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备成建制维和警队培训模式与发展研究

2017-01-25王洪海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任务区常备警队

王洪海

(武警学院 维和培训部,河北 廊坊 065000)

常备成建制维和警队培训模式与发展研究

王洪海

(武警学院 维和培训部,河北 廊坊 065000)

概述公安部常备维和警队成立背景,分析其职责任务,总结警队组建和培训经验,构建适用于警队特殊能力需求,涵盖派遣前培训、技能专业培训、岗位实践培训、待命复训,相互衔接、互为补充的综合培训模式,提出有利于建立输出常备警队培训的“中国模式”、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及安全战略、助力公安国际执法合作事业等常备维和警队培训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

联合国;常备维和警队;培训;模式

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出席联合国维和峰会时,宣布我国将率先组建联合国常备成建制维和警队。在公安部维和警察领导小组的筹备下,公安部常备维和警队于2016年12月正式挂牌成立。常备维和警队由公安部边防管理局负责组建,山东省公安边防总队日常代管,为副师职建制,编配队员300余人,下设防暴一队、二队,每支防暴队下设分队、小队。所属队员均从全国公安边防部队严格选拔,多为基层一线执法执勤单位的军事骨干、业务能手和语言、后勤等专业人才。防暴一队已于2016年9月以全员全科全优成绩顺利通过联合国组织的人员、装备考核评估,具备随时出国执行任务能力。防暴二队于2017年7月以全员全科全优成绩通过联合国人员甄选考核,并将于2017年下半年接受联合国装备验收。目前,防暴一队为世界上唯一一支列入联合国维和能力待命机制最高等级即快速部署等级的防暴队,可在60天内快速部署到联合国维和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下面,笔者结合培训工作实际,对常备维和警队成立的背景、性质和任务、当前培训情况及其不足、培训体系架构、培训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等进行探讨。

一、常备维和警队成立的背景

(一)联合国维和能力待命机制的发展演进

为提高维和警务工作效率,联合国在1995年《和平纲领补编》(UNSupplementtoanAgendaforPeace)中,提出“联合国的确需要认真考虑建立一支快速反应部队的意见。这支部队将是安全理事会的战略预备队,遇到紧急需要维护和平部队的时候可部署”。2000年8月公布的《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小组报告》(《卜拉西米报告》)将其定义为“能分别在安全理事会通过维和行动决议30天内,复杂任务区90天内,完全部署到任务区的一种机制”。针对这一快速部署要求,联合国最先提出维和待命安排机制(UNSAS)、常备警力和常备民事人员等概念。

维和待命安排机制最先得到实施,该机制是参与国与联合国达成协议后,在规定时间内向联合国提供维和人力、物力等资源的一项机制。参与国同意在国内保持这些资源处于常备状态,对人员进行充分培训,做好部署准备。中国在2002年即加入了联合国维和行动待命安排机制(UNSAS)中的第一级待命安排,即中国所派遣维和人员和装备必须在受领联合国维和行动任务后90天内部署到维和任务区,这一决定符合中国军队当时的建设水平。这种机制将执行重点放在参与国一方,但由于参与国缺少内在驱动,其效果并不理想[1]。

针对此情况,常备警力(Standing Police Capacity)应运而生。常备警力是一个快速反应单位,它具有立即启动联合国新维和任务的能力,可在新维和任务区迅速组建警察部门,并进行应急评估。此外,常备警力还向现有任务区维和警察部门提供专业咨询。在2005年通过的联合国大会决议A/RES/60/1中,指出“建立一支常备警察队伍的初始运作能力,为联合国维和特派团警察部门提供步调一致、富有成效、认真负责的创建能力,并通过提供咨询意见和业务建设,协助现有的特派团”。2006年,联合国批准成立维和警察常备警力,以提高任务区警察部门规划和缩短任务部署周期,使维和行动更快更好地发挥作用,并在随后将联合国布林迪西后勤基地确定为常备警力办公地点。

