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蘅芜院植物景观人格化研究

2017-01-24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11期
关键词:人格化薛宝钗曹雪芹

苏 婧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蘅芜院植物景观人格化研究

苏 婧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植物是园林景观构成的重要元素,植物的造景形式对景观氛围的塑造、深意的烘托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曹雪芹通过植物景观的营造寄托了对笔下小说人物的情感,暗喻了角色命运的发展,以植物的形态、色泽、芬芳仿拟人的性情、品格。笔者从植物景观人格化的角度对薛宝钗所居住的蘅芜院植物景观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探析薛宝钗人物性格形象,揭示曹雪芹心中对于薛宝钗的“真情实感”。

蘅芜院;植物景观;人格化

一、综述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巨著,其中描绘的大观园不仅是《红楼梦》中各位主角巨著游赏的花园,也是故事铺陈发展的舞台。这座元妃省亲园林布局精美、楼阁交错,既有群组建筑——“潇湘馆”“蘅芜院”“怡红院”“稻香村”“秋爽斋”,也有各体建筑——亭、榭、馆、堂、廊、坞、桥等,可谓集华夏南北园林之大成,呈现出宇宙的玄远、天地的辽阔、栖息的生气……。其间建筑的安排、布局、组景,无一不体现着空间的变化对比、和谐统一,它的奢华繁复、格局精巧,如同人间仙境。

“无园不木”——植物是园林景观构成的重要元素,它色彩丰富、姿态各异、气味芬芳,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花木造景艺术。在大观园中植物景观更是不可或缺。在曹雪芹的笔下,这座虚构的园林中种植着百余种植物,所构成的景观与整座园林风格相得益彰,丰富了景观的层次,衬托了环境的优美。更重要的是,它的设置与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定位统一融合。在植物环境中,曹雪芹寄托了对笔下人物的感情,暗示了角色命运的变迁,植物景观已不单纯是营造园林意境的道具,而成为寄托和象征的手段,暗示了人物的命运与主题,这就是植物景观人格化的具体体现。

后人对《红楼梦》的评价中,将更多的赞誉给了林黛玉。她的闲云野鹤,她的痴情愁,她的弱柳纤姿,她的命运多舛,她对爱情的忠贞以及与封建礼制的抗争……都让人无限悲怜。而另一主角薛宝钗则遭遇了更多的冷遇和白眼。其实,这位与黛玉并驾齐驱的美女也同样是曹雪芹十分珍爱的女子。虽然她更多地站在了封建道德和传统文化的立场上,但她的光芒依然无法遮挡,大方宽厚、冰雪聪明都是这个女子的性格写照。本文从植物景观人格化的角度对薛宝钗所居住的蘅芜院的植物环境进行分析,提炼植物配置与人物性格相互作用的重要关系,并以此为依据探析薛宝钗人物性格形象的真实内涵。

二、蘅芜院植物景观人格化与薛宝钗人物性格的描写

(一)蘅芜院植物环境的描写

《红楼梦》第十七回中,曹雪芹以细腻的笔触为蘅芜院“画”了一幅色彩清丽的工笔画:

“……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那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贾政道:‘此处这一所房子,无味得很。’因而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得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且一树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岭,或穿石脚,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飘摇,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香气馥,非凡花之可比”。

纵观整部《红楼梦》,对蘅芜院的描绘并不多,前八十回对其植物景观的描写仅两处。在四十回中,这里更是一处如“雪洞一般,一色的玩器全无”的院落,只觉“异香扑鼻”,只见“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这个没有繁花点缀的院子连贾政、贾母都觉得无味,却是薛宝钗这位才情异禀的美丽女子的闺房。满院的植物虽清香袭人却让大多数不知为何物,只有贾宝玉这个杂学家了解这些植物的原委。种植于蘅芜院的植物多为香草,不仅花色美丽、气味芬芳,还极具药用价值。蘅芜苑的建筑风格和院落环境与小说人物命运有着深远的联系和神秘的暗示,在薛宝钗居住的蘅芜院中栽种的这些药用价值极高的奇花异草也同样与其主人性格形象的定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薛宝钗人物性格形象的定位——儒家精神的象征

