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研究述评

2017-01-24王晶晶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主体中心思想

王晶晶

(辽宁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理论综述】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研究述评

王晶晶

(辽宁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体现了党对人民主体地位重要性的高度认识,是党对新时期靠谁执政、执政为谁等问题的深刻回答。通过梳理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基础、科学内涵、与其它各项执政理念的关系、重要意义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而对这一研究现状进行相关评析。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要重视研究方法的创新、研究内容的丰富、研究视角的拓展,从而进一步深化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认识和把握,更加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指向。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纵观全球局势、立足中国实际,逐步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中,习近平频频使用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这一重大提法。从“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1]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3]到“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4]。正因如此,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思熟虑的结果,又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治国理政思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灵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相区别的本质特征。

一、当前研究现状

(一)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理论基础的研究

何艳玲、李志军在《论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构建的三重维度》一文中,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贯穿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一条主线,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民主体思想的延承和发展。无产阶级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阶级,人民正是这场运动的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遵循了唯物史观视域下人民主体至上的价值诉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将“人民”作为发展的主体,将实现人民的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为发展价值原则。这一发展理念坚持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强烈的政治使命和敢于为人民担当的政治魄力[5]。

韩喜平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文中表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来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其实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早在中学时代,马克思就将“使人类和他自己趋于高尚”作为奋斗目标。后来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人的异化进行深刻的剖析,指出了实现人的解放的共产主义路径。唯物史观确立后,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明确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其二,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政治立场,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执政宗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将实现人民解放、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奋斗目标。中国历届领导集体始终牢牢把握人民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核心地位,不断为人民造福、为百姓谋利[6]。

王青、李先伦在《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论析》中认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基础就是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文中指出在早期的共产主义运动中,马克思恩格斯就对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作了精辟的论述。十月革命后,列宁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人民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充分结合世情国情民情,对人民主体地位进行了更加精辟的阐述:人民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是社会改革的主体,是社会创新的主体。要充分肯定人民的中心地位,将共享发展作为以人民为中发展思想的价值目标,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宿感[7]。

孟凡琦的《习近平人民观研究》一文,从习近平人民观所形成的理论知识的溯源入手,剖析了中华传统文化及近代历史上西方哲学中的人民本位观点对习近平人民观形成的理论启迪。对西方哲学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战争中的毛泽东思想,以及社会改革时期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关于人民群众精华观点的传承和发扬,同时还汲取了中国古老的传统思想和文化中民本观念的有益成分,这正是习近平人民观所形成的理论上的重要条件。在国际和我们国内的形势上看,苏联政权解体的悲剧以及我们中国超过六十余年发展奋斗,曲折而又伟大的非凡历程,为习近平人民观的形成提供了实践上的参考和依据[8]。

(二)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科学内涵的研究

刘旭友在《习近平对马克思人的本质学说的新发展——兼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理论基础》一文中指出,人的本质学说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始终,从人的本质角度出发,分析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的本质学说包含了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类本质、发展本质、共同体本质等层次,内含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和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本质的需要,其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实现。习近平从人的本质学说的思维框架,人的本质的现实性、现代性、文化性出发,发展和升华了马克思人的本质学说,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新内容和要求,拓展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根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是人民的事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注民生福祉、顺应人民期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实现人本质的复归、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和重要保障[9]。

胡伯项、艾淑飞在《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探析》中,从发展为了人民是基本立场、发展依靠人民是方法论、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价值观,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内核作了系统论述。文章指出,“人民”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观、权力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宗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作为蕴含丰富理论内涵和价值内涵的思想,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性纲领,时刻体现着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求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要充分理解把握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实质内涵,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0]。

姜淑萍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一文中指出,“以人民为中心”是发展的根本立场,它作为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基本原则,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依靠谁、为了谁这一首要问题。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蕴含着深刻的科学内涵:一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要把人民利益的满足作为发展成果的检验标准,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切实把发展为了人民付诸于具体的行动,让人民在各个方面都拥有更多的获得感。二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依靠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党无论在革命时期、建设时期还是改革的关键时期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就在于紧紧依靠人民。要坚持自觉拜人民为师,从具体实践中汲取经验,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共同推进改革发展前进的齿轮。三是发展的根本价值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国共产党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党,追求的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的共享发展最集中鲜明的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核心要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最终的价值归宿实现“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共同享有、共同富裕[11]。

郭广银在 《习近平关于人民主体地位的思想》中认为,习近平关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论述对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开创中国现代政治生活新气象、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围绕“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来阐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努力实现共享美好人生的“中国梦”。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要站在人民的立场,尊重人民的意愿,肯定人民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这条党的“生命线”,号召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利益问题,做到让群众满意,让群众受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正是用辩证特质的哲学思维、改善民生的人本关怀、巧喻妙言的文学意境诠释了坚持“人民主体至上”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2]。

