,为顺利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七大以前的历次代表大会,党还处于幼年时期,选举产生的中央领导集体未能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重任。党的一大、二大、三大、四大、五大选举陈独秀担任党的最高领导人。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事实证明,他没能胜任革命领袖的角色。党的六大在组织上片面强调党员成分无产阶级化和“指导机关之工人化”,选举工人向忠发担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向忠发后来被捕叛变,使党的事业遭受损失。瞿秋白、李立三、王明虽然在一个时期负责中央工作,但他们都不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选举产生的党的领袖。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在历史上,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都没有形成过有能力的中央。”[8]309“我们党的历史上,真正形成成熟的领导,是从毛刘周朱这一代开始。”[8]298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是在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斗争中逐步形成的,党的七大和八大对他们的领导地位予以了确认和肯定。遵义会议开始确立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1943年3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推定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书记处主席。1945年6月19日党的七届一中全会召开,正式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这是一个具有很高威信的、能够团结全党的坚强的领导集体,它标志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1956年9月,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当选为副主席,邓小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新产生的中央政治局常委,除七届一中全会选出的五大书记中的四人外(任弼时已去世),增加了陈云、邓小平两人。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党的十二届一中全会,选举邓小平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主席;党的十三届一中全会,再次决定邓小平为中央军委主席。党的十三大以后,邓小平虽然不再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职务,但他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仍然在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党的十二大使一批年富力强的同志走上中央领导岗位和其他领导岗位,对实现干部的新老交替发挥了重要作用。大会共选举产生中央委员210人、候补委员138人,其中新当选的211人,占总数的61%,年龄在60岁以下的有171人,具有大专学历以上的有122人,年龄最小的只有39岁(胡锦涛)。

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开始,党的最高领导人一般同时兼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这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三位一体这样的领导体制和领导形式,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党、大国来说,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最妥当的办法。”[9]603党的十四届一中全会选举江泽民同志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决定由其担任中央军委主席,1993年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上,江泽民同志获得连任。在2002年党的十六届一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当选为党的总书记,并于第二年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后担任中央军委主席。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同志获得连任。

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由其担任中央军委主席。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5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指引。历史已经证明,党的十八大选举习近平同志为党的最高领导人,是大会的一大历史功绩,必将对党和国家事业产生深远影响。

可以说,一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历史。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分析形势、研判实情,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举旗定向、谋篇布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领袖、指路引航,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见证历史、引领未来。实践反复证明,如果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开得民主深入,总结经验深刻,研判实情准确,制定纲领科学,选举领袖有力,党的事业就不断走向胜利;反之,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

道路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关乎党的命脉。要完成和推进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大历史任务,就必须寻找正确的道路。寻找正确道路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理论探索的过程。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但是,如何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就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这项任务之所以艰巨,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同时面临着两方面的困难。一方面,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经济文化又十分落后的国家如何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前人没有干过,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又面临着理论准备不足的困境。对于前者,邓小平曾深刻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8]2-3对于后者,刘少奇表达了他的看法:“中国党有一极大的弱点,这个弱点,就是党在思想上的准备、理论上的修养是不够的,是比较幼稚的。”[10]273“所谓中国党的理论准备,包括对于马列主义的原理与方法及对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统一把握。这在中国党的大多数同志不论对哪一方面都还有极大的不够,还是中国党一个极大的工作。”[10]275-276

在面临双重困境之下,中国共产党对理论孜孜以求、艰辛探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一持续的理论探索历史进程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对革命建设改革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艰辛探索,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创造条件、奠定基础,体现了质量互变的辩证规律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长期量变的积累,就没有质变的发生。从思想史的角度分析,任何一个理论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本身会经历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提炼的过程。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在这样的国家进行革命,并在革命胜利后进行建设、改革,必然会出现许多马克思、列宁以及各国无产阶级政党所没有遇到过的特殊的复杂的具体的问题。这些特殊的复杂的具体的问题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人从理论上予以回答。回答的过程,既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理论探索的过程,是一个为系统化理论最终诞生不断积淀的过程。从这个角度看,前期的理论探索增添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历史厚重和思想深度。

