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文化自信的“定盘星”

2017-01-24刘卫琴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文化

刘卫琴

(扬州科技学院,江苏扬州 22500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文化自信的“定盘星”

刘卫琴

(扬州科技学院,江苏扬州 225009)

文化自信;战略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盘星

文化自信是指对本民族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所表现出的一种坚信和自豪的态度,是民族自尊自强的源泉。文化自信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精神钙,是实施“四个全面”战略的助推器,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文化自信的定盘星:它在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斗争中坚定文化自信;在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维护国家安全中坚持文化自信;在不忘初心开创未来中坚守文化自信。我们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在其对外交流与传播中提振文化自信,在其引领文化创新中增强文化自信。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总结了道路、理论和制度“三个自信”,而这“三个自信”都源于中华文化的滋养。2014年习近平同志在多个场合又提出了文化自信,2016年6月在中央政治局第33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把文化自信与道路、理论和制度“三个自信”并提,随后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他明确提出要坚持“四个自信”,并深入论述了“四个自信”的内涵及其关系,特别是对文化自信的基本要素、重要意义和价值作出了科学阐释,并强调,我国最基本、最广泛、最深刻的自信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文化自信。

一、文化自信的战略意义

文化自信是指对本民族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所表现出的一种坚信和自豪的态度,是民族自尊自强的前提和基础。中国的自信本质上就是文化自信,中国文化自信的精神底气来自于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和人民的力量。

1.文化自信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精神钙

在综合国力诸要素中,文化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过去综合国力的较量主要集中在经济和军事等硬实力方面,如今则更加凸显文化软实力的地位。一个国家若是经济、军事等硬实力不足,那可能是一击即溃;但倘若是文化软实力出问题,那就有可能不攻自破。这充分说明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文化建设突飞猛进,十六大以后我国加速了文化事业、产业两大部门的体制改革,2011年更是将文化产业纳入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文化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和驱动力。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文化强国战略提高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我国的文化建设正迎来欣欣向荣的黄金发展期。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虽然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和蓬勃的文化发展势头,可相对我们日益强大的硬实力而言,文化软实力的表现还不令人满意。文化自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而一个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强弱又直接决定了其文化软实力的大小。因此,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是提升我国软实力的必然选择。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同台竞技,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凭借操控着优势的话语权,通过互联网、影视传媒等文化产业大肆地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大搞“文化攻击”、“和平演变”。受其影响,近年来,在我国部分人群中出现了对自己的文化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倾向,社会上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信仰失落”、“道德危机”、“精神缺失”等文化不自信现象。在此背景下提出文化自信有很强的针对性,找回文化自信就是为国家软实力补精神之钙。一个民族只有确立起对自己文化的自信,才能有效抵御他国的文化攻击,从而为自身的经济、外交和国家安全构筑更有利的软环境。

2. 文化自信是实施“四个全面”战略的助推器

文化是民族的智慧和向心力,文化自信是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坚强支撑和精神保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涉及千家万户,关乎全体民众,覆盖全方位、各领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仅要有充裕的物质保障,而且还需要有丰富的精神文化支撑。全民族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的提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只有坚持文化自信,大力弘扬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形成崇德向善、催人奋进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发大众创新创造的热情,团结一致,群策群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油加料。

全面深化改革,本质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没有文化自信,改革会很容易陷入改旗易帜的歧途或停滞在封闭僵化的老路不前。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破解的难题和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会更多更大,需要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引领,以统一各方意志、协调各方利益,营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全面依法治国,根本在于彻底改变权大于法的思维和习惯,确立法律至上的理念,这涉及到人们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水平的提高,都与文化息息相关。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的崇拜和敬仰,这就需要培育与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精神。文化自信才能尊重并传承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积极因素,同时充分汲取他国法治建设的有益成分,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全面从严治党,主要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反腐倡廉等方面用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要求治党管党,这涉及到党员干部的思想面貌和精神状态,这些都是文化软实力。没有文化自信,我们党就不可能有自我解剖、自我加压的决心和勇气。全面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客观要求,只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文化自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党员干部精神上缺钙、行为上腐化变质的问题,才能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

3. 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

历史上的中国曾几度辉煌,但到了近代却衰败了,并在文化上呈现出焦虑状态,丧失了自信。新中国成立后国人开始逐步恢复文化自信,尤其是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让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更加充满自信。经过几十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正在由世界大国向世界强国迈进。如今的中国越来越接近中国梦的伟大目标,也越来越更加有理由充分相信一定能实现这个目标,我们的自信不仅源于正确道路的选择和科学理论的指引、合理制度的支撑,而且更源于我们有强大的文化自信。

