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思考

2017-01-24刘小龙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四国走廊缅甸

刘小龙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省情与政策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111)

关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思考

刘小龙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省情与政策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111)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具备诸多的有利条件。四国地缘分布相近相邻,友好交往源远流长,政治关系基本可控,经贸关系发展稳定,自然资源互为利用,产业结构互为补充,人员交流日益频繁,合作平台不断搭建,合作共识日渐形成。同时,也存在许多制约因素。云南是中国参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主体省份,要认真研究云南具有的优势条件,精心选择可能的合作领域,以推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政治互信;贸易畅通;文化交往

一、“一带一路”战略与“孟中缅经济走廊建设”的关系

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印度期间,提出了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倡议,由于该倡议对深化四国间友好合作关系,建立东南亚与南亚两大区域的互联互通有重要意义,因而得到了印度、孟加拉、缅甸三国的积极响应。这条经济走廊,是指以公路、铁路为枢纽,以孟中印缅各国沿线城市为依托,以资金流、信息流、人流、物流为基础,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投资贸易等各项合作,旨在构建沿线特色产业群、口岸体系、城镇体系和多边经济合作区域,促进各国的资源互补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使用,力求建设出一条资源互补、区域分工、双赢合作,共同发展的跨国经济通道。2013年12月,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联合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在昆明召开。2014年12月,第二次会议在孟加拉国科克斯巴扎尔召开,会议讨论了四国提交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国别报告,标志着孟中印缅合作由“二轨”合作机制上升为“一轨”合作机制。云南是中国参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主体省份,因此,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认真分析云南参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战略意义、有利条件、制约因素、推进对策,特别是要重点研究云南参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具体领域乃至项目,使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成为云南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抓手和旗舰项目。

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有利条件

(一)有良好的区位条件

就地缘分布层面看:中国云南省、缅甸、孟加拉国和印度在地缘分布方面彼此相近相邻,历史上就有著名的“蜀身毒道”和“南方丝绸之路”相连接,可以说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从现实情况看:孟中印缅地区是连接南亚次大陆、大湄公河次区域和中国西南部的重要枢纽,面向大陆有中国、印度、缅甸的广大腹地,面向海洋有加尔各答、吉大、皎漂、仰光等著名港口,具有连接南亚和东南亚的良好区位优势。该地区是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交汇区域,是这三大区域之间的次区域地带,是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陆上桥梁。也就是说,该地区具有连接“三亚”、沟通“两洋”的良好区位优势。在这样一个区域建设经济走廊,其客观条件是非常有利的。

(二)有可控的政治关系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与印度之间的国家关系历经外交蜜月、边境战争、领土纠纷、逐渐改善和基本稳定等发展阶段。2003年6月,瓦杰帕伊总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双方签署《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确认发展长期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从此,中印关系进入相对平稳阶段。辛格总理表示,我一直认为,世界有足够的空间供印中共同发展。印中是合作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随着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对印度的访问,以及中印两国在“金砖五国”框架下合作的加深,中印两国关系进入基本可控阶段,从而为经济走廊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政治保障。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缅甸、印度等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缅之间的“胞波”情谊深入人心。1960年,中缅双方签订了《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与《中缅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议》,从而使中缅友好睦邻关系进入了正常的历史新阶段。几十年来,不论是在西方国家对缅甸实施封锁和制裁的时期,还是缅甸实施政治改革的时期,中国与缅甸之间均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和稳定发展的经贸关系。如今,虽然民盟上台执政,中缅关系面临某种不确定性,但总的局面还是可控的。

孟加拉国独立之初,中孟之间曾有过短暂对抗的岁月。1975年,中孟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后,两国友好关系进入迅速发展阶段,政治、军事和文化关系不断加强。2005年,中孟两国正式确立了构建“长期友好、平等互利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强化了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和经贸关系。近年来,中国已成为孟加拉国的最大贸易伙伴,甚至连续数年超过印度。