为进一步提高快速部署能力,并克服联合国待命安排机制的不足,联合国新的维和能力待命机制(United Nations Peacekeeping Readiness System,简称PCRS)于2015年7月1日取代了原来的待命机制安排。其着力为联合国和会员国之间建立一种更具预见性和活力型的互动关系,以确保适当的维和能力处于待命状态并能够快速部署,相关待命能力必须提前进行申请登记,并经联合国确认。待命力量主要分部队派遣和警察派遣两部分。具体职责为面对新开维和任务区和现任务区局势恶化、发生重大紧急变化或冲突导致局势失控等情况,进行紧急快速部署。

(二)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基本情况

中国一贯支持并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既是维和行动重要出兵(警)国,也是第二大出资国。从1990年开始,向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派遣军事观察员。从2000年开始,向东帝汶任务区派遣维和警察[2]。截至2017年9月,中国已经累计派出维和部队3.5万人次和维和警察2 700余人次。17年来,中国已经向联合国总部和东帝汶、波黑、科索沃、利比里亚、阿富汗、苏丹、海地、南苏丹、塞浦路斯、索马里等10个任务区先后派遣维和警察。2004年以来,已经向海地、利比里亚任务区派遣维和警察防暴队13支,其中有8名维和警察牺牲在任务区。中国维和警察认真履行联合国赋予的各项职责任务,积极促进任务区恢复社会秩序,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当前中国面临维和工作大发展的机遇期

一是中国更加重视多边外交,积极发挥联合国作用。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是第三大出资国。中国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认为推进政治解决是维和的核心[3],筑牢伙伴关系是维和的后盾,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维和的良方。

二是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逐步深入参与国际治理。中国理念与联合国目标高度契合,2017年9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中国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纳入联合国决议,要求“各方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改善全球经济治理,加强联合国作用”。这是继“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写入联合国决议后,中国理念再获世界认可,体现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精神,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成就。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重大外交活动的成功举行,均表明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不断为改善全球治理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中国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担任中高级职位人员不断增加。在包括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电信联盟、国际刑警组织等在内的国际组织中,中国人都担任了“主官”,正在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同时,在国际公务员中层职位上也不断有所突破,包括维和行动部警察司副司长等均为中国人,也有诸多P级职位人员在相关岗位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高级职务人数的不断增加,充分体现了我国在参与国际治理上的步伐在不断加快。

四是中国高层更加重视维和工作,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推动维和工作发展。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9月参加联合国维和峰会发表讲话时宣布,中国将加入新的联合国维和能力待命机制,决定为此率先组建常备成建制维和警队,并建设8 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

常备维和警队的成立,是中国对联合国维和能力待命机制的积极参与,是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履行大国义务的重要举措。

二、常备维和警队的性质和职责任务

常备维和警队是正式列入联合国维和能力待命机制的成建制警察队伍,常见形式为防暴队、警卫队和特警队(目前,中国常备维和警队主要采取防暴队的形式,尚未将其他两种形式纳入视野范围)。其主要职责是为联合国和会员国之间建立一种更具预见性和活力型的互动关系,以确保相关维和能力处于待命状态并能够快速部署。具体职责为主要面对新开维和任务区和现任务区局势恶化、发生重大紧急变化或冲突导致局势失控等情况,进行紧急快速部署。根据2017年1月1日生效的《联合国维和警察防暴队政策指南》规定,防暴队的主要任务为保护联合国人员和财产安全、支持平民保护、支持需要成建制队伍反应的或者需要警队专业能力的维和行动[4]。另外,该政策要求防暴队应具备多样化的专业技能,包括特警、警卫队等,使得防暴队职能更加多样和全面。

三、常备维和警队当前培训情况

根据常备维和警队职责任务,我国逐步形成了公安部维和警察领导小组、国际合作局、边防管理局,武警学院(维和培训部),常备维和警队基地“五位一体”,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的培训组织管理体系。