具体来说,从党的一大确立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确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就开启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党的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党的三大确立国共合作方针,党的四大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党的六大对中国革命性质、形势和任务的判断,初步回答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策略、任务、目标等关系革命成败的重大问题,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前途。六大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党的建设以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等新民主主义革命重大问题的理论探索,最终为党的七大提出和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提供丰厚理论滋养,奠定坚实理论基础。党的八大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从党的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党的十三大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及党的基本路线,再到党的十四大从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方面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括,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党的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把这一理论作为指引党继续前进的旗帜。十五大郑重提出: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同样,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十五大依据新的实践确立党的基本纲领,为十六大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提供了理论准备。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的概括,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要求,为十八大确立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奠定基础。

总之,量变是质变的准备。任何理论的创新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没有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接力探索的艰辛过程,就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同时,质变也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当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基本理论问题探索进行到一定阶段、积累丰富成果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就是必然的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对理论探索的历史进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在理论探索中受到的“左”和右的干扰,折射出理论探索的艰辛,为后继的理论探索提供了反面教训,表现为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历史上也有个别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没能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因而在理论探索的道路上偏离了方向。这突出地表现在党的五大和党的九大、十大,前者受到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干扰,后者则是“左”倾理论和实践的产物。

党的五大召开在大革命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大会受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影响,既没有正确总结经验教训,又没有提出挽救时局的方略,反而继续提出一些错误主张。比如,大会一方面把蒋介石的叛变看作整个资产阶级的叛变,把民族资产阶级当作革命的对象,从而混淆了民主主义革命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另一方面把由汪精卫、唐生智控制的武汉政府当作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联盟,对汪精卫、唐生智等人仍抱有很大幻想,对其公开叛变革命的严重危险缺乏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精神准备。对于当时最为紧迫的组织和发展党领导的革命军队的问题,大会并没有认真讨论。从理论探索史的角度看,五大虽然提出了争取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建立革命民主政权和实行土地革命的一些正确的原则,但它没有从理论上对当时革命最迫切和最根本的问题予以正确回答。党的五大后不久,大革命宣告失败,实际上也宣告了右倾机会主义理论的失败。

党的九大、十大都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召开的。由林彪所作的九大政治报告,核心内容是阐述指导“文化大革命”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的基本内容和“伟大意义”。“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的核心是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还要进行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大革命”。它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阶段阶级斗争“左”倾错误观点发展到“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总概括,也是“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思想。历史已经证明,它违背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实事求是这个精髓,脱离甚至歪曲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的实际,在党的理论探索史上没有任何积极意义。而党的十大,不论是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还是在组织路线上,都继承了九大的“左”倾错误。

党的五大和党的九大、十大在理论探索史上的失败,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与党的理论探索关系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启示。

一是独立自主是实现理论创新的前提。党的五大之所以没能在理论探索上取得成功,原因是复杂的,但那时的中国共产党不能独立自主对待马克思主义、对待中国革命是一个重要原因。党的五大召开时,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中共必须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执行共产国际的指示。因此,大会的实际主导者不是党的总书记陈独秀,而是共产国际代表罗易。会前共产国际发来指示,要求中共五大的一切政治决议“都完全应以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全会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为依据”。虽然共产国际对探索中国革命一些具体的理论问题发挥过作用,但要幻想依靠它的指导从根本上正确回答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是对共产国际的苛求,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能力的矮化。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从这方面看,党的七大能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一个重要原因是共产国际不复存在,中国共产党已开始独立自主地探索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

二是发扬民主是实现理论创新的基础。党的理论创新既是党的领袖、理论家对生动丰富的实践总结概括提炼的结果,也是集体智慧的集纳。比如,如果我们详细了解十八大报告反复多轮调查和起草及征求各方意见的诞生过程,就会加深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说成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的理解和认识。而党的九大、十大之所以提出和延续“左”倾错误理论,与这两次大会的民主氛围不浓厚存在关系。九大召开时,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以至基层党组织大都没有恢复,2200万党员绝大多数还没有恢复组织生活。与会代表当中的许多人都不是通过正常选举程序产生的,他们或由革命委员会与各造反派组织负责人协商决定,或直接由上级部门指定。而十大的筹备工作没有经过党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只是在1973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上确定了修改党章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十大代表的产生办法。十大代表不是由省级党的代表大会或代表会议选举产生,而是通过“协商”,由党委扩大会议选举产生。因此,这两次大会的代表混进了许多帮派体系骨干,可谓先天不足,对于党的理论探索产生很大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在理论探索中的失误,为后继的理论探索积累了反面教训。毛泽东曾经说过:“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11]299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6]8可以说,革命时期确立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对之前理论探索偏离方向的否定。当八大的正确路线被九大、十大的错误路线否定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又恢复了正确的路线,并且大大地发展并超过了八大的内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体现了事物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三)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将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关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系统化,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最终完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旗帜,这一任务早在党的一大就胜利完成。但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不意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此一帆风顺、波澜不惊地向前推进。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走过了一段曲折艰辛的历程后,才实现两次历史性飞跃的。前文已经简要介绍了党的七大、十五大、十六大、十八大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确立的基本情况。接下来,本节将着重从理论探索史的角度分析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与党的指导思想之间的辩证关系。

