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辩证统一的历史眼光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

2017-01-24丛松日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历史建设

周 健 丛松日

(青岛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马克思主义研究】

用辩证统一的历史眼光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

周 健 丛松日

(青岛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改革开放前后的两个三十年呈现出显著不同的阶段性特征。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发展是在摸黑中探索前进的道路,为后三十年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准备条件。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发展是在前三十年发展基础上的与时俱进,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问题。要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去看待两个三十年的发展变化,坚持“两个不能否定”的正确态度,为继续深化改革、实现“中国梦”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

改革开放;两个三十年;辩证统一;“两个不能否定”

一、改革开放前三十年

(一)摸黑探索的前三十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百废待兴的中国这样一张“白纸”,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没有任何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情况下,领导人民开始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总体来说,党和国家摸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会取得一定成就,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碰壁。

1950年代后,我国展开了对各行各业的恢复工作,按着“一化三改”的路线进行了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顺利完成了“一五”计划,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在此期间,又迅速完成以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起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尽管在此过程中我们在建设事业中出现了急躁冒进的错误,但是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纠正。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伴随着一系列成就的取得而在正轨中前进。1957年反右斗争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偏离原来的路线,呈现出“不正常”状态。尤其是在1966-1976年这个时期内,“左倾”错误思想占据着主导地位,使国家的工作重心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转移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大搞政治运动上来,整个社会呈现出“高喊马列主义口号,忽视生产力发展,致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误入歧途,‘左倾’错误泛滥不止”[1]的现象。其具体表现为:政治上,以阶级斗争为纲,大肆鼓吹政治挂帅,在全社会掀起政治大批判运动,致使一大批有功、有才、有志之士被错误地打倒,民主法治遭到严重破坏,国家日常政治活动被打乱,严重影响社会发展秩序;在经济建设方面,以“多、快”为基调,缺乏对国情的判断,不顾此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无视经济规律,盲目地动员全民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致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阶段发生错位,超越了生产力发展阶段的“一大二公”的生产关系,严重破坏了生产力发展的正常环境,造成了发展道路的曲折。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国家发展的总体方向急速转变,偏离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轨道。这场愿望美好、但是由于对中国现状估计不足的“革命”,导致“革命”过程和方式异常激烈,进而导致国家各个领域的矛盾冲突激化,非但没有实现毛泽东所设想的“由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的美好愿望,反而乱了国家,乱了人民,导致了我国发展的倒退。在终结动乱之后,各项工作得到恢复并有所前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蓄势待发。但思想上的“两个凡是”并未冲破原有的“左倾”路线的框架,使党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重心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国家的各项事业仍受到“左倾”错误的严重阻碍,处于徘徊前进的状态。

(二)积基树本的前三十年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我国在摸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开创崭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思想基础。首先,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实现了中国历上最彻底、最先进的社会制度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定下了基调。新确立的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以所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关系,彻底改变了自封建时代以来的统治合法性的来源,实现了劳动人民翻身做主的夙愿,从而激发全民进行生产的活力,巩固和扩大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基础,为保障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的一系列制度创造了先决条件。改革开放得以继续深化并取得重大进展就在于坚持了社会主义这个最基本的条件。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所确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各项具体制度的基本框架,以及在这些制度保障下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体系、道路、以及三者形成逻辑严密合理的内在统一体做了充分准备。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发展为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崛起之路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前三十年时间里,我国建设了530多个大中型工业项目,建立起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电子、石化、原子能、导弹等新兴产业迅速成长,使产业结构布局基本形成;积极发展沿海工业的同时,在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也建立起不同规模的工业基地,初步形成合理的工业地区布局。尽管我国的经济建设不可避免地受到严重影响,但在一些领域中仍取得了一些进展,例如,粮食生产保持了较稳定的增长,交通等基础建设得到发展,科学技术部门在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成就为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发展中所遭受的挫折给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发展做了“反面教材”,为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发展是摸黑前行的,我们党和国家在这个过程中犯了许多严重的错误,主要是坚持了极左的错误路线,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弯路,忽视了经济建设的一般规律,“没有完全解决好制度建构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良性互动,没有保持必要的张力和协调性,最后导致矛盾激化,发展链条断裂”[2]。畸形的上层建筑使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事业艰难前行。这些错误为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发展提供了刻骨的教训,对我国的改革往何处去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意义,使改革开放事业始终牢牢把握住经济建设这条主线,始终把推动生产力发展作为出发点和第一要务,“一直在进行理论和制度的创新,试图建构一种能适时调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保持二者良性互动的张力平衡的体制机制”[2],保持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平衡,保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者的良性互动,在平衡中实现稳定发展。

二、改革开放后三十年

(一)“摸着石头过河”的后三十年

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翻开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篇章,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标志着“左倾”错误路线在党内得到纠正,是党的历史上伟大的历史转折,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打开了大门,而改革开放则定下了时代发展的基调。改革开放后,我国进行了拨乱反正、纠正历史错误的工作,使广大干部群众从“左倾”错误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团结一致向前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旨在打破阻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平均主义“大锅饭”的生产关系,迅速掀起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同时在农村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现经营的多样化,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刺激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潜力因素,成功地实现了农村的跨越式发展。而这直接为接下来的城市改革发挥了开路先锋的作用。1985年,以激发城市企业活力为目的的城市改革全面展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改革开放后三十年我国成功地破除了与生产力不相符合的上层建筑的阻碍因素,使经济社会方面成就斐然:根本制度、基本结构以及各项体制逐步建立起来,并日趋成熟合理;人民生活水平伴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顺利进行而得到显著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地位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而得到不断提升。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发展道路从总体上来说,是在摸着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这块“石头”前进的,虽然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困扰我们的经济问题、民生问题、社会问题,但是都在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这条规律的基础上去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稳步前进。