(一)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集训

一是按照定制大纲施训。按照联合国对防暴队核心培训教程和专业培训教程要求,赴国内军警实战单位调研,认真总结吸收过去12支防暴队培训的经验教训,结合常备维和警队“常备、应急、用之必胜”特点,研究制定《防暴队培训大纲》和教学计划。

二是落实“分总”模式。特别是针对第二批集训队,采取英语队员提前培训,射击和驾驶队员中间加训,指挥岗位人员提前训练做好大部队集训准备的模式,将培训划分为“专业技能培训、指挥岗位培训、战斗队员轮训、队伍整体合训”四个阶段。在各个阶段中,教学团队采取教员集体备课、分组授课的形式,由教学团队共同备课,既保证了课堂教学效果,又使各科目之间能够有效衔接,确保在短时间内达到培训效果。

三是开发培育新课程。为最大限度提升实战化水平,从第一期培训班开始,增加暴恐识别与防范、维和情报工作、营区防御工事构筑、车载机枪射击、直升机索降等26门课程,培训总课时达到以往防暴队的3倍;邀请包括外交、公安系统专家和归国维和警察、引智专家等在内的人员授课;组织开展系统的、持续的、大规模的模拟演练和野营拉练,做到每个科目、每项技能都训精、训实、训细。

四是立体化组织课堂教学。为最大限度提升培训针对性,培训中大量运用案例研讨式教学、情景模拟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利用手机平台开设微信教学,发挥“二维”“多维”经历队员的传帮带和骨干作用,大大增强培训的参与性、互动性和对抗性。除此之外,还安排专业队员(如医疗、炊事、维修等专业队员)到地方单位跟班实习。

五是研究运用新政策。2017年以来,联合国对防暴队政策和培训教材进行了大幅度改革。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及时组织队员收集研究相关资料,并汇编印刷成册。主要翻译整理了新版《联合国维和警察防暴队政策指南》《联合国维和警察培训教程》《联合国维和人员派遣前培训核心教程》《维和能力待命机制快速部署等级政策指南》等文件资料12份15万余字。

六是增加组训新职能。针对防暴队职能变化,选拔专业化队伍,将营区防御、特警、刑侦、社区警务等科目纳入甄选汇报演练。

(二)与维和警察培训中心集训相结合的常备维和警队自训

一是制定《常备维和警队军事训练和考核大纲》,并依据《防暴队培训大纲》要求,确立常备维和警队基本培训方向。

二是狠抓基础练兵,提升战斗能力。开展“强基础、精技能、提战力”大练兵活动,强化防暴战术、应急棍等基础技能训练,新增识图用图、维和业务、车辆查控、人群控制等共同科目训练;按照实战体系角色分工,通过小组协同突击、小组协同救护等训练科目,加强单兵与单兵、作战单元内小组之间协同,小组负重协同突击,小组负重协同救护等训练;按照实兵、实装、实战、实景要求,开展突击专业步手枪转换射击、小组对抗射击、协同射击训练,全面提升官兵对处置程序、方法、措施的熟悉程度和现场处置能力。

三是着眼维和任务需求,加强实战模拟练兵。针对南苏丹和马里等热点任务区局势恶化、武装冲突频发对维和工作提出的严峻挑战,组织对新森林行动、莱卡行动、GVL公司处突等案例进行研讨,并深入剖析驻南苏丹、马里、中非维和部队遇袭案例,总结经验教训,切实增强官兵反恐意识。

四是奔赴反恐维稳一线,锻炼队伍实战能力。赴反恐一线轮训,围绕维稳执勤,增强实战意识,强化实战技能,迅速把反恐维稳能力提升到新水平;围绕长远履职,采取实战化普训、精细化实训等模式,创设“骨干讲堂”“实战课堂”“反恐夜校”等练兵载体,精练严训,稳步推进训练工作。

五是参与驻地安保活动。2017年3月和10月,常备警队两次参加驻地重大活动安全联勤联巡行动,凭借雷厉风行的纪律作风、扎实稳健的工作态度和精湛专业的警务技能,圆满完成安保任务。