1.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确立党的指导思想的必要与可能。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须有自己的指导思想,在理论上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党的指导思想的确立,既是前期理论探索成果的系统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应对外部理论和实践挑战的需要。比如,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即是应对国民党宣传“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和“马列主义已经破产”的有力举措。而党的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是在邓小平同志逝世后,国际国内关注中国将向何处去的历史关头,鲜明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如果从更为宏观的角度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另一方面,伟大的实践,必然产生伟大的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为中国共产党确立自己的指导思想提供了条件。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面临的情况极端复杂,必然要经过长期的、复杂的、曲折的斗争,而这个斗争必然积累起无数丰富的经验。对这些经验的系统总结概括提炼,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丰厚滋养。正如刘少奇所说:“百余年来,灾难深重的中国民族和中国人民,为了自己的解放而流血斗争,积有无数丰富的经验,这些实际斗争及其经验,不可避免地要形成自己的伟大的理论,使中国这个民族,不但是能够战斗的民族,而且是一个有近代科学的革命理论的民族。”[10]417

2.理论范式的一脉相承: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对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内涵的规范定义。对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内涵进行规范定义,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确立党的指导思想的必要一环。刘少奇在党的七大对毛泽东思想的定义是:“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在目前时代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民族民主革命中的继续发展,就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优秀典型。”[10]418《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定义是:“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12]826党的十二大又在革命后增加了“和建设”的表述,最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规范定义。

党的十五大对邓小平理论的定义是:“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13]53

党的十六大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定义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14]8-9

党的十八大对科学发展观的定义是:“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6]45

分析以上的表述可以看出,定义党的指导思想突出强调三个方面:

一是突出强调理论的继承性。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二是突出强调对时代问题的理论回应。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三是突出强调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特别强调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种提法,有深刻的历史根源,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创新理论认识上的深化。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时,还没有明确严格区分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后来,毛泽东同志在理论探索上走入误区,错误发动“文化大革命”,肯定“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得新时期如何定义毛泽东思想成为党面临的一个政治难题和理论难题。对此,在邓小平同志的指导下,《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作了精辟的回答:一是强调我党许多卓越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二是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同志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这样,定义党的指导思想为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一科学论断,就为以后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所坚持。

3.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对党的指导思想理论内容的精准概括。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除了对党的指导思想进行规范定义,还会对其所蕴含的理论内容进行精准概括,进而明确其在中国共产党理论探索史上的特殊贡献,也利于干部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把握认知。比如,党的七大上,刘少奇将毛泽东思想概括为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政策等9个方面的内容。《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又将毛泽东思想概括为6个组成部分和3个活的灵魂。又如,党的十四大报告从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九个方面,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概括。

在对党的指导思想的概括上,应该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原理,哪些是被实践证明了是正确的但具有较强时代性的理论观点,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和发展的理论判断。以对毛泽东思想的概括为例,3个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就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立场、观点、方法,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等方面的理论内容,已经被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证明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理论,但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一部分的内容不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而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内容,如关于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经济建设的十大关系、“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等具体的理论观点,就需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继续予以丰富和发展。

三、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新中国成立以前,毛泽东同志就将党的建设作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他还将党的建设比喻为“伟大的工程”,强调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改革开放条件下执政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特别强调:“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15]6

作为一个高度重视自身建设的党,在推进党的建设两个伟大工程中,中国共产党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走过了一段很不平凡的历程。其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提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系列重要思想、作出系列重大举措,为党的建设指明方向;通过制定和修正完善党章,把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和党的建设两个伟大工程中取得的重大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体现在党章中,确立完善管党治党的总章程、总规矩,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提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系列重要思想、作出系列重大举措,为党的建设指明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严肃指出:“打铁还要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6]70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党的建设对政治路线的保障作用,因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制定和确立今后一个时期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后,又会专门对党的建设提出要求、明确任务、作出部署。

