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在康区的发展研究
2017-01-25李艺宏
李艺宏 马 雁
(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昆明 云南 650000)
佛教文化在康区的发展研究
李艺宏 马 雁
(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昆明 云南 650000)
藏医学作为少数民族科技史的一部分,对研究少数民族科技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佛教对藏医学的影响表现在藏医起源、《四部医典》的来源、康区医德及藏医基础理论和临床诊治等各个方面,其影响可谓广而深,本文主要就佛教对康区藏医学的影响进行研究。
佛教;藏医学;非遗
序言
藏医学是世界医学百花园中的一支绚丽奇葩,历史上藏传佛教曾对藏民族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生活等均产生深刻影响,作为藏医药学自然也不能例外。佛教寺院曾培养了大批精通医学的僧医,整理了大量藏医书籍,为藏医药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一、佛教在康区的传入
雪域西藏,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自然界常常肆无忌惮地向这里的居民显示它强大的威力。虽然自然界长时间给藏族人民带来的是单调而清贫的物质生活,可是藏传佛教的引入给藏族人民创造了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将佛教引入藏区,佛教带来了佛学及与此有关的医学文化。古代的佛学又叫“五明学”。所谓五明,就是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其中的医方明就是古代印度医学的内容,又称寿命吠陀医学。
藏医学就是随着藏传佛教这个文化载体传播开来。也就是说,藏医学随着宗教传播而传遍各地,藏传佛教文化产生和形成于青藏高原这一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条件和思想文化氛围之中。但是,佛教的影响绝不仅限于雪域藏疆,也不单是藏族。在历史的长河中,藏传佛教文化不仅浸透了安多、卫藏、康巴三藏大地,还远传到今天的土族、纳西族、蒙古族、满族地区,以及国外的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坦、蒙古国、前苏联的中亚和远东地区等。在亚洲中部广袤的高山草原区内形成了一个极富魅力的藏传佛教文化圈。这一文化圈,自古以来连结着中原黄河文明、印度恒河文明等东方文明,而藏族是藏传佛教文化圈中占地最广、人口最多的民族。
康区西接卫藏,东面与川西平原的汉地相接,地域上介于西藏与内地之间,是汉、藏文化相互影响和交融的地区。公元10世纪前后一直到明清时期,藏传佛教向康区的广泛传播使“康”这一区域最终完成“藏化”过程。
二、佛教在康区藏医学传播中的作用
在佛教传入初期,康区到处都充满了浓重的宗教气氛。在康区中心的甘孜州的康定县和徳格县,到处都是佛教圣地圣迹。大至巍峨的殿堂、耀眼的金顶、庄严的塑像,小至路边的马尼堆、屋顶上五颜六色的经旗,各大寺庙万千盏长明的酥油灯,街头松烟弥漫。佛教的传播给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府康定带来了早期比较完备的藏医学知识。康区建立的传播医学知识的曼巴扎仓寺院有近20座,培养造就了康区众多藏蒙医学人才,编译了大量的医学典籍。
由于具备某种信仰、观念、教会、仪式、道德规范和特殊情感的宗教,在其产生、发展过程中,与哲学、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地理都有密切关系。可以看出在宗教文化中同样蕴纳了一部分科学,这一点在藏传佛教的寺院中就表现得非常突出。藏传佛教的寺院中就有专门的显宗学院、密宗学院、医名学院(曼巴扎仓)、时轮学院。科学与宗教的这种融合是历史的必然,要使科学同哲学等从宗教中分离,同样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没有特定的宗教就没有特定的宗教文化形态。特定的宗教在其发展过程中,研究、吸收或者吞并了一些非宗教或非本宗教的文化成果,并将其归入自己的体系。如医学,藏传佛教寺院中有专门的医学院,但作为科学的医学和藏传佛教思想没有本质的联系,它是独立的。它的产生也不在于佛教自身,而是佛教在其发展过程中,继承了人类的医学成果。因此并不是说藏医学源自藏传佛教的教义,而是藏医学搭上了佛教传播的顺风车,其它领域也多此类情况,显然,宗教文化对人类科技史的贡献同样是巨大的。
佛教传入后,以佛教为代表的印度文化,与以苯教为代表的藏族土著文化进行着长期的斗争,《四部医典》就是藏传佛教相当兴盛的时期著成。《四部医典》是一部藏医学的奠基经典著作,是藏族医学家宇妥·元丹贡布汇集各民族的精华,结合藏区民众的医疗经验编著而成。由于《四部医典》在问世时,正值佛教盛世,因此,在这部经典著作中就带有十分浓厚的佛教色彩,几乎每个章节都有佛学的内容,全书是以佛祖的几个化身进行问答来叙述的。在佛教盛行时,这种形式有助于它的迅速传播,也有助于提高这部书的权威性。《四部医典》如果不用佛祖化身问答的形式来叙述,如果没有披上宗教的外衣,它也不一定那么容易被人接受,因为人们总希望这些传世的著作是神或圣人的教诲。后来的藏医一语道出真谛:“不说是佛祖教诫,西藏的学者、愚人和中间人都难相信。”这种情况并不是藏医所独有,在汉族中医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如现存最早的中医著作《黄帝内经》,虽然也是一部医著,却也需要用黄帝与他的臣下们如岐伯、雷公、俞跗等人来讨论问答,才得以存于世。对比两大医学巨著,真可谓异曲同工,借助宗教将医学传播出去。
