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聚中国力量”的历史合力论耕研

2017-01-23宋屹东

知与行 2017年1期
关键词:合力恩格斯中华民族

宋屹东

(中共中央党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91)

“凝聚中国力量”的历史合力论耕研

宋屹东

(中共中央党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91)

历史合力论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由诸多个人所形成的合力发挥作用的自然过程。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对于以前的阶级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历史合力形成与发挥作用的具体方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21世纪上半叶的宏伟目标和不懈追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凝聚中国力量。如何凝聚中国力量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坚持以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为指导,采用切实的方式和途径。具体来说,它要求我们必须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在当代中国的繁荣发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建设基础上的“四个自信”;必须不断地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必须统筹推进总体布局、协调推进战略布局;必须把改革和依法治国全面向前推进;必须坚定地站在群众立场上、落实好群众路线;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切实维护我们的正当权益与核心利益;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恩格斯;历史合力论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宏伟目标和不懈追求,同时也是全国各族人民最真诚最迫切的向往与追求。实现这样宏伟的奋斗目标,需要我们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把十几亿中华儿女分散的个体力量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历史合力。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与组成部分,无疑会给我们在新时期凝聚中国力量、共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征途上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的提出及核心思想

19世纪80年代,随着欧洲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垄断过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影响力日趋广泛,工人运动在沉寂多年后以第二国际的形成和发展为标志而蓬勃发展。与之同时,资产阶级思想家不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恶意攻击,污蔑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经济决定论”和“技术决定论”。应对这些攻击和责难,恩格斯提出了历史合力论,发展和完善了由马克思和他共同创立的唯物史观。1886年,恩格斯最早使用了社会发展的“合力”概念。1890年9月,在给约瑟夫·布洛赫的回信中对历史合力论进行了明确的阐述。1894年1月,在致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的信中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历史合力论。研读恩格斯的有关论述可以发现,历史合力论的核心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与前提,以及历史合力形成与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和前提,都是由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所决定的经济条件。面对资产阶级思想家的责难与非议,恩格斯没有丝毫退却和让步,他指出:“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归根到底(原文突出强调,以下引文中黑体字相同)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1]591同时,恩格斯对“什么是社会历史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这一重大问题也给出了明确的回答与界定,它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在有分工的条件下)的方式”[1]667。这表明人民群众是在一定历史前提下,即在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由其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前提下,进行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这些论断进一步坚定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量”等基本观点。

2.在坚持经济因素、经济条件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基础上,客观看待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认为人民群众历史合力的形成与发挥作用,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影响和制约。恩格斯在具体的阐释中,先肯定了经济因素、经济条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并认为它们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但也强调“政治等等的前提和条件,甚至那些萦回于人们头脑中的传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虽然不是决定性的作用”[1]592。但恩格斯又进一步强调指出:经济条件、经济因素也是政治、法律、宗教、文学、艺术等因素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这些因素自身“又相互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1]667。这实际上是在说明,在一定经济基础和经济条件上的政治、法律、宗教、文学、艺术等上层建筑,自身之间相互作用的同时,也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非决定性的作用。进一步来说,这些政治、法律、宗教、文学、艺术等上层建筑与一个社会特定的经济条件一起,构成了特定社会中每一个个体生存、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构成了无数个体推动社会发展的客观前提。

3.特定社会中的个体力量,受特定经济条件、经济因素以及由它们所决定的上层建筑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最终汇聚成一种历史合力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恩格斯指出:特定社会中的个体受特定经济条件、经济基础以及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共同作用下,其力量互相交错最终凝聚成“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1]592,即汇聚成一股历史的合力,并发挥作用。这种历史合力发挥作用最终演变成“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结果,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产物”[1]592。在经历一段时间后,恩格斯进一步阐述了历史合力起作用的必然性与偶然性。他认为:人民群众的合力推动和促进了人类社会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但这种作用“并不是按照共同的意志,根据一个共同的计划,甚至不是在一个有明确界限的既定社会内”[1]669来实现的。同时在人类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里,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主观意志与具体行为又都是相互交错、相互牵制的,历史合力起作用的基本形式“都是那种以偶然性为其补充的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1]669。另外,恩格斯还阐释了在历史合力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伟大人物出现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二、恩格斯历史合力论对凝聚中国力量的昭示