从形式载体上看,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或以专门的组织问题决议案,或在政治报告中开辟专门章节,以推动党的自身建设,为政治路线的顺利实现提供组织保证。比如,从党的二大到六大,每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会通过相应的组织问题的决议案。党的二大通过《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党的三大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党的四大通过《对于组织问题之议决案》,党的五大通过《组织问题议决案》,党的六大通过《关于组织问题草案之决议》和《苏维埃政权的组织问题决议案》。

又如,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时,最后一部分为“全党团结起来,为实现党的任务而斗争”,同时,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党的建设作了全面论述。刘少奇所作八大政治报告最后一部分也是论述“党的领导”,与邓小平所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对自身建设提出的任务要求。

从党的十二大以后,每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都有一部分专门论述党的建设。十二大的题目是“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十三大是“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十四大是“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十五大是“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十七大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十八大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仅从形式载体上分析,就可以看出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对党的建设的高度重视。如果继续分析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案和政治报告涉及党的建设章节的主要内容,则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始终站立时代潮头、永葆生机活力,是因为它总能顺应形势发展,对自身建设提出新的目标要求。

从党的二大到六大,尚处于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由于力量弱小,迫切希望快速发展组织、壮大力量。因而,这一时期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案,内容多是围绕党提出的革命任务,强调加强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加快发展党员,这就为中国共产党快速成长为“群众性政党”奠定基础。

比如,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特别强调建立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的重要性。决议案指出:“凡一个革命的党,若是缺少严密的有纪律的组织与训练,那就只有革命的愿望便不能够有力量去做革命的运动。”[2]162“离开党的支配而做共产主义的活动这完全是个人的活动,不是党的活动,这完全是安那其的共产主义”。[2]163为此,决议案详细制定了7项严格的纪律。

又如,从党的一大到四大,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数量一直增长不快,1925年1月四大召开时仍只有党员994人。为此,四大着重指出:“组织问题为吾党生存和发展之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倘若扩大执行委员会关于组织问题的议决案不能实际地执行,则吾党决不能前进,决不能由宣传小团体的工作进到鼓动广大的工农阶级和一般的革命群众的工作。”[16]258四大结束后,全党迅速贯彻这一精神,8月,中共中央又发出第53号通告,要求各地党组织大量吸收党员,并尽量缩短候补期。此后,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数量迅猛增加,1926年4月,突破1万人,到1927年5月,已拥有党员近6万人,由此开创了党的自身建设史的新局面。

从党的七大到八大,中国共产党已经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完全成熟。因此,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对党的建设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党的七大为例。七大召开时,中国共产党已拥有党员121万人,成为一个全国性群众性的大党。中国共产党有哪些显著标志?如何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鲜明提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17]1093-1094。这三大作风是“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刘少奇则特别强调了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的问题,他指出:“党坚持基本的组织原则之不可破坏性,但应规定适合于环境的组织形式与工作方法,以促进党的工作的发展,保证党的政治任务的执行与行动的统一”[10]400。从毛泽东和刘少奇的论述可以看出,这时候的中国共产党已经开始从更高层面上思考提炼中国共产党的特有精神标识,对党的规模扩大后如何巩固党的组织提出了更高要求。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基于对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十二大以后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着重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综合十二大到十八大历次大会提出的党的建设的要求和措施来看,有些要求贯穿始终,成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主要包括:1.强调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2.强调必须坚持和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积极发展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3.强调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4.强调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5.强调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必须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6.强调必须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以上6个方面涵盖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的各方面,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必须长期思考探索的主要课题。党要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也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解决这6个方面课题,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总结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对党的建设提出的任务、要求、举措,可以发现,其中一条最为重要的规律是:党的建设从来都是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党的政治路线决定党的建设的目标要求,党的建设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另一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贯彻执行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这一点,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史反复证明。在党的七大上,刘少奇就提出:“党的组织形式与工作方法,是依据党所处的内外环境和党的政治任务来决定的,必须具有一定限度的灵活性。如果环境变更,工作条件改变,党提出了新的政治任务,那末,党的组织形式与工作方法,也必须有所改变;否则,旧的组织形式与工作方法,就要障碍我们党的工作内容的发展与政治任务的执行。”[10]400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也明确提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历来是同党的历史任务,同为实现这些任务而确立的理论和路线联系在一起的。”[13]45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握的基本规律”[1]22。

