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的问题与建议

2017-01-23关学贵

重庆行政 2016年6期
关键词:流通环节农产品

关学贵

长期以来,农产品流通是一个完全放开的充分竞争市场行为,一方面激发了市场的活力,另一方面也存在卖难买贵、暴涨暴跌、食品安全等多方面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一、农产品流通中存在问题的因素分析

(一)生产和流通主体过于分散导致规模效应不明显。一是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与大流通、大物流之间的矛盾导致“最初一公里”采购成本高。重庆是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集合体,地形山大沟深,农村地块大多以“巴掌田”和“鸡窝地”的形式零散存在,再加上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方式,又进一步将已经十分零散的地块切割的更加零碎。这些年不断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全市发展了2.6万多个农民合作社,但总体规模偏小,耕作面积大于千亩以上的合作社不到总量的10%。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和规模偏小、分散的合作社,导致在“最初一公里” 的初始采购环节,采购历程人为地延长,产品采购量少,采购企业的采购车辆等装备利用率低,车辆空载率高,无形中增加了单位农产品的物流成本。二是在流通主体环节,既存在着个体户、农产品经纪人,也有农投、渝惠、农产品集团、新世纪、永辉等大型企业集团参与农产品流通,主体十分分散,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大型农产品流通骨干企业主导的社区连锁经营的品牌农产品销售网络还没有形成规模。全市目前依托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开展的有组织农产品经营额预计在700亿左右,不到农产品经营总额的30%。组织化程度不高,规模效益难发挥,导致单个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成本、财务成本居高不下,并最终转嫁在农产品价格上,导致价格进一步增高。三是主体过于分散导致农民难以准确把握市场信息和动向,无法持续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常常随着价格的波动,一窝蜂大规模地耕种,又一窝蜂大规模地减产,恶性循环,进一步增加了暴涨暴跌的动因。

(二)农产品流通环节太长。一是农产品流通要途经“原产地—乡镇批发市场—主城批发市场/区县批发市场—冻库冷藏—超市或农贸零售市场—消费者”等五六级甚至更长的流通过程。二是每经历一个中间环节,农产品都要经历一次装卸、分拣、再包装、再转运的过程,再加上中间商的利润,人为地增加了物流和人工成本。同时,由于农产品流通企业小而散,每个经营主体只负责其中的一段,农产品的流通过程,就像一个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地向下传。中间商为弥补传递过程中的损耗,不得不层层加价,还延长了流通时间,导致农产品不但贵而且不新鲜。据我们多次测算,农产品的初始价格平均只占市民采购价格的25~35%左右,65~75%的部分都消耗在流通环节。以蔬菜为例,每增加一个流通环节,价值都要损耗10%,价格会上升10%左右。

(三)流通基础设施滞后。一是公益性农产品市场缺乏。目前还没有公益性农产品市场,政府对农产品储备和调控手段不足,难以发挥政府对农产品的调控作用。这些年,“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向钱葱”等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的现象轮番上演,既拉低了市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又让政府有关部门头疼不已。最近大蒜的价格又暴涨了80%,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暴涨暴跌的原因,一方面是商人囤积居奇改变了市场正常的供求关系,另一方面政府储备不足,缺乏相应的调控手段也是其因素之一。二是产地集配市场滞后。一些农民合作社在璧山、潼南、南川等地建了300多个产地集中采购点,但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远远满足不了需要。三是冷链冷库系统建设不均衡。全市目前冷库容量在70万吨左右,在建库容100万吨左右,90%以上都集中在九龙坡、渝北和江北区,主城农产品冷冻冷藏已基本饱和,但主城以外尤其是“两翼”地区的产地冷链还十分缺乏,全市供销社系统这些年在边远区县建了55个总计1万吨(2.9万立方米)的小冷库,但根本满足不了需要。一些边远区县农产品企业在丰收季节将蔬菜运到主城冷藏,淡季再从主城冻库返运县城,来回的物流成本和中间商的利润,都会导致价格虚高。

(四)农产品电商等新型流通方式发展滞后。农产品电商是产销对接的一种新型且十分便利的模式,重庆市目前的农产品电商水平与发达城市相比,还处于比较滞后的阶段。一方面在大环境上存在小农生产带来的产业集中度不够;另一方面,农民自身的信息化能力、信息化手段和信息化设备严重不足。实践操作层面存在的因素还有:一是缺乏统一的公益性的农产品电商综合平台,一些自建平台的企业投入高亏损重。二是农产品电商企业重复性强,特色鲜明的少。三是农产品电商还没有成为主流的消费模式,行业整体散而弱,全市农产品电商企业预计在500家左右,80%以上亏损,原因在于过于分散,单件农产品物流成本高、行业知识不足、管理不善等多方因素。

(五)缺乏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甲醛、硫酸铜溶液和福尔马林是商贩们常用的非法保鲜药剂。保鲜剂涂抹之后的蔬菜原本1~3天的保鲜期可以延长到7~10天甚至更久,而且外表看起来光鲜靓丽。在市场上,这些外表光鲜的有害品常常打败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劣币驱逐良币,让人十分痛心。究其原因:一是全市统一的农产品流通可追溯制度、可追溯标准、可追溯标识还没有建立;二是市场上各种以“可追溯”为名的认证标识鱼龙混杂,可信度低,品质难以保障。这导致一方面使农产品难以获得市场信任,市民普遍对食品安全忧心忡忡。另一方面也导致农产品真假难分、优劣难辨,使优质农产品难以脱颖而出、卖出好价钱。