“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2]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阐释的历史合力论,有力地回击了当时资产阶级思想家的非议、责难和攻击,捍卫和发展了唯物史观。但由于当时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还没有建立,恩格斯历史合力论所依据和分析的对象是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在内的整个旧社会,历史合力最终起作用的形式是一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然而,在对资本主义进行扬弃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中,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对于以往旧社会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历史合力的形成、发挥作用的形式和途径,也注定与人类以往旧社会有着很大的不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这是确定不易的,但同时我们更要在实践中努力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合力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当然也应该是我们在实践中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指导思想。

“中国梦的实现,不是成就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而是要造福全体人民。”[3]由于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再加上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使得我们在今日中国有能力有条件把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分散的个人力量与个人追求,按照“共同的意志”(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依据一个“共同的计划”(从“小康”到“现代化”,再到共产主义)、在“一个明确界限的既定社会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方式,凝聚成一股激情澎湃、奋勇向前的历史合力,来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据这种方式凝聚成的历史合力在发挥作用时,其表现形式不再是存在着阶级对立和阶级压迫的旧社会中那种相互掣肘、相互牵制且稳定性较差的“平行四边形”形状。相反则是一种把十几亿中华儿女分散的个体力量,凝聚成一个朝着一个共同方向、共同目标锐意进取且稳定性强的锐角“三角形”形状。

三、凝聚中国力量、共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全党要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高尚情怀与精神追求,“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充满信心,朝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4]1的总要求。学习和贯彻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系列讲话精神,要求我们必须把十几亿中华儿女分散的个体力量,按照“共同的意志”、依据“一个共同的计划”,凝聚成一个共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稳定性强的锐角“三角形”的历史合力。完成这样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永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精神状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充分汲取建党95年来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困难,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伟大经验,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创新“凝聚中国力量”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方式。

1.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在当代中国的繁荣和发展,用不断发展完善的理论为指导来凝聚中国力量。“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5]顺应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巨大理论需求,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擎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并在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推进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为艰巨的历史任务。在新的历史时代,凝聚中国力量、共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我们不仅应该以“正本清源”的态度坚持马克思主义,而且也更应该以“返本开新”的勇气在实践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阶层分化加快,利益诉求也随之日益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把全国各族人民按照“共同的意志”、依据“一个共同的计划”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历史合力,除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整体指导之外,还需要哲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文艺学等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指导与支撑。然而当前的这些学科领域要么是先天不足、发展滞后,要么是照抄照搬西方的理论范式与话语体系、缺乏中国理论与中国话语体系的支撑。这就需要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进而建构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中国理论和中国话语体系,更好地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各具体学科在“凝聚中国力量”中的理论先导作用。

2.进一步坚定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用伟大的理想引领与凝聚中国力量。凝聚中国力量,不仅需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共同意志”,而且也需要依据“一个共同的计划”。对于以建立“解放全人类、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为最高理想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在现阶段最为迫切的任务是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同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许。从所蕴含的内容、所追求的目标来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具有高度的逻辑统一性,也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许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对于中国共产党及其八千多万党员来说,只有“始终保持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4]11,才能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对于全国各族人民来说,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把自身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梦想之中,才能在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贡献力量与智慧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伟大抱负。

3.坚持“四个自信”,用无比坚定的中国自信支撑与凝聚中国力量。自信是实现伟大奋斗目标的重要精神支撑。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许,需要坚持走符合中国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需要以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中国理论为指导;需要符合中国实际的制度来保障;同时也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和支撑。因而,在实践中,我们必须以坚定的道路自信,坚持走自己的建设道路、发展道路来引领凝聚中国力量;必须以坚定的理论自信,坚持用不断发展的中国理论指导凝聚中国力量;必须以坚定的制度自信,坚持用日益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来保障与凝聚中国力量;必须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以日益繁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支撑与凝聚中国力量。

4.统筹推进总体布局、协调推进战略布局,用科学的布局来保障与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需要科学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十八大以来,我们积极推进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形成并积极推进了“四位一体”的战略布局,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的相互促进、统筹联动,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系统而科学的战略支撑。凝聚每一个中国人的力量、共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凝聚中国力量,关键的是要增强个体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工作能力,否则组织起来的也是乌合之众。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搞好经济建设,才能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积极推进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才能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提供更为优越的政治氛围。只有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全面提高每一个公民的综合素质。只有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才能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只有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美丽舒适的自然环境。而积极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又要求我们必须全方位、协调推进“四位一体”的战略布局。