(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制定和修正完善党章,把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和党的建设两个伟大工程中取得的重大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体现在党章中,确立完善管党治党的总章程、总规矩,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党章是管党治党的总章程、总规矩,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党内法规。党章对党的性质和宗旨、路线和纲领、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党员义务和权利以及党的纪律等作出根本规定。修改党的章程,是党章赋予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特殊权力。

在党的历史上,除了五大因开会时形势紧急,委托中央政治局制定党章修正案以外,其余历次党章的制定和修改都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作出。其中,二大党章、七大党章、十二大党章是三部最为重要的党章,是其他党章修正案的蓝本。

1.党的二大制定第一个党章,为以后党章的制定和修改提供了基础。党的一大没有制定正式的党章,但它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规定了党员条件、入党程序、党的纪律、领导机构等方面的内容,包含了党章的一些因素。在此基础上,党的二大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完成了党章制定任务。

二大党章采用条款式表述,共计6章29条,分别从党员、组织、会议、纪律、经费、附则6个方面,对党员的条件和审批程序、党的组织系统及其构成、党的会议和活动方式、党的组织纪律、党的经费来源及使用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

关于党员条件和入党手续。二大党章规定:“本党党员无国籍、性别之分,凡承认本党宣言及章程并愿意忠实为本党服务者,均得为本党党员。”“党员入党时,须有党员一人介绍于地方执行委员会,经地方执行委员会之许可”,“经区及中央执行委员会次第审查通过,始得为正式党员。但工人只须地方执行委员会承认,报告区及中央执行委员会,即为党员。”[2]164

关于党的各级组织机构的设置、职责、任期。二大党章明确党小组为党的最基层组织,规定“各组组织,为本党组织系统,训练党员及党员活动之基本单位,凡党员皆必须加入”。对于中央执行委员会、区及地方执行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职责,也予以明确规定。党章中还明确“中央执行委员会任期一年,区及地方执行委员会任期均半年,组长任期不定,但均得连选连任”[2]165。

规定了党的组织原则和纪律。一是二大党章明确规定:“全国代表大会为本党最高机关;在全国大会闭会期间,中央执行委员会为最高机关”。二是明确了党的中央组织和地方组织的职权划分。规定“全国大会及中央执行委员会之议决,本党党员皆须绝对服从之”,区或地方执行委员会“不得自定政策”,不得对全国重大政治问题先于中央发表意见。三是重申民主集中制原则,规定“本党一切会议均取决多数,少数绝对服从多数”。四是制定了6条严明的纪律,包括诸如“无故连续四个星期不为本党服务”,规定如有犯者,必须开除党籍。值得一提的是,二大党章第15条规定:“中央执行委员会得随时派员到各处召集各种形式的临时会议,此项会议应以中央特派员为主席。”[2]166这应该是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最早起源。

二大党章还将“经费”专列一条,对于失业工人及在狱党员均免缴党费。二大党章规定了党章的修改权和解释权的归属问题和党章的生效问题,明确党章的修改权属全国代表大会,解释权归中央执行委员会,并规定党章自中央执行委员会公布之日起发生效力。

二大党章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第一部党章,它创建了党章的框架结构和基本体例,为以后党章长期沿用。这是二大党章的特殊历史贡献。

党的二大之后,三大、四大和五大分别对党章做了三次修正。党的三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延续了二大党章的章节体例,增加了1个条文,使之由原来的6章29条变为6章30条。这次修正突出特点是在二大明确开除党籍的规定之上,增加了党员自请出党的规定。党的四大对党章做了第二次修正,修正后的党章为6章31条。这次修正的突出特点是规定支部为党的基层组织,为1926年提出“一切工作归支部”奠定基础。党的五大没有修正党章。会后,中央政治局根据大会组织问题议决案提出的原则和具体要求,对原有党章进行了修改,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此次修正对四大党章做了较大改动,修正后的党章共12章85条,包括党员、党的建设、党的中央机关、省的组织、市及县的组织、区的组织、党的支部、监察委员会、纪律、党团、经费、与青年团的关系。此次修正的突出特点是:第一次提出民主集中制概念并写入党章,决定设立中央及省监察委员会。

