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学理论建构从厘清学术史开始
——读《中国当代新闻学研究范式的转换》

2017-01-23

知与行 2017年1期
关键词:学术史新闻事业新闻学

李 群

新闻学理论建构从厘清学术史开始
——读《中国当代新闻学研究范式的转换》

李 群

李秀云教授的《中国当代新闻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以新闻学术史的一个主要侧面即研究范式的转换为视角梳理中国当代新闻学术的演变。当“党报之学”“新闻事业”“新闻学”“传播学”等概念按照时代发展历程,结合社会背景一一登场之后,一个大的发展脉络呈现了出来,对新闻学理论体系有了一个历史的把握。

首先,该书在掌握了丰富翔实的史料基础之上,对当代新闻学研究范式进行了完整、细致的梳理。该书查阅了包括报刊、著作在内的自1949—2013年间关于当代中国新闻学研究的几乎全部资料。书后的年表及关键词索引,更可以作为工具书来查阅。使我们对于以往通史著作中无法展开的历史有了新的了解。比如1957年在“双百”方针指导下的新闻理论论争中,作者介绍了关于“报纸趣味性”“理论危机”“阶级性”“时效性”“真实性”“新闻自由”“新闻体制”“党报性质”等问题的讨论,以及随后展开的对当时参与讨论并提出意见的人的大批判。该书通过对《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资料的梳理,全景呈现了这一段历史。由于对这一段历史有了了解,就能更深刻体会当时疾风暴雨式的政治批判的内在原因。这样的展示,书中比比皆是,展现了许多过去不曾了解的历史。学术史研究离不开学者与著作。该书将各个时期的主要著作的观点及主要学者的学术活动基本上做了全景式的扫描。各种概念、理论被定位在历史线索上的时候,对新闻学的理论体系有了一个历史的总体认识。

其次,对当代新闻学研究范式的转换路径作了动态的分析。在全书的前四章的结构设置上,分别论述了不同时期研究范式的特征及内在成因。党报之学的特征主要是非科学化, 其成因主要是时代环境中“一切都同革命挂钩的时代环境”,延安时期新闻学脉的延续及一边倒的向苏联学习;政治运动之学的主要特征是新闻学是政治运动的工具,知识体系的非科学化及虚无主义的态度,其成因主要是新闻学术研究缺乏制度保障,学者被迫放弃学术理想;新闻事业之学的主要特征是理论建构开始注重基本概念的辨析,结构松散,理论建构游离于新闻本体之外;新闻之学的主要特征是理论建构回归新闻本体,理论研究呈现融合态势,从学术自觉到理论自觉,其原因主要是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新闻学的繁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引入。

最后,又对当代新闻学术的发展路向作了总体的梳理,包括新闻学术研究由政治本位走向学科本位,学术研究由自发走向自觉,新闻学术研究由感性走向理性。

至此,我们可以对当下新闻学理论作以重新认识,并且可以尝试理清其中的逻辑联系。将新闻归结为一种“报道”,将新闻事业作为一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这是中共在历史上形成的党报理论的观点。至于其“真实性、指导性、群众性、战斗性、党性”的工作原则更是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党报理论的“五性统一”一脉相承的。可以说,以新闻事业为基本研究范畴的新闻学,正是一种继承党报之学相关理论的新闻事业之学,更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之下的新闻学。而关于大众传媒与社会新闻媒介的关系、新闻媒介的受众,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关系的论述则明显是借鉴了西方信息论、舆论学、传播学的基本观点,是一种关注新闻本体的新闻之学。由此看来,当下新闻学理论研究也是处于“五方杂处”的状态,用统一的话语体系建构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理论大厦,仍然任重道远。正如李秀云教授所说,当下新闻学正在回归新闻学本体,相关概念的辨析、对西方学说的批判与吸收、理论的建构等正在学者们的不懈努力下,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当代中国这样一个“五方杂处”的时代,理论上不能被动地接受西方理论的“八面来风”。新闻学理论的建构和研究范式也应该适应这一时代发展的大环境。

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责任编辑:徐雪野〕

著作评介 李群.新闻学理论建构从厘清学术史开始——读《中国当代新闻学研究范式的转换》[J].知与行,2017,(1):159.

猜你喜欢

学术史新闻事业新闻学
改革开放以来苗族头饰研究的学术史梳理与回顾
吐蕃王权研究海外学术史钩沉①
市场经济对新闻事业的影响
加强新闻学话语体系建设
重造新闻学
——网络化关系的视角
中国记协发布《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2017年)》
『解困新闻学』的特征和本质
临洮考古之余的“学术史”寻访
我国首发新闻事业整体发展报告
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