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的条件和途径
2017-01-24朱妙宽
朱妙宽
(中共兴化市委党校科研处,江苏兴化225700)
略论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的条件和途径
朱妙宽
(中共兴化市委党校科研处,江苏兴化225700)
高放教授《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科学第一次应运诞生》一文,全面而精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应运诞生的诸多主客观条件。研究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是为了借鉴历史经验,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现在,我们借鉴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经验,学习高放老师的归纳方法,把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的条件和途径归纳为五个要点,也就是五个“三”:必须吃透三个情况,发扬三种精神,研究三大学说,运用三种方法,明确三大目标。
马克思主义;历史经验;客观条件;主观条件;五个要点
高放教授的《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科学第一次应运诞生》一文,全面而精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形成需要十分完备的社会条件,包括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并把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客观条件概括为五个“三”:“科学三大发现惊人,技术三大发明震世,资本主义三大矛盾凸显,工人运动三大浪潮叠起,思想理论三大成果凝聚”。同时,又把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观条件概括为五个“三”:这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两位亲密战友参加三种社会实践,实现三个根本转变,批判三个思想来源,进行三场思想斗争,构建科学三大组成部分。[1]我们借鉴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经验,学习高放老师的归纳方法,把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的条件和途径归纳为五个要点,也就是五个“三”:必须吃透三个情况,发扬三种精神,研究三大学说,运用三种方法,明确三大目标。
一、吃透三个情况
吃透三个情况,就是吃透世情、国情、民情,弄清马克思主义发展创新的客观条件和社会需求。
(一)吃透世情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深切了解当时科学、技术、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状况,才能创立马克思主义。今天,我们只有吃透世情,才能了解世界的历史巨变和现实情况,才能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160多年来,世界发生的巨大变化,“主要是三大变化,即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本主义的新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现。”[2]
1.科学技术的进步。第一,科学方面。100多年来,世界上有一系列重大发现,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一是数学方面。19世纪还只是从常量数学向变量数学发展,现在已经从精确数学向模糊数学发展,从渐变研究向突变研究(突变论)发展,从标准分析向非标准分析发展。数学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二是物理学方面。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继建立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原子物理学、基本粒子学、电子学等一系列新学科。有人统计,现代物理学中,90%以上的知识是1950年以后取得的。[3]三是社会科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门类众多的管理科学、许多交叉科学、综合科学、边缘科学等新兴科学和众多分支学科。
第二,技术方面。继蒸汽技术革命之后,又发生了电力技术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刚刚有轮船、火车和电报,他们刚刚看到了电力的火花,还没有看到或享用到电灯、电话、汽车和飞机,更谈不上广播、电视、电脑和互联网。今天普通人享用的消费品特别是耐用消费品,绝大部分是150年前所没有的。即使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仅就消费品的享受范围和舒适程度而言,今天的普通人超过几百年前的皇帝。[4]20世纪,还诞生了信息科学技术、生物科学技术、材料科学技术、能源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等一大群新兴科学技术。至20世纪末,全世界每年发表的科技论文达220万—290万篇,批准的专利数量达120万件,产生的信息790亿条。据粗略统计,人类的科技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1倍,20世纪中叶是每10年增加1倍,当前则是每3—5年增加1倍。当今,学科总数已达6000多门。根据指数递增规律,可以确信,21世纪科学技术将有一个更大的发展,科学技术知识将有一个更大的增长。[5]
2.资本主义的新发展。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社会生产力。1992年与1820年相比,世界GDP增长近40倍,人均GDP增长7倍。[6]在1820—1990年间,人均年收入的增长,在英国翻了10倍,德国翻了15倍,美国翻了18倍,日本翻了25倍。[7]21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国家越来越重视科技,对科技投入不断增加,促进了新技术与新材料的发明和应用,从而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不断调整生产关系,阶级关系发生新变化,企业管理人员和行政人员在工人阶级中所占的比重明显增加。
资本主义上层建筑发生新变化。一是实现了政治制度与法制的有效结合。二是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职能明显增强,国家开始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公共事务,在调节社会各阶层矛盾方面的作用也越发突出。三是资本主义的民主形式进一步健全,公民的基本权利更为广泛,适合西方国情的民主政治结构基本成型。四是意识形态中左翼与右翼的分歧逐渐减弱。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更加鲜明。所有这一切,都使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蒙上了一层又一层所谓“民主的”“全民的”和“超阶级的”面纱。
3.社会主义的新变化。第一,社会主义理论重点的重要变化。一是从主要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革命问题为理论研究中心,转变为主要以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问题为理论研究中心。二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实际相结合,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深化为具有民族特色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并且是最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当代社会主义理论。
第二,社会主义运动和革命道路的重要变化。一是从革命“同时发生”到“一国胜利”的变化。二是革命道路的变化,从强调暴力革命到承认和平过渡与非和平过渡两种可能的道路。三是革命主体力量的变化,从以蓝领工人为主体到以白领工人为主体。
第三,社会主义所有制、分配制度和经济体制的重要变化。一是在所有制方面,由建立完全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转变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二是在分配制度方面,由单一的按劳分配逐步转变到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是由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变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四,工人阶级政党的重要变化。一是工人阶级政党力量和数量的变化,工人阶级政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中国共产党已经发展成为有8800万党员的强大的执政党。二是工人阶级政党建党理论的变化,以中国共产党来说,由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发展为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三是工人阶级政党组织联合形式的变化,从国际联合的组织形式发展为独立自主、完全平等、相互支持和友好合作的组织形式。
