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伟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2017-01-24邢洪儒
邢洪儒
(石家庄市社会科学院 社会法律所,河北 石家庄 050051)
“四个伟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邢洪儒
(石家庄市社会科学院 社会法律所,河北 石家庄 050051)
“四个伟大”是在我国进入决胜全面小康、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历史节点作出的重大顶层设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线和灵魂,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路径,是凝聚全体共产党人和亿万人民智慧力量的共同愿景。“四个伟大”集中宣示了新时代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囊括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全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覆盖、指导、引领全局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格局、大战略和大逻辑。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此前多次强调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这“三个伟大”同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联为一体,形成“四个伟大”的战略总格局。“四个伟大”在我国进入决胜全面小康、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历史节点作出的重大顶层设计,囊括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全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覆盖、指导、引领全局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格局、大战略和大逻辑。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协同推进“四个伟大”,对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
一、深刻认识“四个伟大”的重大意义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历史使命,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重大实践。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偏离根本,又要根据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去运用它、发展它,在实践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时代风格的思想理论。“四个伟大”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了重要提升和重大发展,蕴含着党的创新理论所形成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
“四个伟大”是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集中概括了我们党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担当中所展现出的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而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肩负起了这个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披荆斩棘,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牺牲,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会是瓜熟蒂落那么简单,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行百里者半九十。为了胜利走完达到目标之前的这最后“十里”路程,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在接近胜利目标的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对自身所负的历史使命就要有更为清醒更为深刻的认识,就是我们党要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四个伟大”经历了一个从各自独立表述到逐步融合的过程,突出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遵循的理论逻辑。“四个伟大”的演进历程,折射了我们党实践和理论创新的品格。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不同程度上都贯穿着“四个伟大”的总体思路。改革开放以来召开的每一次党代会都要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经验。这些经验,有从思想路线、基本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角度进行总结的,有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要注重一系列矛盾双方的结合上进行总结的。但归根结底,贯穿各种经验中的一条根本红线,可归结到“四个伟大”上来。党的十二大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关于“伟大事业”的最初表述。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自此“两个伟大”相并列。在十八大报告中,我们党第一次提出“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一重大论断。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完成了“三个伟大”的并列。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将“伟大梦想”与“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放在一起,“四个伟大”首次成形。“旗帜和道路”就是伟大事业的逻辑根据,“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是伟大斗争的现实由来,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和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就是伟大梦想的形成依据,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是上述三大宣示的根本保证。“四个伟大”是党的创新理论的生长点和聚焦点,十九大报告把党的历史使命和国家的未来紧密结合在所展现的壮阔奋斗图景中,完成了“四个伟大”的理论集成。
“四个伟大”是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升华而来的,集中揭示了我们党在现在做的事情和将要做的事情方面所贯穿的实践逻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召开的每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都有一个鲜明主题,都要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谋篇布局、砥砺奋进、继往开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致力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致力于开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致力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致力于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重大成就,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由伟大事业缘起,由伟大梦想引领,由伟大斗争支撑,最后由伟大工程给予根本保障,这样,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四个伟大”之系统整体就自然形成了。
二、科学把握“四个伟大”的科学内涵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四个伟大”内涵深刻、逻辑严密、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高度概括,具有涵盖全局、指导全局、引领全局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构成了当前和今后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总纲。“四个伟大”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关系和内在逻辑,其科学内涵十分丰富。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必须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才能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三、准确理解“四个伟大”的精神实质
“四个伟大”有机统一、系统科学、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进行伟大斗争”,着眼于党面对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所必须具备的精神气概和精神状态,回答的是“怎么干”;“建设伟大工程”锻造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回答的是“谁领着干”;“推进伟大事业”是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由之路,回答的是“干什么”;“实现伟大梦想”是在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实现伟大复兴,回答的是“干成什么”。它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归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基础,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保障,以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为抓手,构成了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有机整体。我们必须准确理解“四个伟大”所昭示的使命意识和精神实质。
“伟大梦想”是“伟大事业”“伟大工程”和“伟大斗争”的灯塔和归宿,在“四个伟大”中具有战略愿景的意义。“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归根结底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十九大报告把中国梦的蓝图描绘得更加清晰。即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伟大事业”是实现“伟大梦想”的基础条件,也是“伟大斗争”和“伟大工程”的目标导向,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离开了“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就是一句空话,“伟大工程”和“伟大斗争”也失去了方向。中国共产党人只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坚定不移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才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伟大工程”是实现“伟大梦想”“伟大事业”和“伟大斗争”的政治保证,是“四个伟大”的关键所在。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在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伟大工程。只有把“伟大工程”做好了,才能发挥好党的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才能赢得“伟大斗争”,实现“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伟大斗争”是推进其他三个“伟大”的途径和抓手,在“四个伟大”中处在第一线。坚持不懈地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伟大梦想”“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种伟大斗争,既需要我们有一种只争朝夕、居安思危的精神状态,也需要我们有一种攻坚克难、知危图安的奋斗姿态。必须以“钉钉子”精神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精神,保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态度,才能真正做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敢于担当。
四、全面贯彻“四个伟大”的实践要求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坚定“四个自信”,积极应对“四个重大”,将“四个伟大”在实践中贯通起来理解,综合起来把握,协同起来贯彻,协调起来落实,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第一,将“进行伟大斗争”作为担当和责任,开拓通向伟大梦想的前行之路。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要发扬斗争精神,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这就要求我们在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坚定不移,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敢于碰硬,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敢于动硬,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上敢于针锋相对,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不在挑战面前退缩,不拿原则做交易,不在任何压力下吞下损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苦果。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发扬斗争精神,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团结带领人民为创造美好未来而攻坚克难、披荆斩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二,将“建设伟大工程”作为基础和保障,更好地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在这个历史新阶段,必须统一于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伟大工程。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必须始终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必须始终绷紧从严从紧这根弦,落实好管党治党责任,不断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确保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从而更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第三,将“推进伟大事业”作为旗帜和方向,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又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既要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又要居安思危、知危图安。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第四,将“实现伟大梦想”作为目标和使命,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展现了中华民族辉煌的未来。伟大梦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奋斗目标,是全中国的最大公约数,是新中国发展到这个阶段以后历史和现实的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需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以提供强大动力,也需要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还需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以确保改革和发展始终沿着的正确方向前行。只有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才能共同托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梦想,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邓小龙
D261
A
1009-0169(2017)11-0008-04
邢洪儒(1964-),男,河北万全人,石家庄市社科院社会法律所所长、全国党建人才库专家、河北省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主要从事党建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