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七抗战”的历史启示论析

2017-01-24曹子洋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抗日抗战日本

曹子洋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北京海淀100080)

“七七抗战”的历史启示论析

曹子洋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北京海淀100080)

今年是七七抗战爆发80周年。围绕七七抗战,确有许多方面值得研讨,本文仅摘撷并着重阐述了让人刻骨铭心的三方面历史启示:长期的妥协退让只会骄纵侵略者,自强才能自立,能战方能言和,发展自己是硬道理;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组织起来的民众,是战胜一切敌人的最伟大最深厚的力量之源;民族尊严和地位是要靠自己不懈奋斗争取的,穷兵黩武,终将自取灭亡,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才是民族国家崛起的王道。看似老生常谈的话题,结合翔实的史料再次回顾历史后,我们还是能获得感悟和警醒,并更深刻地理解纪念七七抗战的意义与价值。

七七抗战;历史启示

2017年7月7日,是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八十周年纪念日。80年前的7月7日晚,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八年全民族抗战的序幕。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七七抗战77周年讲话时曾指出,我们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1]。那么中日双方在卢沟桥事变80周年之际,可以从这一历史事件中获得怎样的历史启示,以使自己的国家在和平与发展道路上走得更好?

历史启示之一:长期的妥协退让只会骄纵侵略者,自强才能自立,能战方能言和,发展自己是硬道理。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代统治者,在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时,由于其软弱腐败的本性,总是习惯性地妥协退让,丧权辱国却振振有词,形成了积贫积弱、积重难返的严重局面。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后,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但其对外妥协退让的本质未有丝毫改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军十几万人面对日本关东军一万多人的进攻,奉行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短短四个多月内,就使东北百万平方公里的河山,沦为日本的占领地。1932年一二八事变,第19路军违命抵抗一个多月,却以南京国民政府签订《淞沪停战协定》,中国军队禁驻上海而告终。1933年初,日军进犯热河、长城一线和冀东。南京国民政府又于5月底签订《塘沽协定》,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对东北三省和热河省的侵占,使整个华北门户洞开。1935年华北事变,南京国民政府先后签订《何梅协定》和《秦土协定》,冀、察、平、津成为半沦陷区,进一步助长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嚣张气焰。1936年11月,日本又指使其在内蒙古制造的傀儡军政府制造“绥远事件”,以求实现其自1933年以来密谋分割中国内蒙,进而肢解青海、新疆和西藏的计划。

回顾上述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出,日本通过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其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不断扩大侵略战争的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南京国民政府的步步退让纵容了日本侵华的骄狂。客观地说,蒋介石不仅有抗日的思想,也有暗中抗日部署的行动,但他的抗日观是建立在两大认识基础之上的:一是“攘外必先安内”。“依今日国难的客观情势来说,日本人侵略是外来的,好像是皮肤上渐渐溃烂的疮毒;土匪捣乱是内发的,如同内脏有了毛病,这实在是心腹之患;因为这个内疾不除,外来的毛病就不能医好,而且即算医好,也还是无济于事,到了最后,病人还是要断送在这个心腹内疾。”[2]678;二是认为日强中弱,只能委曲求全以争取准备时间。“所以就军事的观点来说,日本真不愧为一个现代的国家。”[3]106“我们中国没有现代作战的条件,不够和现代国家的军队作战,如果不待时而动,贸然作战,那只有败亡而已。”[3]112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初衷是要武力占领满蒙,并以此试探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应,从而决定下一步到底是趁势占领满蒙还是就此罢兵。当时日本国内政府与军部矛盾尖锐,“日本继田中义一任总理大臣的政友会总裁犬养毅(孙中山的老友)曾通过某种渠道暗示国民党政府:以后中国对日本军队少壮派发动的侵略一定要抵抗。”[4]106可惜的是,南京国民政府的软弱妥协政策遏制日本侵略的可能无法成为现实。东北军第七旅旅长王以哲曾沉痛地回顾这段历史:“如果九一八之夜,我们坚决抵抗,事情就不是这样的结局,敌人的野心可能遭到遏止,我们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我们将成为千古罪人,真是有口难辩呀!”[5]37

