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发展

2017-01-21侯茜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自媒体创新发展心理健康教育

侯茜

摘 要本文倡导高校师生自媒体的对接与应用,主张以生涯规划为内核与导向,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发展。通过时时处处和大学生保持密切联系,持续不断地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引领其确立自身生涯发展目标并为之努力,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应有之意。基于自媒体的生涯规划式心理健康辅导,对培养大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实现高等教育的当代价值,必将发挥重大效能。

【关键词】自媒体;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发展

有关专家认指出:二十一世纪是自媒体时代。根据美国学者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的定义,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指的是在网络技术环境下,由于博客、微博、共享协作平台、社交网络的兴起,使每个人都具有媒体、传媒的功能。基于师生微信等自媒体的对接,施行以生涯规划为内核的心理辅导,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发展极具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1 以自媒体施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当代价值

1.1 自媒体之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时代意义

在我国较有代表性的自媒体如微信公众平台、QQ群和网易博客、腾讯微博、新浪微博等,如今已经和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无论个体是否愿意,要在自媒体时代与同学、同事沟通,都会不同程度地融入“低头族”,否则就连会议通知也难以第一时间收到。高校教育工作者理应提高信息素养,善于运用自媒体和学生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互动,借此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度。

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自媒体的运用无疑加大了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力度,而且是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只有自觉运用自媒体强化和学生彼此的表达与沟通,才能真正减免网络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新兴传媒的正面作用。

1.2 基于自媒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志,主要在于:能够保持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人际关系和谐、乐于社会交往;协调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和适度的行为反应;能经受住各种挫折和磨练的意志健全、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整体的精神面貌能够外化为积极的社会适应力。

以自媒体施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全程化帮助学生,同时提供个性化指导。以高校辅导员为例,负责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的管理工作,与学生接触多、关系密切,对学生各方面情况比较了解,学生有困惑时愿意向辅导员倾诉,因为学生遇到的很多问题也是曾经困扰辅导员的问题。然而尽管如此,在学生没有沟通愿望时,仅凭辅导员一厢情愿地提供心理健康咨询,也很难激发学生的互动热情。而当他们主动要求互动时,辅导员可抓住机会针对不同阶段、不同专业、不同素质的学生,以自媒体为主要途径和媒介,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进行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

2 施行以生涯规划为内核的心理辅导

2.1 人格特性与职业因素匹配理论

生涯规划教育起源于美国,经过长期的实践,西方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在我国,面对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的现实情况,高校生涯规划课程安排在大一和大三阶段,各进行一个学期,这种时间上的安排使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欠缺连续性。在就业及创业教育工作中,要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不同情况及心理需求,提供不同的帮助以协助学生定位职业生涯。

人格特性与职业因素匹配理论是欧洲国家的传统理论,对全球都有影响,并且有着相关科学的基础。特性职业匹配理论的核心是人与职业的潜在联系,学者们认为:人的成长中不同际遇导致了人的差异,主宰了他们的职业指导;每个人都有自身特性,应尊重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差异,重视个性与职业的关联度。

当代大学生应该有清晰的人生蓝图,当他们对学习或生活中某一问题感到困惑,并且亟待解决时,往往离不开辅导员的大力支持。而生涯规划设计的预期目标,恰恰是希望通过设计方案的顺利实施,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高效化,真正解决大学生健康发展问题。

2.2 生涯规划式的心理辅导策略

在生涯规划设计和践行的过程中,有三个主要环节决定了目标的有效性:一是大学生作为实践主体的自我认同度;二是学校教育者主要职责的充分发挥;三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正确性、合理化和适用度。生涯规划应建立在自我评估基础上,而正确的自我评估是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适时进行自我评估。自我评估应坚持以下原则:

首先要不断增强学习能力。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获取知识和创新运用知识能力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善于学习、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强者。

其次要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弱势,重视观摩和积累阅历。终身学习的内容已不单单是知识的学习,更多是要学习如何更好地在职业岗位和社会中求发展,所以必须明确自己在工作中的各种劣势,从而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学习,逐渐将自己的劣势发展为优势,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潜力。

再次是适时进行生涯规划调整。很多因素会导致生涯规划的改变甚至是重新设计,包括个体的主客观因素以及社会原因。例如,当兴趣、志向发生了转变,或教育深造所产生的能力提升,又或是家庭环境的变化、工作环境的改变等等。在这种时候,就需要我们对先前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适时调整和修改。这种调整可以是对未来职业的重新选择,也可以是对生涯发展路线的改变,或是阶段目标的一些修正,或是变更实施措施等。

3 创新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选择

据调查了解,鱼化龙文苑基于师生微信、QQ、博客等自媒体跨屏跨界对接,借助可视化大数据技术构建了大学生智慧学习空间,以通识课程的二次开发与再造帮助高校重塑课程体系,实现了教与学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立体沟通,以及一站式混合型、全程化体验式个性辅导,使文苑所有师生都具有连接世界的自媒体功能。可见,基于自媒体的生涯规划指导,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发展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多数大学生自我认知、对外部环境的认知都不是很明确,具体表现为:对自己的性格、能力倾向、价值观,以及所掌握的技能从未进行过深度探索,不清楚自已具有的人格特质,找不准自己的发展方向。外部环境包括国家的就业政策、市场的预测、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等。调查表明:多数大学生对就业政策、信息了解较少,很多学生总是在考研和就业之间徘徊不定。而进行生涯规划的前提是科学地、充分地 、正确地认识自我并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

我们要借助自媒体引导学生多找机会与他人交往,更多的了解社会,学习书本以外的知识;让他们敞开心扉、摆脱孤独,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在充分认识到自身主观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对外界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把握好对他人、对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尽早确立奋斗目标的前提。

参考文献

[1]孙世佳.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05).

[2]辜垣尧.自媒体背景下加强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6(03).

[3]黄晓璐.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6(06).

作者单位

西安培华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125

猜你喜欢

自媒体创新发展心理健康教育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