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利益共同体的“碎片化”及其超越探析
2017-01-23朱亚娇
朱亚娇
(黑龙江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80)
·“亚太文明圈”问题研究专题·
亚洲利益共同体的“碎片化”及其超越探析
朱亚娇
(黑龙江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80)
近年来,伴随亚太地区形势的新变化,美国开始实行“重返亚太”战略及“亚太再平衡”战略,这对未来亚太地区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从地缘政治角度和战略安全角度来看,亚太地区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亚太地区的复杂局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亚太机制的多边性以及碎片化,并对亚洲共同体的建立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的利益和命运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分析亚洲共同体的动力机制和价值潜能,对破解亚洲共同体面临的困境与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益共同体不仅能够促进亚洲的“趋同”,更作为一种全球治理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亚洲共同体;机制碎片化;动力机制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国际性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和国际性区域经济合作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潮流。亚洲共同体的构想由来已久,亚洲共同体(又称东亚共同体,下文简称为“亚共体”),是地理位置邻近的东亚各国希望在长期合作与一体化进程中形成一个紧密的整体。 建立在共同利益和地区认同基础上的亚共体,并非是一个排他性的集团,也不针对任何区域外国家。“亚洲共同体应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基石,通过自由贸易区、经济共同体、货币联盟等形式,由低级到高级,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交织、相互联结、互成一体的关系状态,并可以由此进一步发展为安全共同体和社会共同体”[1]。亚洲共同体作为东亚地区的一体化组织,尚处于提议与酝酿阶段,并未形成确定的模式、目标以及完整的运行机制,距其最终建立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就目前形势而言,亚共体不仅势在必行,而且对实现亚洲地区的和谐与稳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推进亚洲地区和谐、稳定的一种新思路、新途径。
一、亚洲共同体构建的必要性
(一)全球治理机制﹑规则难以适应现实需要
全球化不可逆转,但是近年来全球化的“共同治理”难度却不断攀升,碎片化“分治”明显。全球治理主要面临以下几对矛盾:“共治”与“分治”;“大多边”与“集团化”;“扩大”与“深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总体而言,全球治理处于失序状态。这就意味着,全球治理需要转变治理思路,应把治理目标转向范围较小的区域、跨区域。随着多边治理、双边治理甚至单边行动现象的出现,区域治理规则同样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碎片化倾向。
(二)亚太局势呈现“万箭齐发”的局面
目前,亚洲区域尚未形成统一的“共同治理”框架,沟通机制较为混乱。由于区域协定标准各异,不同国家或地区在自身利益驱使下所秉持的规则不一。这些规则既有交叉,又有重叠,就像纠缠在天空中的风筝线,形成了纠缠不清的“风筝线”效应——一人降落便会危及他人。这使得亚太地区的区域治理面临着重叠化、碎片化的危机。在这种形势下,共同体的建立面临巨大的挑战:一是以美国为首的少数发达国家,希望继续强化其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二是亚太地区一些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通过挤压中国来谋求发展的群体性崛起, TPP规则与TPP效应就此显现。如何在包容﹑公正﹑开放的基础上,树立“亚太共同体意识”,建立有效的机制来弥合当前的碎片化治理规则,将是亚太地区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需要共同谋划的重要议题。换句话说,如何在由美国主导的新一轮碎片化行动中,确立亚洲国家自身的主动地位,整合碎片化的机制,构筑亚太地区政策的整体性,寻求一种制度的共识,已成为迫切的现实问题。
(三)构建亚洲共同体需要区域性制度的助推
建构亚洲共同体,实质上是一种整合碎片化机制的过程。而亚洲共同体的建构,需要制度层面的保障与支持。只有在区域性制度相对完善的前提下,相应的治理规则才能在亚太地区有效地实施。在整合碎片化机制的过程中,一是要强调“包容性整合”和“有效性整合”。亚洲共同体不是建立在 “排他性”基础上的,相反是建立在包容性和开放性基础上的。2016年11月份,APEC峰会在秘鲁利马召开。期间,习近平主席出访南美三国。外交部部长王毅也强调:希望此次峰会可以就亚太自贸区建设“达成新共识”“采取新行动”。亚共体“包容性整合”可以兼顾亚洲的各类地区性冲突与竞争,共同协商并寻求亚太地区不同国家的共同诉求,力争铸造今后世界政治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二是要发扬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构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打造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开放型亚太政治经济格局,为亚太地区长远发展和共同繁荣勾画新愿景、指引新方向、注入新动力。