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文艺美学研究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2017-01-24姜玥
姜 玥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深化文艺美学研究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姜 玥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美学对于当代世界而言,不仅是一种精神的指引、智慧的象征,还是一门具有深刻意义的学问。当代美学的研究要重视其来源和发展的过程,重视美学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精神传统的延续,研究中华美学形态,传承并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是当代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文艺美学研究对此负有重要责任。本文立足于文艺美学理论,在分析文艺美学的相关要旨的前提下实现对中华美学精神的弘扬,从而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文艺美学;中华美学;艺术哲学
引言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强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互联系,有助于我们在世界文化大潮流中站稳脚跟。总书记在关于文化和传统的表述上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延续性,主张宣扬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不能背离传统文化。而中华民族在若干年的不断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也见证了中华美学与中华艺术灵魂的不断升华和发展。现如今,中华美学精神已经外化为中华民族的审美旨趣、审美情感、内心价值取向、审美人格等,生动地体现出文化的深刻内涵,美学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表现出重要的作用。
一、美学与中华美学
美学最初是作为一种哲学范畴在西方哲学的研究中得到研究和发展的,黑格尔在其逻辑哲学的研究之中将绝对精神的组成定义为艺术、宗教、哲学。并称艺术以直观的形式体现绝对精神。众所周知,黑格尔研究中的“绝对精神”是一种与康德的“物自体”相类似的先验存在,相当于中国哲学中作为最高存在的神。在确立了这一基础原理之后,黑格尔继续指出美学的正当名称是“艺术哲学”,其研究范围便是艺术或者是美的艺术。黑格尔在其巨著《美学》中创见性的指出,理念是美的内核和本质,而美的外在表现通过“感性呈现”来体现,故而美是艺术形式诉诸于感官之后的形象,艺术是感性于理性的统一。
具体到中华美学而言,相比于西方哲学中对于美学在哲学意味上的苛求,中华美学更强调的是一种普遍的心理认同,其核心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中华美学的精神是中华美学得以传承并不断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和精神指引,有关审美体验或者审美情感都依赖中华美学精神而得以发展,并且在有关人文、艺术、社会等多个方面都是中华美学精神的体现。随着新时期建设文艺美学研究、繁荣我国美学文化和精神的全新工作指南的确立,中华美学精神将越来越发展成为具有中华民族特质的美学形式,对于丰富和完善我国美学研究、推动文艺美学事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二、从文艺美学看中华美学精神
美学的发展虽然与西方哲学的发展具有很大联系,但是中国文艺理论对于美学的研究也具有代表性,比如李泽厚的《美的历程》便从文化哲学的角度研究了中华美学,它把数千年的文艺、美学纳入时代精神的框架内,将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性描述并且进行了美学意义上的发挥。中国现代美学的相关概念在李泽厚等著名艺术研究家的努力下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流传特性和文化发展思路都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了美学研究以重要的发展,将美学从一种基础的学理性、知识性内容进一步培育成一种具有社会文化属性和精神性质的内容。可以发现,在中华美学的不断发展和沿革的过程中,从上古原始宗教崇拜到万物有灵、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历史相符合。这点便与西方国家在美学研究上的理论源流有所不同。
西方带有一些经验主义和文化沙文主义的美学研究更注重于将艺术哲学中的美学范畴定义为一种自在运转的体系,关于其价值本源和生命特质的探讨并不是很清晰。这也导致了现代西方宗教美学最终走上了物质与精神、科学与人文、世俗与宗教等二元对立的轨道。中华美学的研究自始至终都具有深刻的精神内涵,注重精神本体性的研究使得中华美学的源流深长,“精神”的研究始见于《吕氏春秋》:“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这一概述应用到艺术上则更加表现为艺术的精气神,是美学的精气神,象征着生命取向和伦理道德的深刻意义。正是由于中华艺术深刻的根植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生命意识和超越意识,因而在塑造民族灵魂、表现民族气节、铸造民族性格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中华艺术以抒写情志、生机、生气、生意、写意、传神、畅神、气韵、神韵、性灵、情趣为高格。中华民族对自然美的欣赏一向注重把握其人化的精神意义与情感色彩,如所谓“花妙在精神”(邵雍《善赏花吟》)、“诗文书画,俱以精神为主”(扬雄《法言·问神》)。因而,作为本民族生存体验文化表征的中华美学,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独特气节的文化精神。
