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大发展理念初探

2017-01-24刘冀瑗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理念绿色

刘冀瑗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科社所,北京 1001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五大发展理念初探

刘冀瑗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科社所,北京 100101)

“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它解决了“何为发展”“怎样发展”“发展为谁”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三大根本问题。五大发展理念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新突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指南;是党的发展理论的新境界。

五大发展理念;内涵;意义

五大发展理念从发展的动力、发展的方式方法、发展的目的三个方面对发展的基本内涵进行了丰富,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一次升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是党的发展理论的新篇章。

一、五大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新思想在发展理念上的集中概括,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一)创新发展要解决的是“何为发展”,关注的是发展动力问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1]。创新发展,就是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在碰到新情况、遇到新问题时,提出新的思想、理论,运用新的方法,制定新的规划与战略,以推进事物的进步与发展。创新发展处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关系国家长远健康发展,它包括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等方面的创新。对创新发展理念的关注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效率和物质财富的积累是经济发展的首要追求。我们可以通过下列两种基本路径达到追求效率和物质财富积累:首先主要依赖人以外的“物”来促进经济增长,如依靠要素和投资规模驱动;其次主要依靠“人”来促进经济发展。依靠人以外的“物”来促进经济增长都发生在经济发展的最初阶段。先进国家的历史进程表明,依靠“物”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代价会越来越大,成本会愈来愈高,发展空间小,发展道路窄。经济发展的历史规律必然要求走向主要依靠“人”来促进经济发展。创新发展是“十三五”时期及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最关键驱动因素,是实现“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目标的支撑与保证。十三五把五大发展的首要位置留给了创新,全面拓展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等理论的内涵。十三五规划建议从“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产业新体制、构建发展新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2]七个方面指明了创新的方向与具体内容,为中国未来的创新提供了具体的发展路径。

(二)协调发展要解决的是“怎样发展”,聚焦的是发展失衡问题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它侧重的是“人—社会”这一整体发展理念。协调发展,就是指社会的各个环节和领域在开放的基础上适应、依存、促进的状态及过程。十八届五中全会关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出协调发展理念,目标在于补齐发展短板,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也出现了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阶段,补齐发展短板,寻求发展后劲,拓宽发展空间,实现均衡协调发展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与重点。十三五规划建议从“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2]四个方面指明了协调发展的方向与目标,丰富了协调发展的内涵。协调发展理念的出现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矛盾运动推动社会的进步。一个社会的发展既要注重发展活力,同时也要关注发展的平衡与和谐。实现平衡与和谐的根本途径就是协调发展。

(三)绿色发展要解决的是“怎样发展”,关注的是人与自然和谐问题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题中之义。绿色发展将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良性互动与和谐统一,是走向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由之路,它侧重的是“人—自然”这一整体发展理念,关注的是发展的自然前提。绿色发展,就是指在绿色创新氛围中,通过资源利用方式的优化,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永续发展。遵循自然发展规律,我们党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十三五规划建议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2]六个方面对绿色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自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尽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规律,但它最终要以自然界规律为基础,并受自然界规律的支配与制约。忽视自然界规律而去片面强调以人为中心,自然界就会报复人类。绿色发展就是对“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发展现实的有力修正。绿色发展关注以人为本与以生态为本的内在统一,实现人类发展、社会进步、生态平衡的统一。绿色发展不仅强调生产方式的绿色化,还强调生活方式的绿色化。绿色发展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强调在保护环境基础上发展,既立足于建设“美丽中国”,也为“美丽地球”做出贡献。

(四)开放发展要解决的是“怎样发展”,关注的是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发展是总结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必然选择,是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它侧重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整体发展理念,强调的是发展的外部环境。开放发展,就是在全球化的环境下,世界各国在相互开放中获取社会能量以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遵循历史发展规律,我们提出开放发展理念。世界历史就是一部开放的历史,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在走向开放中逐渐发展和强大的。我们必须坚持开放发展的理念以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扬弃地吸收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自己。开放发展是一种发展的理念与方式,更是一种担当与责任。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展示了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博大情怀。十三五规划建议从“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2]八个方面对开放发展指明了目标。中国的发展牵动世界,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中国的开放是基本国策,绝非权宜之计;中国的开放是互利共赢,绝非独善其身。