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坚持不抵抗政策,却幻想依赖国际联盟压迫日本撤兵,“要求国人镇静忍耐”,“信赖国际公理处断”[6]281。而以当时中日国力的悬殊,奉行实力外交的国际联盟的所谓调停,其倾向只能是牺牲中国,姑息日本。日本对国际联盟作出的限期撤兵的决议不但拒绝接受,反而变本加厉地扩大侵略行动,甚至在1933年3月27日发出《退出国际联盟的通告》,国际联盟也无可奈何。1935年华北事变前后,南京国民政府坚持对日妥协,也有争取抗日准备时间,充实国力的战略考量,日本判断“国民政府表面高唱中日亲善,暗中继续反满抗日”[7]248确是事实,但蒋介石实行愚民政策,使抗日完全成了秘密的准备,南京国民政府先于1935年5月发表关于中日使节升格的公告,后于6月10日发布《邦交敦睦令》,禁止发表抗日言论,禁止抗日团体的抗日活动,再次于11月21日蒋介石与日本大使有吉明会谈,回应其有关“华北自治”运动和“广田三原则”问题的质询时,表示:“即使引起某些动荡,中央亦无使用武力或出兵之意图。”[8]320“抗日运动决不会发生,本人根本不抗日。衷心希望中日亲善。同时,热爱中国的中国人也决不会作出排日等行动。”[8]323不管蒋介石国民政府私下如何隐忍求全,但其忽视对民众的抗日宣传,甚至对民众的抗日热情持压制态度,引起人民对其政策的不满,导致“一二九”学生运动及至西安事变的爆发。对此,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曾在1936年7月撰文一针见血地指出:“五年来,蒋介石先生历次表示埋头苦干,忍辱负重,准备抗日,这是天下所共闻的。我们也承认抗日要尽可能的作迅速而有效的准备;我们所不能同意怕只是准备抗日的方式。蒋先生屡次主张以先安内后攘外的方式准备抗日。不管这主张对不对,但是五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一个主张是失败了。” “对外在这个限度里面,尽可能的进行准备,我们是可以同意的;但是我们得再提出,除了这对外的限度之外,对内的停止内战和开放人民的抗日言论自由和救国运动自由,也是极端必须的。否则一面准备而一面自相消耗,结果恐怕要所得不偿所失;政府昌言准备而限制人民自动起来准备,也不足以见谅于人民。”[9]94

日本大使有吉明曾回忆华北事变后,国民政府行政院长汪精卫曾向他问询:“究竟日本要中国怎么样呢?凡日本所希望于中国的,只要是办得到的话,即在今日,我还是愿意尽力的,你还不相信吗?”[10]111其实汪精卫不明白,即使是他也无法满足日本对中国先分离肢解 后蚕食鲸吞的野心,“华北工作的目的,在于脱离南京的羁绊,由中国方面人士成立自治政权,导致日、满、华北的彻底亲善”[7]255,其实就是使华北成为满洲第二。正如毛泽东当时就指出的:“日本的大陆政策已经确定了,那些以为同日本妥协,再牺牲一些中国的领土主权就能够停止日本进攻的人们,他们的想法只是一种幻想。”[11]402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对中国的态度就是蔑视和侵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将“柳条湖事件”定名为“满洲事变”以扩大侵略的模式奉为圭臬,屡试不爽,中国政府越畏缩退让,其侵略欲望越盛,越得寸进尺,“对中国多年采取高压政策的影响,养成了蔑视中国和对中国的优越感”[7]291,直至七七抗战爆发,终于让蒋介石认识到:“眼前如果要求平安无事,只有让人家军队无限制的出入我们的国土,而我们本国军队反要忍受限制,不能在本国土地内自由驻在,或是人家向中国军队开枪,而我们不能还枪。换言之,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已快要临到这极人世悲惨之境地,这在世界上稍有人格的民族,都无法忍受的。”[12]83“如果卢沟桥可以受人压迫强占,那末我们百年故都,北方政治、文化的中心与军事重镇的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今日的北平,若果变成昔日的沈阳,今日的冀、察,亦将成为昔日的东四省。北平若可变成沈阳,南京又何尝不可变成北平!所以卢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中国国家整个的问题。”[12]83随后八年全中国抗战的坚持,让这个卢沟桥事变前自认为“如为我武力所许,首先对南京政权加以一击,除去我背后的威胁,此最为上策”[13]228,事变后骄横地宣布“放弃以前所采取的不扩大方针,筹划战时形势下所需要的各种准备对策”[13]240和“帝国政府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13]259的骄横侵略者终于饱尝自酿的玩火自焚苦果,哀叹“日本之所以不能防止第二次满洲事变发生,不论怎么说都是政治上的失败和国家的不幸”[14]129。