(三)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各项执政理念关系的研究

刘佳义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贯穿五中全会〈建议〉的一根红线》一文中指出,在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就将是否满足人民需求、是否得到人民拥护、是否取得人民许可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我们党一贯秉持的人民是生产力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创造的主体、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它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加凸显了我们党尊重历史发展规律、重视人民主体地位。“十三五”规划围绕的核心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全面小康来自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其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依靠力量和价值指向,确立了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基本原则。它作为贯穿“十三五”规划的一条红线,是学习贯彻“十三五”规划建议的关键所在[13]。

石寅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人民主体思想》一文中认为,在经济新常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人民主体思想进行了多次精彩论述,使人民主体思想得到深化发展。习近平的人民主体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础,吸收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精华,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主体思想。他认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穿了一条以人民主体思想为核心的逻辑主线,只有坚持从人民主体思想出发对四个全面加以解读,即在人民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发挥人民主体作用、保障人民主体权利、引导人民主体良性发展,才能更为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实质[14]。

竟辉、王岩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方位的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文中强调,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前提和基础就是正确理解“人民”在这一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依靠力量。定位战略目标、落实战略举措、检验战略成效都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并以人民利益的实现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还指明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目标指向。作为体现我们党理论自觉和凸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四个全面”是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回应人民群众殷切期待的战略举措,它正是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内在价值取向,规划了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具体进程[15]。

魏立平在《以人民为中心:五大发展理念之魂》中指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都是针对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提出的崭新理念,它们指向何在、主体何在、实质何在?进而表明正是以人民的发展思想为五大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明确了方向,确立了主体,规定了性质。文章系统的阐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平衡问题、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内外联动问题、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提供了指引,并表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如何继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问题以及当前亟待解决的相关现实问题给出了答案。因此,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五大发展理念之魂,五大发展理念是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正确路径[16]。

(四)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重要意义的研究

韩东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文中,从人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主体、依靠动力和发展目的三个方面分析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人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主体。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提出扭转了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视资本而忽视人的现象,使经济的发展回归到“人民”这个主体定位上。其次,人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依靠力量。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是物的生产力和人本身,其中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活跃的因素。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是雇佣劳动力,是资本家获取利润的工具,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人民是发展的主体,决定生产发展的成败。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充分肯定人民是经济发展中的最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满生机活力的关键。最后,人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目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是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服务于最广大的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保证了发展目的回归到了它的本源:人民,从而使发展成果由人民所共同享有[17]。

陈光林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鲜明党性》一文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立场,它深刻的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质特征。因此,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领域中的理解和运用,不断开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篇章。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立了人民在社会生产关系中的主体地位,肯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人民性:人民观的立场、人民性的原则、人民利益至上的思想。同时,马克思主义从唯物史观出发,追求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质规律和最终目的。当前我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时代的必然,而人民作为生产力中最核心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规律要求和党的执政目的的集中体现[18]。

蔡昉在《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破解民生领域难题》一文中,更加侧重从具体实践的层面去分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解决民生问题领域的地位和作用。作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精髓,是解决当前劳动力市场、劳动关系、社会分配、城乡就业以及收入分配等一系列民生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真正立足国情、维护民益,准确定位中国劳动力市场现象,提出有针对性、建设性的利民之策;才能引领民生领域新实践,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此外,本文还从劳动经济学研究的视角,强调劳动经济学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做到学科发展不拾人牙慧,具有中国特色;才能把握正确的理论出发点和研究落脚点,从而做到学科发展理论实践的统一,做到为人民做学问[19]。

王明生在《正确理解和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文中,从中国共产党执政宗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习近平治国理政、五大发展理念四个方面精辟论述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一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和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为人民服务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灵魂支柱,是践行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立足点和归宿。二是开拓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境界。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政治立场,这一立场贯穿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是在继承几代领导集体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解决当前我国面临新问题的关键,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本质与核心,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境界。三是彰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力量的源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成败的关键。要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尊重人民,将人民放在核心的位置,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力,紧紧依靠人民铸就历史伟业。四是确立了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基本原则。理念的践行需要思想的引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提供了价值引领和原则遵循。同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五大发展理念”和“中国梦”交织在一起,互相渗透,共同描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华丽篇章[20]。

二、分析与思考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也体现着深刻的时代价值。在理论层面,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体现,是结合社情民意对当今中国的真实折射和深刻反映。在实践层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同时又对我国的发展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在“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立场问题上进一步亮明态度,表明“继续前行”的基础是“不忘初心”,即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宗旨原则。