(二)与时俱进的后三十年

改革开放不是另起炉灶,不是推翻在前三十年里建立起来的一切制度,而是对前一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是对前一个三十年的超越。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发展,我国逐步形成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体系和道路的三大自信,三大自信的确立坚持和发展了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所继承下来的符合国情的正确的基本制度、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改革开放成为我国实现跨越式赶超时代的制胜法宝。这一政策成功地在前三十年所创造的基础上,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发展市场经济融合为一个有机体,形成了既体现时代特色又展现民族风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实现经济腾飞的决定性条件。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已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0%,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我国在社会建设和民生保障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是在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努力中得以实现的。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等一些列措施逐步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和不公平现象,教育、医疗、就业、居住等民生领域的保障制度逐步确立并完善,极大地改善民生状况。毛泽东说过:“所谓仁政有两种:一种为人民的当前利益,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两者必须兼顾,不兼顾是错误的……重点应该放在大仁政上……要建设,就要资金。所以,人民的生活虽然要改善,但一时不能改善很多。”[3]我国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优先发展重工业,完成了改善民生所必需的经济积累,这就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留下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改革开放的后三十年在继续进行工业化建设的同时逐步加大对改善民生和社会建设的投入力度,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说改革开放后三十年是解决前三十年发展中所提出的问题的进行时。

改革开放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越拉越大,甚至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强化的同时,一些消极腐败现象、道德败坏现象仍频频发生;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民生领域诸如医疗教育等公共事业领域发展相对滞后,出现了四大难题。我们应该注意到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些“短板”,但总的来讲,改革开放后三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是在解决发展问题上取得成就最为显著的时期,辉煌的发展成就证明了改革开放决策的正确性,为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拓宽开放树立了自信。

三、用辩证统一的历史眼光看待两个三十年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问题也与之同行。成就与问题同在使得我们在如何对待两个三十年的问题上产生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得益于我们放弃了之前的阶级斗争的错误路线,走上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发展路线,因此,如果不彻底地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我们就不可能取得改革开放的成就;另一种观点认为当今改革开放出现的种种难以医治的社会问题正是放弃了之前的路线所致,如果坚持之前的方针、政策,这些复杂的问题就不可能会产生,因此,对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持一种贬低甚至否定态度。这两种观点都割裂了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和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历史联系,割裂了党和人民在探索年代所坚持的正确思想原则,尤其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联系,“呈现出选择性记忆放大和选择性遗忘丢失,人为地模糊了两个时代的历史定位,混淆了两个时代的历史任务”[4],用孤立的眼光去看待这两个三十年的历史,以偏概全,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习近平指出:“在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我们要有十分清醒而坚定的认识。”[5]17-18“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的差别,但两者绝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5]18。“这是两个相互关联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5]18。“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5]19。旗帜鲜明地坚持“两个不能否定”,就是坚持用联系的眼光去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的变化发展,就是坚持用实事求是的标准去评价两个三十年的是非功过,就是坚持用统一的观点来看待两个三十年的发展实践。

我国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是一脉相承的六十年,是与时俱进的六十年,两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践。“中国梦”的提出旨在实现独立和富强两大历史任务。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我们完成了第一个历史任务,并为第二个历史任务的实现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后三十年是在完成第一个历史任务的基础之上为实现第二个历史任务而继续奋斗的阶段,是前三十年在新的历史阶段上的新的发展。邓小平说过:“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6]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前三十年所确立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后三十年发展所依靠的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成就,这就说明了前后两个三十年具有内在统一性。

党的每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所面对的具体历史环境都是不尽相同的,不同的历史环境下有着不同的历史任务,这就需要用不同的思路来完成这些特定的历史任务。如果把当前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都归咎于前人,并把当前应解决的问题遗留给后人,那么我们就不能担当起历史交予的重担。在如何看待两个三十年问题上坚持用统一的眼光看待,就是认清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客观认识了当前的社会争议,以达到凝聚改革共识、增强深化改革信心的效果。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只能依靠继续推进改革的方法才能不断得到解决,要尽力克服走弯路的倾向,坚决不能走老路,坚决不能走邪路。面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不能用辩证统一眼光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错误思潮,“我们要旗帜鲜明地重申历史决议的严肃性、避免舆论朝着两个极端的方向发展”[2]。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在社会主义发展实践中所形成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坚持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所形成的三大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1]王令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145.

[2]唐静,李鹏.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关系的认识和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7-9.

[3]毛泽东选集:第 5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105.

[4]朱佳木.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历史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上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1):4-16、126.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0.

责任编辑:任芃朴

D610

A

1009-0169(2017)10-0037-04

本文为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规律视野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16CKSJ03)的研究成果。

周健(1992-)男,山东即墨人,青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助教,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丛松日(1962-)男,山东威海人,青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历史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