当然,以七七抗战为开端的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虽取得了辉煌胜利,但毕竟持续8年之久,国家遭受到极为惨重的损失和破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中国当时在国民党统治下,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国力衰弱,给了日本帝国主义可乘之机。要想阻遏一切信奉弱肉强食强盗逻辑的侵略者,唯一正确的道路就是不断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才能防止侵略战争的再次降临,强敌是需要强国才能抵御的。

历史启示之二: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15]10,组织起来的民众,是战胜一切敌人的最伟大最深厚的力量之源。

“七七抗战”前,日本侵华动作频频,除因当时中国的国力贫弱,更在于国内纷争,内斗不止。策动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关东军基于“中国之民族运动与恢复主权运动乃理所当然,蒋介石之统一必然成功,其国力亦将逐渐集中。然而,目前其内部仍纷争不已,对满洲问题恐难作出强力反应”[7]191的判断,得出了必须尽早解决满蒙问题的结论。《塘沽协定》后,日本关东军判断蒋介石“为了一面完成剿共,一面完成统一,至少需要同日本继续保持休战状态”[7]246,“无力统一全国,中国地域辽阔,情况复杂,自宜分治合作。至少在华北使亲日满政权独立,既有必要而且可能”[7]247。日本在其1935、1936年度对华作战计划中明确指出:“国民政府虽已成立,但尚未发挥出统一国家的机能。军阀割据、地方自治的色彩依然浓厚。因此,与中国似无发生全面战争之虞。”[7]269“我之方针为占领其要地,并坚持下去,予中国以痛苦,迫使中国不得已向我屈服。”[7]269-270这些判断和设想,无疑深刻影响了日本至卢沟桥事变前的侵略计划。

七七抗战前后,中国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有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的抗战面貌就焕然一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国一度深陷军阀割据纷争的泥潭。九一八事变后,尽管当时中国各政治集团都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对中华民族生存的巨大威胁,但是为了本集团自保和发展的私利,他们对民族整体和长远利益视而不见,在面对外敌入侵之时却各打算盘,从而降低了中华民族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威慑和实际抵抗能力。

但是中国共产党是例外,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的第三天,中共中央即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号召“全中国工农劳苦民众必须在拥护苏联的根本任务之下,一致动员武装起来,给日本强盗与一切帝国主义以严重的回答”[16]548。1932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对于时局的主张中提出“民众革命与民众政权是全中国民众自救灭亡的唯一出路”和“用民族的革命战争去打倒帝国主义”[17]3-4的口号。同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发布《对日战争宣言》,正式宣布苏维埃政府对日战争,号召全国工农兵及一切劳苦群众,一致起来进行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帝国主义出中国,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彻底争得中华民族真正的独立与解放”[17]245。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正遭受国民党军事“围剿”重压下的非执政党,尽管当时受“左”倾教条主义影响,在党的宣言、决议和实际工作中,存在“左”的观点和“关门主义”的倾向,一度提出过“打倒一切帝国主义”[16]549、“武装保卫苏联”[16]566的错误口号,但是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武装抗日则是坚定明确、始终一贯的。

1935年华北事变后,面对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的严峻形势,中共中央在《八一宣言》中再次呼吁,“无论各党派间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上或利益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首先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18]265。1936年5月5日,毛泽东、朱德发出关于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同年9月1日,中共中央在《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中,放弃“反蒋”口号,提出“逼蒋抗日”方针。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为推动抗日对蒋介石实行“兵谏”。中共中央从民族大义出发,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建立第二次国共合作、进行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创造了必要前提。