努力将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升到更高水平,发挥其在构筑亚洲共同体进程中的引领和协调作用。三是要实施全球价值链供应链合作倡议。要使所有成员国尤其是发展中成员国更好地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亚太地区必须抓住机遇,直面挑战,加快创新和改革步伐加强宏观政治经济政策协调,积极推进区域合作、经验共享、能力建设。四是要在共同体内寻求一种共同的理念,倡导包容发展,树立亚洲新安全观。譬如,建设“一路一带”[2],通过利益协商交换、提供优惠条件等方式吸引其他国家参与这一机制,从而证明兼容性大于竞争性。
(四)“利益共同体”促进亚洲的“趋同”
亚洲共同体的建立,所追求的是“共同利益”。只有整个亚洲地区凝聚共识才能够在国际社会上争取共同的“尊严”,获得一定的“亚洲自主性”。亚洲地区形势复杂,“竞合”关系成为主线,如何调整与共建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各国家利益的碎片化,会造成地区治理的“错位”和“断层”,甚至出现因自身利益诉求不同而“互相拆台”的现象。由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可促使亚洲利益共同体的新共识在亚太地区“落地生根”,寻求亚洲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利益共同体不仅能够促进亚洲的“趋同”,更作为一种崭新的全球治理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二、构筑亚洲共同体的动力机制
(一)权力博弈背景下构建亚洲共同体的动力
大国之间的政治权力博弈导致了机制碎片化的出现,亚太地区的区域治理机制碎片化状况尤为明显。一些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通过设立各种条条框框来限制他国发展,一旦遇到合作受限制或现有机制无法实现其利益诉求的状况,便会追求其他新的规范机制或排他性的地区治理机制。权力博弈推动了治理机制碎片化的出现,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权力和利益的分散。就目前看来,碎片化机制已经对亚太地区的整体利益造成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一是碎片化机制自身的张力使得亚太地区整体合作被分割和撕裂,地区内部互相牵制、敌对重重。中国的稳定发展深受周边形势困扰,美国所施加的战略压力主要通过联合日本和韩国制造麻烦来实现,日韩不过是美国用来牵制中国的重要筹码。二是碎片化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许多合作区块的“外溢效果”[3]。比如中韩之间在经济上相互依存,但是安全关系上的合作却因美韩同盟合作区块与中国之间的对立关系而没有太大的进展。然而,未来的国际竞争不仅是国家之间的竞争,更是地区之间的竞争。如果不及时解决亚太地区机制碎片化问题,该地区的整体合作将难以形成,发展必将受到阻碍,甚至可能会出现整个地区倒退的状况。所以亚太地区的合作,特别是一体化进程,是未来亚洲地区面对区域竞争的有力的“一步棋”,亚洲共同体的建立是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构建亚洲共同体的“内外合力”
20世纪90年代的事实证明,亚太地区各国之间涌动着一股走向一体化的力量。概括来说,推动亚洲走向一体化的推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亚洲共同体建设的内在推动力。冷战结束后,随着亚洲特别是东亚经济体的持续发展,亚洲各国进一步体会到区域内生产要素自由配置和自由流动的必要性。东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和产业分工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区域内贸易的飞速发展,并衍生了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动力。二是亚洲共同体建设的外在动力。这种外在动力就是区域外的影响力。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上出现了区域主义浪潮,但是区域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东亚地区却尚无相应的区域合作组织,东亚各国深刻感受到构建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随着标榜全球自由化的WTO的多边贸易自由化谈判受阻,全球主要经贸区纷纷回归区域主义。此外,还受到1997年横扫东亚地区的金融危机的影响。在解决东亚金融危机的进程中,亚洲国家特别是东亚各国之间彼此的“一体感”,亚洲地区的各类区域合作机构在危机中所表现出来的无所作为,也迫使亚洲国家考虑新的区域制度安排。
三、亚洲共同体构建面临的困境
(一)亚洲共同体的基本框架及地位问题尚未解决
亚太地区各种机制重叠交叉,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复杂。在构建亚洲共同体过程中,关于共同体的成员构成问题,分裂为以中国、马来西亚等国为核心的“成员限定派”主张和以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国为核心的“成员扩大派”主张。成员扩大派的主张主要针对中国的日益崛起,试图通过增加成员国来平衡日益崛起的中国实力。此外,通过增加美国的盟国来凸显成员国背后的美国势力。此外还有共同体由谁主导的问题。亚共体的主导方是否会在中日两个经济大国之间产生?是迅速崛起的中国,还是不断在国际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日本? 亦或是以东盟各国为主导?