第五,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关系的重要变化。一是“一球两制”从势不两立到长期和平共处和竞争。二是对社会主义完全取代资本主义前景估计的变化。从认为资本主义“丧钟”已经敲响、已经进入垂死阶段,逐步认识到,资本主义仍有一定发展潜力,社会主义制度完全取代资本主义制度,将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和曲折发展的历史过程。
(二)吃透国情
我国是一个国土辽阔、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国情极其复杂,最基本的国情是,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吃透国情,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符合中国实际,适应中国需要,解决中国问题,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第一,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一是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农业稳定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居民消费率不断提高,城乡区域差距趋于缩小,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二是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覆盖面持续扩大,教育水平明显提升,全民健康状况明显改善,新增就业持续增加,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三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第二,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一是全面深化改革有力推进,经济体制继续完善,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开启新征程。二是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主要对外投资大国,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四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成就显著,强军兴军迈出新步伐。五是全面从严治党开创新局面,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六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第三,治国理政形成了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一是形成并积极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二是形成并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三是形成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面临着国内外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第一,从国内看:面临多种发展难题。一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前景依然广阔,但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的要求更加紧迫。二是发展方式粗放,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和动能转换困难相互交织,面临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等多重挑战。三是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和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四是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和诚信缺失现象。五是一些党员和干部包括高级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纪律松弛、脱离群众、独断专行、弄虚作假和慵懒无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任人唯亲、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和拉票贿选现象屡禁不止,滥用权力、贪污受贿、腐化堕落和违法乱纪现象滋生蔓延。经过近几年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情况虽有好转,但问题不可忽视。
第二,从国际看: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一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二是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增长乏力。三是主要经济体走势和宏观政策取向分化,金融市场动荡不稳,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全球贸易持续低迷,贸易保护主义强化,新兴经济体困难和风险明显加大。四是局部地区地缘博弈更加激烈,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国际关系复杂程度前所未有。
(三)吃透民情
我们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吃透民情、深知民心,才能使马克思主义贴近人民群众,反映人民心声,符合人民需要,让人民喜闻乐见,易于学习、理解和运用,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人口老龄化突出,性别结构失衡。2016年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827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929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57.3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1.2%。60周岁以上23086万人,占16.7%,65周岁以上15003万人,占10.8%。[8]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失衡,少子化和老龄化并存,对各年龄段人口都会带来困难和压力。中国人口的性别结构失衡,根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数据测算,0—34岁人口,2014年为63540万人,其中男性33270万人,女性30270万人,男性比女性多3000万人。[9]这意味着有3000万男性无法找到配偶,剩男形势比剩女形势更加严峻。
2.创业创新能力有待增强,教育结构与就业结构有待优化。2016年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60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1428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2%。全国农民工总量28171万人,比上年增长1.5%。[10]2015年以来,在国家大力推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创业带就业出现了新的局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就业促进效应。同时,由于教育结构与就业结构不相适应,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数量庞大,总体创业创新能力不强,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3.居民收入和消费差距较大。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111元。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079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130元。[11]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持续上升。同时,必须指出,这些数字都是全国平均数。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群体来看,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统计表明,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0.3左右上升至近年来的0.45以上。而据CFPS2012资料估计,2012年,全国家庭收入基尼系数为0.49;另据相同资料估算,我国的家庭财产基尼系数由1995年的0.45上升至2012年的0.73,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1/3以上的财产,底端25%的家庭拥有的财产总量仅在1%左右。[12]