(三)有互补的产业结构

第一,中国及云南省有相对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产业体系,同时拥有支持产业体系持续稳定发展的产业技术和要素保障能力。第二,缅甸的产业结构相对比较单一,农业、加工制造业、矿产资源、能源开发等产业是缅甸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他领域或产业的发展则明显不足。第三,印度农业呈稳定发展态势,稻米、小麦等农产品产量名列世界前列。尽管印度在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石油化工、航空航天、核能等领域已经构建起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但装备制造、汽车、钢铁冶金等基础性产业发展不足,产业结构失衡现象明显。第四,孟加拉农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稻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产品难以自给。劳动密集型轻工产业发展迅速,但基础性产业发展滞后乃至有不少空白。因此,中国、缅甸、印度、孟加拉国在产业体系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自然在产业结构方面有较强的互补性,从而为孟中印缅四国开展产业合作,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四)有合作的基本平台

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国际机构在东南亚、南亚地区开展的相关活动都涉及到孟中印缅地区;东盟、南盟、大湄公河次区域、孟加拉湾多部门技术和经济合作倡议、湄公河——恒河合作机制和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也多与孟中印缅地区相关。云南也与本地区相关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平台和对话机制。从20世纪末起,云南按照“立足周边、拓展东盟、开拓南亚、深化区域合作面向世界”的思路,不断完善与南亚、东南亚的合作平台和交流机制,推动成立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孟中印缅地区合作论坛、中国云南省与印度西孟加拉邦合作论坛,中国——南亚博览会等合作平台,这些将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

(五)有较好的人文基础

孟中印缅地区的合作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有较好的人文基础。孟中印缅四国山水相连、文化相通、民族同源,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古代的“南方丝绸之路”,近代的“史迪威公路”等对加深四国人民的交往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前,中国及云南省正着力加强对周边国家的公共外交、民间外交,继续深入开展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友好交往,不断促进民心相通,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四国的国家关系和民意基础,有力地夯实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人文基础。

(六)有初步的交通条件

近年来,孟中印缅地区交通条件得到了初步的改善。第一,在航空方面,昆明已开通了到仰光、曼德勒、加尔各答、德里、达卡等地的航线;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城市也已开通了到孟印缅三国的航线。第二,公路方面,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规划的昆明——瑞丽——皎漂、昆明——腾冲——雷多国际公路云南境内段全部实现高等级化;七条通向邻省市区的公路,除滇藏公路外,基本实现高等级化,出省通边通道雏形基本形成。第三,印缅孟在连接四国的亚洲公路网建设、泛亚铁路网建设、空中航线的开通以及水运航道的建设方面,都表达出了积极意愿,有的已在实际推进之中。这些都将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提供可循的发展通道脉络。

三、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制约因素

(一)政治互信方面

政治互信是国家间开展合作的前提条件,而政治互信不足是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最大障碍。就孟中印缅四国政治关系而言,政治互信不足主要表现在中印之间,中缅之间也有所表现。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中国和印度是一对古老而亲密的兄弟。”但在这一对兄弟之间,却横亘着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最险峻复杂的山谷和最危险的热带森林,使得双方都很难直接越过边境走向对方。因此,两个古老邻邦历史上很陌生,联系很薄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印度成为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1954年,两国总理实现互访,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2年10月,中印边界战争全面爆发,在中国军队的打击下,印度军队不堪一击,很快便被驱逐出中国领土,从此,中印关系进入激烈冷战时期,同时留下了125000平方千米的双方争议国土。长期以来,争做世界大国是印度孜孜以求的目标。在中国快速崛起的背景下,印度将中国视为自己实现称霸亚洲、控制印度洋的“世界大国梦”的最大威胁。特别是两国陆地边界领土争端久拖不决,更加剧了中印两国间互信的缺失。印度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印度洋战略、桥头堡战略、辐射中心战略等都怀有疑虑,印度媒体、政坛、军界对中国威胁的论调与日俱增,印度政府高层多次表达对中国的担忧。这些都使印度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兴趣不浓、热情不高,形式多于内容,表态多于行动,给人以虚与委蛇的感觉。

