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为依托打造成渝经济区为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

2017-01-23李青峰

重庆行政 2016年6期
关键词:成渝经济区经济带

李青峰

一、成渝经济区的发展潜力与优势

(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川渝两地政府携手共建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长江是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长江通道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1]同时,国家“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和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为成渝经济区打造成为重要增长极提供了许多便利。早在2007年四川省与重庆市就签署了《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提出要在成渝经济区构建完善的交通体系、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以及资源共享的市场体系。同时,重庆和成都皆被国家划定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成渝经济区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独特的地理优势,发达的交通网络

成渝经济区位于中国中西部,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汇合点,既联动东西,又带动南北。成渝经济区东面借助渝黔、渝怀等陆路交通和长江水道,与“珠三角”、“长三角”相连,彼此呼应。有专家学者把我国长江经济带看做为“一条巨龙”,他们认为以上海代表的经济区是“龙头”,以武汉代表的经济区为“龙腰”,而成渝经济区则为“龙尾”,如果“龙尾”真正活跃起来,则整条“巨龙”(长江经济带)就会腾飞。可以说成渝经济区有着发展成为增长极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纵观成渝经济区四周,其北面与陕西、甘肃,南面与云南贵州,西面与西藏,东面与湘鄂地区相互交接,形成了比较发达的交通网络。重庆与成都已经建成高铁,重庆到成都只需一个小时。同时,重庆、成都与上海等地也开通了动车,重庆与欧洲的国际贸易铁路货运线“渝新欧”铁路,四川与欧洲的国际贸易铁路货运线“蓉欧”铁路分别于2011年和2013年开通。“渝新欧”、“蓉欧”国际铁路货运线路既串联西部内陆各省市,又联通欧亚大陆,对长江经济带的产业转型升级有重要促进作用,为成渝经济区打造成为增长极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自然资源优势突出,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成渝经济区有优越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有着成为中国主要清洁能源供应地的潜力。矿产资源储存量也位居全国前列,有天然气、井盐、黑色冶金、铁矿及其他稀有伴生矿等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地理分布集中,形成了较好的配套组合。同时,成渝经济区有相应的门类齐全、综合配套设施优越的工业体系,如:盐化工、天然气化工、汽车摩托车企业、电脑生产基地等。这些配套的基础工业与资源的合理搭配,为成渝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科技力量雄厚,人力资源充足

现在,成渝经济区高校有60多所,科研机构、科研院所有两百多所,高科技人才队伍多达十万,两院院士人数超过50人。从重庆到成都连线上,共有三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重庆两江新区科技园吸纳了像“淘宝网”、“腾讯网”、“猪八戒网”等互联网实力派公司。惠普、华硕、宏基等品牌电脑制造厂也落户在重庆。在全国40个工业大类,成渝经济区就占了39个,航天航空工业、工程机械工业、国防科技工业等机械装备制造业实力雄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二、成渝经济区发展成为增长极面临的不足

(一)行政界线分割,导致产业配合不协调,工业同构现象较重

重庆市成为直辖市以来,川渝分治导致的问题也一直是制约成渝经济区发展的瓶颈。川渝行政界限的划分,使成渝经济区由原本单独一个的省内经济区转变为省际经济区,成渝经济区的发展也因此受到行政区域的分割,导致工作的协调难度加大,经济发展的重心偏移,协调层次上升。例如,重庆市近年来提出了“发展建设渝西经济走廊”和“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建设”战略目标,四川省近年来提出了“建设成都平原经济圈”发展战略,重庆市和四川省各自提出的经济发展战略在区域位置上的倾向重点各不相同,四川省倾向于向东北发展,重庆市倾向于向东发展。经济发展重点的离心,导致成渝经济区出现了经济发展边缘区,如内江、永川等地,由原来的成渝经济区中心地区变为经济区边缘地区。内江市1985年在四川省的GDP占比为4.3%,2005年GDP在四川省内的占比则降为3.4%。[2]

自川渝两地分治以来,产业的协调性受到严重破坏。如:汽车制造业的分离,重庆有长安、力帆等300多家汽配企业,其汽车制造能力要强于四川,而四川虽然没有自己的汽配企业,但引进了丰田汽车,以求重新振兴四川汽车工业。虽然重庆、四川两地都在发展汽车业,但是两地却少有合作,使得成渝经济区工业同构化严重,浪费了资源,不利于成渝经济区的发展。此外,川渝两地在旅游、金融、教育等行业也在竞争,为夺取市场份额不惜大搞建设,导致重复建设大量出现,这种博弈方式容易造成两败俱伤,进而危及到成渝经济区的健康发展。

(二)城乡二元结构现象突出,城乡发展不协调

重庆、成都无论是在城市规模,还是在经济发展实力与潜力方面都排在西部城市的前面。可是,“成渝经济区城乡二元结构突出,以现代工业为主导的城市经济和以传统农业为主导的乡村经济构成鲜明对比。”[3]整个经济区域内,城市化率相对较低,农村区域占多数,农民人数多,收入低,城乡二元化差异明显。据统计目前四川省的城镇化率为44.9%,重庆市城镇化率为60.9%,整个成渝经济区的城镇化率不到50%。发达地区的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它们的城镇化率均已超过70%。因此,成渝经济区的城镇化率与东部发达区域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同时,在成渝经济区辽阔的幅员面积里,除了重庆市区和成都两个重大城区对周边地区有经济辐射效应外,其余城市区域对周边辐射作用不明显。并且,重庆和成都“两市的影响力范围还远未强大到在空间上相互重叠或呈连续分布。”[4]所以,成渝经济区除重庆、成都两城市外,还缺乏能够发挥经济辐射效应,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次级中心城市(如图1)。