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研究是一个理论不断深入、实践不断更新的动态过程。当前学术界对这一思想进行了多层次的研究探讨,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基础、科学内涵、与其它执政理念的关系以及重要意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为进一步研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学理契机和理论启迪。但是,目前的研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些不足正是学者可以重点挖掘、深入研究的着力点,同时也是弥补空白、解决问题的关键。

从学术界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关于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研究主要存三个方面的不足:第一,缺乏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整体性把握,大多是从某个方面进行分析,侧重于围绕习近平的讲话作解释性说明。第二,尚未梳理出一套完整的关于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理论来源,大多只是选取其中的某一点或几点进行论述,而对其形成的传统文化基础、相关哲学基础探讨相对较少,因此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基础到底是什么,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它们如何成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形成的基石,还需要学术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第三,当前学界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意义尚未进行深刻的探讨,尤其这一思想如何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何继承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如何丰富“四个自信”的理论内涵以及如何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都需要学者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因此,应该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关于这一思想的研究。

第一,研究方法的创新,将文献分析法和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统一于研究过程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是重大的理论问题研究,也是重要的实践问题研究。因此,在研究过程中,一方面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尊重文本,对经典著作反复研读思考,梳理出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理论来源。同时,还要整理分析了大量国内外学者的相关专著、学术论文,在整理前人研究成果的过程中提炼观点、归纳总结,并将其作为本问题研究的前提,以此增加本文立论的理论厚度,从而进一步升华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时代价值。另一方面,在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基本内容及特点的研究基础之上,还要以历史为主线,达到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全面把握。同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基于现实而为。为了达到研究的目的,应将人民思想与治国理政的具体方略、规划、措施相结合,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提升到时代的高度来研究,以历史和现实实践为佐证,避免理论论证与事实相脱节。

第二,研究内容的丰富,将部分研究与整体研究进行有机结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独立的、单一的思想,而是一个综合性、科学性极强的思想体系。从“中国梦”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从“四个全面”到“五大发展理念”,从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到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当前学术界对这一思想某一层面、某一部分或者某一领域的研究成果颇丰,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比较零散的状态,缺乏整体性的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是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为了更加深入全面领会这一思想的精髓,在研究过程中必须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为起点,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民的论述为基石,再到中国几代领导集体“人民主体至上”的执政理念,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所蕴含的理论内涵、科学意蕴和时代价值。

第三,研究视角的拓展,将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统一于研究过程之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顺意民情而提出的治国理念,是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理论的一条主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当前学术界关于这一思想的研究多立足于国内的国情、时情、民情,然而,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研究不仅要立足国内,更要加强与国际学界的交流对话,关注这一思想与国外一些执政理念有何关系和不同,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吸收和借鉴国际上相关治国理念的合理有益成分。同时,在与国际学界的交流和对话中,不断的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传播,进一步增强我国领导集体“人民至上”执政理念的国际影响力。

[1]习近平.中国梦——人民的梦[N].人民日报,2013-03-18.

[2]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N].人民日报,2012-11-16.

[3]习近平.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N].人民日报,2015-11-25.

[4]经济日报评论员.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N].经济日报,2016-01-27.

[5]何艳玲,李志军.论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构建的三重维度[J].湖湘论坛,2017,(2):6-10.

[6]韩喜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9):25-132.

[7]王青,李先伦.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论析[J].理论学刊,2017,(1):29-33.

[8]孟凡琦.习近平人民观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黑龙江省委党校,2015.

[9]刘旭友.习近平对马克思人的本质学说的新发展——兼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理论基础[J].改革与战略,2015,(12):1-3.

[10]胡伯项,艾淑飞.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7,(1):28-32.

[11]姜淑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J].党的文献,2016,(2):21-26.

[12]郭广银.习近平关于人民主体地位的思想[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4,(10):19-22.

[13]刘佳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贯穿五中全会《建议》的一根红线[J].理论视野,2015,(12):29-31.

[14]石寅.“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人民主体思想[J].理论与改革,2015,(6):29-31.

[15]竟辉,王岩.“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方位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J].红旗文稿,2016,(10):15-17.

[16]魏立平.以人民为中心:五大发展理念之魂[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6,(3):91-92.

[17]韩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J].改革与战略,2017,(1):6-10.

[18]陈光林.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鲜明党性[J].党建,2016,(2):16-18.

[19]蔡昉.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破解民生领域难题[J].劳动经济研究,2016,(3):3-15.

[20]王明生.正确理解与认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J].南京社会科学,2016,(6):1-5.

责任编辑:王玉华

D616

A

1009-0169(2017)08-0041-06

王晶晶(1987-),女,安徽阜阳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主体中心思想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论碳审计主体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思想与“剑”
何谓“主体间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