(二)成员国家对亚洲共同体的期望值不同
亚太机制的碎片化造成的缺陷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制度的“非中性”,二是治理的“绩效困境”。每个成员国都想从亚洲共同体这个大环境中获得利益,都有自身的立场和态度。这就造成成员国的期望值不同,对共同体的建设、设计和结构都有不同的要求。不同国家多样化的利益诉求对共同体形成整体意义上的综合治理机制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没有共同的理念,也就很难形成统一的话语权。因此共同体面临着如何建立一个健全的机制,统一不同的期待值和利益诉求,从而建成一个所有成员国均能接受的共同体的难题。
(三)亚洲共同体的构筑面临多重障碍
就目前而言,构建亚洲共同体主要面临以下四个方面的障碍。一是地理隔阂造成的历史性的地缘文化障碍。包容性较强的东亚的儒教文化与西亚的伊斯兰基督文明的矛盾则较为明显。这将是构筑亚洲共同体的一大地缘文化障碍。二是国际政治博弈中的障碍,美国提出的“重返亚洲”战略,是想通过扶持一些国家对迅速崛起的中国进行压制,而某些亚洲国家需要强有力的军事实力和政治支持来保护自身在亚洲的国家地位,便对外部势力持欢迎态度。这一点在中日两国以及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中极为突出。这两大矛盾都是构筑亚洲共同体必须跨越的障碍。三是地区内各个国家发展程度不同所产生的障碍。在亚洲地区,除了韩国和日本之外,大部分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技术不足、人才缺失,在共同体一体化的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会影响一体化的整体进度。而发达国家又不愿意与他国分享自身先进的经济、军事技术,造成亚洲国家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四是在历史问题认知上的障碍,如领土问题。中日之间存在领土争端,尽管中日两国在2014年11月召开的APEC会议上达成了关于钓鱼岛问题的四点共识,但是日方随后强调共识“不具有约束力,不带国际承诺”。这种出尔反尔的态度加深了中日之间的冲突。因此,协调中日之间的矛盾是构建亚共体要面对的又一难题。
四﹑亚洲共同体“价值潜能”分析
(一)亚洲共同体的建立有利于中国
中国经济继续朝着稳定、快速的方向发展,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亚洲的整体大环境。亚共体的建立,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中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以及结构的不平衡性。此外,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可共享共同体的自由贸易效益和规模经济效益,进而有效提升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秩序的影响力。共同体的建立将是中国对抗美国压制的“砝码”,可以有效限制其制衡中国的力度,是分解美国对华压力的防波堤。共同体内成员国相互依存,牵一发而动全身,伤害他国,自己也会被波及,因此,亚共体的建立将有力地把日本约束在共同体内,使之不再是美国控制中国的跳板。
(二)亚洲共同体的建立有利于日本
日本经济在过去十年中的发展异常艰难,被日本报纸称作“失去的十年”,“安倍经济学”造成了“三大空心”难题,即劳动力空心、财政空心、产业空洞化。无论从战略考虑还是现实权衡,美国都不会全力施救日本。特朗普宣布退出TPP,便是美国对日战略的一大体现。而亚共体的建成,将会改善日本与中韩两国的关系,中日韩三国在统一而稳定的亚洲市场上将会互利共赢。作为一个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日本可以共享亚共体建立之后的资源技术开发、勘探、利用领域的合作机制。而利用亚洲共同体这个大环境获利,完全符合日本的现实需要。
(三)亚洲共同体的建立可以发挥整个亚洲地区的巨大潜能