七七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于7月8日发出通电,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19]357。7月15日,中共代表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交付国民党。9月22日,该宣言由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次日,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标志着以抗日为共同目标的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中国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终于启动。毛泽东在当时就预言:“这在中国革命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这将给予中国革命以广大的深刻的影响,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历史的车轮将经过这个统一战线,把中国革命带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上去。”[20]364七七抗战是以开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地位载入史册的,“如果说当两党统一战线破裂的时候,日寇可以不费一弹而得东北四省,那末,当两党统一战线重新建立了的今日,日寇就非经过血战的代价不能得到中国的土地”[20]365。日本有识之士尾崎秀实在1937年7月12日《北支问题的新阶段》评论文章中也曾预言:“就国民政府现有的武力而言,并不可怕,问题在于会不会激起支那民族战线的全面抗日战争,这一点至关重要。”[21]2其言下之意,就是日本虽可一时取胜于中国国民政府的军队,但最终必定败给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七七抗战是国共两党从生死对头到共赴国难的转折,是卢沟桥的炮火催促,使国共两党再次携起手来。在此后的八年抗战中,国共双方的军队分别以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为主体,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共同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朽贡献。在携手抗战期间,国共双方虽也发生过一些大大小小的矛盾和磨擦,但两党间的团结合作始终是主流。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还带动和影响了中国其他各党各派、民众民族,“多达五、六亿的中华民族充满了抗日救国的坚定决心,站在其前头的是以长征的胜利证明了帝国主义根本不在话下的中国共产党”[22]266。以国共团结合作为基础的中华民族抗日统一战线,成为抵御外侮新的长城,是打败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战完全胜利的根本保证。

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日本犯下的最大错误是对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决心和能力缺乏正确认识。七七抗战爆发后不久,日本《大阪朝日新闻》的“天声人语”专栏文章还在痴人说梦地评论:“支那虽然吵嚷说什么举国抗日等等,但远晀支那国民却并不具备日本人式的常识。在支那,虽有‘社会’却并无‘同胞’。如果有一亿之支那人,那么可以认为,其中有八千万是完全没有国家观念的苦力。……支那被统治之大众对于无论何人作其统治者均不介意。……日本稳定北支那之事业决不能认为是十分困难的事。”[23]234重温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的“兵民是胜利之本”,我们仍然能被其振聋发聩的精辟论述所感染、感悟:“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20]511-512“军队须和民众打成一片,使军队在民众眼睛中看成是自己的军队,这个军队便无敌于天下,个把日本帝国主义是不够打的。”[20]512日本学者井上清在《日本军国主义》一书中说得好:“对日本来说,这次战争的对手其实并不是蒋介石或汪兆铭,而是中华民族。汪兆铭投降也好,蒋介石动摇也好,都丝毫没有动摇以中国共产党为先锋的中华民族的抗日斗志。日本就一天天地淹没在中国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22]271“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不仅败于美国,而且更惨地败给了中国。正确地说,败给了中国人民。”[22]280

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多年血雨腥风而生生不息,历经过无数次外敌入侵而不散不灭,就因为中华民族始终具有一种坚实坚韧的民族凝聚力或者说民族精神。毛泽东曾将其形象地概括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24]161七七抗战后,中华民族一旦由分裂内战开始走向团结抗日的道路,民族复兴即已起步,日本帝国主义的厄运从此开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证明,中华民族是具有顽强生命力和非凡创造力的民族,只要我们紧密团结起来,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1]

历史启示之三:民族尊严和地位是要靠自己不懈奋斗争取的,穷兵黩武,终将自取灭亡,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才是民族国家崛起的正道。

纪念七七抗战,不是因为中国最终取得了抗战胜利,卢沟桥事变给国人留下的其实是惨痛的记忆,我们纪念七七抗战,是因为它吹响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号角,从根本上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汇聚起磅礴的中国力量,将中国推入了民族复兴的新阶段。