党的六大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党章》(名称没有用以前的章程)。六大通过的党章共15章53条,在五大党章修正案的基础上作了较大的改动。为适应中国革命的新形势,六大党章在发展党员上作了更为严格的规定,并细化了民主集中制。但六大党章存在明显缺陷:一是在发展党员方面强调“唯成分论”,二是撤销了监察委员会,三是过分强调共产国际在中共组织和建设中的地位。这些缺陷后来被党在探索实践中逐步纠正。

2.七大党章系统完备,对党的建设产生深远影响。1945年6月11日,党的七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章》,对六大党章进行了全面和重大的修改。七大党章的显著特点是分为“总纲”和“条文”两部分,在党章历史上第一次增加了“总纲”部分,这是一个重大创新,开创了先例。

“总纲”的增加,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思想理论上走向成熟。党的三大上,曾由瞿秋白起草《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并经陈独秀修改。但这一草案未被共产国际批准。究其原因,主要的是这份党纲还不成熟,以至于连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均未阐明。正如瞿秋白本人所说:“第三次大会时的党纲草案,在现在看起来简直是不值一笑,很幼稚的。”[18]478七大召开时,中国共产党已经有了24年的斗争历史,先后领导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对党的性质和宗旨、路线和纲领、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撰写党章中的“党纲”部分来阐明以上内容,可谓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同时,撰写“总纲”作为整个党章的前提和总则,也为“条文”部分的引出作了良好铺垫,使得整个党章的思想性、理论性大大增强,使得外界可以通过党章这面旗帜快速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

七大党章“总纲”总结概括了党24年斗争的经验和党的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简要阐述了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任务和特点,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基本方针和必须具备的条件,提出了反对右的和“左”的机会主义、批评和自我批评、群众路线和组织原则等。

七大党章的“条文”部分共11章70条。与六大党章相比,在体例上改动较大,有些章节做了合并,增加了“奖励与处分”“党的地下组织”“党的监察机关”三章,删除了六大党章中“审查委员会”和“与共产青年团的互相关系”两章,分别将六大党章中“党的组织系统”改为“党的组织机构”,改“支部”为“党的基础组织”,改“党团”为“党外组织中的党组”,改“党的财政”为“经费”。

七大党章意义深远,囊括了多个“第一”。第一次专门写了作为党章的核心或灵魂的“总纲”部分,这是为以前历次党章及其修正案所没有,而为以后历次党章所坚持的。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是它的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第一次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第一次将中国革命发展进程的两个阶段即“两步走”写进了党章。第一次把民主和集中结合起来,定义民主集中制为“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领导下的民主”。第一次在党章中明确规定了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第一次在党章中写入“奖励”的内容。第一次对党的基层组织的组织范围、权利和任务做了明确规定。第一次在党的中央组织中设置了中央委员会主席一职;等等。

所有这些,反映出党对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规律性的认识,标志着党走向成熟,表明七大党章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完备、作用最好的一部党章,是一部保证党能够领导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获得胜利和解放的党章,是一部对后来的党章和党的建设产生深远影响的党章。

党的八大党章共9章60条,基本继承了七大党章的精神,并结合党已经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的实际,对党的建设提出了一些新要求。比如,八大党章明确党员的义务之一是:“严格地遵守党章和国家的法律,遵守共产主义道德,一切党员不管他们的功劳和职位如何,都没有例外”[19]229,这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另外,八大党章还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规定:“中央委员会认为有必要的时候,可以设立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一人”[19]238。二是没有提毛泽东思想。

党的九大是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条件下召开的,相比于七大、八大党章,九大党章仅有6章12条,内容简略。九大党章充满了“左”倾错误观点,肯定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将林彪作为毛泽东的接班人写入党章,取消了党员权利与义务相关条款,取消中央书记处、中央监察委员会等机构,因而严重破坏了党的政治生活。十大党章则基本继承了九大党章的内容。十一大党章虽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但它继续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与实践,整体与十大党章类似。这再次提醒人们,当党的政治路线错误时,当党内民主受到破坏时,党的自身建设必然受到严重影响。

3.十二大实现党章的拨乱反正,成为现行党章的蓝本。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转折,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历史决议完成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但要从根本上巩固拨乱反正取得的成果,还必须制定一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党章。十二大对十一大党章作了许多有根本意义的修改。大会修改党章的总的原则是:“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的特点和需要,对党员提出更严格的要求,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20]47。