当前农产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已经难以通过市场自身的“无形之手”加以解决,存在市场失灵现象。长期以来,政府对农业的管理,重生产、轻流通,在流通环节又放任自流,调控缺位。实践证明,健康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一定是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与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的有机结合。单纯的市场竞争或单一的强势管理,都会诱发各种问题。

二、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的六点建议

从根本上说,农产品流通的种种难题,是落后的小农生产方式与整个社会的大生产、大流通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彻底解决,还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当前的宏观政策框架体系下逐步推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有形之手”予以调控和服务,以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调控创新来创新农产品流通体系,推进农产品的生产方式和流通方式的整体创新,重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以充分发挥流通对生产的先导性作用,为此提出六个方面的建议。

(一)在生产和流通环节提高产业集中度。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农民股份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抓住中央最近出台《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的重大机遇,加快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重点扶持一批耕作面积在千亩以上的农民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推进产业化、标准化生产,优化政府部门的监管。生产规模扩大的同时,要支持有条件的农民合作社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程度,提升农产品品质。二是推进流通主体的组织创新。培育一批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集团,提高流通企业的集中度,支持新世纪、永辉、农产品集团等农产品流通企业以资本为纽带,通过重组、兼并、参控股等多种方式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农产品流通产业的集约化、品牌化程度。

(二)重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创新流通渠道,建立农产品产销直通车。一是推进全产业链营销观念,把对接市场、强化服务作为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首要理念,改变传统的盲目跟从的习惯,把服务、品质和成本意识贯穿于农产品生产链和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二是推进产销对接,引导农民合作社、大型农业产业基地和超市建立农超对接关系,和企事业单位直接进行农企对接、农超对接,推进直采直供、直接配送,尝试农产品采购直通车模式,减少环节降低成本。可借鉴辽宁省农产品直接配送的经验。辽宁省安邦海德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农产品物流的企业,他们通过采取“基地—食堂”的基地直采方式,为沈阳市内300多家省市直属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食堂直接对接、直接配送,大幅度减少了流通环节,既降低了流通成本,又保障了农产品的品质,实现了农户和市民单位的双赢。三是推广农产品大型流通骨干企业推进社区连锁的经营模式,在大型居民区和小区聚集区开办绿色农产品超市,解决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过散的问题。这种由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直接定点采购、集中分拣、统一配送的连锁经营模式,可以减少2~3个流通环节。

(三)创新建设农产品流通设施。一是以村或乡为单位建立产地集配市场,建在农产品相对集中富集的规模化种植区,在田间地头即可集中农产品,有效降低初始采购环节“最初一公里”的采购成本。二是在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分别规划建设一批产地冷链冷库,增强就地储存冷冻功能,延长农产品储存保鲜期限。三是依托供销社或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建设一批公益性农产品市场,政府以股权投入的方式带动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或改造(PPP投资建设模式),为农产品流通企业提供平价微利、冷冻储藏、品质检测、交易结算等公共服务,淡储旺供、保供稳价,发挥好政府调控和保障功能。

(四)创新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推进农产品信息化。一是建议政府牵头或指定一家农产品企业牵头组建具有重庆特色的农产品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为全市各家农产品电商企业提供平台服务并对农产品电商企业进行咨询、培训和业务指导,提高农产品电商企业的运营效率。注意采集依托淘宝、天猫、京东、供销e家等大型平台开展重庆农产品电商的企业的购销信息。二是以股权合作的方式引导农产品电商企业重组整合,力争培育出3~5个叫得响的农产品电商知名企业;借鉴陕西省农产品电商经验,以打造“电商一条街”的经营模式使农产品电商企业相对集中,由政府牵头组织农产品电商企业与物流企业整体对接,集中打包、一体化配送,有效提升电商企业的议价能力并有效降低配送成本。三是在农产品电商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和农业大数据建设,推进主要农产品数据上网上线,每天发布主要农产品当期价格、历史价格和主要农产品区相关品种的种植面积及其变动情况,便于农民和流通企业及时了解农产品价格变动、发展趋势并对后期农产品价格进行研判和预测,引导农民种植适销对路的农产品。

(五)创新开展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建设。一是制定出台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制度,明确把粮食、蔬菜、肉禽等与市民消费息息相关的重要农产品纳入重要商品可追溯体系的试点范围,使农产品可追溯制度成为流通行业的普遍标准。二是明确可追溯体系的技术标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统一数据采集指标(主要有产地、农药残留指标、流通企业、零售企业等)、传输格式、接口规范及编码规则,实现在不同环节信息互联互通、产品全过程通查通识和全程可追溯管理。三是前期可依托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进行试点,对重要农产品贴上可追溯二维码标识,建立从种子到耕种再到各个流通环节的全覆盖的可追溯系统,打造全过程信息化可追溯链条,使优质的农产品脱颖而出,也使市民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六)培育一批农产品流通品牌产品和品牌农产品流通企业。一是先整合做大,通过资产重组、股权合作、交叉持股等方式整合培育一批优势农产品企业,充分用好国家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全面用活国家对农产品流通企业的开发性金融支持政策,提升农产品流通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既有效降低成本,又能推进服务能力的提升,还提升企业的品牌知名度。二是提升产品品质,尊重品牌建设的规律,以市场反作用于生产,通过在采购环节的标准化、订单式采购,促进农产品生产主体提升标准,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逐步退出一批精品农产品,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三是提高美誉度,加大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的营销宣传力度,充分运用传播和营销规律,让好的农产品有好的市场形象,让农产品不仅安全可靠,卖出好价钱,还能增加重庆的美誉度,增强重庆人的荣誉感、自豪感。

作 者: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经济发展处副处长

责任编辑:马 健

猜你喜欢

流通环节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商贸流通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