以七七抗战为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向世界展现了截然不同的精神风貌,也因此获得了迥异的回应与回报。从1919年五四运动至七七抗战前,中华民族觉醒之浪潮绵延不绝,无数仁人志士已认识到为求国家之自由平等,“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25]358,并有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大革命时期民众政治热情高涨等振奋人心的局面,但这一切随着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其政权抛弃工农民众,在城市依赖资产阶级、在乡村依赖地主豪强而重归沉寂。九一八事变后至卢沟桥事变前,自1931年黑龙江省代理主席兼军队总指挥马占山率部分爱国军队进行英勇抵抗始,在此期间中国军队尽管组织了淞沪抗战、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绥远抗战等,但作战时断时续、虎头蛇尾、三心二意,呈局部性,根本没有汇聚成江河奔涌的全国抗战大局面。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幻想依赖国际联盟公断,“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静待国际公理之判断”[26]328,换来国联秘书长的当头棒喝:“当一个国家受到外国侵略时,首先的在它自己起来抵抗,然后才有希望得到他国的援助。如果它自己不去抵抗,象你们的国家一样,而希望别人替你们火中取栗,这是史无前例的。”[27]1131932年1月11日,《泰晤士报》在社论中评述英国政府关于对中国东北问题的公告时表述得更直白:“捍卫中国的行政完整,在那个完整仅仅是一种理想的时候,似乎不是〔英国〕外交部的当前任务。中国的行政完整在1922年不曾存在,今天也不存在。”[28]38而当七七抗战爆发后,“芦(笔者注:同‘卢’)沟桥事件已充分证明,今日之中国,绝非‘九一八’、‘一二八’、长城战役前中国可比”[29]74-75;“从芦(笔者注:同‘卢’)沟桥事变这一夜起,中国开始了它的新生”[30]125。日本学者总结七七抗战后的中国表现:“在日军大举进犯、国民党军队屡遭重挫之后,国民政府和国民党的最高统帅部中,亦出现过汪兆铭之类的叛徒;蒋介石总统曾一时产生动摇。然而,中华民族的抗日意志却从未屈服,而是越战越强,并取得了最后的彻底胜利。这在世界上也是史无前例的。”[31]3

从1937年七七抗战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全民族抗战已进行了4年,即使以1939年9月欧战爆发计算,中国也已进行了两年多的全民族抗战,使日本侵略者陷入长期战争的泥潭。中国尽管由于经济基础和国防力量的薄弱,在抗日战争中暂时无法依靠强大的海空力量和机械化兵团予侵略者以歼灭性打击,但是依靠持久战展示出的抗战决心和力量,依然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度过了南京失陷后出现的严重危机而继续坚持下去,让美国认识到“日本苍蝇最终会使它自己缠在中国的人粘蝇纸上”[32]209。中国人民以坚忍不拔的斗志、无所畏惧的反抗精神和辉煌的抗日战绩,终于赢得了英美苏等国的赞誉和尊重,让国际社会刮目相看。1940年8月后,德国向英国猛烈轰炸,首相丘吉尔激励英国人坚决作战,提出“效法中国”的口号[33]625。1941年10月德军围攻莫斯科时,斯大林为激励俄国人作战,同丘吉尔一样提出“效法中国”的口号。1942年2月12日,丘吉尔在写给蒋介石的信中说:“我满怀希望地期待,英国、印度和其他大英帝国的军队,与长期首当其冲地抵抗日本侵略的英勇的中国军队间的合作日益加强。”[34]297七七抗战后,中国人民通过持久的抗日战争,展示了中国抗日战场存在的价值,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抗日大国所起的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盟国人民的尊敬,为自己成为反法西斯阵营中的四强之一创造了关键性条件。正如毛泽东当年指出的:“中国是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最大国家之一,是在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中国人民不但在抗日战争中起了极大的作用,而且在保障战后世界和平上将起极大的作用,在保障东方和平上则将起决定的作用。”[35]1033中国政府和人民以自己的浴血奋战,赢得应有的民族尊严和国际地位,确实当之无愧!

反观七七抗战引发的中国全民族抗战,留给日本的是惨痛教训,其自明治维新之后积心苦虑之所得,几乎因中国全民族抗战之火而毁于一旦。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日本由于其战略短视和穷兵黩武而犯下历史性的错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国力日盛,对中国逐渐由敬畏转而批判,进而改为觊觎。其自1880年左右即已形成轮廓的大陆政策,表面上从目标指向、实施步骤等规划看似缜密详细、环环相扣,实际上充斥着以强凌弱的霸道、武力征服的血腥、以邻为壑的狭隘、冒险投机的偏执、妄自尊大的骄狂。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抗战前,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中国社会、人文地理、民众心理等各方面的侦察与情报收集不可谓不全面,其心机不可谓不深,但其精心策划的侵华战争最终还是无可挽回地失败了,其原因何在?埃德加·斯诺曾撰文犀利指出:“日本的根本错误是她在军事,政治和经济上的战略不能同时并进,尤其是她的军事战略不能在中国及国际间和她的政治需要相调整。从一种纯粹军事的眼光来看,大多数的观察者都同意:日本的战略在整个上说起来是健全的,有许多地方甚至是很超越的,并且在立即实现她的目标这一点上是相当成功的。但是她最大的错误是:在发展她的军事战略中,日本却没有运用一种狡猾的政治战略,因此便破坏了她出奇制胜的立场。”[36]418-419