中缅关系长期以来虽然都比较稳定,但缅甸对中国也还是有防范心理的。缅甸因为长期遭受西方国家制裁封锁,为寻求战略支撑,采取了向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但这种关系是一种非对称性的双边关系,加之两国地理上直接邻接,所以,缅甸领导人从内心深处一直惧怕和不信任中国。正如前总理吴努说的:“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提心吊胆。”缅甸政府在一些重大事情上不知会中国,如将首都从仰光迁到内比都,事先中国方面一无所知,这也反映出缅甸领导人对中国的不信任。因此,“中国威胁论”在缅甸也是有市场的。同样,缅甸民盟上台执政以后,中国也认为今后中缅关系不确定因素增多,反映出中国对缅甸信任度的降低。

(二)安全因素方面

孟中印缅地区安全问题也较突出。如一些国家政局不稳、局部冲突时有发生;一些国家法律不健全,贸易投资风险大。走廊沿线存在贩卖毒品、艾滋病、非法移民、恐怖主义活动等问题。尤其是孟印缅三国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少数民族问题,其中缅甸的少数民族问题最为严峻。少数民族问题导致的各种冲突,直接对经济走廊沿线项目合作的顺利推进造成了挑战。如缅甸军政府对缅北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的军事打击,已对中国企业在该地区的投资安全构成了威胁。此外,孟缅之间存在罗兴亚族冲突和领海争议问题。孟印之间存在飞地和水资源争端。印缅之间存在地方武装、贩卖毒品、非法移民问题。中印之间存在边界争议问题。印度东北部存在种族冲突、少数民族独立、恐怖袭击等问题。上述问题必然会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造成不利的影响。

(三)政策沟通方面

1.认识存在差异。2013年12月,孟中印缅四国在昆明举行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四方联合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尽管四方在总体构想上没有异议,但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社会事业以及政策协调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认识差异。

2.缺乏相关研究。孟中印缅四国各级政府和企业对四国已经制订的相关法律和政策体系缺乏完整的信息支持,也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从而使具体合作业务的运行流程受到诸多限制。

3.合作机制不健全。目前,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缺乏四国国家层面的决策机制、议事协调机制,交通、旅游、金融、农业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机制和地方政府间的长效合作机制。

4.现有合作机制的作用发挥不充分。例如,覆盖孟中印缅地区合作论坛、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南亚国家联盟、中印战略经济对话等多双边合作机制还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多领域、多层面、多形式推进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局面尚未形成。

(四)设施联通方面

设施联通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交通领域。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沿线地区铁路、公路等级低,修建改造难度大。缅甸的交通设施体系存在重大缺陷,主要靠一条南北纵向的米轨铁路和一些低等级公路来沟通全国。虽然近年来在中国的帮助下,修复了云南省腾冲至缅北的密支那、瑞丽至八莫的公路;在印度帮助下新修了一条边境地区通道,但离经济走廊的建设要求等级相去甚远。孟加拉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基础设非常落后。印度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也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有一次,孩子很委屈地找朝敏说:“妈妈,同学们为什么都不理我?爸爸不是说只要树立威风就不愁没有朋友了吗?难道爸爸都是骗人的?”

也就是说,交通问题一直是制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因素,尽管各国提出了相关方案,如建设高速公路,重建史通威公路,以泛亚铁路为基础,建设孟中印缅铁路交通网络等。但客观现实是,孟中印缅之间缺乏便利通达的交通条件。因此可以说,孟中印缅地区的设施联通任务十分艰巨,一方面建设资金筹集困难。另一方面涉及多边协商诸多事项,需从国家层面加大协调推进力度。

(五)贸易畅通方面

孟中印缅四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和生活需求不一样,因而贸易互补性失衡,导致中国与孟印缅三国的双边贸易均存在贸易逆差问题。孟印缅三国存在各种贸易壁垒和限制。在跨区域要素流动方面存在壁垒,通关便利化程度不高。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一些国家以反倾销、气候变化、知识产权保护、国家安全审查等借口,对我国设置各种准入壁垒。口岸规划与建设滞后,贸易结算服务不足,缺乏完善的结算服务平台,贸易便利化水平较低。