4.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社会保障水平还亟待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基本形成了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总体框架。到2016年底,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786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0847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4839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9524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5315万人。年末全国共有1479.9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576.5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96.9万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13]
5.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举步维艰。前任教育部长袁贵仁说:中国教育发展总体水平已进入世界中上行列。根据评估报告,这个判断的主要依据是以下3项关键数据:第一,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为75%,达到世界中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第二,小学净入学率99.9%,初中毛入学率为104%。中国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超过世界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第三,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0%,这两项都高于世界中上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14]同时,在教育事业中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中小学生,特别是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甚至危害到青少年生命安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5个中学生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15]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要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减负”规定外,最重要的是真正从应试教育邪路走向素质教育正轨。为此,现行的教育制度、教育结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教法、高考制度等各方面的改革,亟待推进和深化。此外,教育质量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师资质量问题,教育公平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教育资源配置问题,教育部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6.实现全民健康,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卫生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民众平均寿命从1978年的68.2岁提高到2015年的76.34岁。同时,在我国人口中只有15%属于基本健康,15%属于不健康,70%属于亚健康,亚健康人口已超过9亿!还有资料显示,我国现有吸烟人数超过3亿,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8.1%,其中男性吸烟率高达52.9%,非吸烟者中暴露于二手烟的比例为72.4%。吸烟、过量饮酒、身体活动不足和高盐、高脂等不健康饮食是慢性病发生、发展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16]由于目前医疗保障水平总体上不高,长期以来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存在,有病不敢看、看不起的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人,还大有人在。习近平同志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17]
7.平抑房价,让广大困难户和农民工住有所居,是目前中国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住房是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人民的住房条件有了历史性改善,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从1978年的3.6平方米增加到2009年的31.3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从1978年的8.1平方米增加到2009年的33.6平方米。同时应该看到,近10多年来,房价持续飙升,在大城市购买一套住房动辄数百万元乃至上千万元,中小城市也同样房价畸高,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购买能力。结果是城市大量商品房空置,又有大量贫困人口住房困难。2亿多农民工居住条件普遍很差。
“这里是罗陀斯,就在这里跳跃吧!这里有玫瑰花,就在这里跳舞吧!”[18]以上就是当代基本的世情、国情、民情,就让我们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吧!
二、发扬三种精神
发扬三种精神,就是发扬马克思恩格斯的学习精神、创造精神和献身精神,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创新创造主观条件。
(一)最起码的是学习精神
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任务。把学习型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学习是前提,学习好才能服务好,学习好才有可能进行创新。”“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19]马克思主义者历来十分重视学习。伦敦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每天迎接来的第一位读者是马克思,图书馆送走的最后一位客人也是马克思。在这里,他构建着马克思主义学说,为世界上受苦受难的人们探索一条走向光明和幸福的道路。[20]列宁说过:“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要学习。”“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21]在信息和知识爆炸的新时代,教育是终身教育,学习是终身学习。无论是谁,学无止境。只有刻苦学习、学而不厌,才能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起码要求;必须克服不读书和空喊马克思主义甚至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倾向。
(二)最宝贵的是创新精神
习近平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22]创新精神是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最需要和最宝贵的精神。
(三)最重要的是献身精神
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必须自觉自愿地为解放全人类和造福全人类而献身,必须有马克思恩格斯的那种自我牺牲、艰苦奋斗精神。正如《马克思传》作者梅林所说:马克思对最高认识的不断追求,是发源于他内心的最深厚的情感的。“同那些为了个人身边琐事而忘掉世界的庸人的可怜命运相反,马克思能够为了‘人类的伟大目的’而超然于最痛苦的不幸之上。”[23]“马克思是自愿地担负起他那长达数十年的殉道者的事业的。”他的铁的意志“像磁针一般毫不动摇地指向人类的最高目的。”[24]在统治者的驱逐中,在身无分文的困境中,在饥寒交迫痛失一个又一个子女的悲痛中,马克思都没有放弃对人类美好理想的追求。
按照恩格斯的家庭出身和杰出才能,他也完全可以成为声名显赫的富豪,能够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他同样以解放人类为己任,同样是为了“人类的伟大目的”而不惜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为了支持马克思的工作,他不得不去干那“该死的商务”。马克思逝世后,为了整理出版马克思的《资本论》第2、3卷,“他放弃了他那无比巨大的才能和优异的天赋可能使他在学术上达到的建树。”[25]发扬献身精神,就是要把毕生心血和精力贡献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包括贡献给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事业。
三、研究三大学说
研究三大学说,就是把各种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密切结合起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主义学说、剩余价值学说和社会主义学说,从各方面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