实现中国梦需要坚持中国道路,文化自信是坚持中国道路的前提。各国的发展有许多道路可以选择,所谓“华盛顿共识”、“北京共识”是当今公认的两种不同发展道路,只有坚信中国文化的力量,才能坚定中国道路的决心。实现中国梦需要中国精神的支撑,文化自信是弘扬中国精神的必要条件。一个不自信的民族是缺乏活力和向心力的,就不可能有民族精神和国家精神的传承。实现中国梦需要凝聚中国力量,文化自信是汇聚中国力量的根本所在。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连绵不断、代代相传的精神家园和前进之源。文化自信有助于增强中国人民对中国梦所追求的未来愿景的认同,有助于全国人民齐心合力共创美好未来。坚定文化自信,同心同德,一心一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保障。

实现中国梦还需要到世界舞台上向他国人民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文化自信是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底气。中国梦的实现不仅需要内练苦功,把我们自己的事干好,还需要在国际社会发挥不可或缺的影响作用,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理解和认同中国故事、中国声音。包含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培育和发展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我们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提供了充沛有力的素材,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所在。中国要不断增强自身文化对他国的感召力,为世界的文化发展发挥更大的影响作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文化自信的“定盘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着我国文化发展的方向和前途,是我国文化自信的“定盘星”。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斗争中坚定文化自信

如今在价值观领域,全世界范围存在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根本对立的核心价值观。资本主义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民主、自由、人权、法治等为主要内容的核心价值观。近年来,西方国家凭借他们掌控的话语权,把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某些元素,如“自由”、“平等”、“民主”等夸大为普遍适用于所有国家、民族的“人类共同价值”,并美名其曰“普世价值”。“普世价值”的鼓吹者以抽象人性论为基础,抹杀了阶级、制度、民族的差异,把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神圣化为超越阶级、历史、时代的“普遍”存在,说成是全人类都必须遵循的一种价值观,其实质是宣称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文明的最终归宿。这是西方某些大国全球战略的一个工具,其目的是不仅在经济、军事上,而且在文化上也要称霸世界。西方的“普世价值”带有很大的迷惑性与欺骗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为了有效应对“普世价值”的冲击而适时提出的,它的提出充分显示了我国的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吸收、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既包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积极价值元素,如爱国、诚信、友善等;也包括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优秀思想资源,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进步的价值观,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石。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价值观自信。“我们的价值观自信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引,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来自于对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吸收借鉴。”[1]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维护国家安全中坚持文化自信

当今世界正朝着多极化、全球化、多样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各国在发展道路、制度选择以及价值观方面的角逐越发加剧,各类文化的较量与冲突已成常态,人们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观越来越多样性。近年来,随着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纵深推进,中外思潮涌动,交锋激烈,高潮迭起,波澜壮阔。从人民论坛近年来对社会思潮的调查结果得知,社会上出现了十几个内容覆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思潮,社会思潮更加多元化了。这些思潮主张各异,具有极大的蛊惑性,人们极易在多元喧嚣的场景下迷失方向。而且在当前还存在一种舆论怪相,出现了一种标签式、情绪化的反主流思潮,没有任何理论支持,是为反而反,逢主流意识形态提倡的必反。在价值多元化背景下,主流意识形态需发挥正向引导舆论的功能,消除这些非理性声音的负面影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抵御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侵蚀与攻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确保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根本价值理念,是“四个自信”的方向盘,有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就一定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向,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阵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本,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统帅。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忘本来开创未来中坚守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既包含对过去已有文化成果的认同和自豪,也包括对未来文化前景的希望和创造。不忘本来、开创未来是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不忘本来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色。近代百年以来,中国文化传统曾遭遇了断裂与抛弃。新文化运动中,一些人认为死守传统是造成近代中国落伍的根本原因,因而主张放弃传统,走西方文明之路,搞全盘西化。“文化大革命”中,又有一些人力主破“四旧”,高喊与过去的传统彻底决裂。这些思想的残余至今在社会上还有一定的影响。殊不知,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与魂,是我们文化自信之“源”。放弃传统意味着失去根,切断生命线。事实上,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思想和伦理价值,其核心就是仁义礼智信,这些道德精神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摄取了传统文化的精华,打牢了中华儿女集体记忆的营养根基,构筑了我们文化自信的磐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继承和弘扬了中国共产党人所创造的革命文化,让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根植于子孙后代心中,不忘初心,保持政治本色,始终铭记革命先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这是我们文化自信之“本”。

开创未来就是要与时俱进地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景观与蓝图,是我们文化自信之“纲”。文化自信不是要文化固守,不是要死守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文化家底,而是要不断创新和发展文化,只有这样,文化自信才有持久力和生命力。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创了体现中国特点、风格的当代先进文化,并树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标杆。环顾世界历史,一个大国的崛起首先都是从精神开始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一个国家的精气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我国的文化创新和发展,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保持进步性和感召力,就可以不断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