(五)共享发展要解决的是“发展为谁”,关注的是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就是在社会发展进步进程中,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享有更多发展成果,实现工商共建共有共享的局面,一切以为了人民作为发展的最终检验标准。共享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的落脚点和归宿。人民群众是否共享了改革发展成果是改革发展成功与否最终的判断标准。十三五规划建议从“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人口均衡发展”[2]八个方面规定了共享发展的具体内容,表现了对民生问题的极大关注,赢得了全社会的拥护,同时体现了科学的制度安排。以民富优先,带动国家进一步发展是共享发展不变的追求。收入、贫富、城乡差距、分配不公仍然是比较突出问题。全国农村还有超过7000万的贫困人口。我们要在社会民生事业、生态环境、区域协调发展等短板上补齐,大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央“十三五”规划深刻体现了“全面”二字,对就业、收入、社保、食品安全、人口均衡发展等等问题都给出了硬指标,显示了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定信心与决心。

二、五大发展理念的意义

五大发展理念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新突破;是现代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指南;是党的发展理论的新境界。

(一)五大发展理念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新突破

第一,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新突破。十六大后,创新虽得到中央的高度关注,但并未成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这一崭新命题,并提出以改革促创新理念。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创新被提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高度,这是时代的召唤,也是发展思路与理念的合理调整。这里讲的创新超越了科技创新,它包括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等的全方位的创新。理论创新位于创新之首,它是创新之灵魂;制度创新是保证;科技创新是核心;文化创新是精神支柱。让创新成为一切工作的前提与基础。这是对科学发展观新的突破。

第二,五大发展理念把协调从经济延伸到社会多个领域,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新突破。与科学发展观相比,协调发展更强调协调的全面性与整体性。除继续关注经济领域的协调,如区域、城乡协调等等外,把物质与精神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经济与国防的融合发展等提到了重要的位置。把精神文明纳入协调发展在我们党的战略中尚属首次,体现出“两个文明”并重,两手抓的思想。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

第三,五大发展理念把“可持续发展”提升为“绿色发展”,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新突破。绿色发展更加关注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应该把绿色发展作为生产、生活方式来关注,作为社会风尚来倡导。“绿色发展”对应的是科学发展观中“可持续发展”,但内涵更加丰富,除强调低碳循环、高效节能、环境治理、生态安全外,还要“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2]。这是对“人定胜天”理念的有力修正,强调和关注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付出沉重代价后所得出的最正确的结论。

第四,五大发展理念把开放发展单列为一种发展理念,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新突破。虽然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了,“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对外开放战略也已经提出并实施十多年了。开放的思想在科学发展观中已见端倪,但把它上升为一种发展理念始于十三五规划中。十八大以来,开放的局面变化明显,从更关注“引进来”到更聚焦“走出去”的转变;从接受到建设世界政治经济的秩序的转变;从利用世界舞台到搭建国际合作舞台的转变,如“一带一路”,亚投行的建设等。开放发展要求顺应形势,融入世界经济之中,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坚持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要从适应国际规则到参与制定国际规则的突破,在国际事务中能发声,为建立利益共同体而努力。开放发展理念是在日益发展的新国际环境中对开放的新思索,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新突破。

第五,五大发展理念把共享发展作为一种发展理念,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新突破。共享发展是对科学发展观“以人文本”理念的进一步提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量的满足不成问题,就转向更加关注质。从原来的速度、效率、效益优先到现在的更加关注民生以及强调公平正义的转变。十六大以后,我们强调“共建共享”,形成社会和谐“共责共享”的氛围。共享发展关注的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人民群众的期盼作为发展的目的,体现了人民性与以人为本的精神追求。民生导向、公平导向是共享发展的最大亮点。