(一)唯物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必须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仅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来说,在我国已经经历了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现在又转向了生存论本体论。[26]其实,一切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是为人服务的,为人的生活、人的解放和人的幸福服务的。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哲学,哲学本体论应该是人生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是研究自然、社会、思维和人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唯物主义学说不仅适用于研究宏观的社会历史问题,同样适用于研究微观的个人生活问题。我们应该从平民百姓日常平凡的生活出发,研究人生的主要过程和主要方面,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共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创立大众化的人生辩证唯物论和人生历史唯物论。这种马克思主义的人生哲学对每个人的人生决策和人生幸福都具有启迪意义和参考价值,由此可以极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推进人生观的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更加珍惜人生,自觉驾驭人生,让人生更加幸福、更加精彩。
(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必须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而发展
马克思《资本论》发表100多年来,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变化。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引发了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巨大变化,现代工人阶级状况与100多年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据统计,2010年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农业占2.8%,工业占26.3%,服务业占70.9%。[27]就业结构基本上也是如此。如果只承认物质生产劳动创造价值,其他劳动都不创造价值,那么,全社会就有70%以上的劳动者都不创造价值,这种劳动价值学说及其基础上的剩余价值学说对大量社会劳动和社会问题显然没有解释力和说服力。因此,劳动价值学说和剩余价值学说迫切需要发展创新,在广度上需要从狭义向广义发展,在深度上从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发展,从而把传统的狭义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发展为现代的广义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使之与时俱进,具有强大解释力、说服力和生命力。
(三)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和核心,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论证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和科学性,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人类认识史上一次伟大的飞跃。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这是人类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飞跃。但是,在理论付诸实践的过程中却发生了惊人的变故。原来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革命将在多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结果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而在他们设想之外的俄国和中国先后发生了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而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又发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中国则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正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没有商品和货币的经济大相径庭。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中国等许多国家进行了长期的艰辛探索,经历了曲折的历程,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这种探索远远没有结束,还需要不断进行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双重探索。例如,究竟什么是公有制、怎样实行公有制?什么是按劳分配、怎样实行按劳分配?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怎样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等,都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长期探索。通过探索,推进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创新。
四、运用三种方法
运用三种方法,就是运用矛盾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和辩证否定法研究三大学说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28]因此,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必须运用马克思恩格斯所强调的方法,即唯物辩证法,运用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运用矛盾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和辩证否定法。
(一)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和矛盾分析方法
马克思认为,对于世俗社会“应当在自身中,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29]实践证明,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是充满矛盾的社会,许多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亟待解决,亟待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攻坚。我们的研究应该采取严格的现实主义态度,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直面社会现实、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在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进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创新。我们在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解和运用上,曾经有过片面性,就是只讲对立,不讲统一;只讲斗争性,不讲同一性;把斗争性绝对化,导致了众所周知的不幸后果。错误和挫折教育了我们,我们应该学会更准确地运用矛盾分析法解决好各种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
(二)运用质量互变规律和定量分析方法
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之一。定量研究方法和数学分析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但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由于历史和认识的局限性,在科学上的应用还是极其初步的。现在数学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在我国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对定量研究方法仍然重视不够。现在,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人的本质理论等等,都应该探究其本质的数量表现,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加以定量分析和研究。
(三)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辩证否定方法
马克思恩格斯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对以亚当·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对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对以闵采尔、巴贝夫和布朗基为代表的空想共产主义,都是运用辩证否定和批判继承的方法加以发展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同样必须在批判继承中、辩证否定中、否定之否定中和螺旋式上升中发展创新。只有在这种辩证否定中,才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理论中,马克思恩格斯否定商品、货币关系,我们对这种否定又从实际出发进行了否定之否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辩证否定,就没有改革开放,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五、明确三大目标
