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服务机制研究

2017-01-21吴晓力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大学生

吴晓力

摘 要高校定期举办大学生志愿者的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在大学生中占据着很大的比例,这些志愿者们在加入志愿者集体的时候,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内容还比较模糊,抱着一颗爱心加入志愿者工作行列。事实上,高校组织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已经步入正规,偏向常态化,但是由于志愿者队伍的庞大,志愿者的管理相对来说比较松散,志愿者的激励措施也相对弱化,大学生投入志愿服务工作缺乏一个具体的载体,这些情况都对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工作以及大学生志愿者的志愿服务热情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为了更好地对大学生志愿者群体进行管理和引导,需要构建长效志愿服务机制,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规范性管理。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服务机制

1 大学生志愿活动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1 大学生志愿活动是高校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主义价值观的途径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一种核心主义价值观,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大学生志愿活动所倡导的与人为善、互相尊重等精神,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体现。通过长期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可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让大学生在进行志愿服务活动时有更坚强的后盾,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也可以开展得更有社会成效。

1.2 大学生志愿活动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

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采取的形式是多方面的,但是大多局限在校园范围内,学生接收思想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将大学生志愿活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可以让学生从更广泛的角度让学生从思想上得到提升。这种角度可以是科技帮扶、教育帮扶、助学帮扶、专业帮扶等,让学生从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提升。因此大学生志愿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还可以通过以思想促行为的模式,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3 大学生志愿活动是高校引导学生完善职业规划的重要举措

大学生缺乏职业规划是当代教育的历史遗留问题,单纯从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堂的角度,还不能很好解决好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因为这一历史遗留问题除了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外,还在于学生长期以来缺乏社会体验,尤其是社会职业和社会角色的体验。高校开展大学生志愿活动,可以让学生接触社会、体验社会,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生活,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社会认知能力及其认知水平,让自己的思想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成长,在志愿活动中形成的社会责任感,也可以促进大学生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形成一定的判断力,从而在社会认识度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去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2 目前高校组织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

高校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得意义,但是由于志愿者众多,高校从招募到培训、管理等方面也还是存在一定的松散之处,这些松散的方面恰恰影响了高校志愿活动的开展以及实际成效。

2.1 高校志愿者招募对象未经筛选

通常情况下,高校对志愿者都是进行广泛宣传以及招募的,在招募志愿者时缺乏动员和面试,甚至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进行简单的报名即可。这种未经筛选的招募方式,容易导致今后的志愿者管理混乱。一批志愿服务不坚定、思想不端正的志愿者进入到志愿者群体中,不仅不能积极从事志愿服务活动,反而有可能对其他志愿者产生不良影响。

2.2 高校志愿者培训单一,缺乏完善的培训体系。

庞大的志愿者队伍对于高校来说,要组织长期和完善的培训,难度比较大。高校在志愿者培训这一块,缺乏完善体系,高校对于志愿者培训这一块,往往是单一的,这种单一性体现在高校需要进行某个特定的志愿活动时,会临时召集此次参加的志愿者召开会议,对特定活动内容进行培训。活动结束之后,志愿者又各自分散到学院,等待下一次志愿活动。

2.3 高校志愿者组织管理松散,志愿者缺乏归属感。

高校志愿者管理采用校级和院级两级管理模式,然而校级和院级在志愿者管理这一块并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学校举办了许多志愿活动,但是对志愿者缺乏统一管理,学院可以对志愿者进行更规范的管理,但是学院在志愿服务活动内容方面缺乏一定的资源配置,因此志愿活动比较单一,很少的有具体的志愿者活动下发到学院志愿者。这种志愿者的活动管理和人员管理分离的状况,容易导致志愿者缺乏组织归属感,造成实际可参与的志愿者人数大批量缩水。

2.4 高校志愿者制度束之高阁、形同摆设。

志愿者制度是引导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对志愿者进行激励,维持志愿者稳定性的有利工具,然而大部分情况下,高校很少注重志愿者制度这一块,甚至有很多志愿者不知道志愿者的相关制度是什么。虽然很多活动都是在志愿者制度的框架内去执行,但是因为缺乏对制度的重视和把握,导致整个高校在志愿者服务这一块没有衡量的标准,制度中关于志愿者的激励制度也没有落实到实处,影响了对志愿者积极性和稳定性的维护。

2.5 高校志愿者活动缺乏整体规划

高校组织的志愿者活动一般都是临时性的,缺乏对全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统一规划,一旦缺乏规划,将导致一些列的问题,首先是导致志愿者招募庞大而杂乱;其次导致志愿者的培训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另外在后期的志愿者管理过程中,也容易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缺乏志愿者管理、志愿者管理松散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志愿者活动这一块后续工作的开展。

3 构建高校大学生志愿者长效服务机制,促进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

高校在推行志愿者服务活动中所存在的这些问题,综合来讲就是在志愿者活动这一块缺乏制度、缺乏计划、缺乏管理,志愿者活动要取得成效,需要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改善,从而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

3.1 广泛宣传志愿者制度,筛选合格志愿者。

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需要招募一批具备志愿服务理念的大学生。为了招收到合适的大学生来从事志愿活动,首先需要对志愿者制度进行大力宣传,包括对志愿者要求、志愿服务理念、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管理等进行宣传,其次要从报名的志愿者中,采取笔试和面试结合的形式,对志愿者进行筛选,只有各方面都符合要求的志愿者才能顺利成为志愿者,并且要对新加入的志愿者推行注册制度,颁发志愿者证书。

3.2 公布志愿者活动计划,加强志愿者培训。

招募完合适的志愿者之后,高校需要对志愿者公布自己的全年的志愿活动计划,包括常规性工作和不可预计的临时性工作。对于常规性工作,需要对志愿者进行集体培训,让志愿者了解全年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对自己的志愿服务时间有一定的把握;对于不可预计的临时性志愿活动,可以通过志愿者自主报名的方式加入机动组,自愿服从临时性志愿活动的调配,并加强对机动志愿者的综合能力的培训。

3.3 加强志愿者管理,对志愿者实行激励措施。

志愿者管理对于高校来说,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学校团委推行统一的管理制度,学院要遵循管理制度来培训团委进行管理。与此同时,学校也要大力推行优秀志愿者的激励机制,例如召开优秀志愿者和志愿集体表彰大会、志愿者优秀事迹报告会、优秀志愿者以优秀团员身份推优入党等方式,促使志愿者保持一定的积极性。

3.4 加强高校与地区的合作,使得高效的志愿服务活动找到可依托的实际载体。

加大志愿服务活动的广度与深度,加强高校与地区的合作,将志愿服务活动扩展到社会层面,将有利于高校志愿服务活动找到实际载体,对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这一块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高校志愿服务活动推行进入社区、进入具有福利性质的事业单位,加强校地合作,可以获取更多的志愿服务平台,有利于将高校大学生的志愿服务落实到实处,促进志愿者在社会课堂领悟生活,培养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 结束语

高校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长期以来所存在的问题,不是单靠一个措施就可以有效解决的,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需要从源头上着手,将志愿者制度提上日程,宣传并推行志愿者制度,对于合适志愿者要规范管理,同时要找到有效载体将志愿者活动推广到社会层面,让大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

参考文献

[1]戴卫义,闪茜菁.论建立和完善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激励措施[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13).

[2]徐祯,赵红霞.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0).

[3]丁红莲,王志凝,刘志慧.建立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05).

[4]孟芳兵.高校志愿者招募培训工作机制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作者单位

湖南工程学院 湖南省湘潭市 411104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