(六)民心相通方面

尽管孟中印缅四国的民心相通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轻视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日益滋涨的资源民族主义情绪值得重视。当前,缅甸、孟加拉的资源民族主义有所抬头。在具有西方国家背景的国际非政府组织煽动和挑拔下,资源民族主义者通过游行、示威给政府施加压力,导致一些外资项目的停工、搁置。中国在缅甸投资的标志性项目密松电站的搁置、莱比铜矿的停工、中缅皎漂——昆明铁路的搁浅,都与缅甸的资源民族主义者密不可分。上述事件已经严重打击了中国企业到缅甸投资的积极性和信心,从而将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产生相当程度的负面影响。此外,四国民众对经济走廊建设缺乏了解,相互之间了解也不够,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

(七)走廊线路方面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拟议的线路有三条。第一,南线方案。从昆明到瑞丽出境后经缅甸腊戍、曼德勒到皎漂,经孟加拉吉大港、达卡,最后到印度加尔各答。第二,中线方案。从昆明到瑞丽出境后到缅甸曼德勒,经印度因帕尔到孟加拉达卡,最后到印度加尔各答。第三,北线方案。从昆明到保山腾冲出境后到缅甸密支那,经印度雷多、因帕尔到孟加拉达卡,最后到印度加尔各答。在线路选择上,四国各有打算,缅孟希望实施中线,中国倾向南线,印度则想推进北线。这种分歧,必将增加经济走廊建设的不确定性,而同时推进三条线路的建设似乎目前又不太可行。

四、云南如何参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具备诸多有利条件,这是走廊建设得以推进的基本前提。同时,走廊建设也存在若干制约因素,需要我们认真克服。有些问题,如政治互信问题、安全因素问题,应主要依靠国家层面去解决,云南方面起协调、辅助的作用。而在相当一部分领域,则可以充分发挥云南的主动性、积极性,认真研究分析云南具有的优势条件,精心选择可能的合作领域,以推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不断增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能力、拓展云南的对外发展空间。我们认为,云南参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领域可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选择。

(一)政策沟通领域

加强政策沟通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保障。要加强政府间合作,积极构建多层次政府间宏观政策沟通交流机制,深化利益融合,促进政治互信,达成合作新共识。第一,建议建立孟中印缅四国政府领导人会晤机制,作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最高决策机构,定期召开领导人会议和部长级会议,四国轮流主办。四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共同制订推进经济走廊建设的规划和措施,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共同为务实合作及大型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第二,充分发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孟中印缅地区合作论坛、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南亚国家联盟、中印战略经济对话等区域内的多边双边合作机制作用,采取多样化的合作形式,进一步拓展互利互惠空间,通过四国政府部门和各界的努力,逐步形成多领域、多层面、多形式推进的经济走廊建设的局面,以促其取得更多实质性的进展。

(二)设施联通领域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优先领域。第一,在尊重相关国家主权和安全关切的基础上,四国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地区的基础设施网络,实现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网为主的多种方式的互联互通。第二,要结合云南和孟印缅三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目标,根据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拟选南线方案、中线方案、北线方案,探讨研究新建或改造各条主要干线的可行性。第三,要统筹考虑目前已形成的交通网络格局,筛选一批前期工作较为成熟的公路、铁路、陆水联运、航运项目优先启动实施。要鼓励和引导各国航空公司加密四国间现有航班,新开辟连接四国主要城市、港口、旅游区空中航线。目前,要与缅甸方磋商,尽快启动瑞丽姐告至腊戍铁路建设,推动瑞丽至曼德勒二级公路建设,改造密支那至瓦里瓦高口岸(班哨口岸、缅印173号界桩)公路。

(三)贸易畅通领域

1.切实加快贸易投资合作。这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重点内容。四国要着力研究解决贸易投资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降低贸易成本,促进商品便捷流通,构建四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激发释放合作潜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