在碎片化机制的影响下,亚洲国家整体的价值发挥以及发展前途受到牵制,造成重心不稳、利益倾斜。构筑亚洲共同体,不仅对中日两国极具价值,对整个亚洲地区的发展前景也具有重要影响。亚共体的建立,可以发挥整个亚洲地区的巨大潜能。从经济层面看,中日韩作为“三驾马车”,在亚太自贸区之内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避免其他碎片化机制的干扰。亚太地区是正在兴起的世界经济与贸易中心。亚洲国家有很多共性,它们都拥有丰富的资源及巨大的贸易潜力,未来亚共体很可能成为全球经济的增长引擎。从政治层面看,亚太地区以共同体的身份参与国际事务,以同一个声音发声,以共同的理念发展,有助于亚洲地区在国际事务中获得话语权。亚共体将为区域内国家的领土、海权纠纷提供和平、理性的甚至是制度性的协商平台。亚洲共同体一旦建立,将形成共同协商、解决问题的制度机制,共同体将培育各国人民的共同体意识。亚洲共同体的建立将有利于中国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从环境层面看,包括全球变暖﹑沙漠化﹑大气污染在内的一系列问题也将得以改善,相信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支持下,在更加健全完善的共同体环保机制内,亚共体成员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保持“蓝天、碧水、绿地”的自然环境,只要每个成员国“心相通、情相融”,亚共体一定会带领所有成员国迈向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五、构筑亚洲共同体的路径分析
(一)构筑亚洲共同体要从经济入手
当前亚太机制碎片化更多体现在经济上,所以应在经济上对碎片化的机制进行整合。首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将对亚太地区一体化进程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亚投行的设立,将在某种程度上消除这种碎片化效应,拓展“一带一路”的全球效应,有助于亚太各个国家在更大、更广阔的合作平台上开展区域合作、进行资源配置优化与共享,有助于人们增强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自信心,激励亚太地区在全球竞争力的提升。亚太经济体要加强全球价值链合作,以尽快实现发展成果共享,并达到合作共赢的目标。经济发达的国家应该包容和接纳欠发达的国家,将欠发达国家的发展纳入到区域发展进程中,以增强其对共同体的依赖感觉和归属感。此外,还要在环境、能源领域开展合作,中日韩三国可以建立中日韩能源共同体、环境共同体等局部区域共同体,把经济合作与共同体建设结合起来,为亚共体的建立铺垫道路。加强在“环保”方面的协同治理,特别是建立互联﹑互动的“雾霾”监测与治理机制,携手保护﹑净化共同体上的一片蓝天。同时,中韩自贸区的启动起了带头作用,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中日自贸区、中日韩自贸区也将一一启动,带动更多的国家加入到自贸区的队伍中来,经济一体化带动政治一体化,最后推重整个地区的一体化。
(二)构筑亚洲共同体要从制度建设入手
推进亚洲共同体的制度化建设,使之具有组织与制度保障。共同体的机制建设是区域合作的保障,但是目前东亚合作机制冗杂,功能交叉重叠,而且合作框架下的权限十分有限,无法发挥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作用。亚洲各国应该通过合作对话来弥合分歧,可以以中日韩首脑峰会为东北亚合作的发动机,改善亚洲合作滞后的局势。亚共体应该进一步改善、优化各类区域和次区域的合作机制,要秉持平等﹑开放、融合的理念,坚持有侧重点、有特色的发展路径,以形成功能完备、优势互补﹑分工明确﹑合理规划、务实高效的区域合作机制架构。同时也应制定危机应对与处理机制,利用多边机制来解决区域内的矛盾争端,以此来增强各国间的信任感[4]。
(三) 构筑亚洲共同体要由综合国力较强的亚洲国家主导
