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环节,品味形象

2017-01-21王萍

新课程·教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橡子牧羊人种树

王萍

人物形象是叙事类作品中的灵魂。如何在故事情节中品味人物形象,就是一节语文课中非常重要的任务。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们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让故事中的人物一步步在学生的眼中呈现,最终变得血肉丰满。

《植树的牧羊人》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的一篇文章。对于一篇绘本故事改编的文章,其文章的主题是多元的,而结合本单元的单元目标,最终将文章的主题定位在对牧羊人艾力泽布菲崇高的人生理想的解读上。如何让牧羊人的形象在学生的阅读活动中丰盈起来,就要借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

环节一:以变化凸显人物

文章开篇则言,“长期观察”是认识一个人重要的途径。本文中,三十多年的沧桑巨变是让读者产生心灵震撼的重要原因,也是读者认识牧羊人艾力泽布菲的第一扇窗。在整体感知环节,以生态报告的直观形式让学生感知这一个堪称“奇迹”的变化。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在梳理故事情节的过程中通过概括、提取信息的方式,直观是呈现变化,让创造变化的人隆重登场。

环节二:以细节展现人物

在变化中,这个坚持几十年如一日种树的牧羊人便进一步走进学生。

为了更好地了解人物形象,重点段落的品读也是必不可少的。文章的“我”与牧羊人的初次见面,对牧羊人进行了大量较分散的描写。这些描写中,有人物的直接描写,也有作者的评论,有的与种树有直接关系,有的则是初遇时“我”的印象。如何将这一部分内容有效梳理,有效品读,环节的设计则很重要。

为了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我以中心词的形式,引领学生品读细节,体味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个中心词就是“橡子”。让学生在这一部分找到和橡子有关的细节,分别为“挑橡子”“种橡子”“橡子成活”。三个环节的品读又各有侧重:“挑橡子”细节侧重于对动词的揣摩,“分”“挑”“拣”等词语的品读;“种橡子”细节侧重对“轻轻地”“仔细地”两个副词的领悟;“橡子活”细节则通过对比感知数词的形象可感性。三个细节,一条主线又各有侧重,展现了一个认真的、一丝不苟、坚持的牧羊人形象。

细节品读,既深入挖掘了人物,也品读了文章的语言。

环节三:以对比走进人物

文中对于牧羊人的形象描写是多元的,但开头结尾的评论又重点突出了其感动人心的重要原因,即“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对于人物形象的解读,我最终将其定位为一个好人坚持几十年做了一件好事,这个好人具有慷慨无私的精神。为了更好地品味这种慷慨无私,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阅读环节,

“三十多年的植树生活,让牧羊人……”失去了( ),得到了( )。

通过概括提炼的方式,给牧羊人这几十年的生活做一个总结。

最终发现,在感情的天平上,牧羊人失去的都是属于一个俗世之人的个人幸福;他的青春、财富、交际等,而得到的却是别人的幸福。他感情的天平最终倾向了别人。

这一个环节的设计,便让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好人”形象得到了最直观的展现。

环节四:以写作评述人物

“1947年,植树的老人艾力泽布菲在巴弄养老院,安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原绘本故事中,这个结尾具有非常感人的力量。牧羊人艾力泽布菲在前面的阅读活动中,形象渐次展现。如何给这个人物一个更鲜明整体的印象,本堂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撰写“墓志铭”的教学环节。

“请你就牧羊人最打动你的地方,写一两句话来评价他,作为墓志铭镌刻在墓碑上。”

“最打动你的地方”是对牧羊人形象的再次回顾认知,墓志铭的形式则是对这一人物形象的概括,同时不同于一般的小结评价,它要借助于概括凝练的语文,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会写出如此诗意的句子:“你用一己之力筑起荒漠中的一片绿荫”“这里长眠着一个最无私的人”。

环节五:以拓展提升人物

如果这篇文章,只是停留在牧羊人艾力泽布菲的身上,那我们只是认识了一个人,将这样一种用坚持和慷慨无私,播种他人幸福的高尚精神提升,我们便认识了一群人:“种树人”。

这一类人拓展开来,“种树人”这样一个故事中的人物,也具有现实力量。

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这样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慷慨无私,播种着他人的幸福。你认识这样的人吗?

寻找的过程便是对现实的思索,寻找的过程便是对人生选择的思索。

总而言之,只有通过巧设教学环节,深入挖掘人物形象,那些行走在故事中的人物才会走进学生的心中。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橡子牧羊人种树
牧羊人和狼
橡子粉的做法
松鼠生存的智慧
种树
一起来种树
牧羊人
“朝四暮三”价值高
种树
别样智慧
牧羊人的栅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