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协同创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01-24张莹王奇

价值工程 2017年1期
关键词:对策和建议协同创新高等院校

张莹 王奇

摘要: 目前,我国高校正在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工作,协同创新在推动高校创新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高校协同创新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如协同创新的体制不健全,科研评价体系不科学,信息沟通不畅通。文章针对高校协同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Abstract: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upgrading the innovation ability and most universities are working actively to promote it recently.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such as the innovation system is not perfect, the evaluation system in research is not reasonable, th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is not smooth etc.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corresponding problems in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关键词: 高等院校;协同创新;对策和建议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ollaborative innovation;strategy and 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1-0243-02

0 引言

高校协同创新是指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及国际社会,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和能力,在政府、科技服务中介机构等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围绕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合作,共同进行技术开发,通过创新要素融合、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在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率上取得进展和突破的创新活动[1]。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建校100周年讲话中提出高校要开展协同创新以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为贯彻落实讲话精神,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实施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2]。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要注重协同创新。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指出:坚持把协同创新作为战略选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强调“推进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的资源共享,形成协调合作的有效机制”。这些纲领性文件为高校参与协同创新指明了方向。高校协同创新是新形势下体现国家意志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文章主要分析高校协同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 高校协同创新的问题

1.1 协同创新体制机制障碍

高校学科之间壁垒森严,界限分明,各自画地为牢,思想难于统一。参与协同的各方在价值观念、利益诉求及行为方式等方面各不相同,科研人员更热衷于在本学科领域范围内开展研究,使得协同在组织方面困难重重,创新凝聚力不强[3]。高校普遍存在着设备设施重复购置,不能有效的共享和整合,设备使用率和科技贡献率低。大型仪器仅供本专业的师生使用,对外不开放,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协同创新各方优势,形成真正的合力。参与协同创新的科研人员隶属于不同的单位,工作关系在各自为政的条框之内,自成体系、独立运行,加之缺少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这使得协同创新在人员组织、流通、管理等方面难以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协调[1]。

1.2 科研评价体系不科学

高校科研评价存在着价值导向偏差,单纯以承担项目的类别和经费、发表论文级别数量及所获奖励层次的高低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这种评价体系简单化,评价标准不科学,只体现了科技成果的学术水平,忽视了跨学科协同创新研究及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科研评价体系导致了高校科研人员参与协同创新的动力不足,只注重基础研究,埋头写论文,争取财政拨款的纵向项目,不主动了解企业所需的技术信息,不愿承担横向项目,缺乏参与合作研究的积极性,阻碍了科研的联合攻关[4]。科研考核周期设置不合理,科研人员忙于应付考核,无法潜心科研,联合攻关,助长了科研浮躁之风。科研评价注重个体,忽视团队,不利于重大科技成果的产出。

1.3 合作渠道分散,信息沟通不畅

高校缺乏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信息交互渠道单一、沟通不畅成为协同创新中的主要问题之一。一方面,企业缺乏对高校已有创新技术和科研成果的了解,企业急需的新技术、新工艺得不到满足,造成企业自身技术力量薄弱,缺乏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高校和科研院所由于不了解企业真实的技术需求及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途径,使得大量的科研成果束之高阁,无人问津,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社会效益,不能形成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后反哺科技创新的良好局面[5]。

2 高校提升协同创新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2.1 打破条块分割,突破体制机制障碍

高校要突破学科间的固有思维模式,打破学科壁垒,加快结构调整,推动跨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以优势学科为牵引,辐射关联学科,在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上寻找更多的创新基点,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协同创新平台,实现平台、数据、资源的共享,促进创新力量和资源的有效集聚和有效流通,实现优势互补。高校、企业、科研院所要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打破人事管理中的固定编制,改进部门间的统筹协调能力,人员聘用采用全职和兼职、流动和固定相结合的制度,以任务为牵引,任务设岗,分级聘任[6]。积极推进创新主体间的深度融合、相互渗透、汇聚及衔接,整合多方的设备、资源及技术组建协同创新中心、科研团队,将视野投向国家和地方战略需求的重大科研项目,加强共性和核心技术的研发。科研人员经过协同合作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研发能力得以提升,逐步发挥更大的协同效应,使协同创新进入良性循环,实现跨越式发展。

2.2 完善高校科研评价体系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2011)》指出要建立合理的、有效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科研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体系对科研的促进作用。科研考核周期要长、短期并重,科研评价体系要从量化、形式评价转变为注重科研成果价值、水平及贡献的综合评价体系[7]。科研评价要引导教师积极从事协同创新研究,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高校教师要走出学校,到车间、厂矿等地现场调研,了解掌握企业的技术需求,提高科研选题的针对性,逐步将研究方式转变为问题驱动式,积极承担企业的横向项目。鼓励高校与企业共建实验室、研发基地等研究机构,加快科研成果在企业中的转化应用。科研评价要尊重和认同个人在协同创新中的作用和价值,充分激发个体创新潜能,凝聚创新智慧,将自身发展与团队的发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保障协同创新工作的进一步推进。

2.3 构建信息平台,打造网上订单技术

构建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为协同创新提供信息支持。通过平台发布设备信息,实现设备开放服务和高效使用。全力打造“订单技术”即企业将生产实践中遇到的技术难题,配以相应的研发经费发布至网上,高校等科研机构提出配套的解决方案和研发计划,双方通过沟通、对比选择,继而确定合作关系。照单研发方式使得研发技术具有针对性,科技资源的使用率提升,研发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进程加快[8]。另一方面,研发机构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发布至信息平台,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协同成员,其它研发机构通过对科研成果的及时了解可以避免跟踪重复研究,减少资源浪费。

3 结论

高校应打破传统和惯性思维模式,积极探索有利于协同创新的体制与管理措施。坚持以协同创新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总揽性抓手,集全校之力,整合校内外资源,突破学校内部与外部的体制机制障碍,构建科学合理的资源共享、信息沟通、科研评价和人员流动机制,改变各创新主体封闭、分割的局面,激发人才、资源等各创新要素的活力,形成汇聚、开放、融合的创新局面,推进高校由外延式发展向有特色的内涵式发展方向转变。

参考文献:

[1]李忠云,邓秀新.高校协同创新的困境、路径及政策建议[J].非常关注,2011(17):11-13.

[2]翟婉明.协同创新构建科学研究引领支撑教学机制[J].中国高校科技,2014(5):7-9.

[3]石虹.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研究[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13:24-31.

[4]李祖超,聂飒.产学研协同创新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高校科技,2012(8):24-25.

[5]沈利剑,刘永忠,李宁.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3(12):32-33.

[6]蒋兴华,吴伟.高校面向行业产业协同创新困境化解—基于“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研究[J].2016(2):16-20.

[7]李超任,王润桃.协同创新助推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J].中国高校科技,2013(12):34-36.

[8]翟贵东.我国产学研合作中政府作用及对策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05:23-24.

猜你喜欢

对策和建议协同创新高等院校
进一步加强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思考与对策
关于美联储加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探讨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