(三)专业队员的招录和外派培训

一是针对目前联合国有防暴队部署的6个任务区中3个为法语任务区的情况,警队新招收多名法语队员和西班牙语队员,为下步出征完成维和任务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先后派出英语、水电、医疗、通信、汽修、无人机、种养殖等7个专业40余人次的警务联络官赴相关专业单位外训,全面提升警队的专业能力。

(四)警队业务能力建设和业务研究

一是紧盯联合国新要求,跟进学习研究,队员维和业务素质实现大幅提升。坚持将警队业务能力建设列为警队训练重要内容,全面收集资料,加强学习研究,增强维和业务能力水平。

二是紧盯任务区新形势,加强分析研判,队伍快速派遣能力不断增强。坚持维和业务工作向维和战场聚焦,紧贴任务区形势发力,拓宽信息搜集渠道,加强推演演练,部队应对任务区复杂多变形势的能力不断提升。

三是紧盯维和发展新方向,强化专业建设,打造常备维和警队特色品牌。坚持在联合国政策标准变革中先行一步,在国际常备维和力量建设发展中勇立潮头,警队专业维和能力建设成果初步显现。

四、常备维和警队当前培训存在的不足

(一)顶层设计不足,不同阶段及不同形式培训之间的统筹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来看,我国对参与联合国框架下的维和行动已经形成了较为明确的立场和战略选择,但是缺乏具有中国特色的维和理论体系和理念架构,难以有效利用并扩大我率先组建派遣常备维和警队的影响力,不能从更高层面推广和影响联合国及任务区决策。具体而言,集训阶段开展的组织指挥、专业语言、技能、战术、勤务等科目培训已经相对较为成熟,能够较好地满足联合国考核和任务区实战需要。但在更深层面的警队预训、自训,维和警察培训中心集训、复训,各类后勤队员专业培训的统筹衔接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以确保常备维和警队长久专业能力的提高。

(二)常备警队培训经验不足,针对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常备维和警队作为联合国的新生事物,可供借鉴的经验较少。两期常备警队培训班主要参照以往防暴队培训,并结合常备维和警队的性质、任务、面临形势等构建培训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从两期培训来看,培训针对性不断增强,培训内容不断完善,培训模式不断优化,开创了联合国常备维和警队培训先河,为今后建立输出我常备维和警队组建培训模式奠定了较好基础。但从常备维和警队面临的派遣时间、地点、承担高危勤务的不确定性而言,培训的针对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培训模式仍需实践探索和经验积累。

(三)直接面向任务区的勤务训练不足,培训内容及方法的实战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集训阶段,培训大多侧重于应对甄选考核,直接面向任务区实战需要的勤务训练不足,在培训理论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内容的实战性方面,特别是在现场警情组织指挥、情况临机处置、队员协作配合、友邻沟通协调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队员在各项勤务训练中的深入参与度和互动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五、常备维和警队培训体系架构

根据常备维和警队培训实际情况和任务区需求,笔者认为,需要在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体制、培训人员层次和培训方法等方面着手,构建系统化的培训体系。在培训目标上,应以培养胜任联合国多样化需要的、符合任务区战地要求的、能够60天内快速部署的、世界领先的防暴队。在培训内容上,应坚持全面和专业的统一,坚持业务和训练的统一。在培训体制上,要着手建立“队员选拔考核、系统性预训、高标准培训、待命期自训、国内练兵实训、国际化培训、待命期间轮训以及派遣前复训”的“七位一体”培训体制,同时构建队员自主学习平台。在培训的人员层次上,应逐步尝试建立中高级职位、维和单警和防暴队“三层结合”的培训架构。在培训方法上,要增强参与性和互动性,积极发挥队员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课堂效果。

