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的探究式教学
2017-01-21梁雪
梁雪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的推进,人们越来越能认识到科学教育的目的不是将少数人培养成科学家,而是让更多的学生可以更具科学素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正是这种意识的推进,使得现在中学教育面临一次次改革,变得更加符合国际教育形势,又能秉承中国文化传统。更重要的是符合时代特征,培养更多更具实践精神的优秀人才。以初中化学教学为讲述对象,介绍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模式和方法,希望能引起重视和更多的创新。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评价
探究式教学有几大意义,其一是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发现化学的乐趣。其二是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其三,是能够让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化学实践能力普遍得到提高,没有统一的标准,却都是在进步。作为一线化学老师,在自己的教学课堂中实践探究式教学之后,发现学生的学习思维发生了转变,学生的答题技巧和思路也明显开阔了很多,不少学生的化学成绩有所提高。但是仔细观察学生的化学学习,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除了探究式教学落实不到位之外,还存在很多的教学困难。
一、改变探究过程形式化,主张有目的的探究学习
在化学探究式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多数老师只是转换了学习方式,而学习顺序和与学生的主客关系并没有发生改变。这就造成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依旧很强,课前不预习,就无法衡量自己的学习得失,更不知道自己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实验过程中存在哪些逻辑和知识点等。将探究式教学的重点错误地放在了形式上,注重对学生实验器材的准备,重视实验备课,却按照传统的教学过程走走形式。这样既浪费了实验资源,也没有真正发挥探究式教学的意义。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应该将学生的主体性突出来,而不是进行灌输。例如,在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时会涉及一些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而这些在生活中又是常见的,甚至不少父母也懂得这方面的常识。于是在课前不妨给每位学生一块铁,然后让他们自己想一下保护它的办法,在课上时,需要经受老师各种条件的“侵蚀”。这样学生需要调查一部分资料,并且去查阅课本,了解铁会发生哪些反应,或者是从家长那里得到启发等。这样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时,学生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保护金属,就要先了解如何去腐蚀他们,这便是学习的目的。在这样的动力推动下,学生的探究欲望自发强烈,不需要老师过多地督促。
二、改变教学中的“假意交流”,主张自由师生关系
探究性教学需要更多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无论是在实验前,还是实验中,又或是实验后。但是目前教学中往往存在“假意交流”,看似是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实际上却是学生在单方面回答老师的问题,而没有问题的反馈。在课堂中提问是最常见不过的,但是如果学生能成为问题的发出者,那么这又是上了一个学习档次。因此老师要处理好在探究式教学中自己与学生的关系,不能过多地干涉,而是让他们自己主动地提出问题。但也不能完全将课堂交给学生,而应该给予实时的提醒和指导。有时,老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实验活动中来,不去担当实验的主力,而是给学生“打下手”。这样不但能更加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有更好的感情交流。无论是采用何种方式,都不建议让学生作为观看者,来观察老师做实验,这和探究式教学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
三、改变传统的单一评价,主张更人性化的评价方式
虽然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评价方式和其他学科不一样,但也是基本依照操作的完整性、实验结果的正确与否等进行评价的。这样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也不能完全说明问题,而且不利于监督学生的各项学习指标。多数学生在课前不愿意预习,不愿意自己思考,仅仅依靠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如果有的学生领悟能力快,就能有一个好的实验成绩,而有的学生则观察比较慢,可能就略逊一筹。可是这样的成绩评价,最后学生都会因为遗忘规律而忘记老师的操作,更因为自己没有思考,而几乎没有印象。将探究式学习的评价过程分为几个部分,从预习方案,到实验操作,到提出问题,到实验总结等。从多个方面和层次来考查学生,这也是一种监督。另外,最好安排化学实验探究的组长和负责人,可以以实验桌为一个单位,也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让这些组长负责学生的实验监督工作,一方面能保证实验安全,另一方面也作为学生评价的一个成绩,记录在最后的探究式学习成绩中。从日常学习中就养成好的操作习惯,才能在化学学习,乃至科学学习中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总之,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应该突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要求,转换教学主体,老师放更多权力给学生,在细节中慢慢指导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实践教育。并且要综合多个方面进行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素质和能力,养成良好的探究思维和习惯,才是最本质的学习。
参考文献:
殷玉霞.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革新,2008(12).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