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提高黄平县森林覆盖率措施及建议
2017-01-23杨梅
杨梅
[摘 要]本文以黄平县近年来林业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不足,根据数据对比,客观分析了提高黄平县森林覆盖率的有关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黄平县;森林覆盖率;问题 ;措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S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7-0248-01
引言
近年来,在黄平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州林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黄平县不断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九万大山扶贫造林、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等林业生态工程,使我县森林资源持续稳定增长,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
一、黄平县森林覆盖率变化情况
根据1992年第二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成果资料显示,黄平县林业用地面积为70228.2公顷,有林地面积为33550.9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5.81%。
根据2016年经省林业厅复核通过的黄平县2015年林地年度变更数据成果资料显示, 黄平县林业用地面积为103312.23公顷, 占全县总面积166780公顷的61.95%;有林地面积为70852.66公顷, 占林业用地面积的68.58%;森林覆盖率为55.12%。
二、黄平县森林覆盖率变化分析
全县林业用地103312.23公顷,比上期( 70228.2公顷)增加33084.03公顷,林业用地增加的原因是:(1)全县有5040公顷坡耕地通过退耕还林转变为林业用地;(2)1992年调查时有20832.6公顷的白云质砂石山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人工促进等方式转变为林业用地;(3)有2856.6公顷白云质砂石山和102.86公顷的石山地此次列入林地计算(1992年列入非林地);(4)由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边远的4251.97公顷耕地丢荒而转变为林业用地。
森林覆盖率(加国特灌和四旁树)为55.12%(本期调查总面积166780公顷),比上期(上期调查总面积166900公顷,森林覆盖率25.81%)增加29.31个百分点。有林地覆盖率42.48%,比上期20.1%增加22.38个百分点,原因主要是:
1、1992年调查时的未成林地通过精心管护,转变为有林地;
2、1992年调查时的疏林地通过过封山育林,转变为有林地;
3、1993年到2003年人工造林20449.59公顷,通地精心管护,大部分转化为有林地;
4、1992年调查时的部分灌木林地通过封山育林、人工促进、人工造林转化为有林地。
全县森林覆盖率55.12%,林木绿化率为55.12%。与1992年二类调查相比较,全县林业用地及各地类所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发生了明显变化。近二十三年来,随着天保工程、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我县森林资源开始向良性方向转化,面积增长迅速。
三、黄平县森林资源存在主要问题
1、全县林业用地面积比例偏低
我县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森林覆盖率要达60%以上,且分布均匀,才能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此次调查结果,全县林业用地比1992年调查有所提高,但从全县总体而言,林业用地面积比例偏低,且分布不均。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境内的平溪河、舞阳河、苗岭河、野洞河,每年有大量泥沙流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威胁。为加快林业产业建设,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任重而道远。
2、林业用地和森林覆盖率在乡(镇)之间分布不均,我县的纸房乡、平溪镇、浪洞乡、上塘乡、一碗水乡、野洞河乡、旧州镇、新州镇的森林覆盖率较高,而南面的谷陇镇、苗陇乡、翁坪乡、重兴乡、重安镇、黄飘乡等乡镇人口密度大,森林覆盖率低。
3、现有林林龄结构不合理,且分布不均匀。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县幼龄林偏多,成过熟林除国有林场和地处偏远的地区外,几乎采伐殆尽,采伐利用困难,成本高。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的比例为:46:33.8:17.8:1.8:0.6,林龄结构极不合理。
4、林种结构与树种结构不合理
全县林种结构比例为:防护林:特用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12:16:58:3:11,林种结构不合理。用材林所占比例偏大,且树种单一,而经济林和特用林面积偏小。
5、森林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在70852.66公顷的森林面积中,生态功能等级为Ⅱ级最大,Ⅲ级次之,面积和比例分别为:Ⅱ级36100.69公顷,占50.95%,Ⅲ级34571.97公顷,占49.05%。说明我县森林物种单一,群落结构简单。
6、森林景观有待开发利用
在70852.66公顷的森林面积中,有5769.66公顷森林景观为Ⅰ级,占8.14%;21606.83公顷森林景观为Ⅱ级,占30.49%;43476.17公顷森林景观为Ⅲ级,占61.36%。我县森林观光、生态旅游尚未开发,要利用现有的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
四、提高黄平县森林覆盖率的措施及建议
按照省下达的目标任务,抓好营造林任务,确保造林成效,提高森林生产率;加强现有森林资源的管护工作,特别是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因此,必须通过掀起造林绿化活动高潮,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适当控制森林采伐量及做好造林质量管理等各项措施来提高森林覆盖率及森林蓄积量,确保森林“双增”目标的实现。
1.加大林业法律法规、政策和生态建设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法制意识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大对森林资源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坚持以法治林,强化林业生态环境建设。
2.加强林地的保护。由于黄平县地处黔东南州西北部,地处长江流域舞阳河的源头,县内有湘黔铁路和黄湄、凯施省级公路穿过境内,交通条件便利,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少,因此,必须实行严格保护土地,不能随便征占用林地,要充分认识林地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让林地充分发挥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确定区域内林地保护利用的目标和任务,严格限制林地的使用建设,确保现存林地保有量的同时,加强补充林地的规划。
3.多途径增加森林面积。加大营造林和封山育林力度,有效利用林业用地资源,对区域内采石场、采砂场进行生态修复,对残次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进行补植、改造或封山育林,促进成林;加强未成造林地的管护和补植,郁闭成林;对于生态重要区域的陡坡耕地和生态脆弱区域的沙化耕地,可逐步实行退耕还林;加强宜林闲置地整治,大力造林。
4.加大树种结构调整,改变森林质量,促进森林物种的多样化。
我县在造林树种、林种结构上,较为单一,虽然在近年造林工作中,进行了调整,但还未达到合理的程度。经济林低效产品种多,高效产品少,一般品种多,名特优品种少,鲜果多,干果少,同时集约化经营程度低。在用材林培育上,目标不够明确,经营管理混乱,难以做到定向培育,发挥最大的生产力。
5.发展城镇绿化建设,扩大城镇绿地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与城镇绿化建设相结合,以先进的理念、以科学的规划引领城镇森林建设,以生态文化提升城镇森林建设。努力提高城镇绿化覆盖率,形成融山、水、林、园、城为一体,点、线、面相结合的城镇绿地系统。
6.推动农村四旁绿化建设。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充分利用村旁、宅旁、路旁、水旁等土地资源进行植树造林。统一思想,统一规划,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拓展林业发展空间,解决林业发展与土地资源的矛盾,是增加森林面积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