在《红楼梦》中,黛玉和宝钗是书中对举的形象,虽然两人的形象气质完全不同,但却在书中一直被相提并论。她们是人的两面:薛宝钗是社会性的,是儒家道德的代表,是德行的化身;林黛玉是自然性的,是道家精神的体现,是才情的标志。宝钗的行为举止沿袭着封建礼制的道德准则,她也是主动跳入这个樊笼并以此约束自己,所以她会劝宝玉多学些“仕途经济学问”,会奉迎贾母的喜好来点戏,会宽解王夫人逼死金钏的懊悔心情……她自觉地依循儒家学说“礼”和“仁”的概念,并主动将之吸纳为自觉的行为,事事依礼而行,色色周全体面。这是一个由儒家思想熏陶出来的完美的世俗形象,知识渊博、品格端方、稳重平和。薛宝钗对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都广泛涉猎且孝顺、由责任感。她放弃自己对“书字”的爱好,承担起家的“家计”责任,儒家“克己复礼”的品格在她的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薛宝钗天资聪颖,循循善诱,有大儒风范。她的形象是政治的、社会的、群体的、物质的,虽然她并非曹雪芹所憧憬的女性形象,但是在封建社会,她却是完美女性的代表,作者在塑造这个形象的时候仍然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和喜爱之情。虽然一直以来,薛宝钗的形象一直多被误解,但曹雪芹却从另一角度——植物景观的人格化来抒发对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情感,并通过植物景观的设置来暗示人物的品行、命运,伏笔暗埋。

(三)植物景观的设置与薛宝钗人物形象的融合与辉映

人格化是《红楼梦》中大观园植物景观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曹雪芹对传统造园理论的创新。大观园的园林景观营造遵循“人园合一”的原则,各建筑组群植物种类的选择和配置不仅与庭院外置、结构特点紧密相关,更与人物性格相吻合。曹雪芹在植物选择时充分注意到植物的精神属性美,在赋予花木蕴涵时大量运用了比兴手法,如怡红院中暗喻宝黛爱情的“蕉棠两植”,以及潇湘馆内的点点泪斑的湘妃竹。

蘅芜院朴实的建筑风格似乎“无趣”,但却像曲调中的欲扬先抑,走进院中就会被它的清幽,雅致所吸引,不仅奇花烂漫,且异香扑鼻。在这里视觉冲击被减弱,而嗅觉刺激却被激发出来。园林意境的营造除了眼之所见,耳之所听之外,还有鼻之所嗅,这里的暗香浮动与体有异香的宝钗形象不谋而合。而院落环境的素雅也是她自身形象特点的体现,那么宝钗的居住环境在建筑风格上也一脉相承,院中“……两边俱是超手游廊……”上面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更比前清雅不同。

蘅芜院在不仅在建筑上风格迥异,院中栽种的植物景观也有着其独特之处。院落中,奇花异草比比皆是,色彩和种类极其丰富,不但营造出蘅芜院朴实无华的景观效果,而且也暗示和定位了薛宝钗的形象性格。蘅芜院的植物色彩以绿色或冷色系为主,给人以沉静、清凉的感受。园林色彩研究中显示,绿色平静安定,没有欢乐、悲哀或热情等感染力,冷绿的花草创造出一种恬静幽雅的生活环境,表达出飘渺的意境和宝钗清朗、明净的心境,也隐喻着宝钗冷美人的性格以及低调平和的处世风格。植物种类是“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所选用的奇花异草均为藤本和草本植物,不仅具有观赏价值,同时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这些珍贵的花草不仅使“无味的很”的建筑群顿时变得有趣生动,还为宝钗的人物形象性格作了最佳的注解。宝钗秉性宽厚、乐于助人,所以她所居住的院落才会种植着可以入药的花草植物。院中的藤萝依附着大玲珑山石与建筑檐柱攀援而上,形成了障景,把山石和建筑生硬的线条遮挡起来,女性外表的柔美和内心坚强的性格彰显无遗,在景观营造上也是垂直绿化的成功典范。

三、结语

植物景观人格化是园林景观营造中的至高境界,它把无法言说的情绪以植物的拟人化语言表达出来,在植物种类的选择和种植方式上展现园林意境。这一手段在《红楼梦》中频繁出现,显示出了作者渊博的植物学知识和深厚的造园理论积淀,这一点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师需要学习和借鉴的。现在的园林,植物造景多流于表面的运用,注重的是植株的选择是否适合当地的环境,造型、色彩上是否相互匹配等,虽然这些也同样重要,但是,仅仅局限于此阶段的植物景观的营造是无法创造出让人叹为观止、过目不忘的优秀园林作品的。

[1]曹雪芹,高额.红楼梦[M].长沙:岳麓书社,1996:111.

[2]张世君.《红楼梦》的庭园结构与文化意识[J].北京:红楼梦学刊,1994(1):105-106.

[3]余晓虹.《红楼梦》花园意象解读[J].北京:红楼梦学刊,1997(增):322.

[4]胡小伟.大观园[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1.

G122

A

苏婧(1981-),女,福建漳州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猜你喜欢

人格化薛宝钗曹雪芹
曹雪芹与史铁生的生命哲学比较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王熙凤比薛宝钗差在哪里?
薛室钗:用一生为原生家庭还债
敦诚的西园与曹雪芹
探究《红楼梦》薛宝钗为人处事的利弊
浅析纳兰词中自然意象的人格化构建
“服务应特色化、人格化、生态化”——孙瑞哲谈中国服装行业服务升级
论播音主持人语言艺术魅力
《曹雪芹》:如同断臂维纳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