十二大党章共10章50条,清除了十一大党章中“左”的错误,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七大和八大党章的优点。新党章在总纲中,对党的性质和党的指导思想,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总任务,对党在国家生活中如何正确地发挥领导作用,都作了规定。新党章对党员和党的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要求,比过去历次党章的规定都更加严格。对党员的义务,十二大党章写了“绝对不得假公济私、损公利私”“坚决反对派性,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体活动”“支持好人好事,反对坏人坏事”等内容;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十二大党章规定:要“同党内外各种错误倾向作斗争”“正确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坚持党的原则,“同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行为作斗争”等,这基本是过去的党章所没有的。

根据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新党章强调从中央到基层的各级组织都必须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明确规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新党章对改善党的中央和地方组织的体制,对加强党的纪律和纪律检查机关,对加强基层组织的建设,都作了许多新的规定。

新党章规定,党中央不设主席只设总书记,总书记负责召集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常委会议和主持中央书记处的工作;中央和省一级设顾问委员会,以发挥许多富有政治经验的老同志对党的事业的参谋作用;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由同级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对中央以下的同级党委及其成员实行党章规定范围内的监督,对中央委员会成员违犯党纪的行为可以向中央委员会检举;党的各级组织都必须重视党的建设,经常讨论和检查党的宣传工作、教育工作、组织工作、纪律检查工作、群众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所有这些规定,对于加强党的集体领导、提高党的战斗力和加强党与群众的联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应当说,十二大党章比过去的党章更加充实和完善。“它是党的历史经验和集体智慧的宝贵结晶,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的重要保证。”

党的十三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突出特点是:首次规定“可以直接采用候选人数多于应选人数的差额选举办法进行正式选举”,对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的职权予以明确。

党的十四大总结十二大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新经验,认真研究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党章作了较大修改,主要特点是:鲜明地肯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增写了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删去了有关顾问委员会设置和工作任务的条文。

十五大党章最鲜明的特点是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十六大党章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党的性质作了新的系统表述: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大会明确了吸纳“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入党,以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十七大党章首次写入科学发展观,并将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还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章。

十八大党章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道写入党章,有利于全党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总结中国共产党17部党章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规律性的认识:1.党章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面旗帜,规定着党的性质和宗旨、路线和纲领、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必须做到旗帜鲜明。2.党章是中国共产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成果的集大成,必须做到与时俱进。3.党章对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党员义务和权利以及党的纪律等作出根本规定,是管党治党的总规矩,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必须学习党章,尊崇党章,在全党牢固树立党章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曾经鲜明提出:“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没有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的领导,没有先进政党顺应历史潮流、勇担历史重任、敢于作出巨大牺牲,中国人民就无法打败压在自己头上的各种反动派,中华民族就无法改变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我们的国家就无法团结统一、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向繁荣富强”。总书记的这段讲话,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进行不懈奋斗、理论探索、自身建设所得出的根本经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在重要历史关头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大会,是提出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的大会,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会。党的历史一再证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开得好,党的事业就发展,党的理论探索就进步,党的建设就坚强有力;反之亦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指引。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指引下,党的十九大一定会把党的事业、党的理论探索、党的自身建设全面推向前进!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3]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7]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8]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刘少奇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11]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2]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3]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14]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15]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6]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17]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8]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9]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年10月-1966年5月):第24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0]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责任编辑刘滢】

On the Historic Role and Contributions of the CPC National Congress

LI Ying, CHEN Haojie

(Department of Research Administration, Party History Research Office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Haidian, Beijing, 100080)

As the Party's supreme leadership body, the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NC) has played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Party's history. The history of the Congress encapsulates the Party's history of unremitting struggle,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and self-building. The CPCNC has promoted the Party to win one victory after another in the course of its unremitting struggle,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achieving the two "historic leaps" in the Party's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in adapting Marxism to China's conditions, and advanced the great project of Party building, ensuring the Party's position as the core of leadership in the undertakings of China's revolution,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NC); history of unremitting struggle; history of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history of self-building

D616

A < class="emphasis_bold">文章编码号

号】1674—0351(2017)04—0020—15

2017-07-10

李颖,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主任、研究员;陈郝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副主任科员。

猜你喜欢

全国代表大会党章中国共产党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在我家开(下)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树立党章意识 加强党性修养
中国妇女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
党章的历次重大修改
党章关于发展党员的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