卢沟桥事变前的几年里,中国虽然还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但是却在沉重的枷锁下艰难地进步,其幅度尽管还不显著,但实际已遍及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各个领域。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完成万里长征,中国国内民族觉醒、民族解放的浪潮日渐高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逐步深入人心。此时的中国早已不同于晚清和北洋军阀时期,也不同于九一八事变之时。而“大多数日本的领导者,只能看出问题而没有见识,不明了世界大势,也不明白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具有如何的意义。他们只认为‘中国就是中国’,头脑里仍存着历史上对中国的印象,拘泥于眼前的利害”[14]15,持续对中国使用武力的政策,“这是日本的政治家对世界大战的意义及后来的国际动向缺乏洞察明识的缘故”[14]15。那些所谓的“中国通”,如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矶谷廉介等人,在七七抗战爆发前,只知道以离间分化和金钱收买的下作手段,利用某些地方实力派和汉奸、流氓来制造分裂、叛乱和颠覆活动,企图不战而蚕食肢解中国;在七七抗战爆发后,他们坚持认为只要对华一击,就可以解决问题:“支那是一个不可能统一的分裂的弱国,日本如果表现出强硬的态度,它立刻就会屈服。此时需要屈服支那,把华北五省基本上纳入到日本的势力之下,与满洲相结合,强化对苏战略态势。而卢沟桥事件带来了实现这一目的求之不得的好时机”[37]97,甚至夸口“事变只需一个月左右时间即可解决”[31]3。不料,日本军国主义者频频策划的对华一击,却激起了中国全民族的抗日烈火,其孤注一掷的扩大侵略,结果是使自己深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不论日本使用阴谋诡计还是施加武力,仍结束不了战争。战争恐怖并不能消灭中国人在前方、后方和侧面的抵抗。就是用花言巧语,秘密收买投敌变节分子,选派特务间谍或进行暗杀也无济于事”[38]17。“他们显示了一种几乎使人不能相信的愚鲁。从政治的立场上来看,他们像一个生手一样的在从事着运动,不但对于目前的政治环境全不熟悉,而且根本不了解中国内部势力均衡的各种特点以及最近二十年来的教训”[36]419,“她又被迫着不得不改变战略,不时改变她的目标,增加她的困难,以及扩大她最后失败的范围”[36]419。

日本学者井上清在批驳日本当政者宣称“在太平洋战争中,日本虽然败于美国,但并未败给中国,而是战胜了它”这一谬论时指出:“所谓战争的胜利,是指达到战争的目的。而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无论在哪一阶段,都未能达到目的,反而失败了。在第一阶段侵略东北的过程中,日本固然炮制出了一个‘满洲国’(仅就此而言算是胜利了),但由于中国人民的抗日运动,没能使‘满洲国’安定下来。也就是说,未能达到战争的目的,所以日军转而入侵华北,不久便开始转入第二阶段——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在第二阶段,战斗虽然打赢了,但就达到战争目的而言,则比第一阶段的失败更为惨重,因而发生了第三阶段的太平洋战争。”[22]279刘亚洲将军在《精神》一文中总结得好:“战略要有全局,日本则特别看重局部。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乎打赢了每一场战役(太平洋战争后期除外),可是输掉了整个战争。它太看重胜负,于是只有小胜,没有全胜。”[39]现在的日本右翼团体和右翼分子,不能正视历史,罔顾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仍痴迷于强权武力,幻想重温当年大东亚共荣圈的迷梦,其主张只会将日本再次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穷兵黩武只能带来毁灭和灾难。战后日本的经济腾飞依赖于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改革开放取得非凡成就也得益于和平的国际环境。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这是历史规律。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并且希望世界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让和平的阳光永远普照人类生活的星球。”[1]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招待会上反复强调:“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血的教训不能忘却。昨天的历史不是今天的人们书写的,但今天的人们不能脱离昨天的历史来把握今天、开创明天。”“历史的启迪和教训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40]我们纪念七七抗战,就是要汲取历史的智慧和力量,团结一心、自强不息,坚持和平发展,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又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美好未来!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7-08.