亚洲各国的发展程度各异,而共同体的建立需要平等的国家关系。因此,亚洲共同体的构建需要由实力强的亚洲国家来维持秩序,杜绝成员国间大国欺压小国和拉帮结派的行为。亚共体建设与中日两大国的主动参与是分不开的,两国应该就亚共体建设展开相应的对话与合作。虽然中日两国在亚洲区域化问题上存在主导权的较量,但是如果两国无法跨越这种竞争关系、走向和解,就难以推动亚共体的建立。因此,中日双方应跳出恶性竞争的怪圈,从“零和”走向“正和”。中日韩应该尽早克服现存的冲突与摩擦。虽然这是异常艰难的一步,但对共同体建设来说,这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步。
(四)构筑亚洲共同体要建立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
构筑亚洲共同体,需要加强多边领域合作,特别是建立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加强多边安全合作是实现亚太经济一体化乃至共同体建立的政治保障。共同体合作之路应该本着保障亚洲地区安全环境和亚洲各国的安全战略的原则,循序渐进。此外,打造战略支点国家是指亚洲各国在政治、安全和军事等方面要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在重大地区安全问题和涉及核心利益的问题上要相互支持。在特定条件下,发达成员国需向欠发达成员国提供安全保障。
(五)构筑亚洲共同体要培育地区主义意识
通过非国家层面的民间活动来激发民众的参与热情,自下而上的推动共同体的建立,让民众充分地了解和认知共同体将给他们带来的机遇。此外,开展历史合作研究,探寻亚洲各国共同的历史情愫。加强各国的文化、教育、媒体交流与合作,搭建广阔多元的沟通平台,为亚洲共同体建设奠定社会与文化基础。
亚太机制碎片化导致亚太地区机制密度增加,各种议题界限模糊。碎片化的亚太治理现状使得区域治理价值日益分散化及全球治理结果日益模糊化。碎片化机制转向机制融合是全球治理的客观要求与必然趋势,亚洲共同体的建立是碎片化机制走向融合的首要前提。虽然,在亚太机制碎片化的形势下亚洲共同体的构建面临诸多障碍,但是亚洲各国在经贸和安全领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亚洲各国的发展,既不应独善其身,也不应是“零和博弈”,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利合作,进而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各地区国家要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在开放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系牢经济联系的纽带,抓住创新发展的机遇,掌握自己的发展命运,维护和平发展的大环境,打造亚洲责任共同体”[5]。
和平与发展是当前亚洲的主旋律,传统与非传统的安全风险与挑战依然突出。亚洲共同体建立尽管困难重重,但在整个亚洲地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亚太梦想,建立亚洲共同家园,用共同的理念、共同的声音缔造而成的“亚洲梦”必将实现。未来亚洲共同体在促进沟通、辐射外溢和凝聚区间共识三个方面将会发挥愈来愈大的潜能。
[1] 张蕴岭.寻找推进东亚合作的路径[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6):7-11.
[2] 柳思思.“一带一路”:跨境次区域合作理论化研究的新进路[J].南亚研究,2014,(2):1-11.
[3] 李开盛.论碎片化状态下的东北亚竞合困境[J].太平洋学报,2014,(9):58-65.
[4] 王秋彬.东亚共同体:挑战与对策[J].长白学刊,2009,(4):1-4.
[5] 李克强 .Jointly Open Up New Vistas for Asia's Development[J].北京周报(英文版),2014,57(20).
〔责任编辑:徐雪野 田丹婷〕
2017-01-23
朱亚娇(1990-),女,黑龙江龙江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政治学研究。
D814.1
A
1000-8284(2017)02-0056-05
时事政治研究 朱亚娇.亚洲利益共同体的“碎片化”及其超越探析[J].知与行,2017,(2):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