近年来,随着文化研究的转向,中国文人在对中华美学精神的研究中更加侧重于艺术思想史、精神思想史等方面的研究,徐复观先生对于中华文化中的艺术精神进行了相应的理解,他主张由孔子、孟子奠定的礼乐精神将社会文化现象与精神的体验相结合,孔子“游于艺”的思想或者庄子的“逍遥游”都是对生命本真的一种探索,而这一过程被不断的提纯和概括,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华美学要义的精神美学境界。
繁荣中华美学研究,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当代文艺美学理论工作者责无旁贷,文艺美学研究对于探求中华美学精神具有独特的作用。文艺美学是20世纪中国学者所提出和创构的一门最具中华民族文化特色、最具中国学术原创性、最注重美学精神与艺术精神建构的人文学科,是中国现当代美学文艺学学者对世界美学的一个重要贡献。众多的文艺美学家、文学家,比如朱光潜、宗白华等人都有关于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和文艺美学以及上升到中华民族美学精神的研究,他们的贡献总结了过往的文化美学研究,将美学理论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同时也为中华民族美学历史中存在的断层起到了良好的结合作用,使中华美学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谱系独立于世界艺术体系之中。
三、如何深化文艺美学研究,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一)注重文艺美学源流,把握中华美学内涵
文艺美学是一种研究艺术社会现象的科学,具有特殊的审美符号特征和视角,艺美学源流在中国与西方具有截然不同的特征,西方哲学先验主义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艺美学在研究过程中的哲学取向,更趋向于从社会哲学、美哲学方面进行研究,但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式哲学的发端与中国文化精神不无关系,因而文艺美学的研究更应该注重其精神和历史属性,明确其来源的厚重和价值特性,通过对具体文艺作品的解读还要深入其创作的历史文化背景,注重其精神审美体验到的发挥,而不只是将对文艺作品的解读局限于特定的文艺属性或者文化生活属性之中。注重文艺美学与中华美学精神的相互联系,任何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文艺作品都是深受中华美学精神熏陶和滋养的产物,对其进行解读要更加深入其内涵和未来的发展。在理解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性体验的前提下解读文艺作品,能够深化文艺美学的研究,保证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二)树立文化自信,完善文艺研究
近年来,文化自信作为一个新的话语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化自信话语体系,关键在于把握中国特色文化自信的话语权。话语权主要是指“通过话语所包含的符号、概念、价值观、意识形态等要素在国际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力、吸引力”。任何理论研究首先要从概念开始,并且以概念的“运作”为起点构建“话语谱系”,“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 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 的坚定信念。”也就是说,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对自身的理想、信念、学说以及优秀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尊敬、信任和珍惜,对当代先进文化充满信 赖感的尊奉、坚守和虔诚,对未来文化发展有放眼世界的自信、担当和追求;文化自信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自觉的心理认同、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文化心态。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文化自信已经越来越体现为政治重视、群众认同、发展前景广阔。中国的文化自信首先应该表现为全体华人对中国文化形式和发展方向的认同,同时对待不同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宽容态度,基于前人研究达成的共识。对于文艺研究也是这样,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涵拓展和发挥需要更加确立对本国文化精神的自信,在对中华艺术形式和艺术精神做到深刻理解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研究体系。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中国文艺美学的研究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文化之中,为了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有必要加强对文艺美学的深入研究,在把握文艺作品的内涵和文化特性之中实现对中华美学精神的创新研究,促进中国文学艺术研究的发展。
[1]陶水平.深化文艺美学研究弘扬中华美学精神[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11-21.
[2]周才庶,孙婧.文艺美学的学理深化——评《全球化文化语境中的中西文艺美学比较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7-18.
[3]张晶.文艺美学:从奠基走向深化之途[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7):67-73.
I0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