(一)培训目标

1.满足联合国多样化专业需要。如上所述,联合国新政策要求警队具备特警、警卫、刑侦、警犬、河巡等多样化专业技能。常备维和警队培训,应按照联合国要求,逐步加大警队专项技能培训力度,把警队打造成具备多项专业技能的成建制队伍。

2.符合任务区战地要求。各任务区的自然环境、安全形势、任务授权、冲突焦点、文化习俗等千差万别。常备维和警队培训,必须以任务区的实际需要为导向,使培训工作满足任务区战地要求。

3.达到60天内快速部署要求。警队可在60天内进行快速部署是中国对联合国的承诺,也是警队必须具备的实际能力。常备维和警队培训,要积极研究如何进行人员、物资转运,如何快速搭建营区并建立营区防御设施,如何保障队伍紧急后勤支持,以及如何在抵达任务区后尽快执行维和任务。

4.力争引领标准和模式。常备维和警队培训,要在组建培训、快速部署、形成战力、面向实战等方面保持和发展我警队领先优势。

(二)培训内容

1.基础培训。在单兵方面,要以基础体能和技战术能力为核心;在整体队伍方面,要以平民保护、保护联合国人员和财产安全,以及支持需要成建制队伍反应和需要成建制队伍特殊能力的警察行动为核心,加强面向任务区实际需要的战力培训。

2.联合国要求技能培训。该培训主要涵盖联合国对防暴队要求的专业技能,以及联合国对防暴队新增的专业技能要求。

3.情报、安全意识培训。近年来,针对维和人员的恐怖袭击等威胁增加,情报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常备警队需要在依靠自身联络力量和联合国相关情报机构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构建我可依靠的情报力量,以确保各项工作占据主动。

4.临战心理和战术素养培训。孟宏伟副部长在视察常备维和警队第一期培训班时强调,要积极培养警队“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只有不怕牺牲,才能最大限度保障我方人员的安全。目前来看,联合国安全形势相对平稳的任务区已经逐步关闭,剩下的部署有防暴队的任务区恐怖主义、冲突对抗等风险均较大。这就需要常备维和警队加强临战心理训练和基本战术素养培训。

(三)培训体制

1.选拔考核及准入退出机制。队员的选拔考核以及相应的准入退出机制,直接影响培训效果。常备维和警队培训要在提高警队队员待遇、稳定骨干队伍、建立准入退出机制、加强与单警交流和补充上下功夫。

2.系统性预训。从磨合队伍目的出发,在基础技能、专业技能方面加强预训,注重预训和集训的衔接性。目前,针对常备维和警队两支防暴队均已完成培训并通过联合国甄选考核的情况,要逐步建立新入警队人员的岗前培训机制,便于其积极适应新岗位,尽快转变角色。

3.高标准集训。积极总结前期经验教训,在《防暴队培训大纲》基础上,建立面向实战、总分统筹、创新发展、内外结合的高标准培训体系,作为常备维和警队的主体培训内容。

4.待命期自训。以保持队伍旺盛的战斗力为目标,对基础体能和共同科目开展系统化自训,对装备性能进行熟练掌握,对队伍进行反复拉动演练,并积极开展模拟任务区演练,全方位、全要素模拟任务区勤务,提升队伍整体战斗力。

5.国内练兵实训。针对难民涌入、暴恐事件应急救援、人道主义救助等应急场景进行模拟演练,赴相关地区开展实兵训练,检验队伍实际战斗力。

6.国际化培训。根据外警培训工作准备情况,视情选拔语言能力强、有相关专业技能基础的队员赴联合国有关机构或者国外培训机构实习、培训或者执行有关国际执法合作任务,在国际舞台锻炼和培养警队人才。

7.待命期间轮训以及派遣前复训。针对任务区实际突出课程的针对性,实现课程结构与岗位任务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需求对接、学习情景与工作情景对接,提高培训时效性。结合任务特点强化培训实战性,合理确定“国际化”与“国内化”比例,适应联合国新的工作部署和要求,适应国际维和形势变化和实战需求,并与维和工作实践和队伍建设实际紧密联系。