[2]革命军的责任是安内与攘外(1933年5月8日)[A]//张其昀.先“总统”蒋公全集:第1册第2卷.北京:中国文化大学中华学院,1984.

[3]蒋介石.抵御外侮与复兴民族:上(1934年7月)[A]//秦孝仪.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绪编(3).台湾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1.

[4]宿梦公.九一八事变前后外交部见闻[M]//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

[5]李树桂.九一八事变目击记[M]//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

[6]蒋主席召集会议决定对日方略纪事(1931年9月21日)[M]//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绪编(1).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1.

[7]日本防卫厅战史室.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译.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上——大本营陆军部摘译[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8]华北问题 关于对广田三原则之蒋介石有吉会议报告(1935年11月21-22日)[A]//华北事变资料选编.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3.

[9]沈钧儒等.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1936年7月15日)[A]//西安事变资料:第1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10]有吉明.中日关系再检讨(节录)[A]//华北事变资料选编.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3.

[11]和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1936年7月、9月)[A]//毛泽东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2]蒋介石.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1937年7月17日)[A]//卢沟桥事变和平津抗战.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发行,1986.

[13]关东军关于对苏对华战略的意见书(1937年6月9日)[A]//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1931-1945).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14]重光葵.日本侵华内幕[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

[15]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1935年8月1日)[A]//华北事变资料选编.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3.

[16]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8册[A].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17]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9册[A].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18]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2册[A].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19]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4册[A].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20]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1937年9月29日)[A].//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1]刘大年.中日学者对谈录——卢沟桥事变五十周年中日学术讨论会文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

[22]井上清.日本军国主义:第3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3]江口圭一.日本帝国主义史研究——以侵华战争为中心[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24]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12月27日)[A].//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1991.

[25]孙中山.国事遗嘱[M]//孙中山文选.北京:九洲出版社,2012.

[26]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日本侵华七十年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2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文史资料选辑:第76辑[M].北京:中华书局,1981.

[28]徐蓝.英国与中日战争(1931-1941)[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

[29]龚古今、唐培吉.中国抗日战争史稿[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

[30] “九一八”以来国内政治形势的演变[M].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1957年6月翻印.

[31]近代日本历史上的中日战争[A]//刘大年.中日学者对谈录——卢沟桥事变50周年.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

[32]王建朗、曾景忠.中国近代通史:第9卷(抗日战争)[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33]傅启学.中国外交史:下册[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011.

[34]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4卷(上部第1分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

[35]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M].//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6]埃德加·期诺.长征25000里(足本)[M].启明书局,1949.

[37]武滕章.军务局长武滕章回忆录[M].芙蓉书房,1982.

[38]赫伯特·菲斯.通向珍珠港之路[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39]刘亚洲.精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M].//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5(8).

[40]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04.

【责任编辑 刘 滢】

on the Inspiration from the History of "July 7 Resistance"

CAO Ziyang

(First Department, Party History Research Office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Haidian, Beijing 100080)

This year marks the 80th anniversary of the "July 7 Incident". Of the various topics around the "July 7 Resistance",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selects and focuses on three points of inspiration from this history: Firstly, repeated compromises and concessions would only indulge the invader, self-independence is based on a strong self, and peace can be made only if one is capable to beat the enemy; self-development is of overriding importance. Secondly, the unity and solidar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masses of the people organized are the most profound source of power for defeating all our enemies, just as brothers in discord would bury their grudges and fight together in face of invaders. National dignity and prestige are earned through unremitting efforts; indulgence in military aggression and exploits would work for its own doom; maintaining peaceful development is the royal road to the rise of a nation. By reviewing the detailed and reliable historical materials about this seemingly commonplace topic, we can gain much inspiration and some warnings as well, and hence fully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July 7 Resistance".

July 7 Resistanc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historical inspiration

2017-01-05

曹子洋,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三处处长、副研究员。

K2

A

号】1674—0351(2017)02—0129—08

猜你喜欢

抗日抗战日本
抗日小英雄杨杨
日本元旦是新年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探寻日本
《黄金时代》日本版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抗日英烈马威龙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