三、佛教传播和藏医学在康区的发展
佛教传入后,佛教思想对藏医也有影响,《四部医典》的结构以药王佛与仙人一问一答形成。总之,佛教对藏医学的影响表现在藏医起源、医德和藏医基础理论及临床诊治等方面,其影响不可谓不深。
《四部医典》成书时,藏王赤松德赞笃信佛法,佛教发展十分迅速,成为一统天下的宗教。赤松德赞的继位者赤祖德赞(815—838年在位)同样信奉佛教,使佛教的势力进一步发展,统治全藏。当时,旧的苯教虽然已经退居到被统治地位,但并投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为了争夺统治权,两个派别明争暗斗,斗争仍然十分剧烈。
赤祖德赞的继任者达磨赞普(838—842)不信佛教而信仰苯教,因此,他一即位便开始压制佛教,大力灭佛。他把当时的天灾、疫病流行等,统统推到佛教徒的身上,认为是佛教带来的灾难,借此大力打击佛教徒。他排除异己,杀佛教徒、烧佛寺、毁佛经,把佛像或烧或投入河中,佛教遭到了相当大的打击。藏族史称达磨之前的佛法盛行时期为“前弘期”。《四部医典》在著成的当时,并未立即在全藏传播,为了避免被毁灭于世,被赤祖德赞秘藏起来,在秘藏中沉睡相当长的时间,到后来才被人发掘出来,重新问世。
达磨毁佛后,吐蕃的政治矛盾剧增,十分尖锐。不久,达磨赞普就被他的政敌刺死。达磨死后,各派斗争剧烈,处在纷乱割据的状态。由松赞干布统一全藏创立的强大的吐蕃王朝自此解体,结束了一个历史时代。
公元14—16世纪帕姆竹王朝统治时期,随着藏医药学的宇陀·萨玛·云丹贡布修订过的经典医著《四部医典》重新出现,各地医药学家在其各自的自然条件及社会背景下,对其所继承的《四部医典》理解也不一致,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那样的意见,从而导致了各种不同学术派别的产生。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对于学术的进步有着积极的意义,也为后来医学的进步和飞跃奠定了基础。14、15世纪,在这些派别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为、北方学派和康区南方学派相继出现。他们分别总结了北部高寒地区和南部河谷地带的多发病及其治疗经验。南派藏医药以康区的甘孜州为中心,南派藏医药擅长于实践、认药还有藏医的一些手术、艾灸、放血、配药、炮制等。北方学派擅长于理论上的东西。康区南派创始人出生地就是山南,但是后来他通过一些弟子让南派传入到康巴地区,两地的地理环境还有气候有所不同,所以有些在看病、配药、认药各方面稍稍有点区别。此后康巴藏区又逐渐出现了一些学术流派,其中有直贡学派和西康学派比较著名,这个时期培养了许多南方学派的传承者,他们为藏医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四、佛教对康区藏医学发展的影响
随着藏传佛教在广大康区的不断深入传播,其宗教思想成为藏区主流思想观念,藏传佛教的哲学思想也指导着藏医学的发展思想。藏医药学源远流长,康区的藏医药发展历史已有一千多年。如何发挥康区资源优势,形成藏医产业优势,是今后康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1]钱学森.用马列主义哲学阐述中医理论[A].钱学森.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2]石硕.藏族三大传统地理区域形成过程探讨[J].中国藏学,2014(3):51-59.
[3]石硕.近十年大陆学者对康区的研究及新趋势[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2):1-6.
[4]石硕.藏族的地域特点及相关问题—兼论康区之特点[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9-32.
[5] Soundings in Tibetan Medicine.Proceedings of the 10 Seminar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ibet Study[J]. Medicine Between Science and Religion,2006(11):16-23.
[6]黄全毅.甘孜名人:司徒·曲吉迥乃[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4(2):1-8.
[7]祝彼得,张艺,王战国.试论藏医药研究与藏族传统文化的关系[A].全国藏学术讨论会文集,2013:435-439.
[8]邓都.甘孜南派藏医药[J].中国藏学,2011(4):138-145.
[9]华桦,杨宝寿,赵军宁.我国南派藏医药的形成与发展概述[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5):7-9.
[10]张其成.中医哲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G05
A
李艺宏(1986-),女,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方向:少数民族科技史;马雁(1974-),女,云南昆明人,博士,教授,云南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史方向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