2.强化双多边合作,提高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要加强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海关合作以及检验检疫、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统计信息等方面的双多边合作,推动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生效和实施。改善边境口岸通关设施条件,加快边境口岸“单一窗口”建设,降低通关成本,提升通关能力。要努力降低非关税壁垒,共同提高技术性贸易措施透明度。要拓宽贸易领域、优化贸易结构,挖掘贸易新增长点,促进四国贸易平衡。

3.加快投资便利化进程,消除投资壁垒。加强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磋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要拓展相互投资领域,开展农林牧渔业、农机及农产品生产加工等领域深度合作,积极推进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水产品加工、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工程技术和海上旅游等领域合作。加大油气、矿产等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积极推动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合作,推进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级一体化产业链。

4.扩大服务业相互开放,推动区域服务业加快发展。探索投资合作新模式,鼓励合作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各类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特别要发挥中国和云南省的农业科技优势,重点加强和三国在水稻种植、油料作物种植、畜牧水产、果蔬花卉、药材林木、替代种植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逐步扩大双边农产品贸易规模。通过合作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跨境动物疫病监测站、农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等方式,示范带动经济走廊沿线农业产业开发与发展。

(四)资金融通领域

资金融通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支撑。第一,要以将中国昆明、缅甸内比都、印度加尔各答、孟加拉国达卡等重点城市建设成为区域性跨国金融中心为目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增强金融体系的综合竞争力,为经济走廊建设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第二,四国要深化金融合作,按照各国的权责积极参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建设和经营。第三,要扩大四国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支持孟印缅三国政府和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要积极援助缅甸建设人民币支付结算体系,签订双边本币结算协议,推进人民币周边化进程。扩大人民币特许兑换业务范围,赋予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人民币现钞出境携带证审批管理权,建立合理的人民币现钞调运与回流机制。

(五)民心相通领域

民心相通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社会根基。四国要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化、旅游、教育、科技、卫生以及其他方面的合作,为经济走廊建设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1.加强文化旅游领域的合作。第一,探索启动孟中印缅四国以及经济走廊沿线相关省邦之间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和图书展等活动,合作开展广播影视剧精品创作及翻译,联合申请“南方丝绸之路”等世界文化遗产,共同开展世界遗产的联合保护工作。第二,加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互办旅游推广周、宣传月等活动、联合打造具有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编制四国旅游合作相关规划,推出“孟中印缅旅游圈”项目。在2013年孟中印缅四国汽车集结赛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完善和定期举办该项赛事。同时,还可以开发中缅自驾车旅游项目,中缅跨境旅游项目等。

2.推进孟中印缅四国教育合作。要继续完善双多边教育交流合作机制,把云南打造成为中国与孟印缅三国的教育合作重点基地,增强我国在孟印缅地区的软实力。积极推动四国学历学位互认,着力扩大相互间留学生规模,加强汉语推广和孟印缅小语种教育,支持设立“孔子学院课堂”。支持在中缅边境地区中小学开展跨境教育,对周边华人华侨社团给予教育援助。

3.加强孟中印缅四国科技合作。在云南建设中国面向孟印缅地区的科技合作研究中心和科技产业园区,在孟印缅三国建设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联合实验室或研究中心,海上合作中心,促进科技人员交流,合作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共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4.强化孟中印缅四国在传染病疫情信息沟通、防治技术交流、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提高合作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以云南省为主代表中国向经济走廊沿线地区提供医疗援助和应急医疗救助,在妇幼健康、残疾人康复以及艾滋病、鼠疫、疟疾、登革热等主要传染病领域开展务实合作,扩大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

责任编辑:刘建文

F114.46

A

1671-2994(2017)02-0015-05

2017-02-23

刘小龙(1962-),男,江西安义人,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省情与政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经济政策。

猜你喜欢

四国走廊缅甸
四国战记 第一季 ⑤“死去”的城
四国战记 第一季 ③ 别惹魔法师
四国战记 第一季 ② 生命卡
四国战记 第一季 ① 带猫的男人
神奇的走廊
走廊上的时光
走廊上
缅甸记忆
缅甸总统吴廷觉访华
缅甸非常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