三、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自信

1.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对核心价值观的坚守是文化自信的充分体现,我们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弘扬和践行来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其一,把在全社会宣传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增强文化自信的基本前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习中,要解决老百姓“不愿听”和“听不懂”的实际问题,传播方式尽量做到通俗易懂、图文并茂、触景生情,于无声处潜移默化。要让民众明白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立世根基,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却的根本,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胎盘和营养基,它是我们民族自立自强的骨气和底气,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头”。更要让民众明白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独立、富强的理论指南和精神动力,是中国道路的独特标识,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信念,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库资源,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活水”。

其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作为增强文化自信的关键环节。文化自信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自信,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要按照由近到远、由易及难的原则将把“三个倡导”要求融入到日常的行为准则之中,动员人们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国家层面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学习工作,从社会层面为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美好社会而贡献每个人的力量,从个人层面为把自己修炼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合格现代公民而见贤思齐、争当榜样表率。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越广泛、深远,就越能相信它。

其三,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作为增强文化自信的有力保障。培育核心价值观是一项持久系统工程,文化的滋养也不是立竿见影之事,必须要有长效机制作保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制度建设中,充分发挥政策法律的导向、激励功能,制定并完善各种乡规民约等行为准则以及行业规章制度,通过法规法纪扬善惩恶,净化社会风气,弘扬正能量,让自觉坚守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者得到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从而激发大家对核心价值观的信奉与遵守。只要广大群众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外行,就一定能坚守我们的价值观自信和文化自信。

2.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外传播中提振文化自信

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取决于自己文化本身优秀从而自己相信,而且还要做到“他信”,就是让他国也信服。关起门来孤芳自赏不行,文化也要走出国门到全世界学习交流,固步自封、固守己见、文化自大与自足,都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只会带来文化发展的落后,其实是不自信的表现,真正的文化自信是在交流和碰撞中形成的。因此文化自信必须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2]一方面,通过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文化,消除、纠正因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和错觉,西方一些学者鼓噪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都是对中国文化的妖魔化,我们应积极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不断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以提高我国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另一方面通过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在坚持自我文化的基础上,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吸收借鉴他民族的文化精华,取他之长,补己之短,激发中华文化的创造活力,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在文化交流中,向世界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因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和本质,谁占据了核心价值观的制高点,就意味着谁能够掌握国际竞争的主动权。西方国家利用各种手段进行价值观输出,当今世界文化和价值观的交融交锋越来越隐蔽,越来越激烈,西方国家大举推销他们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目的就是瓦解他国的思想意志,摧毁别国的文化自信。要在如此形势下站稳脚跟,不仅要守住我们的核心价值观阵地,而且还要积极主动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世界的影响力,这是我们抵御西方价值观攻击的有力武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树立了中国形象,彰显了中国气派,可以提振国民的文化信心。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外传播中,不仅要注意说什么,还要注意怎么说,要避免出现说了没人听,听了没人懂的问题。除了要善于运用国际化语言来传播中国声音外,还是善于运用绘画、书法、音乐、舞蹈、影视作品等非文字语言来讲中国故事,感性、直观的艺术形象可以跨越语言的藩篱,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某种价值观。因此要积极推动更多蕴含中国价值的优秀艺术作品向世界传播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为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更广泛的感召力,还要善于把价值观传播与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世界问题结合起来。比如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这是我们价值观输出的成功经验。就当前来说,我们应该在恐怖主义、生态危机、地区冲突等全球性难题上适时提出我们的价值观和主张,超越西方话语体系,主动争取国际话语权,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树立起我们的价值观自信、文化自信。

3.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创新中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是流动的文明,它在传承中发展、创新、繁荣。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核心机制, 是一种文化保持先进性的关键,也是文化自信的动力与源泉。在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实现文化创新是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中华文明可以延续几千年的内在动力就是中国文化始终在继承中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一方面传承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另一方面又借鉴吸收了其它国家的先进文化,它既是前一时期我国文化创新的重大成果,又是今后我国文化创新的基本依据。文化上的创新不能搞完全颠覆,背离了原有文化内核的所谓创新实际上是背叛,所以文化的创新必须划红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这条红线,是我们文化创新必须守住的底线,守住了这个底线,我们的文化才不会在创新中偏离方向。

我们要以“三个倡导”为指引,鼓励文化领域的积极创造与创新, 培育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不断丰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筑牢我们文化自信的精神之柱。要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条件,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推动文化创新,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坚强后盾。我们还应善于从世界文化宝库中挖掘和借鉴有益成果,海纳百川,增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生命力和影响力。比如,我们应批判地吸收、借鉴西方文化中的自由、平等、博爱、人道等价值思想, 使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进行本土化改造,达到中西合璧,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创新,丰富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提高中华文化应对外来文化威胁的能力,以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1] 刘云山.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4-09-14(03).

[2]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4-02-18(01).

(责任编辑:白 林)

2017-05-02

2015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微文化生态视域下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5SJD745)。

刘卫琴(1971-),女,江苏靖江人,副教授,硕士。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主要从事道德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研究。

G120

A

1008-5955(2017)02-0034-05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文化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的价值观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谁远谁近?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