8.构建自主学习教育网络平台。目前,山东省公安边防总队已在积极谋划依托公安信息网研发“蓝盔网上学院”。这是构建常备维和警队自主学习教育网络平台的一种积极尝试。

(四)培训的人员层次

常备维和警队培训应逐步尝试建立中高级职位、维和单警和防暴队“三层结合”的培训架构,使常备维和警队逐步成为中国维和警察的主力和拳头,从整体上带动我维和警察在联合国的层次和水平,并确保队伍始终处于流动状态,保持常备维和警队的长久活力和战备状态。

(五)培训方法

常备维和警队培训可采取结构化研讨、实战模拟、案例分析、红蓝对抗等方式进行授课,并区分全体队员与专业队员、指挥中心岗位、指挥人员岗位等层级,因人施教,提升常备维和警队培训工作的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

六、常备维和警队培训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建立输出常备警队培训的“中国模式”

公安部常备维和警队作为目前唯一列入联合国维和能力待命机制最高等级即60天内实现快速部署等级的成建制维和警队,是完全可以向联合国总部常备警力看齐的联合国可直接调配的成建制机动力量。我国首创的系统化组建、培训模式独一无二,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通过及时总结分析常备警队组建和培训模式,凝练形成在联合国维和事业中具有较大影响力、可复制的常备维和警队组建培训的“中国模式”,有利于增强中国在维和领域的话语权。同时,也要认识到“中国模式”的开放性,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改进[5]。

(二)有利于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及安全战略

中国正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逐步在全球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常备维和警队的建立是习近平主席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国多边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备维和警队培训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推进我常备维和警队和中国维和警察事业的发展。对于中国创造性介入世界事务,发挥我国软实力,积极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构架更加公平合理的世界秩序,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作用。

(三)有利于助力公安国际执法合作事业

当前,我国公安国际执法合作蓬勃发展。2016年,公安部孟宏伟副部长成功当选国际刑警组织主席。2017年,我国举办国际刑警组织大会,习近平主席亲自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可以预见,今后双多边警务合作、警察院校国际合作、外警培训规模层次均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常备维和警队培训体系的构建,对于国际执法合作力量的培养锻炼、外警培训工作新亮点的培育、推动警察国际执法合作事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赵培江,辛越.联合国维和警察常备警力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15,31(1):38.

[2] 孟文婷.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研究述评[J].国际政治研究,2017(4):85-102.

[3] 中国联合国协会.联合国70年:成就与挑战[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5.

[4] 联合国维和警察防暴队政策指南[Z].2017.

[5] 郑永年.中国模式:经验与挑战[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6.

UnitedNationsStandbyFPUTrainingModelandDevelopment

WANG Honghai

(DepartmentofPeacekeepingTraining,TheArmedPoliceAcademy,Langfang,HebeiProvince065000,China)

This essay conclud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setup of China’s Standby FPU, and defines its detailed duties.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the setup and training of Standby FPU, this essay tries to put forward a systematic training model for Standby FPU, made up of pre-deployment training, specialized training, post-oriented training and standby retraining,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special need of standby FPU.Meanwhile, this essay also points out the significance of setting a standby peacekeeping force training system for popularizing China’s Standby FPU peacekeeping training model, serving China’s overall diplomatic and security strategy, and promoting international law enforcement cooperation.

United Nation; Standby FPU; training; model

2017-10-29

2017年度公安理论及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常备成建制维和警队培训模式与发展研究”(2017LLYJWJXY032)阶段性成果

王洪海(1975— ),男,山东临朐人,副教授。

D813.2

A

1008-2077(2017)11-0023-06

(责任编辑刘彦超)

猜你喜欢

任务区常备警队
港警新开“招募中心”拉近警民距离
寻味利比里亚任务区
快闪演出
怀 友
联合国维和任务区 公车管理系统
联合国恩德培基地
北汽集团零部件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