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中国机遇与挑战
2017-01-23
人工智能:中国机遇与挑战
4月2日,2017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正式开幕,在高端对话环节,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与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郭为围绕“人工智能:中国机遇与挑战”的主题进行了对话。
马化腾:发展AI,四大要素缺一不可
针对主持人吴鹰提出的为什么重视人工智能、对人工智能有什么看法的问题,马化腾就腾讯本身在人工智能上的布局进行了回答。
马化腾介绍,腾讯在业务层面,比如社交网络、后台数据分析等业务都已经用上人工智能,只是大家感受不到,因为是在后端,现在腾讯想在前端做出一些产品。
AlphaGo通过人机对战让全世界对人工智能的认知达到新的高潮,腾讯的团队也本着练手的心态在做尝试。
不久前,腾讯旗下围棋AI绝艺在日本UEC比赛中获得冠军。马化腾认为,绝艺赢得比赛是小小的成功,不能过于欣喜,但是也不能说这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
AlphaGo出来以后经过了十亿盘对弈超越了过去人类所有交战的盘数,自己寻找规律,对人类认知的范围极大地扩张,这给人类很大的启示。除围棋以外,在金融、医疗、病理检测等很多领域,如果用计算机后台做出模拟器,进行充分地尝试,就如自动驾驶一样,模拟做各种各样的反馈,自然会琢磨出一套理论和经验,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思考。以后在很多领域如果能做出模拟器定义参数自己学习,那么它找到规律的能力远超我们的想象,这是我们得到最大的启发。
对于“人工智能是通过模拟人脑的思维方式,还是完全不同的路径实现飞跃”的问题,马化腾表示,他期待有本质性的飞跃,但现在AI都是圈定在一个比较窄的领域,通过各种参数训练,属于很窄的技能模拟,现阶段要研发出通用的AI很难。
马化腾认为,从现在的研究状态到下一步实现通用人工智能,是不是能够超越当前的碳基智慧,是不是其他的元素有可能形成更高级的生命和智慧,超越人类现在发现的知识?答案是有可能的。
对于腾讯是否有可能将业务数据开放出来给创业公司使用,马化腾表示,分享是大方向,需要逐步来做。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了解发展人工智能的四个方面:场景、大数据、计算能力和人才。
马化腾介绍,技术如果没有场景落地、平台业务支持,基本很难往下走;而业务产生的大量数据则需要进行标签化和清理,因为里面有很多垃圾数据对发展AI并没有实际用处;在计算能力上需要布局云资源,拿出几十万核的计算能力;最后是人才,腾讯过去一年招了很多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
另外还有一个用户很关注的是数据安全问题,研究人工智能使用数据的前提是要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如果数据不进行脱敏,我们是绝不能用的,只有先进行脱敏处理,没有人能够通过数据倒推到某个人,这样处理干净才可以谈下一步。”
基于以上发展人工智能的基础,马化腾表示,关于数据开放,业界在向互惠互利的大方向走,但是数据要什么模式、怎么清理、做什么标签才能给其他部门或其他公司使用,还需要探讨,并建立标准和规则。
李彦宏:互联网是开胃菜,人工智能才是主菜
针对百度进入人工智能非常早的问题,李彦宏在对话中表示:“从百度的基因来说,一开始就是立足用技术来做改变。我在2012年的时候就问过百度的相关部门有没有利用深度学习,深度学习在图片搜索中是偶然还是趋势。最近几年,原来认为没用的东西有用了,这是因为市场环境产生了变化,当时分析了环境因素之后,觉得人工智能的时代来了。”
在他看来,2013年的时候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是食言了,但是必须要做。“我在2013年以前不断地讲百度是商业公司,不应该搞纯研究机构,但是深度学习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于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大规模地投入去吸引人才。”
在李彦宏看来,相比2013年,现在的人工智能已经发展成为更大的产业。“从现在来看,人工智能不是互联网的第三阶段,互联网只是开胃菜,人工智能才是主菜。”
针对人工智能的上限,李彦宏表示人工智能不是仿生学,现在的人工智能像是模仿人脑的一种方式,但是目前还不知道人脑是怎么工作的,又怎么去模仿呢?现在的人工智能还处在初级阶段,做得还非常不够。“我认为能够做到强人工就可以了,用电脑模拟,完全达到人脑的水平,是永远做不到的。”
在李彦宏看来,人工智能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会持续很长时间,在未来的20年到50年都会是快速发展的。“没有一个公司能够把这个行业完全做好,在这种时代大潮下,显然不是一个公司能够把所有的事情做下来的,相反如果我们先进入这个领域,能够提供一些平台给一些机构,尤其是没有这么多计算资源,没有做长远研发能力的机构去做他们擅长的(他们对于很多垂直领域的了解更加深刻),会推动整个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他再次强调说:“人工智能虽然不能超越人类,但是当它能够逼近人类的时候,就会逐渐颠覆各个行业。”
李彦宏举例说现在机场安检需要比对身份证,而当人脸识别发展越来越快,就会更加智能更加方便,以前的笨方法就不再需要了。“人类和动物的区别是人发明了工具,但是人发明了工具之后,发明人要写一个用户手册告诉你怎么用,电视怎么用,冰箱怎么用,电脑、手机怎么用,需要学习(使用)键盘。但是,未来应该是机器工具去学习人的意图,以后人再也不需要学习怎么用工具,要工具干什么就可以了,这是我希望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来解决理解人的自然语言。以后人与机的对话、人和物的对话(将)变成自然语言的对话,这是未来几十年代表人工智能发展的最大方向。”
沈向洋:每一个商业应用都会被AI颠覆
沈向洋在峰会上表示,人工智能最近火起来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互联网大量的数据、强大的运算能力、深度学习的突破。
谈及AI将在哪些方面率先取得应用。沈向洋表示,一个是人类感知方面,一个是人类认识方面。短期五年内,最多应用应该是在AR方面,但是长期来看,每一个商业应用都会被人工智能颠覆。
郭为:机器对人只是功能性替代,不可替代心智
由于以前有很多行业应用,使得我们接触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如何从传统的方式转成互联网方式,成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由于我们跟北大的合作,情势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我们为智慧城市打造了一个基于大数据的操作系统,如何把一个城市的数据快速形成,然后进行分析应用。如何把人工智能带进特定的领域里,比如说医疗、农业等领域。
总的来讲,我们既要发挥神州数码的传统IT人的应用特征,还要拥抱互联网,拥抱大数据,在这个领域使得我们自己的企业形成自己的模式。
关于人工智能,就阿法狗来讲,下一盘围棋消耗的能量需要两吨煤,但是一个围棋手可能就是两碗米饭。我们在考虑功能时也要考虑需要多大的资源消耗,这始终是人类进步的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可以实现这个功能,但从实验室走到工业还需要一个过程。
最近我在看一本书《人的宗教》,人由三个东西构成:生命、心智(智慧)、心灵(精神)。我觉得机器完全模仿人本身也是非常困难的,最终还是功能的替代。
我无法想象机器可以代替精神,最多也是在体力上可以替代,在智慧上某些方面替代,完全替代人是不可能的。某些方面替代就是功能性替代。突破就是功能性替代提高一定的效率,这是我对人工智能的看法。
人类进步过程中发明了很多的新工具,但新工具最终是要为人服务的。
(来源:腾讯科技)(责任编辑/凌云设计/毛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