明确三大目标,就是大力推进世界观、人生观价和值观系统化、理论化和科学化;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一)大力推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问,这一认识并不错,但是需要作三点补充: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确实已经实现了世界观的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但是,在人生观价值观上,尽管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继承人有许多论述,但并未有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的专门论述和专著。因此,还有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的必要。第二,不仅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问。正如高放教授所说:“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构成严密的统一整体,不可分割,不可偏废。”[30]只有哲学,没有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那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不系统、不完整、不彻底的,达不到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的高度。第三,客观世界、人类社会、人的生活、人的需求、人的思想理论,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都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因此,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动态过程。
(二)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要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更重要的是要符合中国实际,适应中国需要,解决中国问题。中国社会现实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说明我们现有的理论、政策和措施还不足以解决这些问题,说明我们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任重道远。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所在。如果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仍然停留在100多年前的形态上,就不能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不能反映现代的科学技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能解决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新问题。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如果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和贴近群众,不关注群众生产、生活、需求、思想和情绪,不能帮助群众树立理想信念,解决现实问题,带来现实利益,对群众就没有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群众就不可能去关注、学习和信仰马克思主义,就谈不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三)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进一步做到政策落实、组织落实、行动落实
“2004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大决策。8年多来,3000多个日日夜夜,160个课题组,3000多名直接参与者,数万名间接参与者,130多种教材,4000多篇理论文章,7万多教学科研骨干,1500多人次的国情调研,五大洲20多个国家的考察……这些数字记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31]实践证明,这是一项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工程、生命工程和基础工程;同时,也是一项任重道远的社会系统工程,现在还要进一步做到政策落实、组织落实和行动落实。第一,在政策上,要进一步落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政策,形成宽松的学术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激发每个人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活力。第二,在组织上,要不拘一格选人才,让一切有志趣有能力的人才参加到这一工程中来,实行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和志愿者相结合,领导、专家和群众相结合,老中青相结合,大力培养优秀年轻人才。要重视所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成果。第三,在行动上,既要做好有组织的研究工作,又要鼓励和支持组织之外所有研究者的刻苦钻研,以实际行动和措施支持他们的研究工作,审慎对待他们的研究成果。
[1][30]高放.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科学第一次应运诞生[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3(03).
[2]李铁映.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读书笔记[A].何秉孟.劳动价值理论新论[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9.
[3]当代物理学进展[EB/OL].天涯社区网,2004-06-30.
[4][5][6][7]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室.世界沧桑150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世界发生的主要变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55、43、54、110.
[8][10][11][13]国家统计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人民日报,2017-03-01.
[9]中国统计年鉴:按年龄和性别分人口数(2014年)[EB/ OL].国家统计局网,2015.
[12]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5[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6.
[14]袁贵仁2016年3月10日答记者问[N].人民日报,2016-03-11.
[15]北大调查报告:5个中学生中有1人想过自杀[EB/OL].光明网,2014-02-19.
[16]2014中国居民健康报告[EB/OL].中国网,2015-07-04;中国现有吸烟人数超过3亿[EB/OL].中华网,2015-06-30.
[17]习近平.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N].人民日报,2016-08-21.
[18][2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9、55.
[19]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设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03.
[20]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课程[EB/OL].http://yuanli.scnu.edu.cn.
[21]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1、285.
[2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9.
[23][24][25][德]梅林.马克思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96、73、291、298.
[26]李娉.中国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研究:回顾与前瞻[J].江汉学术,2013(01).
[27]国际统计数据[EB/OL].国家统计局网,2012.
[2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2-743.
[31]张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8年成果综述[N].人民日报,2012-10-16.
B27
A
1671-2994(2017)04-0005-07
2016-09-23
朱妙宽(1941-),男,江苏兴化人,中共兴化市委党校科研处高级讲师;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科学发展观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马树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