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解题方法的渗透
2017-01-21梁畅
梁畅
摘 要:众所周知,在高考化学中,主要考点为以下三个模块:化学基础知识概念、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最终都是以笔试的方式呈现的,在高考中直接体现在学生的解题能力上。
关键词:解题能力;解决方案;发散思维
在高中化学解题中不能单纯地依赖题海战术,这样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备考负担,同时还会蚕食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动力。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一些高效可行的解题方法很有必要。下面我谈谈就高中化学教学中解题方法的几点渗透方案。
一、集思广益,确立最佳解决方案
近几年来,高考题目很多题的解法并不止一种,但不同的解法消耗的时间却大不一样,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全体学生对所做的典型题目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并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解法进行比较,从而确立最佳的解题方法。
例如:向100 mL FeBr2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Cl2 3.36 L,全部被还原,测得溶液中c(Br-)=c(Cl-),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0.75mol·L-1 B.1.5mol·L-1
C.2 mol·L-1 D.3 mol·L-1
解法一:关注最终溶液中离子,把握电荷守恒。最终溶液中有Fe3+、Br-、Cl-,且n(Cl-)=n(Br-)=0.3 mol设FeBr2浓度为x,则0.1L·x·3=0.3 mol+0.3 mol,得x=2
解法二:Fe2+的还原性大于Br-,当通入Cl2后,先氧化Fe2+,据题意,Fe2+已全部被氧化。
设FeBr2浓度为x,已知n(Cl2)=3.36L/22.4L·mol-=0.15mol则n(Cl-)=n(Br-)=0.3 mol
则由电子得失守恒得:0.1L·x+(0.1L×2x-0.3 mol)=0.15 mol×2得x=2选C
评析:Cl2与FeBr2的反应是氧化还原考点中的热点,考查载体主要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化学计算。用电子得失守恒来解是常规解法,但此题中“测得溶液中c(Br-)=c(Cl-)”这一句把我们的思绪转向终态溶液,可以说是匠心独具,把握到了问题的本质——电荷守恒。
二、融会变通,发散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对所教例题、习题的形式作变化,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加深对该项知识的理解,达到发散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例如:已知丁基有4种,则C4H9Cl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
变式1:将“C4H9Cl”换为“C4H9OH的醇”
变式2:将“C4H9Cl”换为“C4H9COOH的酸”
以上变换,有利于让学生意识到有关取代基的同价性和官能团同分异构的问题,而不是单纯考查同分异构体书写等基本技能。
三、精选精练,效率为先
在教学中,教师应精选出各种类型的样题,组织学生进行精讲精练,让学生掌握其解题规律。教师选编的题目要结合近几年高考的知识点,特别是常考点和热点,使选编的练习题针对性强,做到“选一题代一点”“讲一题明一线”“做一题知一面”。
例如:[2015年高考江苏卷14题]室温下,向下列溶液中通入相应的气体至溶液pH=7(通入气体对溶液体积的影响可忽略),溶液中部分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向0.10 mol·L-1NH4HCO3溶液中通入CO2:c(NH+4)=c(HCO-3)+c(CO2-3)
B.向0.10 mol·L-1NaHSO3溶液中通入NH3:c(Na+)>c(NH+4)>
c(SO2-3)
C.0.10 mol·L-1Na2SO3溶液通入SO2:c(Na+)=2[c(SO2-3)+c(HSO-3)+c(H2SO3)]
D.0.10 mol·L-1CH3COONa溶液中通入HCl:c(Na+)>c(CH3COOH)=c(Cl-)
该试题考查了学生对溶液中存在的守恒关系的理解能力:物料守恒、电荷守恒、质子守恒。
四、学会归纳,万变不离其宗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做过的题目及时按照解法相近或考查点相同等进行归纳,从中做出总结,得到典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得到启迪,提高能力。
例如:用98%的浓H2SO4与10%的稀H2SO4配制成20%的H2SO4
溶液,两溶液的质量比是( )
A.10:78 B.78:10 C.10:98 D.10:88
解:■,选A。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做法还很多,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去总结,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都能成为解题高手。
参考文献:
[1]戚传书.浅谈化学总复习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7(12).
[2]李琳琳.解题后应该反思什么[J].新课程,2011(6).
?誗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