5.以大无畏的魄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用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法制来保障与凝聚中国力量。当前我国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总体上适应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但也有一些具体的体制、机制与制度不利于人民群众聪明才智的发挥。坚持不忘初心、凝心聚力,共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道路,就必须高举改革的伟大旗帜,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实践中,进一步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进一步激发和增强中华民族每一成员的聪明才智与创新潜能。在现阶段,国际上还存在着许多敌视中华民族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民族复兴的势力,国内也存在着一些敌视党、敌视社会主义、破坏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的犯罪分子、分裂分子。这些敌对势力、敌对分子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和破坏。对此,我们必须加快构建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健全的法制与法治来保障与凝聚中国力量。

6.进一步坚定党的群众立场和群众工作路线,为共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夯实凝聚中国力量的群众基础。“在人民群众中,我们毕竟是沧海一粟,只有我们正确地表达人民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6]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党的不懈追求,同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企盼,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和参与才能真正地实现这一目标。对于肩负神圣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只有坚定地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努力贯彻好落实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落实好党的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充分地凝心聚力,才能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地奔向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7.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切实维护我们的正当权益与核心利益,以和平的国际环境来保证凝聚中国力量、共赴民族复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造福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伟大事业,而且也是惠泽全人类的崇高事业。坚持不忘初心、凝心聚力,共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当然也离不开和平的国际氛围。不管国际形势如何演变,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最重要的时代特征,美好幸福生活依然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景。直面于这样的时代,我们唯有在切实维护我们正当权益与核心利益的同时,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推进互利共赢的开放发展战略,加强同全世界友好国家、友好人民的沟通与交流,才能为真正地凝聚中国力量、共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营造一个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环境。

8.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历史条件下的党的建设,以坚强的领导核心领导凝聚中国力量、共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在阶级社会中,历史合力发挥作用时之所以能呈现出平行四边形的形状,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一个大公无私、真正代表与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领导核心。经历近百年苦难与辉煌的中国共产党是优秀的先锋队,同时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领导核心。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才具备其他政党、政治团体所不具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进而才能真正成为新时代凝聚中国力量、共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能否保持建党时的初心,能否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否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都事关党能否在新的历史时代凝聚中国力量、共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4]22只有以这样高昂的精神状态、严格的自我要求,着力提高党在新时期面对新任务时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才能保证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充分地凝聚中国力量。

四、结语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艰苦卓绝但又惠泽全人类的伟大事业,这样的事业需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凝聚整个中华民族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心智和体力才能实现。“中国梦的实现有着足以形成历史合力的党的坚强领导、经济发展的强劲推动、文化繁荣的软实力支撑, 以及国防力量增强的安全保障等有利因素”[7],当前我们最为迫切的任务就是如何把这些有利因素凝聚成一股强劲的历史合力。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理论来支撑和引领。在当前中国,坚持以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为指导,我们会更科学地把中华民族每一个体成员的心智和体力凝聚成共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的磅礴之力。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6.

[3]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9.

[4]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

[6] 列宁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09.

[7] 金朝晖,夏东民.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合力[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4):38.

〔责任编辑:崔家善〕

On the Theory on Join Forces in History in "the Cohesion of the Power of China”

Song Yidong

(SchoolofMarxism,CPCCentralPartySchool,Beijing100091,China)

The theory on join forces in history hold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is a natural process in which the concerted efforts of many individuals play a role. The economic base of the socialist society and the superstructure have undergone fundamental changes in relation to the previous class society, and the specific forms of the historic formation of join forces and the specific ways in which it plays the a role will also change accordingly. To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the grand goal and unremitting pursuit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Chinese people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1st century. To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we need to unite Chinese forces. How to unite Chinese power is a complex and systematic project, which requires us to insist on Engels' theory on join forces in history as a guide and adopt practical way. In particular, it requires us to promote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in contemporary China. We must adhere to the "four self-confidence" on the basis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 We must constantly strengthen the common ideal of communism and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e must firmly push forward the overall arrangement and coordinate the strategic layout; we must push forward reform and rule of law in an all-round way; we must firmly stand on the mass stand to implement the mass line; we must adhere to the path of peaceful development, and earnestly safeguard our legitimate rights and the core interests; we must further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party building.

cohesion of the power of China”; Chinese dream; Engels; the theory on join forces in history

2016-12-10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项课题“‘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战略意蕴研究”(2016ZT05)

宋屹东(1977-),男,河南淮阳人,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河南工学院副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研究。

D61

A

1000-8284(2017)01-0005-05

猜你喜欢

合力恩格斯中华民族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芪”心合力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合力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