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人寿的“万能劫”
2017-01-23宋怡青
宋怡青
面对退保压力和流动性饥渴,前海人寿如何渡过眼下的“万能劫”?
前海人寿是在监管风暴中开启新一年的。
2016年底,位于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的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迎来了由保监会发改部牵头的检查组。
“检查工作预计会持续到2017年元月底,3月份要上交报告。”一位接近保监会的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他表示,此次检查工作的重点是前海人寿万能险账户分拆整改落实情况,而财务真实性、保险产品业务合规性及资金运用合规性等也在检查之列。
而此前,针对前海人寿万能险账户管理整改不到位的问题,保监会叫停了其万能险业务。因万能险产品存在销售误导、结算利率恶性竞争等问题,前海人寿的互联网渠道业务也被监管叫停。
一系列的监管举动,被业内解读为“保险史上最严厉的监管”。
“主要是因为前海人寿万能险玩得太出挑了。”一位业内人士一语道破天机。成立不足五年的前海人寿,是保险圈内一个不折不扣的“新兵”。这个“新兵”曾以规模保费年增100%的成长速度,甩开了阳光人寿等“老将”,挤进了人身险企的前十。2015年爆发“万科大战”后,前海人寿频频“举牌”也不断搅动着资本市场的神经。
在一系列事件背后,万能险功不可没。此次监管出手,万能险遭强制“断血”,前海人寿必然面临转型考验。只是面对退保压力和流动性饥渴,前海人寿如何渡过眼下的“劫数”?
成败皆“万能”
前海人寿“大跃进”式扩张的背后,万能险是其“杀手锏”。
“前海人寿的规模保费,有九成来自于万能险或者某些高利率的分红险。”一位从前海人寿离职的高管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
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前海人寿成立第二年,规模保费便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43.1亿元,并在随后两年保持了100%的增幅。2016年前10月,前海人寿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为721.43亿元。其中,万能险占比80%以上。
其实,作为一个保险产品,万能险并无“原罪”。
按照保监会的解释,万能险是包含投资和保障两大功能的人身险产品。投保人将保费交到保险公司后会分别进入两个账户,一部分进入风险保障账户用于保障,另一部分进入投资账户用于投资。其中保障额度和投资额度的设置主动权在投保人手中,可根据不同时期的需求进行调节,投资账户的资金由保险公司代为投资,投资利益上不封顶,下设最低保障利率。
但是,万能险却被以前海人寿为代表的激进型保险公司开发“短期理财产品”,成为其跑马圈地冲规模的利器。
前述高管称,万能险通过网销和银保渠道销售,具有购买金额起点低、初始费用低、预期收益率高、存续期间短、保障功能极低等特点,从而成为这类公司的“低成本”融资工具。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算了一笔账,2016年前海人寿万能险结算利率为5.05%,加上银行等渠道费用,销售万能险资金成本在 7%-9%。这一数据远远低于信托等融资渠道。
正是把握了万能险的上述特点,前海人寿等险企保费规模一骑绝尘,不少险企股东以万能险为杠杆,撬动了大笔资金。
一切看上去很美,但是风险已经在暗中聚集。
“前海人寿的万能险在承诺高收益的前提下,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因为保险公司用浮存金进行投资,收益需要覆盖责任准备金、赔付金、红利以及公司成本等各项支出,否则就是赔本的买卖。”前述高管称。
为了获得超额的利润,以前海人寿为代表的“万能险+股权投资”的“资产驱动负债”模式从根本上催生了举牌行为。而2015年至 2016 年 1 季度的万能险的飞速增长直接推动了 2015 年下半年以来的险资举牌潮。
前述高管透露,当初前海人寿购买万科A的第一份出资就来自万能险。其后举牌多家上市公司的资金也基本来自万能险。但因举牌之后不能随便退出,1-3 年期万能险资金变成了长期股权投资,这属于短钱长配,其风险、流动性压力非常大。
此外,一些灰色资金,在金融监管割裂的背景下,通过险企放大杠杆倍数,游离进上市公司,也引起了监管层的警惕。
在举牌的过程中,前海人寿与多家上市企业之间更是摩擦不断,上市公司高管等抗议不断,进而引发证监会、保监会对险资野蛮举牌的严厉监管,持续至今。
劫后能否重生
监管风暴仍在进行中,而前海人寿面临的风波可能才刚刚开始。
保险是由投资和承保双轮驱动。而前海人寿财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收益为129亿元,但剔除投资收益之后,其上半年实际亏损达66亿元,这意味着前海人寿承保业务出现巨亏。
由于举牌上市公司所得股权,按权益法计入长期股权投资,若上市公司不分红,则只能带来账面投资收益,并无实际现金流支撑。所以前海人寿的很多投资收益,仅仅是纸面富贵。
除了现金流压力,利差损风险也隐存其中。低利率周期内,寿险业受到投资端利率下行与承保端成本居高不下的双重压力,稍有不慎,利差损或将吞噬掉此前的所有积累。
与此同时,退保的压力也使得前海人寿“腹背受敌”。保监会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前9个月,前海人寿退保金共计达62.9亿元,在同期保费收入、万能险保费收入(万能险为主的新增投资缴费)中的占比达7.8%、10%左右,不仅达到2015年全年的4倍以上,而且是此前4年退保金总和的3.6倍左右。这一数据远高于同类险企。
一位券商分析人士此前指出,如果前海人寿持续发行大量的万能险,来兑付到期和退保的存量保单尚可成行。一旦销售暂停或者退保大量出现,现金流压力会陡增。
目前,前海人寿受到监管处罚,退保增加并非无可能。
由于保监会停止前海人寿万能险新业务及暂停新产品申报,前海人寿已经丧失了2017年初保险销售冲规模的“开门红”的黄金时期。
“按照规定,前海人寿只可销售已获批的重疾险、健康险、意外险等保险产品。但是此类产品基本上寥寥无几,几乎处在无产品可售的境地。”前述高管表示。
虽然有媒体称,前海人寿暂时无现金流压力,但是有消息人士对记者透露,前海人寿的股东已经在谋求注资,以缓解短期流动性压力。
“保险必须姓保。”前述接近保监会人士称,此次监管行动是促使激进型险企转型,回归保障。
至于前海人寿能否渡过劫数,另谋出路?保监会在监管函中已经指明:前海人寿应该合理制定业务规划,加快业务结构调整,降低中短存续期产品占比。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坚持“保险姓保”,大力发展风险保障型与长期储蓄型保险产品。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后续保监会将继续在“偿二代”的框架下,强制保险公司完善资产负债久期匹配,降低短期高现价产品销售占比,降低保险公司投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