图1

(注:数据来源于重庆、四川统计年鉴2014)

(三)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发展模式,致使生态环境问题显现

从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历史来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而发展中国家也正在采用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这就加剧了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成渝经济区属于中国西部地区和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区,相对东部地区来说比较落后,在加快城镇化建设过程和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因为缺乏区域间的产业分工和合作以及在生态保护方面政府缺乏有效措施,导致必定出现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因此,成渝经济区的“土地利用问题、水资源问题、水土流失严重、森林生态功能低下和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等问题越来越突出。”[5]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改革也进入到攻坚期,对于以前不科学的、不合乎自然规律的发展方式,对于以破坏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利益的生产方式必须通过改革加以改变。

三、加快成渝经济区建设成为增长极的战略对策

(一)以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为依托,加强川渝互联协作,打造便捷交通

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将合力打造一张“互联互通”网络,而不只是对某个具体地点进行开发或建设,重庆,则是这张“互联互通”大网的运营中心。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指出:“打造以重庆、成都为中心的‘一主轴、放射状城际交通网络。”[5]为更好贯彻落实中央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战略,重庆、四川应该增强相互间的互联协作,以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为依托,抓住机遇,携手共建出以重庆、成都为中心的“一主轴、放射状”城际交通网络,即共建成渝客货运新专线,以及着力打造出连接两地的多条铁路、高速路作为辅助,并强化水路运输,以“铁、公、水、空”综合立体交通方式打造便捷交通,完善成渝经济区交通设施,形成发达的川渝城际交通网络,最终扫除制约成渝经济区发展的交通障碍。

(二)以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为依托,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

通过调查研究,可以看到成渝交通连接轴线的城镇数量众多,可是这些城镇都有共同特点,即:规模小、经济综合实力弱,在成渝经济圈里只能是“过路经济”。同时,成渝经济圈里50~100万人口的大城市数量不多,而要使成渝经济区的经济活力提升,提档升级大城市规模这一步必不可少。如果没有大城市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成渝经济区的发展就会像“大齿轮和小齿轮之间缺乏中等大小的齿轮滚动,运转就不那么灵活。”[6]所以,重庆和四川应当积极发展大城市规模,将重心放在具有发展潜力和具备发展成为大城市条件的的城市,“各中小城镇依靠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依托成渝两个特大城市的巨大消费市场和消费潜力,发展多个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并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为龙头,带动这些城镇的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7]再将中等城市提档升级,比如近年来重庆市就把具有潜力的大足县、荣昌县、铜梁县等处于成渝经济区交通要道上的县级城市提升为区级城市。

(三)以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为依托,打造更加开放的统一市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重庆、四川两地在经济发展上应当尽量消除内部摩擦,反对鹬蚌相争,努力构建成“利益共同体”经济战略同盟,打破地区分割和商品封锁,进一步推动商品、劳动力资源、信息技术等交流,争取在海关、经济贸易合作、国际航线的设立和国际铁路运输等一系列有利于推动成渝经济区发展的项目上达成高度一致,以使生产要素得到科学、优化的配置。

(四)以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为依托,联合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川渝本是一家亲,成渝经济区的发展需要川渝共同努力,成渝经济区应携起手来共同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如:税收优惠政策(同意设立保税港区,像重庆的寸滩保税港区);经济自贸区的设立(像上海、福建等自贸区)等。这样一来,成渝经济区就能吸引各类生产要素的投资,进而优化经济区的投资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异,提升竞争力。除此之外,川渝还应共同向国家争取国家级重大项目落户成渝经济区,如清洁能源开发建设、航天航空、汽车制造、兵器装备等。

(五)以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为依托,建立统一的生态保护机制

成渝经济区应借助“五大发展理念”这一东风,积极探索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打造绿色、低碳的成渝经济区。川渝两地联手确保长江区域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能够有效进行。借鉴国外先进案例,在成渝经济区设立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局,直接对经济区的产业布局、环境治理等进行管理,管理局的领导权直属国务院。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R].

[2][3][5].丁湘城,何波.成渝经济区区域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J].区域经济研究,2008,(06).

[4].何雄浪,杨继瑞.关于成渝经济区发展的思考[J].宜宾学院学报,2010,(02).

[5]国务院.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R].2014.

[6]宋岩.川渝发展:培育大城市连接成渝[EB/OL].http://news. sohu.com/20061116/n246412946.shtml.

[7]徐建军,梁振民.成渝经济区:中国西部增长极的发展对策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9,(02).

[8]杨继瑞,李月起.川渝地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点[J].经济体制改革,2015,(04).

[9]罗晓梅.新重庆崛起的历史过程及规律探讨[J].重庆行政,1999,(02).

[10]国内外专家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看法和建议综述[N].中国经济时报,2014-08-21(05).

[11]宋军,杨运哲.成渝经济圈:竞争优势与发展障碍[J].西南金融,2006,(05).

[12]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忠县县委党校

责任编辑:马 健

猜你喜欢

成渝经济区经济带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成渝双城到同城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
成渝复线璧山段全线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