(二)五大发展理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指南

第一,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创新发展起关键作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今日的世界,创新已成为时代主题,各国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不创新就会落后,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丧失优势。创新发展在中国的发展全局中起核心作用,是发展的基点与驱动因素。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我国成为经济大国,但远非经济强国。其问题在于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唯别国马首是瞻。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创新发展理念的提出非常及时,我们一定要把创新摆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核心位置。要始终抓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继续增强科技创新的能力,实现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实现我国经济增长从传统要素——土地、资本要素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实现产业体系的现代化,构建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和现代服务业体系。

第二,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协调发展是必然要求。协调发展是持续健康发展的题中之义。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大幅增速。但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等的问题依然严重,尤其是城乡差距加大、区域发展失衡、经济和社会发展失调等。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在协调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增强发展后劲以拓展发展空间是当务之急。要着力解决区域发展失衡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区域协同发展局面;要解决城乡差距加大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形成城乡共同繁荣局面;要解决经济与文化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形成经济与文化共同进步局面。

第三,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绿色发展是可靠保证。绿色发展是人民对生活质的要求,是永续发展的保证。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已举步维艰,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发展与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等严重制约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绿色发展成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可靠保证,也是中华民族复兴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战略之本。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我们将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一种新境界。要从战胜自然的窠臼中走出来,尊重与顺应自然,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常态;要关注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让低碳成为一种生产方式,同时也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要把生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中,促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第四,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开放发展是重要推力。开放是国家复兴强盛的必由之路,不开放只会愈来愈落后。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已经形成良好的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了“引进来”到“走出去”的重点转变,开放发展持续不断地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动力。世界经济已经在开放中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在开放发展理念指导下,使我国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要在进、出口并重,引进与走出并重中提升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要在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引领下,实现共商共建共享;要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推进国际秩序走向更公平、更公正。

第五,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共享发展是最终目标。共享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的价值指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所在。作为历史主人的人民群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理应共享由自己创造出来的发展成果。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在共享发展理念引领下,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要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覆盖方面下工夫,提高共建能力、扩大共享范围、提升共享水平;要努力在贫困地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脱贫当作一场战争来攻克;要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促进收入分配格局合理化、科学化。

三、五大发展理念是党的发展理论的新境界

第一,发展的内涵更加丰富

发展始终是时代的主题,但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时期会有不同的发展内涵。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无疑极大地充实与丰富了党的发展理论的内涵,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丰富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内涵;而协调、绿色、开放发展观念的提出,从方法论的角度指明了今后发展的路径问题;共享发展从目的方面强调了发展的最终追求。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发展动力、方法与目的的完整统一,是对我们党的发展理论的又一次丰富与升华。

第二,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

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带有强烈的指引作用,为今后的长远发展指出了发展路径,从发展的内部动力、发展方式、外部环境、整体布局、最终目标等五方面引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2]六大原则为五大发展理念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持。

第三,发展的重点更加突出

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我国发展正遇上瓶颈,机遇与挑战并存,任务重、过程杂、发展的短板越来越制约着经济与社会前进的脚步。十三五规划建议通过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来寻找发展的“突破口”,使发展的重点更加明确与突出。

第四,发展的动力更加凸显

“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2]。这里凸显了创新在今后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动力作用,是国家经济社会全局发展的核心。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态势下,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才有出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劳动力和资源环境的低成本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低成本优势已经逐渐消失,发展重点应从劳动力与资本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实现低成本向创新的跨越,使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更加依赖于创新来实现。

第五,发展的目的更受关注

共享发展强调对民生的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与目的非常明确。它是对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以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继承和发展,体现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价值追求。“共享”是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的根本标志,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指向,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我们的发展最终要摒弃的是“独享”“独占”,要在发展过程中使全体人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实现共商共建共有共享。

[1]习近平.创新正当其时,圆梦适得其势[DB/OL].[2015-07-17].http://cpc.people.com.cn/xuexi/n/2015/0717/c397563-27322406.html.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DB/OL].[2015-11-04].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5-11/04/c_134781 010.htm.

责任编辑:任芃朴

版权声明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系统数据库、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龙源期刊网、超星“域出版”平台等收录。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在来稿时向本刊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D61

A

1009-0169(2017)08-0010-05

刘冀瑗(1968-),女,江西九江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科社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党建研究。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理念绿色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绿色低碳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